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连锁经营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毕设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958115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锁经营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连锁经营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连锁经营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连锁经营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连锁经营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连锁经营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及中国加入WTO,零售业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国连锁零售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更高的顾客服务水平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优化其物流成本。本文在对传统库存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应用于连锁零售业的局限性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优化其物流成本,提出将VMI的思想应用于连锁零售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库存管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控制理论进行了扩展研究。 关键词:连锁经营、库存控制、VMI AbstractA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2、moves on and China enters into WTO,the chain retail business faces more and more severe challenges. In order to become competitive in the fierce market, the chain retail business of our country must further optimize its system logistics cost on the basis of its better customers service.On the basis

3、of studying the traditional inventory control strategy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inventory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chain retail business the incapacity to optimize the logistics cost from systematic angle. Then it puts forward applying the idea of Vendor Managed Invento

4、ry (VMI) to the inventory management of chain retail business. On this basis, the thesis makes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inventory control theory.Keywords: chain retail business; inventory control;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目录第一章 绪论3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4第二章 库存对连锁经营的作用分析72.1连锁零售业概述72.1

5、.1.连锁经营的产生和类型72.1.2连锁经营的意义92.2库存在连锁经营中的作用102.2.1库存的概念102.2.2库存的作用112.2.3降低库存的方法12第三章 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及其局限性143.1影响库存决策的成本因素143.2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153.2.1 ABC分类管理法153.2.2定量订货管理法183.2.3定期订货管理法223.3传统库存控制策略应用于连锁零售业的局限性24第四章 VMI思想下的库存控制策略264.1 VMI思想概述264.1.1 VMI的发展及定义264.1.2 VMI成功实施的条件284.1.3 VMI的支持技术294.1.4 VMI运作流程304.

6、2实施VMI的优点314.3VMI在连锁零售业的应用334.3.1 VMI思想应用与连锁零售业内部的可行性334.3.2 VMI在连锁零售业的实现模式354.3.3 VMI思想给连锁零售业带来的好处35第五章 案例分析375.1 苏宁库存控制现状和改进对策375.11 苏宁基本情况375.1.2 苏宁库存控制现状385.1.3 苏宁库存控制存在的问题395.1.4 苏宁库存控制改进建议405.2 VMI在国内发展现状及机遇415.3 国内实施VMI管理的困境415.4 我国实施VMI对策建议43结论45主要参考文献46第一章 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近年来,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国商业领域中最成

7、功的新型营销方式。较传统商业企业而言,连锁经营方式之所以能取得竞争优势和很大发展,在于其具有执行统一采购、集中配送功能的配送中心,从而降低了物流成本和销售价格,获得了规模、利润、商誉等优势。然而,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及我国加入WTO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国外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连锁零售业作为一种新崛起的经济主体,库存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的难言之痛。因库存管理不善引起企业效益低下、周转困难、资金流危机甚至破产清算.屡见不鲜。据研究在美国.企业库存周期只有8天,但有些中国企业的库存周期长达51天仅运输成本一项,占销售额的比例就高达20% - 30%。库存管理日益成为了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的问

8、题。零售业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国连锁零售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更高的顾客服务水平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其物流成本。因此,连锁零售业如果能够在进行库存控制策略的决策时考虑进配送成本,进行库存/配送一体化决策,对于降低连锁零售业的物流总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来,传统库存控制理论的扩展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对于传统商业企业优化其物流成本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对于连锁零售业来说,配送是连锁零售业实现规模效益的关键因素。配送中心既要进行库存补充决策,还需进行配送决策将订购的商品配送给各连锁分店。目前,连锁零售业的配送中心对库存控制策略和配送策略的决策是

9、各自独立进行的,即先进行库存补充决策,在求得经济订购批量以后,再根据各连锁分店的订单进行配送决策,也就是将连锁零售业的物流系统分割为两个子系统来分别进行优化决策。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即使在子系统中都做到最优,其整个系统并不见得是最优的。本文结合连锁零售业这一具体组织形式,在对传统库存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近年来在国外出现的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客户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的思想应用于连锁零售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库存管理,由配送中心管理各连锁分店的库存,对各连锁分店进行库存补充决策。这样配送中心就可以在进行库存补充决策的时候,将配送成本也

10、一并考虑进来,从而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优化连锁零售业的物流成本,以使连锁零售业在更好地提供顾客服务的情况下,降低商品的价格以让利消费者,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连锁零售业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自1915年Harris提出存贮问题著名的经济订购批量(Economic Ordering Quantity,EOQ)公式,很快便引起了运筹学研究者以及库存管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直至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生产和战争的需要,提出并解决了各种各样的存贮问题,到50年代开始形成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即存贮论(又称库存论)。存贮问题经长期

11、研究已得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型。几十年来,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大量理论研究与实验分析,库存管理理论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概括起来,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a.关于定常需求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b.关于时变需求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c.关于依赖于库存水平需求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d.关于随机需求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e.关于多种物品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1. 关于定常需求的库存控制问题研究一般来说,任何一个产品,其生命周期或寿命期都包括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于在不同时间段的产品而言,其市场需求表现出的形式明显不同。当其进人成熟期时,其市场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这就说明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一个常数。H翻汀

12、15的经典EOQ公式就是在需求是常数的假定下得到的。该公式自诞生以来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应用的深入,人们渐渐地发现在使用该模型时受到了很多实际因素的制约,因为该模型是针对比较理想的环境发展的,它不考虑周围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当中,周围环境的变化是无法避免的,这就使得经典的EOQ模型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也促使了更多的研究者对经典的EOQ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性研究,这些扩展性研究加速了经典的EOQ模型向实际环境迈进的步伐。一些有代表性的扩展研究方向包括:供货方提供价格折扣问题。多阶段的库存控制问题。当需求率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将计划期分成

13、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需求用不同的量去逼近,这样便形成了多阶段的库存控制问题,这类问题通常都是用动态规划方法来求解,但往往求解很费时。变质性物品的库存控制问题。变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许多物品在储存过程中都会发生变质,如水果与蔬菜的腐烂、食品的变质以及挥发性物质的挥发等,这就是说变质对库存策略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不少研究者致力于扩展经典的EOQ模型到包含变质的情形。其它一些扩展研究如考虑变化的费用等也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2. 关于时变需求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当产品进入其寿命期的增长期和衰退期时,其需求明显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包括:通过假定增长期

14、内产品的需求与时间成比例研究该物品的库存控制问题;将短缺引入到上述模型中进行扩展研究;将时变需求和变质同时引入库存模型中进行研究。3. 关于依赖于库存水平需求的库存控制问题研究在最近几十年里,许多市场研究者都已观察到,在类似于超市的一些零售系统中,商品的需求可能受到拥有的商品量的影响。由于这个原因,近二十年来,已经有很多的运筹学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考虑展示的库存对需求影响的库存控制问题上,目前关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将需求率看成是订货量(亦即初始库存水平)的函数;另外一类是将需求率看成是当前库存水平的函数,这种需求率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其一是当前库存水平的线性函数,其二是

15、当前库存水平的多项式函数。4. 关于随机需求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关于随机库存控制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期随机库存(即所谓的 Newsboy问题)控制模型的研究。迄今为止,已有很多的研究者对这个基本的Newsboy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扩展性研究,主要包括:初始库存量非零;考虑订货费用;考虑量折扣计划;当需求实现一部分后进行二次订货或降低商品价格;需求依赖于商品价格;带有紧急供应选择;以及使用不同的目标函数比如至少达到某一利润水平的概率最大等。5. 关于多种物品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多种物品库存系统的订货决策问题是库存管理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在实际当中多种物品之间存在着一些互相制约的因素,如资金、仓库

16、等,因此它也是库存管理中相当困难的研究课题之一。传统的关于多种物品的库存模型假定需求率是常数、确定的购买价格、无短缺发生,而且不考虑资源约束,而有限资源的约束在实际中总是存在的,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者已经在着力于研究带资源约束的多物品库存问题。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供应链管理成为了很多企业用以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者逐渐发现了库存对于供应链的成本和服务水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处理好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库存成本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很多学者对供应商管理客户库存(VMI)及VMI下的库存控制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7、。目前为止,尽管物流系统库存控制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这些扩展性研究成果都是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或从不同的侧面、或者针对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具体现象、或者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段或理解方式对室存系统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而得到的,因此每项扩展性研究成果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限定一些特定的条件,利用各种优化方法和一些启发式手段得到该问题的近似最优解。另一方面,实际的库存控制系统涉及的因素很多,受制约的因素也很多,影响其策略制定的实际现象也层出不穷,这表明目前已有的扩展性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库存管理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实际的库存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第二章 库存对

18、连锁经营的作用分析2.1连锁零售业概述2.1.1.连锁经营的产生和类型 1.连锁经营的定义 连锁经营最早产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根据国内贸易部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规定,连锁店是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用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组织形式。连锁经营是通过连锁公司总部对各连锁分店的经营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营销策略、统一价格、统一核算,实现标准化、集中化和专业化,从而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连锁经营开始发展较慢,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并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连锁经营在经历了2

19、0世纪20年代的传统连锁时代、50年代的现代连锁时代、80年代的新式连锁时代后,如今已进入了国际化连锁时代。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在不断发展,并且在流通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是全球最大的连锁企业美国的沃尔玛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高达1932亿美元,2001年在世界五百强中的排位跃居第一。日本和欧洲的连锁经营是继美国之后引入的,在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日本的连锁店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在组织形式上有所突破。以7Eleven为例,1974年5月,日本的7Eleven第一家本土便利商店在东京都江东区开张,到2003年时,7Eleven的本土商店的总店数达到10

20、000家,2005年5月,它在广东省开出中国内地的第200家店。目前日本连锁商店的销售额己占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我国的连锁经营从1994年开始发展并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高达70%, 2000年底全国连锁零售实现的销售额约百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7%,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2.连锁经营的类型及特点 从不同角度考察,连锁店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按照零售业态分布,连锁店可分为超市连锁、百货连锁、便利店连锁、专卖店连锁等;按照纵向结合的程度,连锁店可分为零售商连锁、批发主导型连锁和产销结合型连锁:按照成员店的分布地区,连锁商店可分为本地性连锁店、区域性连锁店

21、、全国性连锁店、国际性连锁店。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连锁店类型是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集中程度来划分,可分为正规连锁、自愿连锁和特许连锁。 (1)正规连锁 正规连锁C Regular Chain简称RC),也称公司连锁、直营连锁,是原来意义上的连锁店。根据美国的定义,正规连锁是“由总公司管辖下的许多分店组成,它往往具有行业垄断性质,利用资本雄厚的特点大量进货大量销售,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日本通产省给正规连锁下的定义是:“本质上是处于同一流通阶段,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并在同一个经营资本及同一总部集权性经营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共同经营活动的若干单位店铺组成的零售集团。” 正规连锁的主要特点是:统

22、一所有、统一经营、集中管理、分散销售。连锁系统各店铺的人事、劳资、营销等事无巨细都要根据本部指令行事。连锁店甚至实行总部为单位统一核算管理。 (2)自愿连锁 自愿连锁(Voluntary Chain简称VC)也称为自由连锁。美国商务部对自愿连锁店的定义是:“由批发企业组织的独立零售集团,即所谓批发企业主导型任意连锁集团。其成员即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全部或大部分从该批发企业进货,作为对等条件,该批发企业必须向零售企业提供服务。”日本通产省的定义是;“分散在各地的众多的零售商,既维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又缔结着永久性的连锁关系,使商品的进货及事业共同化,以达到共享规模利益的目的。” 自愿连锁的特点是:成

23、员店的所有权、经营权、核算是独立的,连锁店的主体是成员店而不是总部。成员店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前提下,通过协商自愿联合起来,共同合作,统一进货,统一管理,联合活动,协商决定经营方针、营销策略、发展规划等。总部是服务性质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实践中,自愿连锁店的总部可以是批发企业,也可是大型零害企业。 (3)特许连锁 特许连锁(Franchise Chain简称FC),也称合同连锁、加盟连锁、契约连锁。英国商务部对特许连锁的规定是:“主导企业把自己开发的商品、服务和营业系统(包括商标、商号等企业象征的使用、经营技术,营业场合和区域),以营业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店在规定区域的经销权和营业权。加盟店则交

24、纳一定的营业权使用费,承担规定的义务。国际特许连锁协会的定义是:“一种存在于总公司和加盟者之间的持续关系。总公司赋予对方执照、特权,使其经营,并对其组织训练、采购和管理进行协助。相对要求加盟者付予相当代价作为报偿。” 特许连锁的含义归结为三点:1、特许连锁是存在于总公司和加盟店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有既定的格式、而非经由双方协议而订立的契约,总公司将相同的契约交付申请加盟者,让其同意后签订。2、契约主要内容包括总公司赋予加盟店的所有权利加盟店应承担的包括权利金、加盟金及遵守公司管理制度的义务。总公司容许加盟店使用其店名、商标等企业标志,同时提供经营及销售有关的技术并加以指导,加盟店在总公

25、司的指导下进行运作。 特许连锁的主要特点是:加盟店所有权独立,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于总部,一切按照总部规定的条件去办,特许连锁合同是双方关系的纽带基础。特许连锁统一程度低于正规连锁、高于自愿连锁;成员店独立性高于正规连锁,低于自愿连锁。在统分结合上更好地发挥两个优势。 正规连锁、自愿连锁、特许连锁这三种连锁形式,可以在一个连锁企业中交叉存在。2.1.2连锁经营的意义 连锁经营是零售业的一次变革,它是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适应消费市场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它将传统零售业中同时承担买与卖的职能改变为由不同的部门总部与分店各自承担。总部负责商品的采购进货,分店负责商品销售。两个职能分离、结合

26、,实现了零售经营上集中与分散的结合,以及经营的大规模化与经营职能专业化的结合。此外,它将现代化大生产的原理应用到零售商业中,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和集中化,对于降低经营成本,扩大销售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1.连锁经营是零售业取得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 规模经济是各种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其基本原理是在经济活动中,处理对象的数量越大、越集中,单位成本支出相对越小。零售业所直接面对的是单个分散的消费者,经营机构要尽可能的接近消费者。规模小、分散化和个性化是零售经营的本质特征,也是长期以来制约零售经营大规模、现代化的主要障碍。连锁经营利用总部和众多分散的店铺,将资本经营的大规模要求

27、同零售活动的分散化、个性化特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创造了既不违背零售经营本质要求.又能实现大规模经营的零售形式,对于推动零售商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连锁经营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 连锁经营中无论是哪种连锁形式,都是由总部负责采购进货,分店负责销售,改变了传统零售业集买卖于一身的做法。总部负责集中采购进货,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选择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商品,而且为几百甚至几千家店铺进货,购买批量大可以取得价格优惠,集中进货还能降低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了购进成本。作为第一线的店铺只需集中精力搞好销售,并尽量降低销售费用,增加盈利。由于是由总部集中储存,统一配送,各分店无须保持很大的库存,既

28、能够增加营业面积,又可以减少资金占压。进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降低,有效地实现了零售企业的低成本经营。2.2库存在连锁经营中的作用由于流通条件的限制和各种意外事件的影响,使得连锁零售业必须保持有库存。但保持库存需要占用资金,会影响连锁零售业资金的周转;而且保持库存还要花费成本,会增加连锁零售业的成本支出,从而影响连锁零售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库存管理,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是连锁零售业顺利经营的必要条件。2.2.1库存的概念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物流的各个环节 。库存与保管的概念不同,库存是从物流管理的角度追求其合理性和经济性;保管是从物流

29、作业的角度追求其效率化。库存的作用表现在解决商品供应和商品需求在时间上、方式上存在的矛盾。比如:商品的生成从购进原材料、生产出商品到把商品运送到连锁分店都需要时间。而顾客却不会等待如此长的时间。这一矛盾只有靠保持有库存才能够解决。另一方面,商品的采购往往是大批量的、单品种的,而每个连锁分店却要尽可能给顾客提供多品种、小批量的商品,这一矛盾也需要通过连锁零售业的配送中心持有库存来加以解决。因此,库存是保证连锁零售业能够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 安全库存是指为了应对不确定因素顾而准备的缓冲库存。连锁零售业保有安全库存是由于顾客需求以及物流运输环境存在着不确定性,安全库存可以预防由于顾客需求增加和提前期

30、延长所带来的缺货情况的发生。2.2.2库存的作用连锁零售业之所以保持库存,是因为商品的供应与需求在时间上存在着矛盾、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和企业需要降低经营成本等缘故。如果没有库存,连锁零售业将无法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因此,库存在连锁零售业的经营过程中具有以下四项功能。【3】1.时间性功能任何商品在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前都要经过较长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物品的生产到成品的流通都需要时间。而每一位消费者都不愿意等待如此长的时间。如果连锁零售业保持有库存,就可以缩短甚至消除消费者等待的时间,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商品的生产周期越长,流通条件越差,牵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2.分离功能

31、库存的分离功能是指库存可以把本来相互衔接、相互浓赖的各环节分离开来,使每一环节能以最经济的方式进行。比如:在连锁零售业的经营过程中,商品的采购环节与各分店的销售是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两个环节。如果没有库存,各分店的销售必须按照采购环节的节奏进行,采购环节也必须根据各分店的销售节奏进行采购。但是,连锁零售业如果保持有商品的库存,就可实现两者的分离,采购环节按照最经济的数量和最合适的时间进行采购,各分店的销售也可以按照正常的节奏进行。3.不确定因素的缓冲功能安全库存的功能是用来吸收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对连锁经营的影响。在连锁零售业的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意外事件,比如:各连锁分店商品的需求量超

32、过了预测的需求量,或订货的前置时间超过了预测的前置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连锁零售业的配送中心没有保持有安全库存,各连锁分店将会发生缺货现象,影响各连锁分店的正常经营,造成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的损失。因此,安全库存具有吸收不确定因素的缓冲功能。 4.经济性的功能经济性功能是指库存可使连锁零售业利用成本进行方案的选择。库存的,存在使得连锁零售业能够按照经济数量去进行商品的采购,而不必考虑销售的波动情况。对于波动较大或季节性的商品,库存可使其经营保持均衡,从而降低成本。库存是连锁零售业的一种资产它同其他资产一样,追求投资的最优化。库存过多造成商品的积压,增加连锁零售业不必要的库存持有成本,并存在库存

33、积压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库存过少又会造成脱销,影响连锁零售业的正常经营,消费者就会转向竞争对手那里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因此,连锁零售业既不应库存投资过多,又不应库存投资过少,而应保持一个最优值。2.2.3降低库存的方法 前已述及,库存可以解决商品供应与需求在时间上存在的矛盾,也可以缓冲需求及前置时间的不确定性对连锁经营造成影响。但是,库存要占用大量资金,而且库存过多会造成由于商品积压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并会增加连锁零售业不必要的库存持有成本。因此,连锁零售业必须在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寻找一定的方法来降低库存水平,实现库存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通常,连锁零售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降低库存

34、水平。 1.提高预测精度 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是连锁零售业进行库存决策的前提,企业必须选择适合具体需求情况的预测方法。很多研究显示,运用复合型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并将各种预测结果结合起来作为最终的预测结果,将会比单独运用某种方法更为有效24。另外,许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商品的未来需求,比如过去的需求、计划的广告或营销策略、经济状况、计划的价格折扣和竞争对手已经采取的行动等等,企业必须识别影响需求预测的主要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恰当分析是做出合理预测的关键。通过运用更好的市场信息和更复杂的预测方法,可以降低潜在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精度,从而可以降低为缓冲需求不确定性而持有的安全库存水平。 2.加快

35、反应速度 如果商品的提前期缩短k倍,则为缓冲提前期内需求不确定性的安全库存的数量就可减少。而要想缩短提前期,连锁零售业一方面需要加强订货的计划性;另一方面需要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使供应商能以较快的反应速度满足连锁零售业的订货需求。 3.降低提前期的不确定性 加强订货及配送的计划性,降低提前期的不确定性,可以降低为缓冲商品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而准备的安全库存量。 4.采用VMI思想进行库存控制 采用VMI思想进行库存控制,由配送中心对各连锁分店的需求进行预测可产生聚集效应,而当聚集分布的需求量之间并不完全是正相关关系时,聚集需求的标准差小于各个分店需求量的标准差之和。因此,在顾客服务水平不变

36、的情况下,采用联合预测可降低对安全库存的需求。 5.采用多品种联合订货策略 在同一供应商处采购多种商品的情况下,若采用多品种联合订货策略,多种产品可以分摊固定的运输成本和订购手续成本等,从而可以降低每种商品的订购成本,相应的可以减少经济订购批量规模,降低商品的库存水平。第三章 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及其局限性连锁零售业保持有库存是连锁零售业经营所必需的,但库存也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库存水平。这正是库存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多长时间补充一次以及每次补充多少数量商品的策略称为库存控制策略。目前,在连锁零售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是采用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进行库存补充决策的。传统的库存控制策

37、略是以单个企业为对象进行库存决策的,通过平衡商品的订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来确定经济订购批量或经济订货间隔时间。3.1影响库存决策的成本因素 连锁零售业在进行有关库存控制策略的决策时,是从其经济性出发,综合考虑影响库存量决策的成本因素,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在进行库存决策时,考虑了三种成本:订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 1.订购成本:指准备购买订单和或生产订单所引起的管理和办公费用。这些额外成本与订购的批量无关。包括:(1)订购手续成本,如订购所花的人工费用、事务用品费用万主管及有关部门的审查费用。(2)运输成本,固定的运输成本通常并不受订购批量的影响。(3)接收成本,指不随订购批量

38、而变化的接收成本,例如采购与订购的匹配及更新库存记录有关的工作。按订购数量来计算的接收成本不包括在内。2.库存持有成本:指当企业保持有库存时所发生的成本。包括: (1)资本成本:通常是库存持有成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经常被看成是资本的机会成本。(2)仓储成本:仓库的租金及仓库管理、盘点、维护设施(如保安、消防等)的费用。(3)搬运成本:存货数量增加,则搬运和装卸的机会也增加,搬运工人与搬运设备同样增加,搬运成本增加。 (4)报废成本:或是由于市场原因,或是因为产品质量退化,产品价值会衰减。产品的报废成本取决于所保有的产品的类型。(5)其他成本:如存货的保险费用及其他管理费用等。 库存持有成本按

39、以上成本的总和进行估算,但并不是每种情况下都包括这些组成成分。库存持有成本通常以占产品成本的百分比来表示,一般在20%左右,但是它的范围可以从9%-50%,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存货政策。 3.短缺成本:库存短缺时所引起的成本,如停工待料的经济损失、未完成合同而要承担的罚款、销售损失及信誉的损失等。由于不同顾客面对销售商出现的短缺情况时,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顾客愿意等候所需的商品到货后再买,而有的顾客会购买一件替代品,这种情况对销售商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另有一些顾客会转向竞争对手那里购买所需的商品,并且销售商有可能会永久丧失这些顾客,而要开发新的忠实客户又要花费比保留老客户多5倍的成本。因此,短缺成

40、本的确定是相对困难并且不容易计算准确的。 连锁零售业进行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平衡以上相关成本以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化。但由于短缺成本很难确定,因而通常情况下,企业可对不同种类的商品确定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在满足既定顾客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平衡订购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以达到经济性的目的。3.2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库存管理是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确定如何订货,订购多少,何时送货。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是以单个企业为对象,主要的目的是对企业的库存进行分类及重点管理,同时确定订货时点以及订货数量,使企业的库存总成本最少。传统的库存管

41、理方法主要有ABC分类管理法、定量订货管理法及定期订货管理法。【2】3.2.1 ABC分类管理法连锁零售业库存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尽可能低的库存成本下达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然而,用于实现目标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成本与服务之间存在背反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持高水平的服务就必须付出高额的成本。连锁零售业经营的商品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商品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使连锁零售业把其主要精力和资金投放在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商品上,有必要对库存商品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对不同种类的库存商品实施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一般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分类方法是ABC库存分类法。ABC分析法源自于Pareto

42、分析,1879年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在研究人口与收入的分配问题时,发现占总人口百分比不大的少数人(20%)的收入却占总收入的大部分(80%;而大多数人(80%)的收入却只占总收入的很少一部分(20%,即所谓“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用来表示这种财富分配不平等现象的统计图称为Pareto曲线分布图.195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H.F.Deckie将Pareto法则应用于改进库存管理。他发现,在数量上仅占10%的存货,其价值上占全体的70%;反之,价值上仅占全体10%的存货,其数量却占全体的70%。据此,他提出了“根据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的“重点管理”的基本原则。ABC库存

43、分类法的基本原理是:由于各种库存商品的需求量和单价各不相同,其年耗用金额也各不相同。那些年耗用金额较大的库存商品,由于其占压连锁企业的资金较大,对连锁经营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需要进行特别的重视和管理。ABC库存分类法就是根据库存商品的年耗用金额的大小,把库存商品划分为A, B. C三类。A类库存品:其年耗用金额占总库存金额的75%-y80%,其品种数却占库存品种数的15%-20%; B类库存品:其年耗用金额占总库存金额的10%,其品种数占总库存品种数的20%-25%;C类库存品:其年耗用金额占总库存金额的5%-10%,其品种数却占总库存品种数的60%-65%. 2. ABC库存分类法的实施步骤

44、连锁零售业对其库存商品实施ABC分类的步骤如下:(1)搜集数据连锁零售业的配送中心在对库存商品进行分类之前,首先要搜集有关库存商品的年总需求量、单价以及重要度的信息。(2)处理数据 利用搜集的各种库存商品的年总需求量、单价,计算出各种库存商品的年耗用总金额。(3)编制ABC分析表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库存品的年耗用总金额,把库存品按照年耗用总金额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比。(4)确定分类 根据己计算的年耗用总金额的累计百分比,按照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对库存品进行分类。(5)绘制ABC分析图将上述的分类结果,在曲线图上表现出来。 在进行ABC库存管理时应注意:在进行ABC分类时不能以耗用

45、金额作为唯一的分类标准,还应考虑单价以及商品的重要程度。对于单价高的A类商品,应严格控制,而对于单价较低的A类商品可按照B类商品进行库存管理。而对于某项C类或B类商品的缺少会严重地影响连锁企业的市场形象的情况下(比如连锁零售业的自我品牌商品),该项C类或B类商品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会强制的进入A类。所以,在进行库存分类时不但要依据商品的耗用金额,还要考虑商品的单价及重要程度等其他因素。3. ABC库存管理准则连锁企业在对库存商品进行ABC分类之后,便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对不同级别的库存商品进行不同的管理,以便有选择性地对库存进行控制,减轻库存管理的压力。A类库存商品:对于这类品种少,价值高的商

46、品,应当投入较大力量精心管理、严格控制,防止缺货或超储,尽量将库存量医缩到最低,并保持最高的服务水平,即最少98%的存货可得性。按库存模型计算每种商品的订货量,按最优批量、采用定量订购方式订货;严密监视库存量变化情况,当库存量一降到报警点时便马上订货:库存进出库记录填写严格;对需求进行较精确的预测,尽量减少安全库存量。 B类库存商品:这类库存品属于一般的品种。按经营方针调节库存水平,保持较高的服务水平,至少95%的存货可得性。单价较高的库存品采用定量订购方式;其他的采用经济订货间隔时间订货方式,可对若干商品进行联合统一订货,采用非强制库存系统较适合;存货检查较频繁,物品进出库记录填写比较严格,

47、并保持较多的安全存货。 C类库存商品:对连锁企业的经营影响最小,对其的管理也最不严格。集中大量订货,以较高的库存来减少订货费用,并保持一般的服务水平,即大约90%的存货可得性;存货检查按年度或季度进行.简单填写物品进出库记录,多准备安全存货,减少订购次数,降低订货费用;对C类库存品,可以采用双堆库存管理系统。 ABC分类管理可以减轻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库存管理的工作量。它把“重要的少数”与“不重要的多数”区别开来,从而可以(1)压缩总库存量;(2)减少资金的占用;(3)使库存结构合理化;(4)节约管理力量。3.2.2定量订货管理法1.基本原理定量订货方式是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数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取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它是以固定的订货量和再订货点为基础的库存管理方法,其基本原理见图3-1 图3-1 基本的定量订货模型 图中,B为再订货点,Q为经济订货批量,q为平均库存量,L为订货提前期。原理:对库存进行不间断检查,当库存下降到再订购点B时,就会再次订购批量为Q的商品。在这种策略下,每次都按固定的经济批量订货,每次的订货数量不变,但由于不同时期的商品的需求可能不同,库存量降到再订购点的时间可能不同,两次订货之间的间隔时间可能是变化的。定量订货的作业程序见图3-2: 图3-2 定量订货方式的作业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