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明书第一章 XX概况及现状分析第一节 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XX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市域南北长108.9公里,东西宽90.3公里,幅员面积5300平方公里。其东邻广安、南充,南接重庆、内江,西连资阳、德阳,北靠绵阳。距离成都、重庆各140余公里,呈等距三角关系;与省内绵阳、内江、广安、南充等地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XX交通优势比较明显。川鄂、绵渝公路在此交汇,达成铁路穿境而过,成南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已建成通车,遂绵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遂内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遂绵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XX已成为四川第二大交通枢纽。二、城市沿革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恒温平蜀后置XX
2、郡,取息乱安宁之意,XX由此得名。因其四面环山,又名“斗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称:遂居蜀之腴;宋南楼记称其为东蜀之都会。其历来是川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之称。东晋以来,曾为郡、州、府、县、地区和地级市治所。建国初期,即为XX专署所在地,辖XX、蓬溪、射洪、三台、盐亭、中江、安岳、乐至和潼南九县。1958年10月并入绵阳专区。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03年撤市中区建船山区、安居区,现辖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两区三县。三、行政区划与人口XX市幅员面积5325平方公里,全市共有118个镇乡(其中镇65个,乡40个)、街道办事处13个
3、。XX市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80.02万人,以汉族为主。其中非农业人口770983人,农业人口3029172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7人。远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四、经济发展XX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3.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95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5.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0元,城乡收入比为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出口创汇总额700
4、0万美元。XX工业初步形成以沱牌、高金、美宁为龙头的食品工业;以锦华等公司为骨干的纺织工业;以飞虹、万丰等为首的机械工业;以明星公司为主力的电力工业和以美丰公司为重点的化学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工业格局初具规模。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得到提升,第三产业有所增长,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99年的56:24:20调整到2004年的31:34:35。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逐年加快。五、环境状况1水环境现状:涪江是嘉陵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雪宝顶,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于XX市船山区老池乡出境,在重庆合川县与嘉陵江汇合进入长江,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40
5、0平方公里,其中绵阳境内329公里,流域面积19770平方公里,XX市境内1946公里,流域面积5134平方公里。涪江两岸地势低洼,水泊漫纵,河、塘、渠、堰遍布,河床多为沙砾、卵石,间有岩石,河谷宽78公里,水流迂回曲折,有42个滩和局部叉流,河、湖中丛生着芦苇、水烛、菖蒲、蒿草等湿地植物,苇荡水草间栖息有多种水鸟。1992年以来,涪江年均径流量1152亿3,平均流量为4223,年径流量呈现逐年变小的趋势。据环境统计数据表明:绵阳市每年向涪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排放的废水达15000余万吨(每天40余万吨),其中生活废水近7000万吨,每天近20万吨;XX市每年向涪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排放的废水约110
6、00万吨(每天近22万吨),其中生活废水近6000万吨,每天近17万吨。涪江水量连年减少,已从1981年高峰时2万立方米秒跌落至现年初的历史最低水平53立方米秒。现在XX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85立方米,居全省倒数第一。水资源少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却在逐年增加,涪江部分水域已经呈现4类水质。根据2003年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涪江的老池断面、桂花断面的地面水环境质量进行的监测表明,涪江XX段有75的监测断面达到规定的类水质标准(其中20的监测断面达到国家II类水质标准,55的监测断面达到国家III类水质标准),超过III类水质标准的监测断面占总数的252空气环境质量状况根据监测:XX市城区的环
7、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标率均为100,可吸入颗粒物达标率为42.9;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年平均降尘值为11.11吨平方公里月,超过标准(全省为7.0吨平方公里月)0.69倍。城区内大气污染的大型企业较少,且涪江呈南北向贯穿城区,空气通透性较好,城市上空废气堆积少,再由于东、西山风景生态林区等城市肺对城区废气的消纳和净化,空气环境质量部分城区能达到二级标准,部分城区及工业集中区为三级,另有少数工业集中区超三级标准,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公园、河心洲、渠河沿线达一至二级,东、西山风景生态林地能到达一级标准。3声环境质量状况根据2003年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8、对市城区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的监测表明:居住区:昼间等效声级为557dB、超标率为360;夜间等效声级为219dB、超标率为250:昼夜等效声级为552dB、超标率为313。混合区:昼间等效声级为591dB、超标率为375;夜间等效声级为484dB、超标率为375;昼夜等效声级为590dB、超标率为375。工业区:昼间等效声级为580dB、超标率为315;夜间等效声级为507dB、无超标样品;昼夜等效声级为59idb、超标率为21。交通干线两侧地区:昼间等效声级为695dB、超标率为313;夜间等效声级为657dB、超标率为969;昼夜等效声级为727dB、超标率为531。全市功能区噪声:昼间等效
9、声级为589dB、超标率为304;夜间等效声级为494dB、超标率为447;昼夜等效声级为592dB、超标率为351。区域环境噪声:有效测点数109个、覆盖整个市城区、测量分昼间、和夜间进行,昼间等效声级为578dB;夜间等效声级为502dB;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588dB。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有效路段数53个、路段总长度276公里、覆盖市城区的各主要交通要道,平均等效声级713dB;超过70dB的路段有177公里:有641的路段超标。XX城区的主要噪声源为城市交通干线噪声。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一)绿化现状 近年来,XX市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市区已经形成了布局较
10、为合理、特色较为鲜明的绿地格局。1 点状绿地:点状绿地主要由街头绿地、小型的街头广场、小游园等组成。市区内现有裕丰游园、犀牛广场、街市花园以及灵泉广场等多处点状绿地。景致优美、特色鲜明、使用率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2 线状绿地: 线状绿地指在城市绿地系统格局中呈线型分布的绿地。主要由滨河绿地,道路绿地等构成。线状绿地将布局在城市中的点状绿地和面状绿地串接到一起,并通过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是维持城市绿地系统内能量和物质流动的动脉。 市区内现有的线状绿地主要包括:涪江西岸滨河绿地(宽10 40m,长5.7km)、渠河滨河绿地
11、(两岸各1030m)、东平大道带状公园(两侧各815 m)等。这些绿地在生态上起到一定成效,在景观上也对城市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但在量上没有到达最佳平衡点,在结构上也没有形成清晰的脉络,生态效益尚未完全体现。3 面状绿地面状绿地指面积相对较大,在城市绿地系统格局中呈块状分布的绿地。市区内面状绿地有:卧龙山公园、大千世界、机场旁生产绿地和灵泉寺公园等。卧龙山公园、大千世界和灵泉寺属公园绿地,这些绿地在规模上基本满足现状的功能需求,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将逐渐呈现出短缺的局面,同时现状绿地对深度的挖掘不够,其生态效益、景观效果、文化价值和使用效率还有不少提高的空间。机场旁生产绿地属生产绿地,是现在XX市
12、城市绿化建设苗木供给地之一。其规模基本能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但存在科研投入力度不够,生产模式较为粗放的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机场将在年后拆迁。机场旁生产绿地将转移至其它区域。(二)存在问题近年来XX虽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绿地建设仍需要加强,应力求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提高绿地总量、质量、效益。目前,园林绿化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城区总体绿化水平较低,主要指标:人均公园绿地、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均较低。人均公园绿地6.8平方米,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8 m/人相差较远。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为29.4和32.3,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33和38。2、城市绿化植物种类仍较少,生物
13、多样性不足。3、城市局部热岛效应较为明显,部分区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生态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4、城区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的建设滞后于住宅建设。现状城区人均公园绿地为6.8平方米,和国家园林城市指标还有较大差距。5、绿地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区绿量不足,人均绿地太少。6、绿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系统性不够。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结构。表1: 现状绿地统计表类别代码绿地名称面积(单位公顷)G1公园绿地319.6G2生产绿地387G3防护绿地24.9G4附属绿地211小计594.2G5其他绿地576合计1682.3绿地率%29.4绿地覆盖率%3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4、平方米)6.8表2: XX城市绿地统计表序号绿地名称面 积位置1城南立交桥31200 2城南进出口绿地14803南转盘4904渠河路公园349955公园桥绿地606农行绿地2207遂中门前绿地8248荣兴新怡景12519执法局门前绿地50210嘉禾西路143611通达苑门前绿地1142老北转盘12香辣虾前绿地1176老北转盘13兴源大厦门前绿地1284老北转盘14信合大厦门前绿地415老北转盘15体育广场桥头2409916政协宿舍绿地31217船山休闲广场2270018街市花园580019犀牛广场5333620裕丰游园680021滨江路10007622东平大道53760道路两边绿地23东升大道
15、19200道路两边绿地24灵泉广场400225卧龙山公园38000026城北进出口绿地59998罗家弯至Y字路口27大千世界19343028华意公司60029景园绿地80030大蒜鲢鱼门前58031翔泰绿地56032燕山路口3600表3: XX市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序号调查项目现状指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值1综合物种指数0.30.52本地植物指数0.680.73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30504城市热岛效应程度()22.5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3456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6.8127建成区绿地率()29.438第二章 规划总则第一节 规划编制的意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
16、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高质量、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则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依据。1、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从维护城市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建立良好的城市景观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2、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XX市城市绿地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依据。3、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XX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化部分的深化、细化和完善。
17、4、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XX市绿地系统进行结构性的完善,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法定规划,为城市绿化管理提供执法依据,是保护现有和规划绿地的重要依据。5、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提高城市绿化整体水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 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国务院关于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7、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8
18、、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9、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10、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6年)11、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2004年)12、四川省省级园林城市评选标准13、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实施办法(1994年)14、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15、四川省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绿化的通知(2001年)16、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17、XX市绿化管理技术规定18XX市相关单位提供的有关城市绿化的文件、图纸、统计资料等(二) 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三) 范围与规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与X
19、X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分为两个层次:1城市建设区近期用地51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远期用地7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2市域 用地5300平方公里,人口395万人。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一、规划指导思想1、结合XX市的城市性质,建设具有时代性又有地方特色,能体现传统文化内涵、良好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现代化园林绿地系统,展示新时代生态型、花园式中等城市的形象。同时,规划既要考虑规划的前瞻性,也要强调建设的现实性。2、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强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融。运用生态学原理,使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配套建设,充分发挥绿色植物
20、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效应。3、实施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使XX市绿地系统一方面与周遍地域的绿地系统相衔接,另一方面使XX市市区的城市园林绿化与郊区及市域城镇的园林绿化、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旅游开发区的建设有机结合,建立以市区为中心的市域空间绿化体系。4、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优越条件,突出地方特色,把贯穿城市的河渠水系的“蓝带”和“绿带”有机结合,把绿化、文物保护与建设景观有机结合,体现园林城市的景观内涵和地方特色。5、以现有城市绿化为基础,有计划地进行改造充实和提高,以城市公共绿地为重点,建设一批能体现当代城市发展与环境发展观念,展现环境艺术魅力,满足群众需求的项目。以达到塑造城
21、市新形象,突出地方特色,提升城市地位,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的。6、坚持改革开放,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多种类型的绿地。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公共绿地,同时也积极鼓励民营建设公共绿地,推进开发商和社会单位建设居住区和单位环境绿地,在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的同时,注重与郊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发展花木基地、风景林地和旅游地,在大力发展绿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垂直、屋顶等空间绿化,建立立体绿化体系。二、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XX市建设实际和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特点,绿地系统的规划应着重加强涪江、渠河、联盟河等多条河流的景观绿地、防护林
22、地设置。同时加强城周生态区等用地区域的绿化建设力度,深挖河流体系与生态缓冲区的物能与信息交换价值,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健康运作。2. 地方特色原则 紧紧抓住XX市建设园林城市的机遇,既考虑规划的前瞻性,也要强调建设的现实性。结合XX市的城市性质以及政治、经济与历史文化特点,建设一个具有时代性又有地方文脉特色,能体现传统文化内涵、良好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现代化园林绿地系统,展示新时代森林、生态的园林旅游城市形象。3. 系统性原则建立完整的城市绿地类型结构,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效益,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防灾、减灾、游憩休闲的生态和美化功能等角度入手,合理建构绿地系统,为城
23、市的永续利用及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 生态性原则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的植被与地貌,要尽可能减少建设时对XX市原生地生态进程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改善环境条件,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并按照XX市用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环境条件来发展绿地,如在河滩、沿河、山地、水源保护区(涵养林)、城市上风方向合理设置各类防护绿地,因地制宜尽量避免在良田好土上发展绿地。5.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中要做到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即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又要考虑到规划的可操作性。要有可靠的保证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作到远近结合,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植物群落体系、绿色廊道网络
24、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效应。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讲求实效的原则。第四节 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为适应XX将建设成为成渝地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富有浓郁地方民俗文化和山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把XX建设成为以山水园林、城市森林、西部水都为特色的国家园林城市,最终建设成生态园林城市。 二、分期目标1、近期目标(2010年)初步形成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全面达到园林城市标准。实现城市绿地率33%,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园面积8m/人。 重点进行城区及近郊公园
25、和风景区建设,完善城区绿化结构。完善已完成规划和用地控制的公共绿地,提升人均公园绿地占有量。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主干路两侧的绿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到2007年把XX建设成为省级园林城市,到2010年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2、远期目标(2020年)完善各种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建成绿化体系完善、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良好城市。实现城市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面积12 m/人。在规划期内实现科学的绿地系统架构和清晰的绿地网络,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发展。在城市总绿地率达标的基础上,实现片区绿地率合理。保护自然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群落,维护生物多样性。把
26、XX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 。三、规划指标各阶段城市绿地建设指标如下表: 表4: XX市城市绿地规划指标年 限项 目2006年2010年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m)6.8812绿地率(%)29.43338绿化覆盖率(%)32.33845综合物种指数0.30.40.5本地植物指数0.680.690.7第三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XX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着力构筑以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XX市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绿化基础条件良好。峰峦起伏,森林植被类型极为丰富,生物资源门类繁多,境内发现并利用的生物资源约1500多个品种,其中植物资源1000余种。 属国
27、家保护树种有水杉、苏铁、银杏、鹅掌楸、红豆树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3.5%。第一节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目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的产业发展和山水园林生态景观发展,建立一个健康、持续、稳定的生态支持系统,实现全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护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保持文化生态和谐,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倡导消费文明,保证生态安全,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乡结构和城镇布局结构,明确绿地功能分区,实现城乡空间结构生态化,融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物质形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上的
28、创新,实现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人性化、生态化。第二节 市域环境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外界干扰适应的能力。根据XX市的城市发展状况,选用饮用水指标、人文景观及历史文化保护遗产、生态资源、工程地质情况等四项因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四类敏感区:最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由金凤山公园、金华山风景名胜区、涪江北端的水源涵养区组成;除此以外还有涪江的两侧。该区生态敏感性高,外来干扰不仅对其自身影响反应剧烈,甚至可能波及其他地区,对整个市域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所以应重点加以保护。敏感区分布在市域中部,位于XX
29、市区上方的龙凤峡自然保护区。对维护最敏感区的功能以及整体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开发建设要十分慎重。低敏感区以大片农田景观为主,少部分为城区内历史文化保护地段。该区不宜高强度开发,而是作为大地园林化的主要构成成分或控制历史文化建设地段。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地带,是城市发展的良好用地。第三节 市域绿地系统布局在对XX市域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XX市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对市域绿地系统进行划分,从而引导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合理有序地进行,为市域绿地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以XX市域的地貌肌理为基础,结合县域生态功能分区,将市域绿地系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包括山丘绿地系统、河
30、网绿地系统、路网绿地系统、风景区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一)山丘绿地系统XX市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川中褶皱构造带内。地貌类型较单一,为典型的川中丘陵区;区内丘陵广布,平坝狭小,沟谷河流纵横,丘陵占市域面积的93.78%。这一区域是市域内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但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对XX市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状绿地资源比较缺乏,是需要加以重点发展和管理的区域。(二)河网绿地系统XX市域范围内大小溪河46条,纵横交错,遍布全境。规划对市域重要河流水系加以保护。对重要河流水系的保护采取“绝对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两级保护措施:其中在绝对生态控制区,尽量以植被缓坡代替人工砌岸,主要
31、布置生态绿地和园林绿地,除道路、桥梁、园林建筑小品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之外,不进行其他性质的建设;在建设控制区,需对各类建设活动要进行严格审批,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密度等进行控制。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种植水源涵养林,保护饮用水源。沿涪江建设百里绿地轴心地区,具体分为湿地走廊、城市区段和市域生态控制区段三个部分来作要求:1 湿地走廊区段:湿地走廊区段北起金华水冲坝,南至太和平安寨,涪江东西两岸以涪江江心线向两侧各延伸1.5公里为界(最东端包括陈子昂故居天宝寨),西岸北段金华至水冲坝一线以涪江江心线向西岸延伸1.5公里为界,南段金华至平安寨一线以射绵公路为界。整个规划区域幅员面积34.77平方公
32、里,其中水域面积15.9平方公里。规划设想:根据地域分布和资源特征,以“两山两湖”(金华山、花果山、金湖、螺湖)为核心,建成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旅游观光、访古寻幽、康复疗养和现代康乐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树种及植物材料选用建议:银杏、雪松、水杉、落羽杉、柳杉、千头柏、侧柏、皂荚、银合欢、槐树、苦参、白刺花、西南槐树、红豆树、紫穗槐、刺槐、悬钩子、草莓、寒莓、鼠李、勾儿茶、梧桐、蒙子树、勒柞、山桐子、胡颓子2种、牛奶子、旱莲木(喜树、千丈)、八角枫、桉、刺五加、常春藤、短裂藁本、灯台树、山茱萸、小爆格蚤、连翘、红丁香、白蜡树、黄荆、牡荆和接骨木等等。2 市域保护区段:绝对生态控制区为两侧各100
33、m,建设控制区为两侧各500m;规划设想:以生态保护为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农、林业生产。在生态控制区内规划生态农、林业观光园、生态高产经济林等。树种及植物材料选用建议:a经济林木:油桐、油橄榄、核桃、板栗、枇杷、倭海棠、青皮树、沙梨、白梨、杜梨,西洋梨、苹果、花红、海棠、山荆子、桃、李、杏、梅、樱桃、樱桃李、金柑、柑、桔、橙、柚、枳、枸橼、香橼、枣、葡萄、石榴、柿、桑、油茶、茶、花椒等b竹类:慈竹、绵竹、麻竹、硬头黄竹、车筒竹、撑篙竹、楠竹、斑竹、淡竹(金竹)、紫竹(黑竹)、百荚竹(水竹)等等3 城市建设区段:在城市建设区以内,绝对生态控制区为两侧各50m,建设控制区为两侧各200m。绝
34、对生态控制区,以生态林带为主;建设控制区,进行低强度开发,绿地率不低于50%。随着过军渡电站的修建,XX市城区会形成大面积的水域,水域将各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区和滨河带状公园联系成一个整体,形成观音湖水上公园。规划设想:a.保护市区范围内的滩涂、岛屿,将有条件的地方作湿地公园。b.对已建硬质驳岸进行生态柔化处理、对待建的驳岸全作生态柔性护岸设计。c.沿河两岸建滨河带状公园。树种及植物材料选用建议:柳树、枫杨、喜树、桤木、木芙蓉、栀子花、迎春、菖蒲、荷花、睡莲、芦竹、黄葛树、桂花、水杉、杜英、天竺桂、银杏、广玉兰 、棣棠、五色梅、撒金珊瑚、绣球花、鸢尾、小檗、金边六月雪、杜鹃、海栀子、红檵木、海桐
35、蕨类、吉祥草、十大功劳、麦冬等市域范围内其他主要河流两侧控制林带宽度为50100m不等。市域范围内除了上述主要河流外,还有纵横交错的农灌渠系,规划在这些农灌渠两侧建设510m左右的林带。此外,对水库、湖泊湿地资源及其周边的林地、绿地进行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三)路网绿地系统XX市域范围内道路网络发达,通过道路网络联系市域各个绿地系统,充分展示两侧连片的田园风光,市域范围内高速公路、铁路、高等级公路均应在道路两侧因地制宜的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形成道路绿网。其他各等级公路、乡村公路以及乡村小道,均应设置绿化带形成林网。沿市域主要高速公路两侧建设生态林带,两侧林带宽度不小于100m。市域范围
36、内高等级公路两侧林带宽度不小于30m。轨道交通沿线两侧各规划宽度为30m的防护绿带,其中快速铁路沿线两侧规划宽度为100m。市域范围内其他等级公路两侧也应建立510m的防护绿带。(四)风景区绿地系统规划对金凤山公园、金华山风景名胜区、花果山森林公园、龙凤峡自然保护区、高峰山、赤城湖、沱牌生态工业园、东山风景带和西山风景带等市域风景区、森林公园和山地丘陵林区的主要大型自然斑块加强保护力度并适当扩展,继续推进退耕还林,使XX市域形成整体性较好的结构性生态控制区,并与市域内河流湿地、农田林网等绿色空间相衔接,使市域生物多样性及动植物资源得到有力的保护和扩展,使九个绿色斑块成为XX市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
37、保障。(五)城镇绿地系统以XX城市建设区为中心,包括市域各级城镇。该系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区域,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包括工业区、居民区及城市其它功能区,是在城市规划中确定为重点开发或以开发为主的区域。城镇绿地系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典型的人工绿地系统,城镇绿地系统的建设应注重空间秩序的建立和人居环境的营造,并结合历史文化及休闲旅游加以发展。第四节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布局XX市市域的布局结构为:一轴三网 五核九片一轴:指由涪江(蓝廊)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绿带)构成的生态轴线。轴线由北至南串联了金凤山公园、金华山风景名胜区、中华涪江湿地走廊、射洪县、花果山森林公园、沱牌
38、生态工业园、龙凤峡自然保护区和XX市区。对整个市域的生态格局具有重大的影响。三网:即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由河流、农灌渠和水库构成的水系是遍布市域的重要生态和景观因子,以水系为依托布置绿地,形成水系林网并构成景观廊道是建设绿地系统的主要途径。道路,包括高速路、铁路、旅游公路、一般公路、乡村道路及田间小路,都是绿化建设的重要依托,由此形成遍布城乡的道路林网。在小块农田边沿和农宅及四旁种树是农村的一道美丽风景,配合民居、丘林地形体现出了四川特有的田园风光。应鼓励和加强引导,从而增加丘陵区绿化覆盖率。五核:指市域内的五个城市建设区,包括XX市区、安居区、射洪县区,大英县区和蓬溪县区。五核是整
39、个市域绿地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城市反哺农村起始点。九片:指金凤山公园、金华山风景名胜区、花果山森林公园、龙凤峡自然保护区、高峰山、赤城湖、沱牌生态工业园、东山风景带和西山风景带九个绿化覆盖率高,生态条件好,对市域生态环境起显著良性影响的斑块。总面积约295km2:它们是构成完整绿地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们构成绿地系统重要的支撑点。市域空间分为禁止建设区、有限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个区。禁止建设区为各级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及区域市政管线通道,这些区域应禁止建设活动。适宜建设区包括市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各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有限建设区为市域内除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外的用地,在这类用地应控制建设
40、活动。第五节 指标控制为适应城市建设新的发展要求,建设部修订并重新颁布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新标准各项指标有所提高。又据四川省园林城市标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相关要求,提出市域绿地系统建设的指标控制要求,并对市域范围内XX市区以外的几个主要城镇的绿地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一、市域绿化覆盖率,近期2010年达到35%,远期2020年达到38%。市域绿化覆盖率的统计范围与林业系统林木覆盖率相当。二、市域主要城镇绿地规划指标:1、射洪县:到2020年,县区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2m2,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38%。2、蓬溪县:到2020年,县区人均公园面积达到8m2,绿地率33%,绿化
41、覆盖率38%。3、大英县:到2020年,县区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0m2,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0%。4、安居区:到2020年,城市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0m2,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38%。市域绿化覆盖率,近期2010年达到35%,远期2020年达到8%。市域绿化覆盖率的统计范围与林业系统林木覆盖率相当。第四章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与分区第一节 城市布局结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为 “二片区四组团”。两片区即河西片区及河东片区。四组团即屈家沟、凤台、过军坝和流通坝组团。凤台组团在规划期内以完善现有镇区建设为主。第二节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XX市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布局可概括为:“一轴、两带、三水、三网、
42、五园、六楔”。一轴:指以涪江为骨架的生态走廊,包含了涪江河道、沿岸滨河绿地以及甘塘坝、袁家坝、席家洲、赖家洲、猫儿洲和小河洲六个岛。涪江:进行水环境保护和湿地建设圣莲岛、席家洲和赖家洲规划为湿地公园;小河洲规划为限建区,可适度开发,绿化用地应在70%以上,建筑占地控制在20%以内;袁家坝、甘塘坝作为禁建区和生态绝对控制区,除少量必须的管理和防洪设施外,禁止其他建设。涪江沿岸:规划为滨河绿地整个轴线占规划区面积的30%,是市区生态结构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方面为城市内部,以及市区和市域之间的物种迁移、能量流动、物质交换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轴线内部各元素自生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如降温增湿,造
43、氧滞尘等)也对市区的人居环境起到了极大的改善作用。两带:市区东西两侧的东山林带和西山林带(包含登高山、玉堂山、明月山、燕窝山、三凤寺坡、长乐山、船山、书台山、樊云山、卧龙山等),林带内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是XX市市区的城市绿肺,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三水:流经市区的联盟河、渠河和涪江是城市基质中的三条蓝色廊道,是城市物质循环的中枢,对维护城市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城市中的河流水系作为开放性的带状空间,蜿蜒于城市的各个区域,有效地组织城市景观的空间序列,是城市印象的构成元素之一。规划确定三条水系和水系旁的滨河绿化带为城市生态格局的构成要素加以保护和建设,以维护蓝
44、色廊道的健康和稳定,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美化城市空间。三网:即滨水绿网、道路林网、附属绿地网。将线形的绿地融合交织连成有组织的多维绿色走廊,并将分布在城市生态格局中的点、块和面连接起来形成有机整体,防止绿色斑块的破碎化。五园:五个主要的大型公园均匀分布于城区中:卧龙山公园、大千世界户外科普体验公园、油房壕湿地公园、灵泉寺公园、XX植物园。六楔:利用地形将“两带的绿地引入市区,形成六个楔状绿地,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增加城市板块过渡带的长度,利用更为有效的边缘效应为城区增加更多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机会。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第一节 规划绿地类型本规划按建设部有关规定及城市规划有关规范要求,做
45、如下绿地分类:1、公园绿地,包括向公众开放的各级各类公园,也包括处于规划控制区内的城郊风景区及具有公园性质的广场绿地、滨河绿地、街道绿地等。2、生产绿地,指为城市绿化专业生产苗木、草坪、花卉的苗圃等。3、防护绿地,包括工业区卫生防护林带,道路防护林带、河渠防护林带等。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府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5、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以上绿地类型中,前四类计入城市建设用地或规划控制用地,构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主体部分。第五类生态绿地一般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但由于其对城市有着巨大影响,应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单独规划,明确划定其用地范围。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