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章
思索题
5-1 对于恒转矩负载,为何调压调速调速范围不大?电动机机械特征越软,调速范围越大吗?
答:对于恒转矩负载,一般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调速时稳定工作范围为0<S<Sm 所以调速范围不大。
电动机机械特征越软,调速范围不变,因为Sm不变。
5-2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为何要电压协调控制?在整个调速范围内,保持电压恒定是否可行?为何在基频以下时,采取恒压频比控制,而在基频以上保留电压恒定?
答:当异步电动机在基频以下运行时,假如磁通太弱,没有充足利用电动机铁心,是一个浪费;假如磁通,又会使铁心饱和,从而造成过大励磁电流,严重时还会因绕组过热而损坏电动机。由此可见,最好是保持每极磁通量为额定值不变。当频率从额定值向下调整时,必需同时降低Eg使,即在基频以下应采取电动势频率比为恒值控制方法。然而,异步电动机绕组中电动势是难以直接检测和控制。当电动势值较高时,可忽略定子电阻和漏感压降,而认为定子相电压。
在整个调速范围内,保持电压恒定是不可行。
在基频以上调速时,频率从额定值向上升高,受到电动机绝缘耐压和磁路饱和限制,定子电压不能随之升高,最多只能保持额定电压不变,这将造成磁通和频率成反比地降低,使得异步电动机工作在弱磁状态。
5-3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基频以下和基频以上分别属于恒功率还是恒转矩调速方法?为何?所谓恒功率或恒转矩调速方法,是否指输出功率或转矩恒定?若不是,那么恒功率或恒转矩调速到底是指什么?
答:在基频以下,因为磁通恒定,许可输出转矩也恒定,属于“恒转矩调速”方法;在基频以上,转速升高时磁通减小,许可输出转矩也随之降低,输出功率基础不变,属于“近似恒功率调速”方法。
5-4基频以下调速能够是恒压频比控制、恒定子磁通、恒气隙磁通和恒转子磁通控制方法,从机械特征和系统实现两个方面分析和比较四种控制方法优缺点。
答:
恒压频比控制:恒压频比控制最轻易实现,它变频机械特征基础上是平行下移,硬度也很好,能够满足通常调速要求,低速时需合适提升定子电压,以近似赔偿定子阻抗压降。在对于相同电磁转矩,角频率越大,速降落越大,机械特征越软,和直流电动机弱磁调速相同。在基频以下运行时,采取恒压频比控制方法含有控制简便优点,但负载改变时定子压降不一样,将造成磁通改变,所以需采取定子电压赔偿控制。依据定子电流大小改变定子电压,以保持磁通恒定。
恒定子磁通:即使改善了低速性能,但机械特征还是非线性,仍受到临界转矩限制。频率改变时,恒定子磁通控制临界转矩恒定不变 。恒定子磁通控制临界转差率大于恒压频比控制方法。恒定子磁通控制临界转矩也大于恒压频比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均需要定子电压赔偿,控制要复杂部分。
恒气隙磁通:即使改善了低速性能,但机械特征还是非线性,仍受到临界转矩限制。保持气隙磁通恒定: ,除了赔偿定子电阻压降外,还应赔偿定子漏抗压降。和恒定子磁通控制方法相比较,恒气隙磁通控制方法临界转差率和临界转矩更大,机械特征更硬。控制方法均需要定子电压赔偿,控制要复杂部分。
恒转子磁通:机械特征完全是一条直线,能够取得和直流电动机一样线性机械特征,这正是高性能交流变频调速所要求稳态性能。
5-5常见交流PWM有三种控制方法,分别为SPWM、CFPWM和SVPWM,叙述它们基础特征、各自优缺点。
答:
SPWM:特征:以频率和期望输出电压波相同正弦波作为调制波,以频率比期望波高得多等腰三角波作为载波。由它们交点确定逆变器开关器件通断时刻,从而取得幅值相等、宽度按正弦规律改变脉冲序列。
优缺点:一般SPWM变频器输出电压带有一定谐波分量,为降低谐波分量,降低电动机转矩脉动,能够采取直接计算各脉冲起始和终了相位方法,以消除指定次数谐波。
CFPWM:特征:在原来主回路基础上,采取电流闭环控制,使实际电流快速跟随给定值。
优缺点:在稳态时,尽可能使实际电流靠近正弦波形,这就能比电压控制SPWM取得愈加好性能。精度高、响应快,且易于实现。但功率开关器件开关频率不定。
SVPWM:特征:把逆变器和交流电动机视为一体,以圆形旋转磁场为目标来控制逆变器工作,磁链轨迹控制是经过交替使用不一样电压空间矢量实现。
优缺点:8个基础输出矢量,6个有效工作矢量和2个零矢量,在一个旋转周期内,每个有效工作矢量只作用1次方法,生成正6边形旋转磁链,谐波分量大,造成转矩脉动。
用相邻2个有效工作矢量,合成任意期望输出电压矢量,使磁链轨迹靠近于圆。开关周期越小,旋转磁场越靠近于圆,但功率器件开关频率将提升。用电压空间矢量直接生成三相PWM波,计算简便。和通常SPWM相比较,SVPWM控制方法输出电压最多可提升15%。
5-6分析电流滞环跟踪PWM控制中,环宽h对电流波动于开关频率影响。
答:当环宽h选得较大时,开关频率低,但电流波形失真较多,谐波分量高;假如环宽小,电流跟踪性能好,但开关频率却增大了。
5-7三相异步电动机Y联结,能否将中性点和直流侧参考点短接?为何?
答:能。即使直流电源中点和交流电动机中点电位不等,但合成电压矢量表示式相等。所以,三相合成电压空间矢量和参考点无关。能够将中性点和直流侧参考点短接。
5-8当三相异步电动机由正弦对称电压供电,并达成稳态时,能够定义电压向量U、电流向量I等,用于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稳定工作状态,4.2.4节定义空间矢量和向量有何区分?在正弦稳态时,二者有何联络?
答:相量是从时间域三角函数到复指数函数映射,空间矢量是从空间域三角函数到复指数函数映射。
相量正弦性表现为时间域正弦性,空间矢量正弦性表现为空间域正弦性。从本质看它们全部是正弦性,但从形式上看,相量正弦性还表现为复数在旋转,而空间矢量正弦性则仅表示原象在空间按正弦规律改变。当然,也有旋转空间矢量,但此时空间矢量旋转性也是因为电流在时间上按正弦规律改变而引发,并不起因于空间矢量本身正弦性。
5-9采取SVPWM控制,用有效工作电压矢量合成期望输出电压矢量,因为期望输出电压矢量是连续可调,所以,定子磁链矢量轨迹能够是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何?
答:实际定子磁链矢量轨迹在期望磁链圆周围波动。N越大,磁链轨迹越靠近于圆,但开关频率随之增大。因为N是有限,所以磁链轨迹只能靠近于圆,而不可能等于圆。
5-10总结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系统控制规律,若设置不妥,会产生什么影响?通常来说,正反馈系统是不稳定,而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含有正反馈内环,系统却能稳定,为何?
答:控制规律:1)在 范围内,转矩基础上和转差频率成正比,条件是气隙磁通不变。2)在不一样定子电流值时,按定子电压赔偿控制电压–频率特征关系控制订子电压和频率,就能保持气隙磁通恒定。
若 设置不妥,则不能保持气隙磁通恒定。
通常来说,正反馈系统是不稳定,而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含有正反馈内环,系统却能稳定,是因为还设置了转速负反馈外环。
习题
5-1
(1)
T形等效电路:
简化等效电路:
(2)
(3)
(4)
临界转差率:
临界转矩:
5-2
气隙磁通随定子电压降低而减小,属于弱磁调速。
额定电流下电磁转矩:
Us可调,电磁转矩和定子电压平方成正比伴随定子电压降低而减小。
带恒转矩负载时,一般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调速时稳定工作范围为0<S<Sm,调速范围有限。
带风机类负载运行,稳定运行范围能够稍大部分0<S<1。
5-3
(1)忽略定子漏阻抗:
(2)考虑定子漏阻抗:
理想空载:
额定负载:
(3)忽略定子漏阻抗气隙磁通要大于考虑定子漏阻抗理想空载时气隙磁通大于考虑定子漏阻抗额定负载时气隙磁通。
忽略定子漏阻抗 大于考虑下定子漏阻抗理想空载时大于额定负载时。
原因:忽略定子漏阻抗时,气隙磁通在定子每相中异步电动势有效值就等于定子相电压,而考虑定子漏阻抗时要用定子相电压减去定子漏阻抗压降,所以忽略定子漏阻抗时肯定大,对应每极气隙磁通也大。考虑定子漏阻抗时,理想空载时励磁电感上压降只有励磁电感产生,而额定负载时还有负载并在励磁电感上,总阻抗减小,压降也减小,所以理想空载时大于额定负载时,对应每极气隙磁通也大。
5-4
(1)
理想空载:
额定负载:
(2)
(3)
额定负载时:
气隙磁通 是由定子励磁绕组和转子绕组产生,定子全磁通 是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产生,转子全磁通 是转子绕组产生。
是转子磁通在转子绕组中感应电动势, 气隙磁通在是定子每相绕组中感应电动势, 是定子全磁通在每相绕组中感应电动势。
5-5
(1)
(2)(3)
(4)
5-6
(1)考虑低频赔偿时:
不考虑低频赔偿时:
(2)
f=5Hz,
考虑赔偿:
不考虑赔偿:
f=2Hz,
考虑赔偿:
不考虑赔偿:
5-7
定子磁通恒定:
气隙磁通恒定:
转子磁通恒定:
若仅采取幅值赔偿不可行,缺乏相位赔偿。
5-8
共有8种开关状态。
(SA ,SB ,SC)=(0,0,0), (uA ,uB ,uC)=(-Ud/2,-Ud/2, -Ud/2)
(SA ,SB ,SC)=(1,0,0), (uA ,uB ,uC)=(Ud/2,-Ud/2, -Ud/2)
(SA ,SB ,SC)=(1,1,0), (uA ,uB ,uC)=(Ud/2,Ud/2, -Ud/2)
(SA ,SB ,SC)=(0,1,0), (uA ,uB ,uC)=(-Ud/2,Ud/2, -Ud/2)
(SA ,SB ,SC)=(0,1,1), (uA ,uB ,uC)=(-Ud/2,Ud/2, Ud/2)
(SA ,SB ,SC)=(0,0,1), (uA ,uB ,uC)=(-Ud/2,-Ud/2, Ud/2)
(SA ,SB ,SC)=(1,0,1), (uA ,uB ,uC)=(Ud/2,-Ud/2, Ud/2)
(SA ,SB ,SC)=(1,1,1), (uA ,uB ,uC)=(Ud/2,Ud/2, Ud/2)
5-9
交流电动机绕组电压、电流、磁链等物理量全部是随时间改变,假如考虑到它们所在绕组空间位置,能够定义为空间矢量。定义三相定子电压空间矢量(k为待定系数):
三相合成矢量:
5-10
忽略定子电阻压降,定子合成电压和合成磁链空间矢量近似关系为
当电动机由三相平衡正弦电压供电时,电动机定子磁链幅值恒定,其空间矢量以恒速旋转,磁链矢量顶端运动轨迹呈圆形(简称为磁链圆)。
定子磁链矢量:
定子电压矢量:
5-11
若采取电压空间矢量PWM调制方法,若直流电压Ud恒定,要保持ψS(k)恒定,只要使△t1为常数即可。
输出频率越低,△t越大,零矢量作用时间△t0也越大,定子磁链矢量轨迹停留时间越长。
5-12
按6个有效工作矢量将电压矢量空间分为对称六个扇区,当期望输出电压矢量落在某个扇区内时,就用和期望输出电压矢量相邻2个有效工作矢量等效地合成期望输出矢量。
按6个有效工作矢量将电压矢量空间分为对称六个扇区,每个扇区对应π/3, 基础电压空间矢量线性组合组成期望电压矢量。期望输出电压矢量和扇区起始边夹角θ。在一个开关周期 T0,u1作用时间t1,u2作用时间t2,合成电压矢量
5-13
给定积分步骤原理和作用:
因为系统本身没有自动限制起动制动电流作用,所以频率设定必需经过给定积分算法产生平缓升速或降速信号。
5-14
控制规律:1.转矩基础上和转差频率成正比,条件是气隙磁通不变,且
2.在不一样定子电流值时,按定子电压赔偿控制电压–频率特征关系控制订子电压和频率,就能保持气隙磁通恒定。
控制方法:保持气隙磁通不变,在s值较小稳态运行范围内,异步电动机转矩就近似和转差角频率成正比。
在保持气隙磁通不变前提下,能够经过控制转差角频率来控制转矩,这就是转差频率控制基础思想。
忽略电流相量相位改变影响,仅采取幅值赔偿
优缺点:
转速开环变频调速系统能够满足平滑调速要求,但静、动态性能不够理想。采取转速闭环控制可提升静、动态性能,实现稳态无静差。需增加转速传感器、对应检测电路和测速软件等。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变压变频调速是基于异步电动机稳态模型转速闭环控制系统。
5-15
临界转差频率:
最大许可转差频率
起动时定子电流和开启转矩:
定子电压:
起动时定子电流:
起动转矩:
第六章
思索题
6-1
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时需要进行电压(或电流)和频率协调控制,有电压(或电流)和频率两种独立输入变量。在输出变量中,除转速外,磁通也是一个输出变量。
异步电动机无法单独对磁通进行控制,电流乘磁通产生转矩,转速乘磁通产生感应电动势,在数学模型中含有两个变量乘积项。
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绕组存在交叉耦合,每个绕组全部有各自电磁惯性,再考虑运动系统机电惯性,转速和转角积分关系等,动态模型是一个高阶系统。
6-2
异步电动机三相数学模型中存在一定约束条件。
三相变量中只有两相是独立,所以三相原始数学模型并不是物理对象最简练描述。完全能够而且也有必需用两相模型替换。
两相模型相差90°才能切割d轴最大地产生磁通,产生电动势。相差180°不行,无法切割d轴产生磁通。
6-3
三相绕组能够用相互独立两相正交对称绕组等效替换,等效标准是产生磁动势相等。
功率相等不是变换必需条件。
能够采取匝数相等交换标准。变换前后功率不相等。
6-4
旋转变换等效标准是磁动势相等。
因为当磁动势矢量幅值恒定、匀速旋转时,在静止绕组中通入正弦对称交流电流,同时旋转坐标系以和磁动势矢量转速相同转速旋转,假如站在d轴上看,就是两个通入直流而相互垂直静止绕组,所以同时旋转坐标系中电流是直流电流。
假如坐标系旋转速度大于或小于磁动势矢量旋转速度时,绕组中电流是交流量。
6-5
坐标变换优点:和三相原始模型相比,3/2变换降低了状态变量维数,简化了定子和转子自感矩阵。
旋转变换改变了定、转子绕组间耦合关系,将相对运动定、转子绕组用相对静止等效绕组来替换,消除了定、转子绕组间夹角对磁链和转矩影响。将非线性变参数磁链方程转化为线性定常方程,但却加剧了电压方程中非线性耦合程度,将矛盾从磁链方程转移到电压方程中来了,并没有改变对象非线性耦合性质。
6-6
矢量控制系统基础工作原理:经过坐标变换,在按转子磁链定向同时旋转正交坐标系中,得到等效直流电动机模型。仿照直流电动机控制方法控制电磁转矩和磁链,然后将转子磁链定向坐标系中控制量反变换得到三相坐标系对应量,以实施控制
经过按转子磁链定向,将定子电流分解为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转子磁链仅由定子电流励磁分量产生,电磁转矩正比于转子磁链和定子电流转矩分量乘积,实现了定子电流两个分量解耦。
在按转子磁链定向同时旋转正交坐标系中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和直流电动机动态模型相当。
6-7
计算转子磁链电流模型:
基础原理:依据描述磁链和电流关系磁链方程来计算转子磁链,所得出模型叫做电流模型。
优缺点:需要实测电流和转速信号,不管转速高低时全部能适用。受电动机参数改变影响。电动机温升和频率改变全部会影响转子电阻,磁饱和程度将影响电感。这些影响全部将造成磁链幅值和位置信号失真,而反馈信号失真肯定使磁链闭环控制系统性能降低,这是电流模型不足之处。
计算转子磁链电压模型:
基础原理:依据电压方程中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链改变率关系,取电动势积分就能够得到磁链。
优缺点:电压模型包含纯积分项,积分初始值和累积误差全部影响计算结果,在低速时,定子电阻压降改变影响也较大。电压模型更适合于中、高速范围,而电流模型能适应低速。有时为了提升正确度,把两种模型结合起来。
6-8
直接定向:依据转子磁链实际值进行控制方法称作直接定向。
优缺点:转子磁链直接检测比较困难,多采取按模型计算方法。
间接定向:利用给定值间接计算转子磁链位置,可简化系统结构,这种方法称为间接定向。
优缺点:用定子电流转矩分量和转子磁链计算转差频率给定信号将转差频率给定信号加上实际转速,得到坐标系旋转角速度,经积分步骤产生矢量变换角。定子电流励磁分量给定信号和转子磁链给定信号之间关系是靠式建立,百分比微分步骤在动态中取得强迫励磁效应,从而克服实际磁通滞后。
磁链定向精度受转子参数影响。
6-9
矢量控制系统经过电流闭环控制,实现定子电流两个分量解耦,深入实现电磁转矩和转子磁链解耦,有利于分别设计转速和磁链调整器;实施连续控制,可取得较宽调速范围。按转子磁链定向受电动机转子参数改变影响,降低了系统鲁棒性。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采取双位式控制,依据定子磁链幅值偏差、电磁转矩偏差符号和期望电磁转矩极性,再依据目前定子磁链矢量所在位置,直接产生PWM驱动信号,避开了旋转坐标变换,简化了控制结构。不可避免地产生转矩脉动,影响低速性能,调速范围受到限制。
6-10
6个有效工作电压空间矢量,将产生不一样磁链增量。因为六个电压矢量方向不一样,有电压作用后会使磁链幅值增大,另部分电压作用则使磁链幅值减小,磁链空间矢量位置也全部有对应改变。
选择电压空间矢量规则:
d轴分量usd
为“+”时,定子磁链幅值加大;
为“-”时,定子磁链幅值减小;
为“0”时,定子磁链幅值维持不变。
q轴分量usq
为“+”时,定子磁链矢量正向旋转,转差频率增大,电流转矩分量和电磁转矩加大
为“-”时,定子磁链矢量反向旋转,电流转矩分量急剧变负,产生制动转矩;
为“0”时,定子磁链矢量停在原地,转差频率为负,电流转矩分量和电磁转矩减小。
转矩脉动原因:因为采取双位式控制,实际转矩肯定在上下限内脉动;
抑制转矩脉动方法:对磁链偏差和转矩偏差实施细化,使磁链轨迹靠近圆形,降低转矩脉动。
6-11
带有滞环双位式控制器优缺点:转矩和磁链控制采取双位式控制器,并在PWM逆变器中直接用这两个控制信号产生输出电压,省去了旋转变换和电流控制,简化了控制器结构。
因为采取双位式控制,实际转矩肯定在上下限内脉动。
6-1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需采取两相静止坐标计算定子磁链,而避开旋转坐标变换。
定子磁链计算模型:,这是一个电压模型,适合于以中高速运行系统,在低速时误差较大,甚至无法应用。必需时,只好在低速时切换到电流模型,但这时上述能提升鲁棒性优点就不得不丢弃了。
转矩计算模型:
因为磁链计算采取了带积分步骤电压模型,积分初值、累积误差和定子电阻改变全部会影响磁链计算正确度。
6-13
矢量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转子磁链能够闭环控制也能够开环控制,转矩连续控制,电流闭环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定子磁链闭环控制,转矩双位式控制,电流无闭环控制。
习题
6-1
两相电流空间互差90°,三相电流空间互差120°电角度。
两相电流幅值是三相电流倍。
6-2
6-3
按转子磁链定向同时旋转坐标系中状态方程为:
坐标系旋转角速度:
假定电流闭环控制性能足够好,电流闭环控制等效传输函数为惯性步骤:
稳定性:
转子磁链步骤为稳定惯性步骤,能够采取闭环控制,也能够采取开环控制方法;而转速通道存在积分步骤,必需加转速外环使之稳定。
6-4
6-5
ASR调整器:
AΨR调整器:
6-6
第七章
思索题
7-1
因为异步电动机定子和转子速度不一样时,有转差率产生,因为产生转差功率。
7-2
能够看出,Ud中包含了电动机转差率s,而Id和电动机转子交流电流Ir之间有固定百分比关系,所以它近似地反应了电动机电磁转矩大小,而β角是控制变量。所以该式能够看作是在串级调速系统中异步电动机机械特征间接表示式:
控制逆变角能够控制转差率s进而改变转速。
7-3
在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时,转子电流会在外接电阻上产生一个交流电压,这一交流电压和转子电流有着相同频率和相位,调速时产生转差功率被消耗在外接电阻上。
串级调速是串电动势,假如在转子绕组回路中引入一个可控交流附加电动势来替换外接电阻,附加电动势幅值和频率和交流电压相同,相位和转子电动势相反则它对转子电流作用和外接电阻是相同,附加电动势将会吸收原先消耗在外接电阻上转差功率。
7-4
为了使串级调速装置不受过电压损坏。
7-5
图7-5所表示电气串级调速系统能够在次同时转速下作电动运行和电动机在超同时转速下作电动运行,因为图7-5所表示系统不可逆,所以不能制动运行。
习题
7-1
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基础原理:异步电动机由电网供电并以电动状态运行时,它从电网输入(馈入)电功率,而在其轴上输出机械功率给负载,以拖动负载运行。
在双馈调速工作时,绕线型异步电动机定子侧和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转子侧和交流电源或外接电动势相连,从电路拓扑结构上看,可认为是在转子绕组回路中附加一个交流电动势,经过控制附加电动势幅值,实现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调速。
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五种工况:
1. 电动机在次同时转速下作电动运行
2. 电动机在反转时作倒拉制动运行
3. 电动机在超同时转速下作回馈制动运行
4. 电动机在超同时转速下作电动运行
5. 电动机在次同时转速下作回馈制动运行
7-2
1.起动
异步电动机在静止不动时,其转子电动势为;控制逆变角β,使在起动开始瞬间,和差值能产生足够大,以满足所需电磁转矩,但又不超出许可电流值,这么电动机就可在一定动态转矩下加速起动。伴随异步电动机转速增高,其转子电动势降低,为了维持加速过程中动态转矩基础恒定,必需对应地增大β角以减小值,维持基础恒定。当电动机加速到所需转速时,不再调整β角,电动机即在此转速下稳定运行。
2.调速
当增大β角使β=β2>β1时,逆变电压减小,但电动机转速不能立即改变,所以将增大,电磁转矩增大,使电动机加速。伴随电动机转速增高,降低,回落,直到新平衡状态,电动机在增高了转速下稳定运行。
3.停车
对于处于低同时转速下运行双馈调速系统,必需在异步电动机转子侧输入电功率时才能实现制动。在串级调速系统中和转子连接是不可控整流装置,它只能从电动机转子侧输出电功率,而不可能向转子输入电功率。所以串级调速系统没有制动停车功效。只能靠减小β角减小,并依靠负载阻转矩作用自由停车。
7-3
在不一样b角下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时机械特征是近似平行,其工作段类似于直流电动机变压调速机械特征。因为转子回路阻抗影响,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时机械特征比其固有特征要软得多。受转子回路电阻增加影响:当电机在最高转速特征上(b = 90°)带额定负载,也难以达成其额定转速。受转子回路漏抗增加影响:整流电路换相重合角将加大,并产生强迫延迟导通现象,使串级调速时最大电磁转矩比电动机在正常接线时最大转矩有显著降低。
7-4
串级调速系统总效率是比较高,且当电动机转速降低时,总效率降低并不多。因为串级调速串是电动势,有功率回馈回去。
而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调速时效率几乎随转速降低而成百分比地降低。因为串电阻调速损耗全部用来发烧了。
7-5
对于宽调速串级调速系统,伴随转差率增大,系统功率因数还要下降,这是串级调速系统能否被推广应用关键问题之一。
常见方法是增加静止无功赔偿装置-电力电容器,采取无功就地赔偿来处理。
7-6
通常取
不会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