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982680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太原市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2009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山生态恢复工程2009年建设项目1.1.2项目性质新建1.1.3项目建设单位太原市万柏林区林业局1.1.4项目法人代表高亮则1.1.5项目主管单位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政府1.1.6项目建设地点万柏林区化客头街办化客头、大卧龙、北头3个村,西铭街道办小西铭1个村。1.1.7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人工植苗造林6133亩。1.1.8项目建设目标2009年在项目区营造生态公益林6133亩,使万柏林区西山环城3公里范围内煤炭采空塌陷区的地表植被得到逐步恢复,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1.1.

2、9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一年(2009年)。1.1.10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84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643.7万元,占总投资的89.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04.3万元,占总投资的6.2%;预备费92.0万元,占总投资的5%。1.1.11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840万元,其中申请山西省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100万元,太原市配套370万元,太原市万柏区配套370万元。1.1.12可研编制单位朔州市三北农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1.2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2、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西省林业发展的意见;3、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4

3、、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太原市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工作专题会议纪要;5、重塑西山太原市西山地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总体规划提纲;6、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规划;7、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8、山西省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10、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11、山西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1.3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表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类别项目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建设规模亩6133.02项目涉及乡镇(街办)个2化客头和西铭街办3项目涉及村个44项目总投资

4、万元 1840.05投资构成工程费万元1643.7工程其他费万元104.3预备费万元92.06资金来源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万元1100.0太原市配套万元370.0万柏林区配套万元370.07项目建设期限年12009年1.4可行性研究结论太原西山地区是我省重要工业区,工矿企业密集,采煤沉陷区、粉煤灰场、煤矸石场分布较多,林草植被保存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万柏林区西山生态恢复工程2009年建设项目,对改善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美化人居环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立项依据充分,建设方案符合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和有关标准,投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取费标准,指标编制合理,方案可行。项

5、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万柏林区生态环境,减少粉尘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对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上级部门尽快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和批复立项。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长期以来,山西煤炭工业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与原料工业的粗放生产,也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土地塌陷、河流干涸、矸石堆山、大气污染、植被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影响到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山西成为全国工矿区土地与生态破坏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测算,目前全

6、省煤炭行业累计塌陷、破坏和煤矸石压占土地已达68000平方公顷,而且正在以每年塌陷、破坏土地5000平方公顷的速度递增,其中40%为耕地,煤炭工业外部不经济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实施国家的能源战略,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国务院召开第133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不仅对于山西,而且对于全国的生态建设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影响。2007年3月3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统筹研究推进管理体制、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煤矿转产和煤炭城市转型等各项工作,建立

7、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务实高效的行业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培育具有活力、依法经营、承担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市场主体,形成节约、合理的资源开发机制,构建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立煤炭企业转产、煤炭城市转型发展援助机制,促进山西煤炭工业尽快步入资源回采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推进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提出了加强煤炭行业宏观管理、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有偿使用、规范征收(提取)、合理使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基金(资金)、建立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8、加快煤矿转产、煤炭城市(地区)转型、加强煤矿人才教育和培养等八项措施,成立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由省长任领导组组长,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重大事宜进行协调,统筹协调各相关规划和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关于同意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精神,2007年6月1日,省发改委编制了重塑西山太原西山地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总体规划提纲,提出在古交市、万柏林区、晋源区开展综合整治,提出了加快企业改革和转产步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矿区城市转型、创新投融资机制的五条措施。

9、2008年7月23日,中共山西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了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工作。会议认为太原西山地区是我省重要工业区,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该区存在产业结构偏重、环境污染严重、地质灾害突出、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下定决心,从战略高度推进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会议强调,西山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改善西山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举措;也是治理生态环境,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是为太原人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对全省实现转型跨越崛起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省有关部门要尽最大可能,从资金、

10、政策、项目等方面对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给予帮助和支持。要求一年起步、二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共万柏林区委、万柏林区人民政府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要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推动万柏林区林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绿色万柏林区”,决定在环城三公里范围先期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把恢复西山生态作为政府为群众办的一件大事来抓。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万柏林区地处省城太原市西部,是六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万柏林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太原市生态环境的质量。万柏林区地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科研部门集中,科技实力雄厚,人才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在太原具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近些

11、年来,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太原西山生态环境建设,决心下大力气改善西山生态环境,以此改善省城的总体面貌,有效带动太原乃至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2.2.1实施生态恢复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西山矿区大规模开采以来,至2002年6月,就已经采煤炭3.95亿吨,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造成地表的大面积塌陷。到目前为止,塌陷面积总计为111.62km2,致使万柏林区的西山区域千疮百孔,建筑物遭到破坏,由于受地表裂缝影响居民住宅6700余户,2200余人,共计住宅面积52.6万m2,给万柏林区人民居住环境的安全造成威胁。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物受损。采煤沉陷造成地面塌陷、房屋

12、倒塌,并危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财产损失,造成了公共服务设施不同程度的破坏,极大地影响了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二是煤层自燃危害。煤层自燃引起地表塌陷、房屋裂缝、诱发体滑坡、破坏了水资源,导致农作物难以下种,经济林大量枯死,甚至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正常生活;三是水资源破坏。地下开采破坏了浅中层水,导致泉水干枯、水位下降,对于万柏林区西山区域的人来说,本来吃水就紧张,现在由于地下采煤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造成了人畜吃水更加困难的局面。随着采煤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向深层次发展,吃水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四是滑坡危害。由于地下采煤可诱发山体滑坡,滑坡一旦发生必将威胁到位于滑坡体下方

13、村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五是泥石流危害。西山采煤沉陷煤矿废弃矸石堆积于河流两侧,若遇暴雨必将威胁下游村庄及太原市河西一带居民的安全。上述情况表明,煤炭开采已经给太原西山地区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如不尽快加以治理,不久的将来这一地区就会变成“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生态危机是目前太原西山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严重的制约因素,林业生态恢复治理已成为当地人民最迫切的要求。2.2.2实施生态恢复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开展矿区生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是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提升全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生态环境是投资环境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个空气污浊、缺水少绿的城市,一个连本地人都觉得环境不好的地

14、方,又怎么能招徕和留住外地客商,进而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和项目呢?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就是效益,就是生产力,这已被无数国内外发达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践所证明。生态环境的好坏,已成为评判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生态环境建设得如何,标志着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发展水平。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需要首先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关键举措。环境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发展后劲。有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在开放中增强

15、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开展生态恢复治理已成为树立对外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2.2.3实施生态恢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之一是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质量的改善上。森林和湿地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湿度、提供氧气、防风固沙、消除噪音,是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开展矿区生态恢复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为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就是决定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

16、们正逐步进入后工业社会、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这一阶段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生态文明。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国际上越是发达国家越是生态良好,而且越重视生态文明。就我省而言,首先应还清历史所欠的生态账,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温家宝总理在2005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响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2.2.4实施生态恢复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前人类的需要,又不危害其子孙后代为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进行发展的能力”。森林生态系统得不到

17、发展,就会失去应有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湿度、提供氧气、防风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就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面临着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双重任务。既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又要切实做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结合点就在于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生态环境上不去,投资环境得不到改善,煤炭的替代产业和后续产业难以发展。煤炭作为非再生性资源,将日渐枯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将日趋严重。我们不能为了今天的经济增长,给后人留下千疮百孔、穷山恶水的荒凉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

18、求加快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双重压力,城市的生态环境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今天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万柏林区作为太原市的主要建城区,发展城市林业,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来健全整个太原市的生态安全体系,倡导城市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开展生态恢复治理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必由之路。2008年,万柏林区实施了西山生态恢复工程第一期工程,为巩固治

19、理成果,早日实现省市重塑西山规划部署,急需实施第二期工程建设。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3.1自然地理条件3.1.1地理位置万柏林区位于太原市西部,地处汾河西岸,东以汾河为界,与杏花岭区、迎泽区隔河相望,南与晋源区接壤,西与古交市相连,北邻尖草坪区。其地理位置在北纬37473805,东经1121711233之间。全区最北端在王封乡寺头村,最南端是杜儿坪街办境内的庙前山主峰,南北直线距离约为22.34公里;东以汾河为界,最西在王封乡堡山村,东西直线距离约为23.94公里。3.1.2地形地貌全区总面积42.95万亩,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西部为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4,东部为平川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4

20、。全区十五个乡(街),其中王封、化客头全部为山区。全区地形起伏较大,境内海拔在780.51865.5米之间。海拔最高处在杜儿坪街办的庙前山主峰,最低处在长风街办南屯村的汾河河滩。汾河由王封乡堡山村入境流经本区王封、小井峪等乡(街)的13村庄,长达34.03公里。全境河流注入汾河,属黄河流域。3.1.3气候条件万柏林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半年(113月)受西伯利亚空气影响盛行偏北风。气候干燥寒冷;夏季(68月)南来付热带太平洋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温高、湿重、降水集中;春季(45月)是冬到夏的转换季节,干旱多风,风力常达到六至八级,且伴随有霜冻出现;秋季(910月)是夏到冬转换季节,天气晴朗。年平

21、均气温810,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可达39.4,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可降到-25。万柏林区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60028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64mm,多集中在7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3%,113月是干旱季节,降水仅占全年的7%,无霜期平均为150180天。3.1.4土壤条件万柏林区土壤分为褐土、草甸土两大类、四个亚类。褐土分为山地褐土和褐土性土两个亚类。山地褐土主要分布在万柏林区西山海拔10001700米的土石山区,集中分布在西铭、化客头、杜儿坪、白家庄、王封三五个乡(街)。褐土性土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范围内,是万柏林区丘陵山区的主要土壤。分布在万柏林区的东社、小井峪、西铭

22、、白家庄等街办的范围内。草甸土分为浅色草甸土和盐化草甸土两个亚类。浅色草甸土是万柏林区草甸土的典型亚类,分布在小井峪街办、长风街办的河滩地区,盐化浅色草甸土在万柏林区一级阶地低洼地区,主要分布在神堂沟街办、小井峪街办、东社街办。万柏林山区面积大,占土地总面积的3/4,耕种土壤多以黄土为主,植被覆盖率低,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体干旱缺水,位于洪积扇的耕种土壤土层中,常有砾石层,养分贫乏,影响该区农、林、牧业的发展。3.1.5植被资源全区植被由于山川差异不同。海拔1250米以下的平川和丘陵由于耕作农田较多,自然植被较少。多为草本类:如沙蓬、狗尾草、蒿草、蒺藜、芦子草、灰条菜、甜菊菜等。山区由于人类长

23、期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植被主要由针叶林、灌木丛、草三大群落组成。主要植被为:灌木类有黄刺玫、绣线菊、虎榛子、酸枣、丁香、山杏、荆条、蚂蚱腿子、沙棘等;草本类有苔草、白羊草、白蒿等;木本主要有油松、侧柏、杨、柳、槐树和干鲜果林,近年来侧柏、油松、刺槐、国槐、火炬也成为主要造林树种。3.2社会经济条件全区辖1个乡、14个街办,69个行政村,总人口5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农业劳动力3.9万人,2008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45.8亿元,较上年增长28.8%;完成财政总收入9.38亿元,较上年增长34.0%;农民人均纯收入8606元,较上年增长16.2%。区内公路纵横

24、,交通便利,村村通油路,乡乡有公交,通讯畅通。3.3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万柏林区国土资源总面积为28630.6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14717.9公顷,占总面积的51.41%;非林地面积为13912.7公顷,占总面积的48.59%。按照权属划分,国有面积6237.6公顷,占总面积的21.78%;集体面积18329公顷,占总面积的64.02%,其它部分4267.9公顷,占总面积的14.91%。3.4森林资源3.4.1林地面积据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数据,万柏林区现有林地面积14717.9公顷,其中:有林地3206.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1.78%;疏林地613.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17%;灌

25、木林地266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8.11%;未成林造林地3927.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6.68%;无立木林地1217.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27%;宜林地3088.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0.99%。森林覆盖率为11.2%。在3206.2公顷有林地中,乔木林地面积为2810.5公顷(其中,纯林面积2635.5公顷,混交林面积175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87.66%;经济林面积为395.7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2.34%。在2665公顷灌木林地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为2665公顷,占100%。3.4.2森林资源结构、分布和质量有林地3206.2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1.78%,未成林造林地

26、为3927.2公顷,占林业用地26.68%,多数为2003年以前“退耕”、“三北”、“天保”工程的新林地。全区共有灌木林地2665.0公顷,占林业用地的18.11%。从万柏林区森林资源结构分析: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占的比例较大,管护抚育任务大。万柏林区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石千峰林场,西山的前山面义务植树基地、西峪煤矿林区,其它分布较少,大多为未成林造林地。农田林网控制面积约为0.47万亩,林网总长度为10公里,植树4000株,折合40亩。生态公益林树种单一,混交林少,山区主要以油松、侧柏为主,另外由于近年来新造林较多,树苗小,易受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要想尽快发挥生态效益,必须加强管理。3.5

27、林业经营管理林业在万柏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下,万柏林区的林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的极积性不断提高,植树造林在“十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显著。绿色通道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园林化村庄、单位大批涌现,人们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普遍增强。完成了天然林保护植被恢复工程2.5万亩,封山育林0.8万亩,三北防护林2.75万亩,退耕还林5.8万亩,绿化道路30公里。实施太克线公路两侧绿化21.0公里。乡村道路50%均进行了绿化,河流

28、绿化里程达15公里。林业为万柏林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万柏林区生态建设的主体。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万柏林区自然条件差,山高石多,土薄石厚,植被稀疏,特别是山区大量采煤造成地面塌陷,水资源破坏,地下水位下降,使林业建设更加困难,再加上林业改革滞后,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林业建设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区水土流失量大,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和持续干旱、洪灾、冰雹等自然灾害都与该区森林总量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密切相关,生态林业建设任重道远。3.6劳动力、种苗供应和基础设施项目区地处太原近郊,农村劳动力充沛,并有大量外地农民工可供使用。种苗供应以当地为主,

29、不足可由岚县、关帝林局等近边国有苗圃补充。项目区交通便利,移动通讯全面覆盖,电力供应充足,水源可满足灌溉要求。3.7政策支持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中,对土地复垦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做出了规定,并明确要求“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陆续开展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30、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2006年国务院在山西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以加强产煤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建立健全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煤炭开发的“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三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线,做到“渐还旧账,不欠新账”,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全省矿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资金方面,2007年山西省开始向煤炭生产企业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等煤炭补偿方面的资金,山西省政府

31、决定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恢复矿区植被。作为山西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之一,矿区植被恢复和绿化作为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将使山西省通过五年努力,使采空区和废弃矿井地面的绿化率达到60%以上,再通过五年努力达到80%以上。3.8社会支持“恢复西山生态,打造汾河景观,坚持退二进三,根治工业污染”是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对万柏林区的定位和要求;同时申维辰书记在全市第九次党史代会上再次强调:“要大力实施西山采石区和煤炭采空区植被恢复绿化工程,努力建设全国生态园林城市”。万柏林区委第三次党代会也明确做出恢复西山生态,建设绿色万柏林战略决策,区委、区政府已将恢复西山生态摆在特殊重要的位置,列为“三大战

32、役六项重点工作”中。制定的初步方案得到市委书记申维辰的批示,要求抓紧落实。区内西山煤电、重机、晋机、煤气公司等309家大中型企业,大力支持西山生态恢复这一利民工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4.1项目建设目标2009年在项目区营造生态公益林6133亩,使万柏林区西山环城3公里范围内煤炭采空塌陷区的地表植被得到逐步恢复,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4.2项目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4.2.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遵循自然规律,营造生态公益林,恢复西山生态系统

33、,改善万柏林区生态环境,减少粉尘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4.2.2建设原则保护生态,适度开发对于项目区目前所有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等林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使现有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得到良好发挥。在不破化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适地适树,科学造林造林必须讲科学,按照国家生态公益林技术规程进行科学设计与施工,坚持适地适树,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乡土树种,采用严格的造林技术工序和工程管理办法,加强抗旱措施,实施科学造林。分区治理,突出重点必须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区分重点和一般地区进行建设,把建设重点放在生态破坏严重的地方和生态区位相

34、对重要的区域,在工程实施初期,必须对区域内适宜于营造生态林的地块进行细致的调查,进行全面规划,将造林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注重管护,确保成效植树造林是“三分造七分管”。工程建设注重后期管护,采取有效措施,注重抚育、灌溉、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确保治理成效,保证投资效益。4.3主要建设任务项目建设的内容是营造生态公益林6133亩,其中:化客头街办3433亩,西铭街办2700亩。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建设总体布局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的总体要求,对西部土石山区、二库水土流失区、前山绿化区、平川区要按照地质条件、生态效用、块区功能进行细分,因地制宜,实施西山生态恢复工程建

35、设。2008年,万柏林西山生态恢复工程主要安排在省道S104线(太克线)的北侧,化客头街道办辖区范围内。2009年,万柏林西山生态恢复工程主要安排在省道S104线(太克线)的北侧和南侧,化客头街道办和西铭街道办辖区范围内。5.2建设内容及规模万柏林西山生态恢复工程2009年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是荒山荒地造林及矿区破坏面植被恢复6133亩,其中化客头街办3433亩(化客头作业区2130亩,北头作业区1303亩),西铭街办2700亩(小西铭作业区2700亩)。共涉及造林小班18个,营造林工程规划详见附表2。5.3营造林技术措施5.3.1树种选择造林树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主栽树种树种适

36、应性和抗逆性要强,根系发达,固土力强,耐瘠薄、抗干旱,同时是抗污染尤其是抗粉尘污染强;混交树种要有较强的萌蘗能力,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以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所选树种在项目区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栽培经验,种苗供应充足,并且在以往的营造林工程中,获得了成功。主栽树种有:油松、侧柏;混交树种有:火炬树、五角枫、国槐、连翘。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松科、松属,原产中国。自然分布范围广,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北部等地。为阳性树种,深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风,在-25时仍可正常生长。松树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春,不畏风雪严

37、寒。适于作油松伴生树种的有元宝枫、栎类、桦木、侧柏等。木材富含松脂,耐腐,适作建筑、家具、枕木、矿柱、电杆、人造纤维等用材,亦可采松脂供工业用。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inn.)Franco,柏科侧柏属,为常绿乔木。在中国分布极广,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侧柏为温带阳性树种,喜光,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轻盐碱土壤中均可生长。萌芽能力强,但侧根发达,萌芽性强、耐修剪、寿命长。木质软硬适中,细致,有香气,耐腐力强,多用于建筑、家具、细木工等;浅根性,抗烟尘,抗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分布广,为我国应用最普遍的观赏树木之一。五角

38、枫:Acer mono Maxim.,槭树科、槭树属,温带树种,弱度喜光,稍耐荫,喜温凉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酸性及石灰性土上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及湿润之地生长最好,黄黏土上生长较差。生长速度中等,深根性,抗风力强,秋叶变亮黄色或红色,适宜做庭荫树、行道树及风景林树种。火炬树:Rhus typhina,漆树科漆树属,原产北美,生于河谷、堤岸及沼泽地边缘,也能在干旱的石砾荒坡上生长。适应性极强,喜温耐旱,抗寒,耐瘠薄盐碱土壤。根系发达,根萌蘖力强,是固堤护坡的好树种。火炬漆雌花序、果序均亮红似火炬,夏秋之际缀立于梢头,入秋后叶色转红,是极富观赏价值的观赏树种。国槐:Sopho

39、ra japonica Linn,豆科槐属,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石灰及轻度盐碱地(含盐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长,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耐烟尘,寿命长,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速生性较强,材质坚硬,病虫害不多。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兼用的树种,是城乡良好的遮荫树和行道树种。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木犀科连翘属,主产山西、河南、陕西、山东。连翘的萌生能力强,在平茬后的根桩或干支,都能繁殖萌生,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适宜于宅旁、亭阶、

40、墙隅、篱下与路边配置,也宜于溪边、池畔、岩石、假山下栽种。因根系发达,可作花蓠或护堤树栽植。苗木等级为级苗,规格根据立地条件确定。所有苗木须生长健康、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携带检疫证、检验合格证和苗木标签。针叶树要求带土球,裸根树主根无劈裂,根系完整无损伤。如当天栽不完,应进行假植或水浸,保证苗木不失水份。5.3.2整地由于造林地多属于煤矿采空塌陷区,地表塌陷面多,因此在造林整地前,必须对具有地质灾害的土地表面进行处理,对矸石山进行覆土,覆土厚度在50cm以上,然后再进行造林整地。整地方式可根据造林地立地情况采用穴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两种方式。穴状整地适用于土层中厚、地势较缓的垣面、缓

41、坡造林,常用规格8080cm,6060cm,4040cm;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土层较薄、地势较陡的陡坡、沟头或沟坡造林。鱼鳞坑为半月形坑穴,外高内低,长径0.81.5米,短径0.51.0米,埂高0.20.3米,坡面上坑与坑排列成三角形,以利蓄水保土。整地必须注重质量,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否则起不到好的作用,还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整地时必须注意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不能毁灌造林,同时要保证整地的活土层厚度。对于没有土层、土层极薄或土壤污染严重的地方,应采取客土造林措施。对于采挖风化煤以后形成的作业区,要采用机械设备填方、挖方等平整手段,搞好土地整理,既改善地貌景观,又为造林

42、整地创造基础条件。5.3.3营造方式万柏林区西山生态恢复造林全部采用人工植苗造林。营造模式采用混交造林模式,混交类型优先选用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深根系树种与浅根系树种混交、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混交方法据立地条件不同选用块状混交和带状混交,混交比例3050。5.3.4造林密度执行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GB/T18377,3-2001)所规定的初植密度标准,树高1.5米以上生态景观林株行距33m,造林密度73株/亩,树高1.5米以下防护林株行距23m,造林密度110株/亩。5.3.5栽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土壤墒情选择春栽或秋栽为宜;栽植前根据树

43、种、苗木特点和土壤墒情,对苗木进行剪梢、截干、修根苗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栽植时注意深度,要使根系舒展,分层填土踏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然后及时浇水保墒。5.3.6幼林抚育管理造林后要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及时浇水,搞好松土除草和防旱保墒,为幼树成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幼林抚育管理须进行3年,同时实施禁牧措施,加强管护、病虫害防治和护林防火。第六章消防、安全、卫生、节能节水措施6.1消防项目工程最大的危险来自火灾。工程区域周边人口密集,人员往来频繁,极易引发人为森林火灾。必须建立严格的防火制度与管理措施,周边建立防火墙(道),园内设立防火隔离带,储备充足的防火设备及设立专业灭火队伍,严格防火了望

44、制度,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6.2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1)生产及生活用电要严格把关,做到安全用电,严禁乱拉乱扯电线,露天部分的电线要使用护套线,以避免人员伤亡及防止电线老化发生事故。配电室要设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装置。(2)生产场地要配合输水管道设环状消防网,以满足消防需要,生活及办公间应遵循安全防火的原则,配备灭火器,保证安全生产。(3)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4)注重施工人员饮食安全。饮食要严格执行卫生管理规定,要加强个人卫生,要设置洗手池、消毒池等。(5)坚持日常卫生清扫,保持室内干净卫生。6.3节能(1)采用节能材料和节能产品。在建筑材料、照明、供热、电器等方面采用符合国家

45、节能标准的低能耗产品。(2)采用节能技术。广泛采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安装技术。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3)开展节能宣传,培养职工节能习惯。6.4节水(1)造林采用乡土树种和耐旱树种。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对发展节水型林业具有重要的意义。(2)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喷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是减少水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3)利用再生水。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利用再生水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灌溉,是节约城市水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使用再生水灌溉,大大减少了自来水等水资源的消耗。(4)雨水收集和使用。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不

46、仅节约水资源,而且还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作用。(5)采用抗旱造林措施。可采用在林业生产实际中得到广泛验证的地膜覆盖、径流林业、蒸腾抑制等方法,在造林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中要不断探索和落实各种节水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型林业,以此推动造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7.1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植树造林是改善环境的主要措施,整体上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应注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正确运用营造林技术措施,如造林整地时,如果不尽可能地保护原生植被、按等高线作埂和“品”字形造林,就容易引起新的水土流失;不注意营造混交林、树种过于单一,就容易导致病虫害蔓延;不

47、讲究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中幼林抚育强度过大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对造林、抚育、管理、采伐、运输等经营活动的开展,可能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土壤冲刷、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并可能发生森林病虫害、火灾和土壤肥力退化等问题,造成开发性破坏。这些因素虽对环境存在潜在影响,但通过造林时的合理布局和采取适当的经营措施加以控制,避免引起环境破坏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在项目实施时,要严格遵守有关环保规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7.2环境保护7.2.1保护现有植被营造林时,应首先选择符合条件的宜林荒山荒地以及弃耕地等,坚决避免在属于顶极群落的灌丛地中进行造林。注意保护好造林地周围的天然次生林,不得砍伐或变相砍伐天然林。在造林地施工设计时,对项目范围内的一切有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珍稀植物、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各种保护区,均要加以保留,不得破坏。7.2.2营造混交林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主要采用块状混交方式。在以针叶林为主的造林区域,阔叶树的比例不得低于20,每一块单一树种的针叶林面积尽量不大于225亩,要使人工针叶纯林与天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形成适度的块状混交,营造针叶林时,要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原生阔叶树,避免大面积单一树种纯林化,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7.2.3选择正确的整地方式采用以常规造林项目中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如栽植穴呈“品”字形排列,沿等高线栽植和设立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