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流派对比桩景流派盆景起源第1页第2页盆景溯源盆景为我国独特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盆景为我国独特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加工,在盆中集中、经典地再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加工,在盆中集中、经典地再现大自然优美景色,同时以景抒情,表现深远意境,到达现大自然优美景色,同时以景抒情,表现深远意境,到达“缩缩龙成寸龙成寸”、“小中见大小中见大”艺术效果,如同立体山水画。但盆景艺术效果,如同立体山水画。但盆景又不等同于山水画,它以自然物本身为主要材料,含有天然神又不等同于山水画,它以自然物本身为主要材料,含有天然神韵和生命特征,它能够伴随实践推移和季节更替,展现出不一韵和生命特征,它能够伴随实践推移和季节更替,展现出不一样景色,所以它又是一个活着艺术品,是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样景色,所以它又是一个活着艺术品,是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结合。结合。盆景创始于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和任何一个艺盆景创始于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和任何一个艺术一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思想文化等各种原因综合术一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思想文化等各种原因综合影响下,逐步产生,并伴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影响下,逐步产生,并伴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盆景溯源后退继续第3页盆景起源说盆景起源于中国,然而到底起源于什么时代呢?对此我国盆景学术界众说纷纭.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迄今为止,对于盆景起源,归纳起来有以下9种学说,都是各家论点:第4页(一)唐代起源说(二)唐代前起源说(三)晋代起源说(四)东汉起源说(五)西汉起源说(六)古代园林造景起源说(七)夏朝起源说(八)尚待深入考证(九)起源新说第5页溯源目录盆景溯源中国盆景溯源和发展新石器古园林汉代晋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返回首页第6页(一)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盆景溯源1977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约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约7070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画有盆栽图案陶器残块。一块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画有盆栽图案陶器残块。一块是五叶纹陶块(图是五叶纹陶块(图1-11-1),刻画图案保留完整。在一带有短,刻画图案保留完整。在一带有短足长方形花盆内,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植物,共五叶,一叶足长方形花盆内,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植物,共五叶,一叶居中挺拔向上,令丝也对称分裂两侧,整个画面统一、均衡、居中挺拔向上,令丝也对称分裂两侧,整个画面统一、均衡、百分比协调、充满生机。另一块是三叶纹陶块(图百分比协调、充满生机。另一块是三叶纹陶块(图1-21-2),),在一刻有环形装饰图案长方形式花盆上,也阴刻着一株万年在一刻有环形装饰图案长方形式花盆上,也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植物,共三叶,三叶均略倾斜向上听力,生机盎然,富青状植物,共三叶,三叶均略倾斜向上听力,生机盎然,富于动感。这是原始美术家对当初盆栽植物所做艺术再现,它于动感。这是原始美术家对当初盆栽植物所做艺术再现,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觉最早盆栽了,或者说是最原始、最初级、是我国迄今为止发觉最早盆栽了,或者说是最原始、最初级、最简单盆景,也是世界上最早发觉盆景。最简单盆景,也是世界上最早发觉盆景。返回目录继续第7页盆景溯源图1-1五叶纹陶块图1-2三叶纹陶块返回目录古园林后退第8页草本盆栽主要特点1.从发生地域来看,它首先诞生在适宜植物栽从发生地域来看,它首先诞生在适宜植物栽培温暖、湿润、雨量充沛良好条件下和人们生培温暖、湿润、雨量充沛良好条件下和人们生活条件比较富裕地方,在条件比较差甚至是干活条件比较富裕地方,在条件比较差甚至是干旱恶劣其它地方盆栽不会如此早期出现。旱恶劣其它地方盆栽不会如此早期出现。2.形式简单,只具备了植物和盆钵这么盆栽两形式简单,只具备了植物和盆钵这么盆栽两个基本要素。个基本要素。3.从植物材料看,以比较轻易栽植草本植物为从植物材料看,以比较轻易栽植草本植物为主,以生产目标为主,即便是为了观赏也是以主,以生产目标为主,即便是为了观赏也是以自然美为主,极少人为干预。自然美为主,极少人为干预。第9页4.从构图上,已经开始考虑到了统一、均衡、从构图上,已经开始考虑到了统一、均衡、百分比、尺度等形式美,但仅仅是一个朴素审百分比、尺度等形式美,但仅仅是一个朴素审美意识反应。美意识反应。5.原始、低级、简单是它最大特点,只能叫做原始、低级、简单是它最大特点,只能叫做原始盆栽,称不上艺术盆栽。原始盆栽,称不上艺术盆栽。第10页(二)古代园林造景与盆景盆景溯源对观赏植物栽培,起源于古代园林造景,以摹仿自然山水景色营造园林。早在3000多年前夏商时期已兴建园林,如夏有瑶台、商有鹿台、周有灵台。又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在建章宫(图1-3)“筑太液池,叠在为蓬莱、方丈、瀛台三山。”到北魏中期(距今约14),对于栽培各种奇花异卉,以及山水园林营造,已到达相当高艺术水平。盆景能够看作是我国造园艺术一个分支,它们之间不但有着共同哲学思想基础和类似功用,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又是一脉相承。故盆景又被称为“微型造园”,其产生和发展,自然与造园艺术不可分开。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第11页盆景溯源图1-3建章宫图(摹自陕西通志)返回目录汉代后退第12页(三)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盆景溯源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石榴引种到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取了盆栽石榴方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木本中原来,就采取了盆栽石榴方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木本植物盆栽文字记载。从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过渡。植物盆栽文字记载。从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过渡。从中我们也了解到,汉代盆栽目标主要还是为了生产,为了引从中我们也了解到,汉代盆栽目标主要还是为了生产,为了引种驯化,依然属于原始盆栽形式,它离艺术盆栽即真正盆景还种驯化,依然属于原始盆栽形式,它离艺术盆栽即真正盆景还有一定距离。但它出现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它为汉代缶有一定距离。但它出现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它为汉代缶景出现打下了栽培技术基础。景出现打下了栽培技术基础。东汉(东汉(25-225-2),在河北望都发掘东汉墓甬道壁画中绘有一),在河北望都发掘东汉墓甬道壁画中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基座上,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基座上,形成形成植物、盆盎、基座三位一体盆栽现象(图植物、盆盎、基座三位一体盆栽现象(图1-4)。再从考古发)。再从考古发觉汉代陶砚(图觉汉代陶砚(图1-5),面上塑有),面上塑有12个山峰,且有水池,既是个山峰,且有水池,既是文化用具,有有盆景式观赏作用,说明当初人们已将自然景色文化用具,有有盆景式观赏作用,说明当初人们已将自然景色移入盆中,至于盆内,以供观赏。移入盆中,至于盆内,以供观赏。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第13页盆景溯源图1-4望都考古古代插花图1-5汉代缶景山形陶砚返回目录晋代后退第14页汉代盆景艺术格调与特点1.形式上:汉代在出现比较高级木本盆栽同时,盆栽逐步与盆景区分开来,出现了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艺术品即真正盆景形式了。所以说,汉代是从盆景飞跃关键时期。2.内容上:丰富多彩,现有树木,又有亭台楼阁、人物鸟兽,内容反应了自然美与生活美。盆栽成为了一个以观赏为主要目标特殊艺术形式。3.汉代盆景以缶为容器。缶就是壶。4.技法上:应用了“缩龙成寸”、“咫尺山林”艺术手法,开始把画意注入到盆景中。第15页盆景溯源(四)晋代 南北朝时(南北朝时(420589420589年),梁代萧子显曾在南齐书年),梁代萧子显曾在南齐书中提到中提到“会嵇剡县(即今浙江嵊县)刻石山,相传为名会嵇剡县(即今浙江嵊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也能够算是盆景假山滥觞。这也能够算是盆景假山滥觞。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第16页盆景溯源1972年陕西乾陵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壁考古。太子墓(建于公元7)甬道东壁上绘有一侍女双手托以盆景,只有假山和小树;另一侍女手持莲瓣形盘,盘中有盆景、绿叶、红果(图1-6)。由此以能证实我国在初唐时期即已形成盆景,并已成为宫苑御用观赏珍品。如傅珊仪先生在盆景艺术展览中写道:“我国盆景源于唐代,已经有一千二百年历史。”图1-6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局部摹本(五)唐代盆景(五)唐代盆景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第17页盆景溯源图图1-7唐阎立本职贡唐阎立本职贡图局部摹本:画中有以山水图局部摹本:画中有以山水盆景为贡品进贡形象。在进贡盆景为贡品进贡形象。在进贡行列中,有一人用右肩扛着一行列中,有一人用右肩扛着一体量较大体量较大“三峰式三峰式”山水盆景,山水盆景,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返回目录宋代后退第18页唐代盆景类别与形式1.唐代桩景唐代桩景盆栽形式盆栽形式盆栽在唐代主要有三种形式:直干式、曲干式盆栽在唐代主要有三种形式:直干式、曲干式和观花盆栽。和观花盆栽。2.唐代山水盆景唐代山水盆景盆池、假山、小滩及其它。盆池、假山、小滩及其它。第19页唐代盆景艺术特色1.从乾陵考古中发觉盆景形式是附石式盆景或从乾陵考古中发觉盆景形式是附石式盆景或树石盆景或水旱盆景,从体量上看,缶径为一树石盆景或水旱盆景,从体量上看,缶径为一尺左右,景高亦一尺左右,盆中显著有三个主尺左右,景高亦一尺左右,盆中显著有三个主要山峰和植物,表现是山林野趣。要山峰和植物,表现是山林野趣。2.唐代山水盆景已初步形成三峰式艺术格调,唐代山水盆景已初步形成三峰式艺术格调,到达了到达了“程式化程式化”成熟程度。成熟程度。3.山水盆景式陶砚观赏价值高于汉代陶砚艺术山水盆景式陶砚观赏价值高于汉代陶砚艺术水平。水平。4.唐代盆景主流是把生活诗意化,实质是脱离唐代盆景主流是把生活诗意化,实质是脱离生活,以诗情画意写入盆景,形成了文人构思生活,以诗情画意写入盆景,形成了文人构思写意山水盆景形式。写意山水盆景形式。第20页5.唐代盆池、小池、小滩、小潭实为一个大型唐代盆池、小池、小滩、小潭实为一个大型盆景,形状多样,内容各异、丰富多彩,这又盆景,形状多样,内容各异、丰富多彩,这又是唐代盆景一大特色。是唐代盆景一大特色。6.唐代盆景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现有观赏唐代盆景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现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价值,又有经济价值。7.唐代盆景容器普通以圆形莲瓣形缶即浅泥瓦唐代盆景容器普通以圆形莲瓣形缶即浅泥瓦盆为主。盆为主。8.唐代盆景所用植物大致有松、竹、慈竹、莲、唐代盆景所用植物大致有松、竹、慈竹、莲、苔、山茶、五针松、兰等。苔、山茶、五针松、兰等。第21页9.唐代盆景石料有青石、白石、太湖石、罗浮唐代盆景石料有青石、白石、太湖石、罗浮石等。石等。10.在色彩构图上唐代盆景也有一定考虑。在色彩构图上唐代盆景也有一定考虑。11.唐代时人们对盆景鉴赏能力已到达一定程度。唐代时人们对盆景鉴赏能力已到达一定程度。12.唐代盆栽开始伴随佛教和其它文化传入日本。唐代盆栽开始伴随佛教和其它文化传入日本。第22页(六)宋代盆景盆景溯源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继续,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发展,主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继续,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应用于盆景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应用于盆景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升。宋代,不论是宫廷民间,以奇树怪石为观玩品以蔚然成升。宋代,不论是宫廷民间,以奇树怪石为观玩品以蔚然成风。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四轴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四轴中,有两株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盆桩(图有两株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盆桩(图1-8)。)。张择端明皇窥浴图也画有松树盆景(图张择端明皇窥浴图也画有松树盆景(图1-9)。)。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第23页盆景溯源图1-8宋代十八学士图局部图1-9张择端 宋明皇切形窥浴图中盆景摹本返回目录元代后退第24页到宋代,桩景与山水盆景区分愈加明确了,并到宋代,桩景与山水盆景区分愈加明确了,并对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对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宋代有了对盆景题名之举。宋代有了对盆景题名之举。赏石标准更为明确,对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突破。赏石标准更为明确,对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山水盆景制作技艺较唐代也有了显著提升。山水盆景制作技艺较唐代也有了显著提升。盆景植物分类,出现了盆景植物分类,出现了“十八学士记载十八学士记载”。因为日本因为日本“宋风化宋风化”,盆景再度传入日本。,盆景再度传入日本。宋诗中出现了宋诗中出现了“根艺根艺”记载,它与盆景发展关记载,它与盆景发展关系亲密。系亲密。第25页(七)元代盆景盆景溯源元代(元代(1279136812791368年)即使是蒙古族统一中国,但在文年)即使是蒙古族统一中国,但在文化艺术上仍是宋代延续。在绘画上以写意为主化艺术上仍是宋代延续。在绘画上以写意为主“文人画文人画”逐逐步占了主要地位,其影响也是深远。步占了主要地位,其影响也是深远。元代有一位高僧韫上人,云游四方,出入名山大川之间,元代有一位高僧韫上人,云游四方,出入名山大川之间,缩做盆景,取法自然,富有诗情画意,当初称作缩做盆景,取法自然,富有诗情画意,当初称作“些子景些子景”,即小景致意思。其体积可能不大,但也不等同于现时,即小景致意思。其体积可能不大,但也不等同于现时“微微型盆景型盆景”,因为盆景过分趋向微型,是会影响其表现力。元,因为盆景过分趋向微型,是会影响其表现力。元末诗人丁鹤年曾有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诗句:末诗人丁鹤年曾有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诗句:“咫尺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好像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石一拳。好像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隘,毫发从来立大千。”可见韫上人制作盆景,深受山水画可见韫上人制作盆景,深受山水画理影响,重视写意,很有理影响,重视写意,很有“小中见大小中见大”特色。特色。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第26页唐宋以来,除唐宋以来,除“假山假山”、“盆栽盆栽”为中型盆景为中型盆景以外,其余以外,其余“盆池盆池”、“小池小池”、“小滩小滩”、“厅池厅池”等虽说比汉代以来园林中之池沼小多等虽说比汉代以来园林中之池沼小多了,但仍为大型盆景,是布置在门槛两旁或窗了,但仍为大型盆景,是布置在门槛两旁或窗前或厅前。虽说唐代也提倡过池不在大小、有前或厅前。虽说唐代也提倡过池不在大小、有意为上,但都没有实现小型化。乃至元代意为上,但都没有实现小型化。乃至元代(12711368),制作盆景才大力提倡小型化,并制作盆景才大力提倡小型化,并实现了体量小型化飞跃。当初有一位高僧云游实现了体量小型化飞跃。当初有一位高僧云游四方,饱览祖国名川大山,胸有丘壑,师法自四方,饱览祖国名川大山,胸有丘壑,师法自然,并善于利用盆景制作各种技法,打破普通然,并善于利用盆景制作各种技法,打破普通格局,极力提倡小型化,称之作格局,极力提倡小型化,称之作“些子景些子景”。第27页元代些子景与今人中型盆景差不多,与微型盆景还有元代些子景与今人中型盆景差不多,与微型盆景还有差异。差异。元代画家饶自然所著综宗十二忌,利用中国山水元代画家饶自然所著综宗十二忌,利用中国山水画理论,精辟地叙述了山水盆景制作及用石方法,对画理论,精辟地叙述了山水盆景制作及用石方法,对盆景造型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盆景造型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另外,元代画家李士纡偃松图是一幅艺术精品,另外,元代画家李士纡偃松图是一幅艺术精品,松树抱石而偃,其姿态气势,结构布局,为后人制作松树抱石而偃,其姿态气势,结构布局,为后人制作松树盆景提供了有益启示。松树盆景提供了有益启示。然而,因为元代统治时间不长,统治者崇尚武功而轻然而,因为元代统治时间不长,统治者崇尚武功而轻视文化艺术,致使盆景艺术没有得到更加好发展,但视文化艺术,致使盆景艺术没有得到更加好发展,但元代元代“些子景些子景”对后人盆景小型化有一定影响。对后人盆景小型化有一定影响。元代盆景发展被特称为元代盆景发展被特称为“体量飞跃体量飞跃”,除新石器时期,除新石器时期上盆飞跃、汉代盆栽飞跃、唐代意境飞跃以外,此次上盆飞跃、汉代盆栽飞跃、唐代意境飞跃以外,此次飞跃也是中国盆景史上一次重大飞跃。飞跃也是中国盆景史上一次重大飞跃。第28页盆景溯源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好像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丁鹤年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丁鹤年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第29页盆景溯源元人李士行偃松图(图元人李士行偃松图(图1-10)所画即为一苍劲古朴)所画即为一苍劲古朴桧柏,偃生于浅盆之中,树根部紧紧贴石而生,老干上枯藤桧柏,偃生于浅盆之中,树根部紧紧贴石而生,老干上枯藤缠绕,鳞片斑然,树顶部有缠绕,鳞片斑然,树顶部有“舍利干舍利干”,更显出精神。,更显出精神。图图1-10 元偃松图摹本元偃松图摹本返回目录明代后退第30页(八)明代盆景盆景溯源明代(明代(1368164413681644年)早期,经济一度繁荣,文学、绘年)早期,经济一度繁荣,文学、绘画等文化艺术也有很大发展;书院、画派蓬勃兴起;探山访画等文化艺术也有很大发展;书院、画派蓬勃兴起;探山访水,造园之风兴盛;盆景艺术广为发展,并出现理论专著。水,造园之风兴盛;盆景艺术广为发展,并出现理论专著。曾勉之英风录;万历年间屠隆所著考槃语录中盆曾勉之英风录;万历年间屠隆所著考槃语录中盆玩笺;隆庆、万历年间(玩笺;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15671620)王铭韶嘉定三艺)王铭韶嘉定三艺人传;陆廷灿南村随笔;天启年间文震亨所著长物人传;陆廷灿南村随笔;天启年间文震亨所著长物志志盆玩篇(图盆玩篇(图1-111-11);王象晋所著群芳谱;吴初泰);王象晋所著群芳谱;吴初泰所著盆景;林有麟素园石谱等著作迭出,叙技述艺,所著盆景;林有麟素园石谱等著作迭出,叙技述艺,各抒己见。各抒己见。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第31页盆景溯源图图1-111-11明明文震亨所著长物志文震亨所著长物志盆玩篇盆玩篇返回目录清代后退第32页明代盆景实证明代桩景尚存留两盆,堪称国宝。1.天宁寺遗物桧柏。扬州曾保留一盆明末桧柏盆景(据悉1988年死去),原为扬州古刹天宁寺遗物,为扬派盆景代表作,树龄4。第33页2.泰州古柏:拒载,泰州至今也保留一盆明末崇祯年间古柏,其中三干,虬曲多姿,枝片龙飞凤舞。第34页(九)清代盆景盆景溯源清代(清代(16161911)盆景制作盛况空前,广东已经有)盆景制作盛况空前,广东已经有“风风俗家家九里香俗家家九里香”谚句。文人墨客兴致勃勃纷纷为盆景作词赋诗。谚句。文人墨客兴致勃勃纷纷为盆景作词赋诗。另外,清代陈扶摇所著花镜一书中另外,清代陈扶摇所著花镜一书中“种盆取景法种盆取景法”一节,一节,对盆景立意、构图、取材、配置都作了精辟叙述。嘉庆年间王对盆景立意、构图、取材、配置都作了精辟叙述。嘉庆年间王溪、苏灵合著盆景偶录种,将盆景树种分为以下几类溪、苏灵合著盆景偶录种,将盆景树种分为以下几类四四大家大家: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七贤七贤:黄山松、缨络柏、榆、枫、冬青、银杏、雀柏;:黄山松、缨络柏、榆、枫、冬青、银杏、雀柏;十八学士十八学士:梅、桃、虎刺、吉庆果、枸杞、杜鹃、翠柏、:梅、桃、虎刺、吉庆果、枸杞、杜鹃、翠柏、木瓜、腊梅、天竹、山茶、罗汉松、西府海棠、凤尾竹、紫薇、木瓜、腊梅、天竹、山茶、罗汉松、西府海棠、凤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栀子花;石榴、六月雪、栀子花;花草四雅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兰、菊、水仙、菖蒲。到当前为止,这些植物仍是制作盆景主要材料。到当前为止,这些植物仍是制作盆景主要材料。返回目录流派后退第35页清代盆景物证与文件记载:物证:扬州八怪郑板桥题画盆梅,形象地展现了当初梅花盆景艺术。文件:除了花镜、盆景偶录外,还有扬州画舫录、岭南杂记、石谱等记载。第36页 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又一个主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理论和制作专著纷纷问世,盆景技艺亦趋成熟。在苏杭一带,盆景得到了大普及。在盆景理论上,对盆景树种、石品都有了较系统叙述。能够说在明清时期我国盆景理论是一个飞跃时期。在盆景类别形式上,至清代,愈加多样,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还有带瀑布盆景。可说是得到了全方面发展。明清盆景特点及发展第37页(十)当代盆景19至今为当代盆景发展时期。1。1912-1949年盆景艺术融合期2。1949-1966年恢复期56年广州盆景研究会 57年盆景趣味 59、61、64年成都、苏州、南京盆景展3。1966-1976年破坏期4。1976年至今快速发展期77年北京盆景展、81年花卉盆景协会、88年盆景艺术家协会第38页中国盆景与世界交流1、中国与日本交流2、中国与亚洲交流3、中国与美国交流4、中国与欧洲交流第39页中国与日本交流(一)日本自绳文、弥生史前原始时代以来,从中国接收了先进文化并加以发展,在公元4世纪前后建立起大和政权。今后,为了寻求治国之道,常向隋唐(589-907)派出使臣。使团中正使随员、留学僧、留学生等从中学习并带回去律令、宗教、思想、文物、习俗等,其中就包含学习唐代盆栽。因而在日本国历史上开创了飞鸟、白凤文化。从而,向往仰慕唐风和珍重唐人文物风气开始风靡于日本上层社会,之后普及于民间。甚至日本有家庭中陈列当初礼品文物借以夸耀自己门第和权势。第40页中国与日本交流(二)日本从平安时代后期至镰仓时代早期(1192-1334)这一阶段(相当南宋时期1127-1279),日本北九州大宰相与南宋都会临安相近宁波之间,每年有宋日之间贸易船数十对相互往来,经过这些船舶海运,为日本僧侣重源、觉阿、荣西等入宋学习提供了方便。此间南宋文人生活风尚包含“盆玩”、“盆山”、“假山”也同时输入了日本。所以,在南宋也即日本镰仓时代,在日本也称盆景为“盆山”、“盆假山”,同中国当初叫法完全一致。当初,日本社会普遍追随南宋风俗,这是在以往由遣唐使发端已形成“唐风化”基础上,经由南宋高僧陆续东渡再度激发而形成“宋风化”。日本镰仓时代有不少画卷保留下来,在这些画卷中已存在着相当多盆山画面就是物证。经考证这些物证是由南宋高僧引入日本。第41页中国与日本交流(三)日本室町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明代,明代是中国盆景又一个兴盛时期。恰好,此时也是日本盆玩、盆石流行时期。日本江户时代中期,上层知识界接收了中国“文房清玩,琴棋书画”清高生活方式,以余谢芜村、池大雅等为代表日本文人,把中国在明末刊行雅游手册考盘余事和清初花镜以及指导中国画入门芥子园画谱等列为常备必读之书。作为文人“煎茶”席间点缀品盆景,日本俗称“文人植木”。在维新后,于东京发展成为一个正式流派,把盆景赏玩看作是对社会风尚含有教养陶冶作用时尚。这一风气在盆景兴趣者们影响下,普及了整个日本社会,凡出入高官门第,都把原来附带培育盆景转而看成一个专业经营,日本盆景事业趋向繁荣。东京举行奥运会(1964年)以来,西方对日本盆景兴趣与关注急剧上升,以至造成了一个错觉:西方人认为盆景是日本人传统固有“适应自然”艺术观表现。这完全是错觉,完全是因为不了解中国盆景悠久历史和传向日本经过所造成。第4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