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脆弱性风险及保护体系构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85820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脆弱性风险及保护体系构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脆弱性风险及保护体系构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脆弱性风险及保护体系构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卷第3期(总第302期)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2024,24(3):92-100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脆弱性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脆弱性风险及保护体系构建风险及保护体系构建刘秀萍,朱玉姣(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多残家庭是指一户家庭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持有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共同生活、具有法定赡养关系的家庭1。根据中国残联的调查,残障人士的数量超过了8 500万人,在全国占比6.35%,涉及家庭有7 000余万户。在多残家庭中,相对健康的成员面临不止一个残疾家人,身体上担负照顾家人的责任,心

2、理上承受某些社会歧视,经济上缺乏保障等。家庭抗逆力被视作家庭及其家庭成员在遭遇到危机及挑战时,利用家庭的内外资源,促进家庭及成员良好适应与复原的能力2。在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虽然作为弱势群体,但仍有面对危机时的优势,能够展现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复原力,在动态的过程下激发残疾家庭处于危机下的功能恢复。我国一向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保障,除了对多残家庭进行政策上的帮扶,社会工作者政策上的解释传达、资源上的传递等,还需要激发其本身的内生动力。社会工作者在掌握家庭抗逆力的内涵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

3、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

4、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

5、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摘要:多残家庭作为极其弱势群体,相比于其他的单残疾家庭,他们

6、更加脆弱。基于对Walsh的多元递阶模型的分析,得出多残家庭中存在残疾人个体身心受限、家庭结构失序以及社会资本缺失移位的脆弱性风险。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从个人理性信念的构建、家庭凝聚力的激发、社区联结和残疾人友好社会的四个层面构建保护体系,或能为开展多残家庭的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借鉴。关键词:家庭抗逆力;多层递阶模型;多残家庭中图分类号:C916DOI:10.19504/ki.issn1671-5365.2024.03.11收稿日期:2023-10-01作者简介:刘秀萍(2000-),女,山东潍坊人,硕士,主要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朱玉姣(1989-),女,安徽马鞍山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

7、、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卷第3期(总第302期)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93下,梳理其面临的多重脆弱性风险,基于Walsh的家庭抗逆力理论模型,将信念系统、组织模式以及沟通过程与多残家庭的实际情况连接,以此激发多残家庭抗逆力的保护系统,实现家庭的健康发展。一、研究背景(一)文献回顾1.家庭抗逆力专业应用研究抗逆力的概念最早与工科课程相联系,后引发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兴趣。在国外家庭抗逆力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抗逆力首先被视作是个人力量。Rosenberg提出抗逆力是个人在危机之下承受压力后能够反弹回来的能力3。此观点忽视了家庭作为整体存在的能量。而Ungar指出,家庭抗逆

8、力包括家庭所处环境中的互动,存在于应对危机的整个过程中,表明家庭抗逆力是多元动态过程,而非静止特质4。同时有学者表明,家庭抗逆力不仅为动态过程,而且风险因子与保护因子相互作用:家庭抗逆力是在风险因子与个人、家庭和社区所代表的保护因子的交缠作用下产生的,将家庭抗逆力认为是危机下的产物,违背了生态视角5。此外,在专业研究中,Walsh教授认为家庭抗逆力是家庭承受破坏性的生活挑战并从中恢复,变得更加强大的力量,这是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的解决过程,是一种忍耐、自我调整以应对危机的过程。她系统地解释了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家庭应对、调节家庭的压力,获取自我和家庭的成长6。同时,学者Kim认为家庭抗逆力研

9、究通常应用于儿童社会工作,涉及儿童福利、家庭、虐待等特殊教育的问题7。Martin等人也将家庭抗逆力与老年社会工作联系起来,要求社工向老龄化人群提供社会支持8。国内学者对家庭抗逆力的研究也逐渐拓展到社会学、社会工作方面。刘芳进行概括:一是家庭所遭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形成危机;二是家庭拥有或展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三是家庭外得到资源成为工具2。华红琴认为家庭抗逆力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方面:外围支持因素(I have)、内在优势资源(I am)以及可能性效能因素(I can),指出抗逆力的本质内涵是个人或者家庭拥有的保护因子与风险因子对抗来降低由高危因素导致的消极结果9。刘敏则将家庭抗逆力应用到失独

10、家庭这类特殊家庭群体中,表示社会工作者通过正式以及非正式的支持网络使失独家庭在应对危机和抵挡逆境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复原能力10。刘颖等人以听障儿童家庭为服务对象,将家庭抗逆力形成的三个关键过程作为社会工作个案研究的支持依据,展示了家庭抗逆力的应用发展11。2.多残家庭风险理论研究刘冯铂、李欣从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入手,对“一户多残”家庭(所在家庭里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残疾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多残家庭大多存在“因残致贫”的现象,多残家庭中的残疾人面临社会经济状况上的风险 12。学者姚进忠运用扎根理论对多个残疾家庭进行编码处理,审视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困境,将残疾家庭分为三大类六小类,包括稳定均衡型、功能

11、失调型以及运作僵化型。稳定均衡型又分积极成长型和稳定发展型,功能失调型分为应对失衡型和支持失衡型,最后将运作僵化型概括为运作无效型和危机导向型。由于异常脆弱,多残家庭常常被分在危机导向型的家庭中,但对其未作过多理论介绍1314。陈蓓蓓将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到农村多残家庭中,分析得出多残家庭要尤其注意在家庭的扩展阶段以及解体阶段时的返贫风险,但忽视其作为整体的内在抗逆力 15。袁雪莹在残疾儿童家庭研究中将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得出残疾儿童家庭内面临缺乏社会支持、内在动力不足的风险16。邱思宇以家庭抗逆力为理论视角,得出残疾家庭存在个体内部与外在环境的多重风险,要完善以家庭为本的社会政策,

12、从内部调整、外部改造双向联动的方法改善残疾家庭的内在脆弱性,建立了事前预防以及事后救助的机制17。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94刘秀萍,朱玉姣: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脆弱性风险及保护体系构建综上,诸多学者针对残疾家庭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但对于多残家庭的研究相对较少,忽视多残家庭内残疾个人及家庭存在的内部风险及能动性,更多从外部环境寻找风险及解决措施。而家庭抗逆力理论不仅需要关注家庭本身,更是要求个人、家庭的内部调整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二)家庭抗逆力理论分析框架1.家庭压力ABC_X模型国外传统家庭理论认为,家庭抗逆力发端逆境之下、处于风险之中,其代表人物Taylor将兴趣点集中于灾难事件下重获新生

13、家庭与处于危机下未恢复家庭之间的区别,并提出了ABC_X模型。该模型描述事件A与家庭应对风险的资源B以及家庭的主观看法C相互作用导致危机X的产生18(如图1所示)。该模型的理念源于家庭压力事件A,虽然首次提出引入资源B应对外部压力,但将家庭危机X归因于某个具体事件A的看法,忽视环境的作用而遭到批判。A:压力源 B:家庭拥有的资源 C:家庭对疾病的定义 X:压力程度或危机 图图1 1 ABC_X ABC_X模型模型2.家庭压力调适与适应FAAR模型McCubbin等人基于对家庭危机以及出现的时间长短构建了家庭压力调适与适应的家庭抗逆力模型(FAAR模型,如图2)。他们把家庭危机出现的时间短长分别

14、定义为“挑战”与“危机”19,应对挑战需有家庭“调适”过程,应对危机启动家庭“适应”程序。在遇到短期的挑战,家庭即刻调适,良好的调适帮助家庭解决短期挑战,保持家庭的功能和完整性。不良的调适无法达到家庭的期望而导致危机的发生。此将进入第二个情景危机的适应阶段:良好的适应扩大增加家庭的社会资源,提升社会功能;不良的适应无法解决问题,转而需要协助。FAAR模型将家庭遇到的消极事件进行剖析,展示家庭运作过程,但只是集中于“为什么”的阶段,家庭该“怎样做”,如寻求外援,该模型并未说明。良好的调适 不良的调适 良好的适应 危机 挑战 家庭 压力与 逆向情景 调适 适应 不良的调适 图图2 2 FAAR F

15、AAR模型模型3.多元面向动态历程模式多层递阶模型美国芝加哥健康中心联合创始人Walsh教授的多层递阶模型完全规避了上述两个模型的缺点,不仅将整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详细剖析了家庭抗逆力的内部构成系统,同时对社会文化、社区等外部系统进行考虑,提出集宏观、中观、微观为一体的全面并完善的模型(图3),可根据此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及保护体系的构建研究20。Walsh教授的家庭抗逆力架构与以往模型区别的就是她对家庭抗逆力的详细区分,分为三个关键方面:家庭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s)、家庭组织模式(organizational processes)和家庭沟通过程(communication p

16、rocesses)6。第一,家庭信念系统。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统一体,家庭信念系统也是家庭面对生活的核心轴向,是培养家庭抗逆力的先决条件。根据认知行为学来看,认知影响行为,正面的信念促进积极的行为。创造意义、正面的展望以及超越性是家庭信念系统的三个维度,就其内涵来看,创造意义是指创造可接受的意义,从而安然接受;正面的展望是希望与乐观,积极与关注优势并存;超越性是超越现存的困扰与危难,找到继续生活的目标。第二,家庭组织模式。家庭组织模式是应对危机冲击的缓冲器,是家庭的内部结构。内部结构失衡,整个家庭就陷入混乱之中,难以起到预防、应对危机的作用。Walsh教授将组织模式界定为弹性、联结感以及社

17、会社区资源。弹性是家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卷第3期(总第302期)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95庭成员能够适应环境带来的变化;联结感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紧密保持家人亲属间的情感联系;社会社区资源强调为家庭寻求更多社会支持与经济保障,应对压力。第三,家庭沟通过程。家庭沟通过程是家庭功能发挥的关键,是情感与思想传递的过程,在Walsh看来,家庭沟通系统是促进家庭成长的重要工具。沟通过程包括清晰的信息、情绪分享和问题解决/预防。澄清模糊的信息,达成准确的信息定义是清晰信息的内在要求;情绪分享要求家庭成员不隐瞒自己的感受,坦诚地表达自我;问题解决与预防,共同解决,防患于未然。根据Walsh

18、的家庭抗逆力模型,多残家庭面临多种挑战,但是通过对社会、社区、家庭、个体的分析及研究,可实现多残家庭的抗逆力发展,拓展应对危机的能力。社会文化社区家庭个体生理信念系统:创造意义、正 面 的 展望、超越性 沟通过程:清晰的信息、情绪分享、问题解决与预防 组织模式:弹性、联结感、社会社区资源 时间 压力源 图图3 3 抗逆力的多层递阶模型抗逆力的多层递阶模型二、风险:多残家庭脆弱性的显现多残家庭的特殊境况导致风险的发生。风险将对多残家庭的经济状况、成员组合、组织状况、内外结构以及社会资源等方面造成失序,致使其陷入家庭脆弱的境地。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状况的愈加复杂,使得多残家庭也逐渐发生变化

19、,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其脆弱性。(一)微观:残疾个人身心受限的脆弱性1.部分身体机能的缺失残疾人被看作是特殊群体是因为残疾事件所导致的消极后果。我国的残疾人被分为六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残疾人往往受到其残疾状况的影响,部分身体机能丧失。多残家庭一方面存在多个残疾人,照顾者往往分身乏术,由于照顾不当,可能引发残疾人已有身体机能的退化,造成哮喘、中风等叠加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照顾者对残疾人过分关注与照料,将残疾人视为需要谨慎照顾的对象,残疾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将之忽视,反而不利于残疾人缺陷的弥补。这种易受影响的身体脆弱性造成残疾个体生理问题的持续存在。2.个人

20、信念的负面化残疾现象所表现的异样、失常的外在特征,对残疾人个体以及家庭都带来了精神、思想、心灵上的冲击与压力。残疾初期,这种残疾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不正常的人”这种标签赫然贴在家庭成员的身上,自卑感以及失落感常常通过过激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这种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感以及身体上的不适感使残疾人陷入低迷的状态,易认为自己是一个“废人”,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及资源,这些消极的想法也将他们禁锢于家庭之中。R机构工作人员:李大叔当时是不愿意来的,他觉得自己就在家里挺好,什么也干不了,出去丢人干什么。(二)中观:家庭结构混乱无序的脆弱性家庭的组织模式是支撑家庭的主轴框架。良好的家庭结构使家庭稳

21、定和谐,混乱的家庭组织不利于家庭风险的处理,令家庭不断陷入后发危机。多残家庭存在多个需要照料的残疾人,往往形成不同于传统家庭的组织结构。1.家庭信念消极化长期的发展,多残家庭受到残疾成员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产生悲观的想法,即使可能有改变的想法或认知,但由于非专业性尝试的失败或社会环境的偏见等,残疾家庭易“习得性无助”,无力感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96刘秀萍,朱玉姣: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脆弱性风险及保护体系构建的反复加剧了残疾人家庭信念上的无助以及麻木,形成“无能为力”的认知。长此以往,残疾人及其家庭不再思考改变的可能性,使家庭更容易被摧残,家庭抗逆力得不到提升,无力改变现状的风险增加,家庭成员

22、埋怨声声,出现得过且过的想法。王奶奶:他们一家三口智力都这样了,就我一个老婆子来管,还能怎么过,凑活着过2.家庭结构缺乏弹性家庭弹性是指家庭成员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家庭出现的偶然事件及时调整家庭内外,使家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一方面,由于残疾成员其身心特点、状态以及照顾者长期的倦怠感,家庭原有状态的维持已然不易,家庭成员之间更难以追求家庭的变化,家庭结构长期固化,缺乏弹性与韧性21。另一方面,在多残家庭中,残疾成员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子女,甚至出现极端特殊状况:家庭全部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在传统、现代的社会中,处于家庭扩展期的父母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而在家庭解体的周期中,已是成年人的子女对年老

23、父母则进行抚育与赡养。但在多残家庭这一特殊群体当中,会出现“子教父母”“老养残”的特殊情况,家庭角色失去原有的作用,造成家庭结构的失序。小王:平时在家我做饭做饭给爸爸妈妈吃,妈妈不会做饭,爸爸不知道去哪了。李大叔:我儿子坐不住啊,平时我需要来辅助机构上班,他妈妈照顾他比较多。3.家庭沟通难以进行。家庭成员由于长期的照顾压力,家庭成员之间沟通少,感情分享不畅,难以做到坦诚相对,家庭成员间的小误会上升为大矛盾,家庭的凝聚力较差,长此以往,家庭之间的氛围更加僵化,一旦遭受到新的外来危机,家庭结构的脆弱性立刻呈现。R机构工作人员:了解到小王家里三名智力残疾,寻思让他妈妈一起来辅助机构上班,小王偷偷跟我

24、说,别让他妈妈来。他跟他妈妈不太交流的,很抗拒他妈妈(三)宏观:社会资本缺失移位的脆弱性多残家庭的社会资本是指外界的资源、支持与帮助。多残家庭因个人抗逆力不强等原因,时常陷入社会资本不足的风险中。1.社会支持的缺乏多残家庭作为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多方的帮助。但是,一方面由于多残家庭的自卑心理以及消极情绪,刻意地将自己从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划分出来,自视“异常”,故而隔离在正常的社交生活之外。但这样的自我隔离难以受到社会给予的帮助,无论是亲戚、朋友和邻居的非正式的支持,还是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或政府的正式支持。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残联2020年 残疾人事业发展公报 来看,2020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

25、高中(部、班)104个,在校生 10 173人,全国有 13 551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2 253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这一数据显示出残疾人接受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较之庞大的残疾群体而言,仍任重道远。多残家庭的特殊性,使得家庭成员在接受教育的路途上更加遥远艰辛。同时,他们对社会资本、社会政策是否可用并不了解,这也使得多残家庭获得的社会资本尤其薄弱,家庭脆弱性在教育支持上凸显。G城社区人员:他们家这种情况我们都了解,“一户多残”家庭嘛,当时他们的低保还是我们街道上主动找到他们家帮他们申请的他们肯定不知道啊。2.社会文化的偏见传统社会对于残疾人往往持有“天谴论”的看法,即残

26、疾人之所以遭受精神或肢体上的缺陷是因为上天的安排,或者是将这种残缺看作是道德缺失所引发的后果,将残疾人污名化。这些都是毫无科学依据并应当被批判的。多残家庭受到隐形歧视,使社会公众不自觉地将社会上的资源倾斜,造成社会资源上的缺失,令他们的本来可用的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卷第3期(总第302期)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97社会资本移位,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脆弱性持续存在。因此,社会应当负起应有的责任,需要将传统社会中的“个人责任论”转为“社会责任论”。三、抗逆力:多残家庭保护体系的构建家庭抗逆力的激发对处于风险中的个人及家庭至关重要,关乎个人以及家庭功能的发挥。Hawley指出建设保护能力,帮

27、助困境中的家庭发现并利用已有的资源和优势,帮助案主实现成长22。多残家庭作为最弱势的群体,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实现保护体系的构建。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化的职业,社会工作者需秉持利他主义的价值观,融合Walsh教授的理论框架,采用多种专业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护体系的构建。(一)个人层面构建理性信念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著名的ABC理论,即人的情绪认知并不是直接由事件的发生所导致的,而是对该事件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多残家庭的成员在认知上与常人不同,情绪处于高危边缘,稍有不慎便处于崩溃状态,往往情绪认知处理不到位。在帮助多残家庭构建抗逆力时,理应将认知的修正、积极信念的构建以及认同感的提升作为重

28、中之重。1.修正偏颇认知长期以来,残疾者本身被身体上的缺陷所限制,相对健康的成员受长期照顾残疾人的劳累,无论是残疾者本人还是照顾者都承受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的人员介入到多残疾家庭中,首先自我检视信念系统,人都是有能力、有价值的。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交流,了解到家庭成员所持有的信念,协助残疾家庭成员进行辨认剖析不良认知,令多残疾家庭的成员不再“谈病色变”,使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真正地认识到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极的信念20。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学会从积极的层面看待问题,搜集处理问题时个人出现的可利用资源及优势,抓住机会,使之成为构建家庭抗逆力的重要因素,帮助家庭成员破除偏颇认知,

29、构建积极信念。2.提升自我认同感残疾人往往将自己定位为“废人”“拖油瓶”等,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对于多残疾家庭的残疾者来说感知尤甚。但在优势视角理论看来,每个人都是有价值、有尊严的,优势存在于每个人,只是受到当时的条件限制,没有被激发出来。在帮助多残家庭这个特殊群体时,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身体功能较为健全的家庭成员意识到其他残疾家庭成员的优点及长处,减少对他们的苛责及埋怨;另一方面,要培养残疾成员的认同感,使其从心底认识到自己与常人只有身体上的差异,将自己看作是普通人,是能发挥自己功能的“积极人”,将树立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隐形屏障打破,提升对自我的认可程度。(二)家庭层面激发家庭凝聚力家庭是

30、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摇篮,家庭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家庭抗逆力内部系统的构建,即家庭信念系统、组织模式以及沟通过程的构建。激发家庭凝聚力能够在危机发生时,及时识别风险的外在机制,促成家庭的高度组合,达成一致的目标。家庭是构建保护体系的基本单位,重视家庭的力量,是多残家庭应对危机、减小风险冲击的关键。1.培育积极的家庭信念对逆境的积极诠释影响多残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家庭成员应对危机的方式。残疾通常被认为是家庭不幸的根源,但这与认知有关。社会工作者针对这种认知差异,需要以多残家庭为服务对象,引导家庭成员对残疾现象视为对家庭整体的“考验”,借此机会使其对残疾现象或者发生的风险解释,“所有事情的发生都

31、有助于我”“我们遇到的事情,都存在自己的意义”诸如此类的积极暗示,这有助于家庭朝着好的方向前进。这种将困境正常化、去病态化的方法,和将残疾视为是人生挑战的信念,能破解多残家庭成员及其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98刘秀萍,朱玉姣: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脆弱性风险及保护体系构建照顾者长期在家庭中的绝望感以及无力感,让家庭成员有面对危机的动力和能力。并非正常家庭成员的家庭就不存在问题,事实上,每个家庭都有问题,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家庭理念是多残家庭发挥抗逆力解决问题的关键。2.完善健康的家庭结构一般而言,家庭组织连贯性的前提是家庭结构完整性。健康的家庭结构是应对危机的制胜法宝。对于多残家庭而言,拥有流畅健

32、康的家庭结构能够使家庭及时面对挑战,消除风险10。社会工作者通过参与式或非参与式观察的专业方法关注多残家庭的家庭组织状况,考察不合理的家庭结构,帮助其及时调整。同时,树立典型并推广经验。要使多残家庭的结构更加紧密,就需各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免于出现混乱无序的家庭组织状态。家庭的日常作息、家庭成员承担的家庭角色等都关乎整个家庭结构,专业人员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了解成员应承担的角色并怎样做好,在过度干预与漠不关心之间找到平衡,如此,他们才能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完善已有的组织状况,在结构上实现家庭的稳定性,构建好保护体系的基础框架。3.促进良好的家庭沟通多残家庭往往面临家庭成员沟通不畅的窘境。

33、健康的家庭模式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直接、清晰、明确和坦诚的。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发挥沟通的作用,协助他们破除凝滞的家庭氛围,共同构建坦诚包容的家庭沟通氛围。将成员联结起来,促进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时刻注意矛盾的迸发,鼓励意见之间的相互表达,形成家人间的信任感23。在社会工作者的监督下,预设风险的出现,建立合适的沟通模式,在紧密的交流中达成解决危机的方法,侧面加强家庭的凝聚力。(三)社区层面增加社区联结力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细胞。多残家庭作为社区的一份子,生活在社区当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其帮助。在社区中形成紧密联系的关系,能够为多残家庭走出困境提供力量。1.达成朋辈群体的陪伴社

34、区中存在不同的家庭,社群中往往存在同类或相似群体。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鼓励残疾家庭、残疾成员、残疾家人形成自组织或者兴趣小组,在同辈群体的帮助下,减少孤独感。同时关注“榜样”,发挥榜样作用。组织类似群体在社区内开展针对残疾人本身以及残疾者家人的活动,促进残疾人的社会交往,也减缓残疾者家人的照顾压力以及倦怠感,留出“喘息”的时间。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陪伴,不仅能慰藉心理,也能相互帮助,形成保护网,他们也能够从中感受到温暖。2.联结充足的社区资源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的资源链接者,能够帮助资源贫乏的残疾人获得社区资源。首先可考察社区居委会对于相关条件的残疾人的保护救助措施,尽力促成双方之间的

35、联结,在经济资源上给予补助24。社会工作者亦可联系社区中的党员人群,逢年过节送去温暖,让多残群体感受人文关怀;与社区中的大学生党员成立社群志愿服务队,为多残家庭提供服务与陪伴;通过链接第三方医护等,为多残家庭进行免费义诊,逐渐建立家庭档案,及时应对因生病或再次遭受风险的冲击,通过多重资源的结合,为残疾家庭建立重重保障。(四)社会层面建立残疾人友好社会1.制订完备的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于弱势群体极为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对残疾人群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而作为极弱势群体,多残家庭由于身心状况及社会交往的原因导致他们在政策上缺乏关注。社会工作者首先帮助其家庭介绍相关可申请政策,如重度残疾老人可在社

36、会工作者的建议下按照 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 申请叠加的补贴,最大化为其申请政策措施减轻其护理困难,其次,及时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卷第3期(总第302期)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99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反馈;再次呼吁各地方政府为多残家庭免费安装无障碍设施以及助残康复设施等,为多残家庭构建政府保护体系。2.营造友善的社会风气针对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性看法”,要让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都持有残疾人是正常的社会成员、是社会的主体的观念,重视残疾人的社会发展,进一步普及“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发展理念和积极保护的原则。社会

37、工作者需要以身作则,将残疾人看作普通人。一方面在社区内、社会工作机构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中设立相关的展览牌,开展残疾人知识的相关讲座,普及正确的残疾人观念,将残疾人榜样案例推广出去,使大众了解,纠正大众认知;另一方面,借助大众媒体的宣传,引起企业、社会组织的关注,也能够连接到更多的资源,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提高多残家庭的抗逆力,应对挑战与逆境。结语多残家庭作为残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他们面临个体身心受限、家庭结构异常以及社会资本缺位等困境,其脆弱性复杂多样。诸多学者在发展抗逆力的过程中逐渐构建多种层次的家庭抗逆力模型,其中Walsh的多层递阶模型下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得到更多发展。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

38、专业增能的方法帮助残疾人增强价值感;更加重视家庭在对抗危机中的作用,动员家庭成员重视家庭的资源及优势,使家庭的信念系统与组织模式、沟通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抵御风险;同时社会工作者借助残疾人机构与政府对话,对接更多的政策,争取多残家庭的福利。虽然面向家庭的社会工作服务有广阔的前景,但在提升多残家庭的整体素质上还需社会工作者多下工夫,帮助他们及时识别风险、消灭危机、走出困境,重新获得自信与勇气,乐观地继续生活下去,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注释:所有访谈资料为作者在合肥市庐阳区R残疾人就业辅助机构实习访谈所得。参考文献:1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一户多残”残疾人家庭生活补助实施细则EB/OL.2022-02

39、- ABBY R,WOLFE JOANNE,BRADFORD MIRANDA C,et al.Resilience and psychosocial outcome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cancerJ.Pediatric blood cancer,2014,61(3):552-557.4MICHAEL U.Families as navigators and negotiators:facilitating culturally and contextually specific expressions of resilienceJ.Family proc

40、ess,2010,49(3):421-435.5BENZIES K,MYCHASIUK R.Fostering family resiliency:a review of the key protective factorsJ.Child Family Social Work,2009,14(1):103-114.6WALSH F.Family resilience:a developmental systems frameworkxref ref-type=fn rid=FN0001/J.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6,13

41、(3):313-324.7IRANG K,SARAH D,JAEGOO L.The Influence of Race and Ethnic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Resilience and Parenting Stress in Caregiv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20,50(2):650-658.8MARTIN S A,DISTELBERG J B,ELAHAD A J.The Relationship

42、Between Family Resilience and Aging Successfull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15,43(2):163-179.9华红琴,曹炎.信念、沟通与联结:自闭症儿童家庭抗逆力生成研究J.社会工作,2019(3):28-40,110.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100刘秀萍,朱玉姣: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多残家庭脆弱性风险及保护体系构建10 刘敏,熊琼.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失独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基于上海市W镇的考察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6):80-90.DOI:10.13727/

43、ki.53-1191/c.20211109.001.11 刘颖,肖非.且行且歌:听障儿童家庭抗逆力生成过程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8(4):26-31.12 刘冯铂,李欣,邱卓英,等.河南省“一户多残”家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服务需求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8):887-894.13 姚进忠.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行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4 姚进忠,邱思宇.家庭抗逆力:理论分辨、实践演变与现实镜鉴J.人文杂志,2018(11):116-128.DOI:10.15895/ki.rwzz.2018.11.015.15 陈蓓蓓,徐文杰,

44、陈靖,谭梦.农村残疾人家庭生命周期及返贫风险研究J.残疾人研究,2022(2):80-89.16 袁雪莹.社会支持理论下社工介入残疾儿童家庭的路径研究J.国际公关,2023(1):113-115.DOI:10.16645/11-5281/c.2023.01.026.17 邱思宇.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精神疾病社会工作实务研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1):18-24.18 TAYLOR D S,DISTELBERG B.Predicting Behavioral Health Outcomes Among Low-Income Families:Testing a Socioecologic

45、al Model of Family Resilience DeterminantsJ.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6,25(9):2797-2807.19 MCCUBBIN H I,MCCUBBIN M A,THOMPSON A I,et al.Resiliency in ethnic families:A conceptual model for predicting family adjustment and adaptationJ.resiliency in native american&immigrant families,1998

46、.20 WALSH F.家庭抗逆力M.朱眉华,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1 王文霞,张开云.“失独”家庭脆弱性风险及其社会保护体系构建:基于家庭抗逆力理论的分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12):3-9.22 HAWLEY D R,DEHAAN L.Toward a definition of family resilience:integrating life-span and family perspectivesJ.Fam Process,2010,35(3):283-298.DOI:10.1111/j.1545-5300.1996.00283.x.23 安叶青,七

47、十三,曾小叶,等.家庭抗逆力理论在风险应对领域的应用:演变、价值及挑战J.心理科学进展,2023,31(3):428-442.24 薛琦予.家庭抗逆力视角下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路径J.青少年学刊,2018(3):16-21.DOI:10.16399/ki.qsnyj.2018.03.004.【责任编辑:王露】Vulnerability Risk of Multi-disabled Famil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Resili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tection SystemLIU Xiuping,Z

48、HU Yujiao(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s,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1,China)Abstract:As an extremely vulnerable group,families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are more vulnerable than other families with a single disabil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Walsh s multivariate hierarchical mod

49、el,the vulnerability risks of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in multi-disabled families are sorted out from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limitations,chaotic family structure and lack of social capital,and then the protec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personal rational belief,family cohesion,community connection and disability-friendly society,which may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services for multi-disabled families.Keywords:family resilience;multilayer hierarchical model;families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