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POE教学策略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以物质性质的三个实验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84604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OE教学策略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以物质性质的三个实验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POE教学策略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以物质性质的三个实验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POE教学策略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以物质性质的三个实验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云南化工 第 卷第 期 ,:基于 教学策略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以物质性质的三个实验为例杨舒帆,谭帅,翁哲慧,李艳妮,杨艳华(昆明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云南省金属有机分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筹),云南昆明 )摘要: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提升探究能力等方面作用突出。以物质性质的三个实验为例,探究此策略在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预测、观察和解释等教学活动,在学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指导等方式,实现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系统性建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关键词:教学策略;无机化学实验;探究能力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2、():,(,):,:;年,澳 大 利 亚 莫 纳 什 大 学 的 和 以物理系学生对 个生活情境中的重力概念理解为内容,通过预测 观察 解释(,)的方法,探察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并于 年正式提出了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对未知实验的现象进行合理预测,并在预测中显露出学生的前概念(即学生在新课前掌握的科学概念)掌握情况。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产生认知冲突,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对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最终实现学生的概念转变 。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对以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策略主要应用于中学化学教材中的

3、演示型实验改革和探究型实验教学中,并归纳出抽象性的概念知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 。但是,教学策略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几乎未见报道。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在整个化学实验科学中处于基础地位,使学生加深对无机物性质的认识及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是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实验作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后续实验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虽然课程中的大多数实验与中学化学相似,属于验证性实验,但其中一部分实验内容是课程教学的延伸,学生有所了

4、解但理解不深入、不透彻,易产生认知冲突,在教学过程中适合采用 教学策略。因此,本文选取自编实验教材中,以最能体现 教学策略的个实验为示例进行教学设计 ,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强化基础实验操作技能。与 的反应此实验是“氧化还原反应”和“氮和磷”的一个教学实验,分别出现在教材 页和 页,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和下学期。实验内容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粒 ,在试 年 月云南化工 第 卷第 期 ,管中加入 浓 (质量分数约为 )、试管中加入 的 ,观察实验现象。学生预测 :根据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实验活动

5、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学生已经掌握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金属单质与稀 和稀 等稀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气。然而,金属单质与稀 反应不会生成。:根据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中,单质 与浓 和稀 反应,分别生成 和 ,但 易与 反应生成 。因此,预测单质 和稀 反应,可观察到生成红棕色气体。:常温下,活泼金属单质 、等与浓 和浓 接触时,单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因此,预测单质 与浓 的反应,观察不到现象。在面对新的知识情境时,学生根据已有认知,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并提出以上 点预测信息。在

6、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对预测结果与实验现象的一致性进行验证。实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如图 所示。)试管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并放热,现象与预测 相矛盾。)试管生成无色气体,现象与预测 相矛盾,且试管生成的气体是否为 不可知,即是否与预测 相矛盾不可知。图 单质 与浓 和稀 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是 教学策略,重点强调通过观察物质颜色、状态、气味等的物理变化,强化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预测不相符时,会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无论实验结果是否与预测一致,都需要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 分 析、查 阅 资 料 和 讨 论,最 终 提 出 合 理 的解释 。解释 :硝酸根中有一个离

7、域 键,易断键,使 的氧化性增强。因此,金属单质与稀 反应,不会生成,稀 不显示酸性,而是显示氧化性。与预测 结果一致,说明试管生成的无色气体不是。:金属单质与 的反应产物与 的浓度密切相关。虽然浓 作为氧化剂,但在酸性体系中,的电极电势()大于 的电极电势(),且 与 可逆转化。因此,作为还原剂的单质 与浓 反应先生成 ,与 反应,最后再生成 ,观察到红棕色气体。但是,浓度较高时,周围氧化剂浓度高,存在争抢还原剂的现象,紧邻 周围的浓 得到一个电子后(),生成 ,并放出大量的热 。随着 浓度下降,紧邻 周围的 数量减少,争抢还原剂的竞争趋势减弱,可以得到更多 释放的电子(),生成氮的氧化数较

8、低的 。再与 反应生成 。总的现象就是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并释放大量的热。:金属单质 与浓 接触后,表面生成 ,键的键能较低,且不够致密 ,易发生解释 的反应。:稀 浓度越低、金属单质越活泼,生成的还原产物中氮的氧化数越低 。在酸性体系中,的电极电势()大于 的电极电势()。较大的电极电势表明其氧化型的氧化性较强。起初稀 浓度较大,随着反应的进行,还原产物中氮的氧化数降低。因此,单质 与稀 反应先生成 ,观察到试管中产生无色气体。当稀 浓度下降时,生成 ,试管中气泡停止生成,但反应仍在继续。为了进一步探究在试管中是否有 生成,采用气室法检测 。取两块大小不同、干燥、洁净的表面皿,在大的表面皿

9、中滴加少许试管中的溶液和 滴 的 溶液,混合均匀。在小的表面皿中心粘附湿润的酚酞试纸,并倒扣在大的表面皿上形成气室。气室微热,观察到酚酞试纸变红,如图 所示,说明试管中有 。由于奈斯勒试剂需要现配,因此,在无其他干扰离子存在情况下,气室法检测 更为简单方便。年 月云南化工 第 卷第 期 ,图 气室法检测 ,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归纳总结试管 (浓 )()(较浓 )()试管 (稀 )()(较稀 )()气室法检测 :通过预测阶段和观察现象的对比,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在合作交流、查阅资料、教师总结及解释的基础上,促进前概念的转化,建立新的知识概念,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符合建构主义学

10、习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 的反应此实验是“硼和铝”的一个教学实验,出现在教材 页,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实验内容将 铝粉和 预先研细的碘的干燥混合物,放在蒸发皿中混匀,堆成一小堆,加 滴 左右的热水,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此反应在通风橱中或抽风机下进行)。学生预测 学生已经掌握卤素可与单质 反应,最为熟悉的是 在加热条件下与 反应生成 ,且单质 在常温下就可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但与 反应的大部分实验都需在加热下进行。根据前概念推测此反应生成 ,但对反应机理及过程的理解不清楚。实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如图 所示。)先观察到有紫色的烟并伴随着刺激性气味。)反应结束后蒸发皿中剩余比反应物更高的一堆物质

11、,这主要由反应产生的气体和单质碘升华造成生成物膨胀造成。)反应后的堆积物很蓬松,玻璃棒戳一下后成灰色的灰烬。图 铝粉与单质碘反应实验现象 解释 :中存在弱电离(),且热水中的电离程度增大。:在热水作用下,单质 升华,可观测到紫色的烟,有刺激性气味。:单质 为活泼金属,与 电离出 的形成 (),而单质 与 电离出的 形成 。()与 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并放出热量,生成的 呈白色粉末。由于 是路易斯酸,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反应产生的水作用,发生水解,因此,上述反应为可逆反应。而反应放出的热量也可使单质 升华,观察到紫色的烟。:水解产生的 气体,也具有刺激性气味。综上所述,先观察到有紫色的烟并伴随

12、着刺激性气味,反应最后生成 ()。归纳总结实验原理:微热 幑幐 ()与 的反应此实验是“铁、钴、镍”的一个教学实验,出现在教材 页,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实验内容在 溶液中加入 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 的 溶液,观察 年 月云南化工 第 卷第 期 ,有何变化,并解释原因。学生预测 :根据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中,在装有 溶液和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溶液,溶液由浅黄色变为血红色,溶液颜色不变,以此检验 的存在。根据中学化学知识,此反应原理为 ()。:根据配位化学基础知识,的电负性强于 中的配位原子 ,因此,与 可形成更加稳定的配合物,

13、红色溶液颜色消失。实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如图 所示。)淡黄色的 溶液中滴加无色的 试剂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红色的溶液中滴加无色的 试剂后,同学可观察到四种溶液颜色,依次变为橙黄色、橙色、黄色和无色。图 与 反应后滴加 溶液反应现象 解释 :与 的反应方程式为:()(),且随着溶液中配位化合物浓度增大,溶液颜色由浅红逐渐变成暗红色,并不是单一的生成 (),与预测 产生认知冲突。: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的 稳分别为 ()、()、()、()、()和 (),的 稳分别为 ()、()、()、()和 ()。因此,()与 的反应方程式为:()(),溶液红色逐渐褪去,最终变为无色。中心离子 与配体 形成

14、的配合物有颜色,而与配体 形成的配合物无色,配合物的颜色主要来源于 跃迁产生对光的吸收。加入 时,由于有色和无色配合物浓度不同,导致观测到的溶液颜色不一样,当加入的 浓度较大时,观察到溶液呈无色 。:根据软硬酸碱结合原则分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 ,轨道和 轨道分别处于稳定的半满和全空状态,且可以接受电子对,电子云的变形性小,属于硬酸。的价层电子排布为 ,轨道处于稳定的全满状态,且可以给出电子对,电子云的变形性也小,属于硬碱。而 中存在离域的 键,易失去电子、易断键,基团电子云易变形,属于软碱。因此,硬酸 与硬碱 结合的配合物稳定性强于硬酸 与软碱 结合的配合物,可与 ()反应。解释 和 是在预测

15、 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分析的结果,能够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而构建成体系的化学原理知识。归纳总结实验原理:()()(血红色)()()(无色)()的稳定性强于 ()()展望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较多,在探索物质基本性质和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基础上,采用 教学策略,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化学思维,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全程关注和指导,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出科学的解释和结论。应用 教学策略的教学实验设计,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建构主义发展理论下,重视理论的知识构建过程,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培养 年 月云南化工

16、第 卷第 期 ,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参考文献:,():,:,计从斌,林建芬,徐逸群,等 基于 策略的高中化学“酸雨”教学 教育与装备研究,():廖超平,王伟 浅谈 策略在苯酚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邓琳,王后雄 教学策略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吴利敏,熊建飞 基于 策略的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为例 实验教学与仪器,():孙宇红,耿亚萍 基于 教学策略和比较思维的教学 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为例 化学教育(中英文),():庄建德,李伟溪,黄倩莹 运用 教学策略与数字化实验的化学课堂教学 以“金属钠与氧气的

17、反应”的教学为例 化学教与学,():杨艳华,王宝玲,高树林,等 课程思政融入 材料化学 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李浩宇,马金文,杨艳华,等 基于科教融合的无机化学实验改革探索 以双三苯基硅烷铬酸酯的制备为例 云南化工,():马怀蕊,王建坤,杨艳华,等 基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实验设计 以质量差法测定咖啡中碳酸氢钠含量为例 云南化工,():王宝玲,杨树,鞠海东,等 无机化学实验 北京:科学出版社,申树芳,张英锋 基于 策略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以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教学为例 化学教与学,():龙安瑜,陈新丽,李彪生 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

18、探究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为例 教育与装备研究,():王稼国,李荣强,林海量 中学化学疑难问题剖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宋天佑,程鹏,徐家宁,等 无机化学(下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创力文档知识共享平台 配合物稳定常数 ():杨艳华,王宝玲,李艳妮,等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探索 以“配位化学基础”中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 大学化学,():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云南省化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专项青年项目();昆明学院引进人才科研项目();昆明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云南省金属有机分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筹)一般项目();昆明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 无机化学实验、结构化学、材料化学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杨舒帆(),女,云南曲靖人,本科生,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研究。通讯作者:杨艳华(),男,云南昆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