1、077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路径岳剑君(仙游县枫亭开发区中心小学,福建仙游351254)【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使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教师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首要目标,精准把握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提高对量感的重视程度,通过革新教育理念、优化问题设计、结合生活实际、转变授课手段等途径强化学生的量感体验,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奠定基础。【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教育理念;问题设计;生活实际【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5-0077-04【DOI】
2、10.16550/ki.issn.2095-9214.2024.05.024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涉及多个单位类别,如面积、长度、速度等,它们的共同点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际的指导方向。因此,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和授课模式,利用多种辅助工具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不断增强学生的量感意识,以此深化他们的课堂体验感,发挥出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意义(一)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利于锻炼其逻辑思维,使他们对脑海中已经形成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考,构建完整的认知体
3、系。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计量相关知识与代数、几何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挖掘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由点到面探究知识内涵,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强化量感意识,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时也能快速总结出最佳方案,培养量感的同时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在面对量感相关例题时便能够迅速厘清解题思路,彰显逻辑思维对提高问题求解能力的重要影响。(二)有利于增强数学理解小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比较基础,但对于认知能力不够完善的他们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难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并没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教师培养量感时会采用
4、创设情境、问题激趣、结合实际等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类比、估算、实验中体会计量的多样性,知道不同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量感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灵活地将教材中收获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起到深化数学理解的作用,助力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三)有利于认识学科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量感可以使他们体会到精准测量与估算的重要性,以实践的方式增强学习体验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抽象078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性和严谨性。从积累感性经验的角度出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由浅入深地探究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
5、量态,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以此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对数学学科形成全新感悟。在此背景下,学生学会了从量化的角度看待物质世界,知道出门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既便捷又省钱,能够对比打折商品的优惠力度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面对不同重量的物品选择合适的袋子等。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正确认识学科特点。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一)革新教育理念,注重量感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量感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建立直观感知。对此,教师应革新教育理念,意识到量感培养的重要性,结合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兴
6、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优化活动设计,充分保证量感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量感,重点介绍与其相关的概念知识,利用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思考中对这一概念形成初步了解。可以出示图像、案例或构建情境,使学生对原本抽象的内容有了具象认知,更好地理解量的概念和数值。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培养其直观感受和感性认知为目标制订教学活动。例如,使用器材给他们一种真实的学习体验,或是组织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对度量单位、工具和方法形成初步感知。再次,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其主动参与到互动中,将本节课中收获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7、,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正向迁移。最后,教育理念的革新还体现在完善教学结构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行反思本节课的表现,在查漏补缺中总结出自己仍然不理解的知识点,将其作为日后学习的重点,经过不断探索提高度量感知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适量的思考任务后,让他们以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等方式总结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培养量感的同时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二)优化问题设计,提高量感意识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课堂互动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高质量的思考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量感意识,帮助他们加深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从根本上说,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针对性的思
8、考问题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使其掌握事物的本质,起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性质和规律,在想象与推理中发展量感。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为了保障其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互动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争取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问题驱动下增强量感意识。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为例,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引出一条射线,再引出第二条射线。此时,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从这个点引出了几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组成的图形叫作角。”在问题指引
9、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知道了组成角的两个条件:(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作角的边;(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个点叫作角的顶点。接着,教师在介绍量角器时,引导学生思考有几种方式测量角的大小,并自行归纳测量方法。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得出结论: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另一条边对应的角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优化问题设计的方式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了直观的认知,实现量感意识的提升,对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三)结合生活实际,强化量感体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强化学生的量感体验是教师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在传统的数学079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重视
10、度量单位、测量方法等理论知识的介绍,一味地以语言描述的方式介绍新知,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听课体验感。单调的流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形成直观认知,导致数学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对于这一情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意识到问题所在,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他们亲自经历度量的过程,从中感知需要度量的量的属性,由自创单位测量到统一单位,体会单位的实际大小,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度量单位和方法。此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过的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量感体验,充分保障小学数学
11、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时,经常遇到不规则图形,为了锻炼其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亲自测量花坛、石子路、操场等区域的面积,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直观量感;或是要求他们回到家中,利用所学知识观察冰箱、地板、洗衣机等物体的形状和尺寸,用恰当的度量单位进行描述,并动手制作等比例缩小后的模型,达到强化量感体验的目的。此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发生转变,他们充分意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既能保证问题的顺利解决,又能凸显数学的育人价值,实现培养量感的教学目标。(四)转变授课手段,完善量感教学1.实物教学法实物教学
12、法是一种常见的授课手段,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实际的物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系统性数学教育的时间较短,导致其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并且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空间想象力和抽象能力。为了完善量感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实物,将教材中的图形以立体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下形成全新的感受,以此深化知识理解。实物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不再局限于文字的死记硬背,而是以理解为主,将教材中提及的内容迁移到实际中来,有效培养自身量感,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
13、和正方体”为例,本课主要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要求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目的地培养其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近距离观察二者的主要特征,而后引导他们找一找身边的几何图形。有人说数学书便是一个长方体,有人说魔方是正方体。在交流与讨论中,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不同的认识。接着,教师指引学生观察班级中的黑板、书架等物体,仔细分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他们对立体几何有更深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用卡纸自行制作立方体,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不同的图形,感受尺寸和比例的对应关系,实现空间观念的培养。
14、2.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强调动手操作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或实践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深化数学知识理解。在量感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索法在图形运动的相关课节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运动规律和概念知识,为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做好铺垫。这一方式比较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实验活动,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具体方案,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不同的想法,在各抒己见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了发挥出实验的最大价值,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 5人一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出实验的多种方案,在对比中总结出最简便、最高效的一种。这样既能提高量感教学的实际效果,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
15、能力。例如,教师在介绍图形运动的相关知识时,仅凭080核心素养学生发展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抽象的文字信息。为此,可以设计相应的实验环节,让他们自主创造不同形状的图形,通过平移或翻转等动作观察形状的变化,逐渐掌握图形运动的规律和本质。先从最基本的练习开始,学生在方格纸上随机画一个正方形,画出它沿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而后适当增加难度,利用卡纸制作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让它们做不同的运动,观察图形是否会发生形态和位置上的变化。学生在实验中掌握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概念的内涵,充分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另外,经过教师耐心的引导,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获得了发展,取
16、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图示教学法图示包含图形、表格和图表,此种授课方式能够将学生需要的理论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图示教学法为教师提供了全新思路,它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介绍新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不同类型的图表上,以此为依据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保障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图示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与学生的配合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制订相应的图形、表格或是动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屏幕上,便于新课知识的渗透。图示教学法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几何知识,其对于数据收集、分数运算等内容都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17、。图示教学法将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可视化图表,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保证学生的吸收效果。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数加法的算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将其平均分为若干小块,学生便能直观看出每一部分在整个圆形中占据位置的大小。在图形的提示下,学生对分数加减法有了全新的了解。此外,图示教学法在统计学习中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布置活动主题,学生负责收集数据,将得到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以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等方式呈现,便于数据的分析和对比。由此可见,图示教学法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供相应的图形,不仅能使
18、学生厘清学习思路,掌握数学学习的多种技巧,还可以高效完成量感的培养,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课程标准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对量感的重视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实物、组织实验、图表演示完善量感教学,打造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参考文献】1 陈垚清.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的探究 J.教师,2022(35):57-59.2 连仁玲.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量感的培养分析 J.考试周刊,2022(50):67-71.3 赵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J.天津教育,2022(27):100-102.4 叶玉梅.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探索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3):104-106.5 王小丽.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探究与思考 J.当代家庭教育,2022(02):65-68.【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市仙游县小学(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YXYKT-2023-045)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岳剑君(1978.06),男,汉族,福建仙游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