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肌张力的评定.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977829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6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张力的评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肌张力的评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肌张力的评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肌张力的评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肌张力的评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肌肌张力的力的评定定肌张力(muscle tone)的概述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正常人无论是在睡眠中还是进行各种活动时,肌肉都会处于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肌肉的这种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特征分类静止性肌张力 肌肉处于不活动状态下所具 有的紧张度 姿势性肌张力 人体在维持一种姿势时 肌肉所产生的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 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的调节脊髓对人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大脑皮质对身体运动控制的调节脊髓对运动的调节脊髓的运动神经

2、元和运动单位骨骼肌的牵张反射:腱反射、肌紧张 肌紧张的意义:缓慢牵拉肌肉所产生的牵张反射维持身体的姿势而不表现明显的动作重力作用常作用于关节,肌紧张持续发生,不易疲劳肌梭和腱梭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在调节肌紧张、维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旧小脑前叶,对肌张力既有抑制又有易化的作用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易化区:延髓网状结构腹外侧部分、脑桥、中脑、下丘脑 抑制区: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分大脑皮质对身体运动控制的调节锥体系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脑干束锥体外系 皮质-脑桥-小脑 皮质-纹状体正常肌张力的特征主动肌和拮抗肌可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定可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间的平衡具有完全抗重力及外界阻力的运

3、动能力将肢体被动地放在空间某一位置上,突然松手时,肢体有保持不变的能力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中变为固有姿势的能力可以完成某肌群的协同动作,也可以完成某块肌肉独立的运动功能的能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增高(hypertonia)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高痉挛僵硬痉挛(spasticity)无准确的定义是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折刀样痉挛:最常见常由锥体系病变所致上肢主要是屈肌,下肢主要是伸肌僵硬(rigidity)(强直)无论做哪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

4、对同一肌肉,运动的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不变,即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齿轮样强直(lead-pipe rigidity)铅管样强直(cogwheel rigidity)常由锥体外系病变所致,如Parkinsons disease。肌张力低下(flaccidity)定义:指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感觉到阻力消失原因:小脑病变或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 脊髓休克 末梢神经损伤等轻度肌张力低下的特征关节固定时表现出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较弱 具有短时间抗肢体重力的作用 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中度到重度肌张力降低的特征不能完成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 将肢体放在抗重力位,患肢迅速落下,不能维

5、持规定肢位 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亢进性障碍肌肉收缩可快可慢,表现为重复、模式化(扭曲);张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高变动肌张力障碍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缺陷遗传(原发性、特发性肌张力障碍)退行性疾患(肝豆状核变性)代谢性疾患(氨基酸或脂质代谢障碍)影响肌张力的因素不良的姿势和肢体位置可使肌张力增高 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 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肌张力增高 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 合并问题的存在,如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盈、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疼痛、局部肢体受压及挛缩等可使肌张力增高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发热

6、、感染、代谢和/或电解质紊乱也可影响肌张力 药物 环境温度等 评定的目的和意义依据评定结果确定病变部位、预测康复疗效 根据肌张力的表现特点制定治疗计划 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病史采集视诊反射检查被动运动检查 最常用主动运动评定功能评定生物力学评定电生理评定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5/31/2024反射检查n常采取的反射检查:1.肱二头肌反射2.肱三头肌反射3.桡骨膜反射4.膝反射5.踝反射(跟腱反射)5/31/2024被动运动评定n评分标准:.神经科分级方法.其它的等级评分法。.改良Ashworth评分法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 分级 表现 0级 肌张力降低 1级 肌张力正常 2级

7、肌张力稍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 肌张力高,肢体活动受限 4级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 不能肌张力低下的分级级别 评定标准轻度 肌力下降,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并放 下,仅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随即落下 能完成功能性动作中、肌力明显下降或消失(MMT 0或1级)重度 将肢体放在抗重力肢位,肢体迅速落下 不能维持规定肢位,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改良的Ashworth法MAS评定标准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1+肌张力稍增加,被动 活 动 患 侧 肢 体 在 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感,后 1/2ROM中

8、有轻微的阻力2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 ROM 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 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4 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MAS(modified Ashworth scale)两侧内收肌肌张力评分nBATS(bilateral adductor tone score)nBATS评分标准0 无肌张力的增加1 肌张力增加,一个人可容易使髋关节外展到45度2 肌张力增加,一个人用很小的力即可使髋关节外展到45度3 一个人用较大的力可使髋关节外展到45度4 两个人才可使髋关节外展到45度5/31/

9、2024Penn分级法级别 评定标准0级 无痉挛 1级 刺激肢体时,诱发轻、中度痉挛2级 痉挛偶有发作,1次/h3级 痉挛经常发作,1次/h4级 痉挛频繁发作,10次/h5/31/2024功能评定功能评定可以对痉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坐或站立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具体可以包括是否有床上活动、转移、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损害及其程度等。Clonus分级法级别 评定标准0级 无踝阵挛 1级 踝阵挛持续1-4s2级 踝阵挛持续5-9s3级 踝阵挛持续10-14s4级 踝阵挛持续15s5/31/2024 被动运动评定n注意事项1.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10、。2.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3.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4.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5.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建立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6.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受累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5/31/2024主动运动评定主动运动评定n通过主动运动评定可进一步鉴别肌通过主动运动评定可进一步鉴别肌张力异常的情况。张力异常的情况。n自主肌力的评定方法可采用常用的自主肌力的评定方法可采用常用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徒手肌力评定方法。5/31/2024生物力学评定方法生物力学评定方法n痉挛的生物力学评定方法试图量化痉挛患者肢体的位相性牵张反射和紧张性牵张反射。n指标:力矩、阈值、肌电信号 n钟摆试验、屈曲维持试验、便携式测力计方法、等速装置评定方法钟摆实验是一种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过程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 通过分析痉挛妨碍自由摆动的状态进行评定的方法 常用于下肢痉挛的评定痉挛越重,摆动越受限 5/31/2024电生理评定方法电生理评定方法也可用于评定痉挛和张力过强。一、表面电极肌电图二、H反射三、F波反应四、紧张性振动反射五、屈肌反射六、腰骶激发电位资料整理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