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规划方案文本.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951326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规划方案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规划方案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规划方案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规划方案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规划方案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都市发展目的与方略1第三章市域城乡体系规划3第一节市域城乡体系构造规划3第二节市域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4第三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4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布局规划5第五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6第六节市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6第七节市域公共设施规划8第四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9第五章都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0第一节都市性质与职能10第二节都市规模10第六章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布局11第一节都市发展方向11第二节空间发展模式与方略11第三节土地运用总体布局11第四节分区发展指引11第七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12第一节“四区”划定及空间增长边界12第二节村镇建设发展及控制13第三节四类用地划分及方略

2、13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运用14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14第二节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14第三节中心城区产业用地规划16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17第一节都市绿地系统规划17第二节绿线、蓝线控制18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规划19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19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19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20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20第四节慢行、静态交通设施规划20第十二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规划21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旧城更新目的与原则21第二节名城保护与旧区更新规划布局21第三节历史保护范畴紫线控制22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规划22第一节生态建设规划22第二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3第十四章中心城

3、区市政设施规划24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规划26第十六章中心城区别期建设规划27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27第二节中期建设规划27第三节远景发展战略27第十七章附则28第一章 总则第1条 编制目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规定,贯彻景德镇市政府提出都市发展战略布置,适应景德镇区域地位提高和区域空间构造优化、应对都市迅速发展需要、引导都市空间发展,增进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特编制景德镇市都市总体规划(2030)(如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 指引思想与规划原则(1)指引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的

4、,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增进都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人民群众需要,改进人居环境,以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2)规划原则本规划遵循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弘扬历史文脉、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第3条 规划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1990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6)都市规划编制办法()(7)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都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告知(建规218号)(8)江西省城乡

5、体系规划(2030年)刚要(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10)景德镇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种五年规划纲要(11)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原则规范第4条 规划期限近期中期远期20212030年。远景为2030年至本世纪中叶。第5条 规划区层次与范畴(1)市域范畴市域范畴为景德镇市行政区划所有管辖范畴,国土面积为5256km。(2)都市规划区范畴都市规划区范畴包括珠山区,昌江区西郊街道、竟成镇、吕蒙,浮梁县城关、洪源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湘湖镇等管辖范畴,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第6条 强制性内容本规划条款中带“黑体字”内容为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一经拟定,必要严格遵循本规划实行。若确需修改调节

6、,必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程序进行修改调节。第7条 规划法律效力本规划是景德镇市都市发展与建设基本根据,凡在规划区范畴内进行一切规划建设及都市土地运用,均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二章 都市发展目的与方略第8条 都市发展目的景德镇中心城区发展目的定位为世界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都市、全省重要工业基地。第9条 经济发展目的1、近期 年,GDP 实现850亿元,年均增长14.9%,人均GDP达5万元,产业构造调节为5:58:37。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长值不不大于10亿元/km;2、中期 年,GDP 实现1800亿元,年均增长11.1%,人均GDP达10万元,产业构造

7、调节为5:55:40。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长值不不大于14亿元/km。3、远期2030 年,GDP 实现3050亿元,年均增长8.1%,人均GDP达到16万元。产业构造调节为4:50:46。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长值不不大于20亿元/km。第10条 社会发展目的(1)总体目的建设创新创业瓷都、绿色生态瓷都、和谐平安瓷都,建设独具山水生态文化特色宜居都市。建设迅速便捷综合交通运送体系、优质安全信息化服务体系、安全可靠能源保障体系,防洪减灾和开发运用并重水利保障体系、建成大型综合医院与各类专业性医院相结合市域共享医疗服务体系;大型体育设施达到承办中型运动会能力;建成省级教诲科研基地。(2)单项目

8、的依照国内都市当代化原则,结合景德镇市详细状况,拟定景德镇社会发展目的:恩格尔系数近期38%,中期35%,远期26%;每千人互联网顾客数近期250 户,中期300户,远期400 户;政府公共服务上网近期85%,中期90%,远期100%;居民千人拥有电脑台数近期350台,中期400台,远期500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近期16人,中期17人,远期20人以上;人均盼望寿命近期不不大于76岁,中期77岁,远期不不大于80 岁。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指标分类指标分类指标名称阐明单位2030年经济指标GDP指标GDP总量亿元321.9885018003050人均GDP元/人2034850000100000160

9、000服务业增长值占GDP比重%32.1374046工业园单位工业用地增长值亿元/km5.6101420社会人文指标人口指标人口规模万人158.23170177190医疗指标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医生数个、人27.92451660188020教诲指标九年义务教诲人口覆盖率%859597100高中阶段教诲毛入学率%65.52%859095高等教诲毛入学率%304045居住指标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用地面积M /人-253030353540公共交通指标公交出行率%-152018222025公共服务指标人均避难场合用地M/人-1.51.72资源指标水资源指标万元GDP耗水量M3/万元-1401

10、30120能源指标单位GDP能耗水平Tec/万元GDP-0.80.70.6土地资源指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人111.8112112112环境指标生态指标绿化覆盖率%-404245污水指标污水解决率%-708085资源化运用率%-808590垃圾指标无害化解决率%-9092100垃圾资源化运用率%-606880大气指标S02、C02排放削减指标%/年-54.23.6第11条 产业发展方略(1)发展方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构造跨越式升级。对高新技术产业、老式产业、资本与技术结合型等产业进行集群布局,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

11、。通过新技术渗入融合、产业间延伸融合和产业内部重组融合等各种方式实现产业融合,形成新型产业,增强公司竞争力,构建配套服务体系,增进产业协调发展。(2)产业调节思路积极推动农业构造调节,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转换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大型骨干龙头公司,推动形成农业龙头公司集群。立足本地资源,哺育特色产业,实行品牌战略,重点扶持绿色食品加工。节约资源和加强环保,大力提高产业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改造提高老式产业,重点发展机械家电、航空、汽车、新型陶瓷、电子信息、光伏产业等为主第二产业,商业贸易、旅游接待服务、教诲、物流、房地产等为主第三产业,

12、形成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研发、教诲、交流基地。第12条 区域职能方略构建景德镇“文化艺术职能、生态旅游职能、产业基地职能、交通枢纽职能、中心服务职能”。规划景德镇通过都市功能升级,依托本地资源文化特色,发挥本地区位优势,特色、优势引领、综合发展,在提高景德镇老式职能基本上,结合产业及交通优势,发展交通物流及当代工业等新都市职能。把景德镇建成以陶瓷文化为特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产业实力强山水园林都市。第三章 市域城乡体系规划第一节 市域城乡体系构造规划第13条 城乡级别构造规划景德镇市城乡体系构造要极化中心都市,合理扩大中心都市规模,大力发展二级都市和重点建制镇,促使大、中、小城乡协调发展

13、,规划城乡体系形成中心城副中心重点镇普通建制镇四个层次系统。第14条 城乡规模构造规划城乡规模级别拟定为5个级别, 2030 年50 万人口以上都市1 个(景德镇市中心城区)、2050 万人口都市1 个(乐平市城区),15 万人口城乡6个,1万人口如下城乡12个。景德镇市城乡规模级别构造一览表序列人口规模(万人)近期中期远期2030年城乡数量(个)城乡名称城乡数量(个)城乡名称城乡数量(个)城乡名称501市中心城区【60万人】1市中心城区【70万人】1市中心城区【90万人】20-501乐平城区【22-25万人】1乐平城区【30-35万人】5-201乐平城区【18-20万人】1-53乐平市(2)

14、:众埠、涌山浮梁县(1):鹅湖3乐平市(2):众埠、涌山浮梁县(1):鹅湖6乐平市(4):众埠、双田、涌山、洺口浮梁县(1):鹅湖昌江区(1):鲇鱼山115乐平市(9):塔前、镇桥、洺口、礼林、临港、浯口、洪岩、高家港、双田浮梁县(5):经公桥、蛟潭、寿安、瑶里、王港镇昌江区(1):鲇鱼山15乐平市(9):塔前、镇桥、洺口、礼林、临港、浯口、洪岩、高家港、双田浮梁县(5):经公桥、蛟潭、寿安、瑶里、王港镇昌江区(1):鲇鱼山12乐平市(7):礼林、洪岩、高家港、塔前、镇桥、临港、浯口浮梁县(5):蛟潭、寿安、瑶里、经公桥、王港镇注:【】内为城乡人口数;()内为城乡个数。第15条 城乡职能构造规

15、划强化城乡中心功能,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协调发展城乡职能体系。城乡职能构造一览表职能级别城乡数量(个)市镇名称城乡职能市域中心都市1中心城区世界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都市、江西省重要工业基地。市域副中心都市1乐平市以化工、食品、医药、建材工业为主体,商贸发达乐安河流域中心都市中心镇4浮梁县:(2)鹅湖镇浮东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为龙头,环境优美、商贸发达当代商贸型小城乡经公桥镇以生态农业、商贸为主导浮北中心城乡乐平市:(2)双田镇以商贸、新型工业、旅游服务为主体、环境优美新型工贸城乡众埠镇以商贸为主,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为辅乐平南部重点边贸中心镇普通建制镇14昌江

16、区(1)鲇鱼山镇农贸型乐平市:(9)涌山镇工贸型镇桥镇农贸型洺口镇农贸型塔前镇工贸型临港镇农贸型浯口镇农贸型礼林镇农贸型洪岩镇旅游型高家港镇农贸型浮梁县:(4)寿安镇农贸型瑶里镇旅游型蛟潭镇农贸型王港镇农贸型第二节 市域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第16条 市域城乡空间布局构造规划市域空间构建级别清晰、城乡融合、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网络型城乡体系,形成中心城副中心重点镇普通建制镇四个层次系统,以交通网线为基本构筑城乡发展轴,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形成“一核、两区、双十字轴”城乡体系空间网络构造。(1)“一核”:以中心城区为全市核心,构筑市域主中心,外围涉及鲇鱼山镇(省级重点镇)、寿安镇等城乡。重点发展机械

17、家电、航空、汽车、新型陶瓷、电子信息、多晶硅等为主第二产业和商业、旅游接待服务、教诲、物流、房地产等为主第三产业,辐射吸引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两区”南部城乡经济发展区涉及乐平城区(市域副中心都市)、涌山镇(国家重点镇)、众埠镇(省级重点镇)等乡镇。乐平城区及其郊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筑建材、服装家具等工业和商贸服务业;其外围城乡主导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粮食、棉花、蚕桑、油料、生猪、家禽、水产等农业和乡镇旅游业。北部城乡经济发展区涉及鹅湖镇(省级重点镇)、瑶里镇(历史文化名镇)等乡镇。以发展农林、旅游业为主。(3)“双十字轴”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形成双十字空间发展轴,对接省内

18、外经济区,带动全市发展。 第三节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17条 空间管制体系规划景德镇建立以分类管制、分区管制、分级管制相结合空间管制体系。针对地区空间具备非农性质开发建设活动,将全市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当建设区3个管制区,用于指引城乡开发建设行为。第18条 空间管制方略1)禁止建设区涉及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瑶里自然保护区、景德镇国家森林公园、瑶里国家森林公园、洪源森林公园、鲇鱼山森林公园、洪岩风景名胜区、浮梁古县衙、景德镇陶瓷文化博览区、东埠古街古码头、高岭古矿区、水源保护区、重要河流、大中型水库、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基本设施廊道防护区。该区是保障都市生态安全重要地带及生态建设首选

19、地,是禁止建设用地,禁止具备城乡功能用地开发,只容许少量必要设施或有关设施建设。不同区域应相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关于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渐清退不符合规定现状建设用地。2)限制建设区指普通农田区、菜地、园地、林地、荒草地、未运用土地、水域。限建区是自然资源条件与自净能力相对较好生态敏感区,依照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级别。限建区内容许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勉励在林地和园林扩大植树造林等维护生态环境活动,控制进行村镇建设、采矿、建工业公司等非农活动,严格限制与区域发展总体目的不一致粗放式开发建设行为。3)适当建设区指城乡建设区、乡村建设区。适建区是城乡发展优先选取地区,必要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畴

20、,加强城乡规划和乡村规划执行力度。有序进行土地整备,本着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合理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规模和速度。本区内一切开发建设,必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并严格按审批程序开展建设活动。包括城乡建设区和乡村建设区。第四节 市域综合交通布局规划第19条 总体发展目的与战略(1)发展目的切实发挥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确立景德镇赣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形成以景德镇市区中心“2小时行政圈,1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生活圈”。(2)发展战略以重点突出、网路优化、兼顾长远为原则,服务于景德镇建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赣东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发展目的,加强与国家干线联系,加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三角等周边地市联系。

21、打通出省通道、强化枢纽建设、提高市域交通效率、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充分体现交通先导性,以市域中心都市、次中心都市和重点镇为重点,联系中心城区内部交通、工业区和旅游区,形成迅速通道和便捷客运网络。服务农村,合理拟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线路、级别,突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第20条 总体布局规划(1)铁路皖赣铁路:皖赣线进行电气化升级改造;新建皖赣铁路复线。九景衢铁路:按照时速为200公里、电气化复线原则建设。景(德镇)安(庆)铁路:预留远期北段峙滩-经公桥-西湖境内走向铁路及站场用地。景(德镇)宁(德)铁路:规划预留对接海西经济区景宁铁路,景德镇境内走向为湘湖-涌山(现为专用线)-洪岩-(德兴)香屯

22、,或直接运用乐平-德兴铁路专用线进行升级改造后接入皖赣铁路连接九景衢铁路。(2)公路公路网形成景德镇四个交通构造层次,1)第一层次承担过境交通、市域对外交通及市域重要经济节点迅速交通联系,由“十”字形(杭瑞高速、济广高速)高速公路构成主骨架,南北增长加密线路各一条(德昌高速公路、祁浮高速公路),同步环绕中心城区形成高速环线(湘湖至丽阳段),远期建设景德镇至德兴高速公路,形成“古”字形高速公路网络,规划道路级别为一级以上,形成景德镇市对外连接主通道。2)第二层次为市域主干路与高速公路衔接,承担联系重要经济节点、交通节点及大型旅游景点交通联系功能。重要由206国道、湘官公路、景虎公路、吴乐公路等国

23、道、省道及新规划路构成;南部丘陵地区形成环状,北部山区呈放射状,道路级别为二级及二级以上。3)第三层次为市域次干路与市域主干路衔接,是市域主干路重要补充,承担联系各乡镇交通联系功能;由某些省道和重要县道构成,道路级别在三级及三级以上。4)第四层次为镇村联系道路与市域次干路衔接,以沟通各乡镇与村交通联系。在上述四个层次公路网基本上,将各主次干路串联成环,构筑市域公路环线,完善网络布局。(3)航空对罗家机场进行改扩建。近期按4C级别规划建设,远期按4D级别规划建设。(4)水运加快港口整治和港口基本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鄱阳湖五河体系作用,建设鄱阳湖通江达海运送大通道和内河水上运送网络系统,规划建设景德

24、镇客、货运码头,修建300吨位码头三个(货运码头两个,集装箱码头一种)。建成中型港口,规划整治昌江航道,疏浚乐安河,综合运用昌江渠化工程。大力发展水上客货运送,建设好昌江上游浯溪口工程,保证昌江通航300吨位货船。开通景德镇市至鄱阳湖赣江水上客货运及水上旅游线。加快码头基本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市域综合运送体系,打通货品进出水上通道。第五节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21条 旅游发展定位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战略思想,到2030年旅游业发展成全市强力支柱产业,成为全省拉动国际旅游,发展国内旅游一种重要新生长极。第22条 旅游发展战略实行“一二三四”品牌战略、形象战略和精品战略,即强化

25、一种品牌:世界瓷都品牌;突出两个特色:陶瓷和生态;弘扬三大文化:陶瓷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建设四大工程: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进旅游都市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瓷文化窗口工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建设瓷都旅游工程。第23条 规划目的近期:景德镇成为带动江西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新增长极和旅游强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进旅游都市,强化“世界瓷都,天下名镇”旅游总体形象;把景德镇建设成为融历史文化和当代文明为一体江南旅游都市。远期:初步建设成具全国辐射力瓷都旅游城,景德镇旅游圈成为国家级旅游精品荟萃区;建设成为以陶瓷和茶文化为特色、以“景派”体系为支撑国际陶艺旅游名城。第24条 旅游空间构造和总体布局

26、 总体形成以市区为中心,浮梁高岭瑶里、乐平翠平湖洪岩仙境为两翼“一核两翼”旅游空间系列布局。1、景德镇中心城区分为西部陶瓷文化博览区(以陶瓷历史博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陶瓷博物馆、锦绣昌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瓷园和得雨生态园为代表)、中部御窑遗迹(以龙珠阁、御窑厂为主体,以及周边明清陶瓷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东部陶瓷民俗文化博览区(以湖田民窑遗迹为主体)及昌河工业旅游区等四大板块。针对本地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建设涉及诸仙洞、枫树山森林公园、太阳岛、玉田湖、洪岩仙境、金竹山寨、月亮湖、翠平湖、杨湾等在内环城游憩带。2、浮梁县:分为古城旅游区及高岭瑶里汪湖旅游区。3、乐平市共分洪岩仙境(重点景区)、历居山(

27、健身旅游)、翠平湖(亲水旅游)、文山岩溶(探奇旅游)四大景区和乐平古戏台文化旅游区(创新景区)乐平观光农业系列开发景点。 第六节 市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25条 给水工程保护水源,保证饮用水源达到国家饮用水-原则。合理开发运用昌江、乐安河、浯溪口水资源,保证城乡生活及工业用水,兼顾农业及其她用水。规划近期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90%,合理统筹安排各城乡各乡建设自来水厂供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农村饮用水,规划远期全市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农村生活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50%。水源以引山泉、水库水、江河水为主,在无山泉水及水库水丘陵区,可采用大口井取地下水。第26条 排水工程规划提高城乡排水管道密度,雨

28、水系统布置遵守“低水低排,高水高排,分散就近排放”原则。逐渐完善建设城乡污水管道,新建区一律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加快污水解决设施建设,合理统筹安排建设城乡污水解决厂,污水解决厂重要以解决生活污水为主,大型厂矿公司污水和污水水质特殊需自行解决,达到国家规定排放原则后排放。规划近期城乡污水解决率达70%,远期城乡污水解决率达90%。第27条 燃气工程规划景德镇市区、乐平市区及周边某些城乡气源以天然气为主,实行管道天然气辅以液化石油气,其她乡镇气源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规划提高全市用气普及率,近期达60%,远期达90%。第28条 供电工程(1)景德镇市域负荷为:用电量规模34亿kW.h,供电最大负荷

29、708 MW;用电量规模53亿kW.h,供电最大负荷1062 MW;2030年用电量规模76亿kW.h,供电最大负荷1462 MW。(2)电源建设规划景德镇市发电厂搬迁,在鲇鱼山镇新建新厂,装机机组2x60万千瓦;建设500kV变电站2座、配套建设500kV供电网;新建220kV变电站5座,完善220kV中压电网;同步加强110kV配电网建设。穿越城乡中心区110kv线路应随城乡化进程逐渐转为地下电缆敷设。高压输电线走廊安全隔离带宽度,应按照国家规定行业原则建设。第29条 通讯工程1、电信规划(1)电话顾客总量景德镇市域通讯顾客规划总量表年度2030市域人口(万人)170177190固定电话顾

30、客普及率303540固定电话顾客数(万人)5161.9576移动电话顾客普及率404550移动电话顾客数(万人)6879.6595互联网顾客普及率354045互联网顾客数(万人)59.570.885.5(2)有线通讯网规划新建互换局所或新增互换机按大容量模式建设,对重要顾客重叠覆盖;采用新型顾客接入方式,使光纤尽量接近顾客。景德镇传播网采用光纤自愈环方式网络构造。(3)无线通讯网规划规划全市域无线通讯实现无缝隙覆盖100%,重点地区、高话务量地区,采有微蜂窝与宏蜂窝构成多层网提高网络容量、减少盲点。2、邮政规划规划开办电子邮政(E-POST)业务,实现原则化工作,建设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当代

31、邮政系统。建设邮区中心局、邮政局、邮政支局、邮政所和代办所五级邮政系统。3、广播电视规划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全市域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建设城区HEL(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传播网络改造,中、远期实现双向传播。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数字化、节目传播互换网络化、广泛开展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多功能综合业务,建设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形成以景德镇市为中心多功能广播电视覆盖网。第30条 防灾规划(1) 防洪沿昌江、乐安河各乡、镇所在地,其防洪原则采用一遇洪水防洪原则,2030年采用50年一遇防洪原则。中心城区与乐平市区防洪原则采用50年一遇洪水防洪原则,203

32、0年采用1一遇防洪原则。对沿河普通村庄和耕地则采用十年一遇洪水防洪原则,对流域内河堤堤段进行加高、加固或新建,疏浚淤积严重河道。(2) 消防规划完善各种形式消防力量,形成市消防大队、公司消防队、乡镇消防队和村消防队四位一体消防队伍,市消防大队以乡、镇所在地各布局一种消防站为原则布置专业消防队为主体,其她形式为补充,形成遍及城乡网络式灭火体系。(3) 地质灾害规划全市划定8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和3个地质灾害次易发区。景德镇市重要地质灾害防护区阐明表编号区 名范 围重要灾害类型重点防护内容1西湖黄坛崩、滑、流重点防护区涉及浮梁县西湖乡、黄坛乡和经公桥镇等乡镇某些。面积487.39平方公里。崩塌滑坡泥石

33、流加固和修复尾砂坝,防范崩塌、滑坡、泥石流导致人员财产损失和交通中断,整治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高陡切坡,控制工程活动不合理切坡,汛期实行群测群防。2鹅湖瑶里崩、滑重点防护区涉及浮梁县鹅湖镇、瑶里镇等镇某些。面积387.11平方公里。崩塌滑坡防范崩塌、滑坡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交通中断,整治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高陡边坡,汛期实行群测群防。3历居山吴家崩、滑重点防护区涉及乐平市洪岩镇,面积120.4平方公里。崩塌滑坡防范崩塌、滑坡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交通中断,整治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高陡边坡,汛期实行群测群防。4湘湖后港崩、滑、地面塌陷重点防护区涉及浮梁县湘湖镇、寿安镇;珠山区新厂、里

34、村、周路口、太白园;昌江区西郊、竟成镇、枫树山林场、鲇鱼山镇;市高新区吕蒙乡;乐平市涌山镇、双田镇、塔前镇、后港镇等乡镇某些。面积483.95平方公里。崩塌滑坡地面塌陷防范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交通中断,严格控制在城区和村庄开采地下水,在岩溶分布地区禁止建造高层建筑物。整治采矿、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高陡边坡,加固昌江堤防。禁止小煤窑开采影响地面设施和危及她人安全保安煤柱。汛期实行群测群防。5东安勒功崩、滑次重点防护区涉及浮梁县勒功乡、江村乡、储田乡、峙滩乡、兴田乡、臧湾乡、蛟潭镇、王港乡、湘湖镇和寿安镇;昌江区竞成镇、鲇鱼山镇和荷塘乡;市高新区吕蒙乡。面积1865.34

35、平方公里。崩塌滑坡防范崩塌、滑坡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交通中断,整治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高陡边坡,汛期实行群测群防。6鸣山礼林崩、滑、地面塌陷次重点防护区涉及乐平市后港镇、乐港镇、高新示范园、塔山工业园、临港镇、浯口镇、镇桥镇、接渡镇、礼林镇等乡镇某些。面积507平方公里。地面塌陷崩塌滑坡防范崩塌、滑坡、特别是地面塌陷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格控制在城区和村庄开采地下水,在岩溶分布地区禁止建造高层建筑物。整治采矿、建房、修路、修水利开挖高陡边坡,加固乐安江堤防。禁止小煤窑开采影响地面设施和危及她人安全保安煤柱。汛期实行群测群防。第七节 市域公共设施规划第31条 文化设施大力推动文化信息资

36、源共享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完善都市公共文化设施,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优化构造,完善市县(市)乡(镇)村四级文化网络。第32条 教诲设施全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诲,都市与有条件重点镇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诲,加强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发展,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第33条 卫生设施规划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具备区域特色卫生服务、卫生执法监督和医疗保障体系,建成门类齐全、专科配套、布局合理、技术优良、便利群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城乡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伙医疗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达到与小康生活相适应健康水平。第34条 福利设施全市逐渐建立市、区

37、(县)、镇(乡)、街四级社会福利服务网络,福利机构设立养老、残疾人养护、托管、康复、医疗、护理等服务项目,并配备相应综合服务设施。第35条 市场与物流设施整合仓储、运送、商业网络等物流资源,以市区洪源片区综合性仓储物流为中心,打造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建设各类面向不同区域多层次物流园区,形成以陶瓷物流中心,汽车、机电、焦化等物流项目为主高效、一体化、开放式当代物流体系。强化邮政物流,重点哺育铁路物流、航空物流,形成各种方式相结合当代商贸物流体系。第四章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36条 城乡统筹指引思想城乡统筹要实行产业联动、城乡联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对的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实现城乡

38、社会经济与生态互相融合,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都市与农村,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人力互助。第37条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都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方针,统筹城乡发展,逐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都市支持乡村,加强都市对乡村资金、物质、技术、产业等各方面支持。工业反哺农业,加强为农业服务第二产业发展,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特色经济。健全农村经济体制,大力发呈当代农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诲制度、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渐达到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生态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实现城乡

39、联动、协调发展。1)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一编制景德镇市域内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涉及城乡体系规划、建设用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本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进一步推动景德镇城乡化进程,强化中心地凝聚力,将中心城区周边洪源、竟成、吕蒙等乡镇和乐平城区周边后港、接渡、乐港等乡镇分别划入其规划区范畴。将浮梁县城纳入景德镇中心城区,共同发展。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当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导向,大力推动城乡产业构造战略性调节,完善三产布局,形成区域分工合理、特色优势鲜明产业构造和空间布局。强化三产内在联系,以当代工商理念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高效生态农业发

40、展增进二、三产业升级,以当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三产融合,形成三产互相增进、联动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发呈当代农业主攻方向,环绕提高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农户专业化生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农业经营体制,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开放型农业,带动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特色种养业、种苗业发展。哺育优势产业,壮大龙头公司,整合旅游产业。3)统筹城乡基本设施制定市域重大基本设施协调规划,注重相邻城乡间基本设施衔接,为将来也许建设重大基本设施项目预留好用地和走廊。统筹协调市域基本设施、环保等专业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协调高效区域基本设施支撑系统。增进都市基

41、本设施向农村延伸、都市当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所有农民共享工业化、城乡化和当代化带来利益。4)统筹城乡资源配备统筹城乡之间各种发展要素,引导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环境。5)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大力推动都市社会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向农村延伸服务,加快农村教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实行都市镇社区多级网络配备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渐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教诲、医疗等社会救济体系,摸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第五章 都市性质、职能与规模第一节 都市性质与职能第38条 都市性质世界瓷都、国家历史文化

42、名城及生态旅游都市、全省重要工业基地。第39条 都市职能景德镇中心城区建成以陶瓷文化为特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产业实力强山水园林都市。打造 “文化艺术职能、生态旅游职能、产业基地职能、交通枢纽职能、中心服务职能”都市职能体系。(1)文化艺术职能:世界陶瓷艺术文化展示及交流中心。(2)生态旅游职能:七山三湖地区区域旅游中心(3)产业基地职能:省内重要工业生产基地,二级创新中心。(4)交通枢纽职能:赣浙皖三省交通物流枢纽。(5)中心服务职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中心都市,景德镇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第二节 都市规模第40条 人口规模(1)市域人口及城乡化水平市域总人口市域人口: 170万人,

43、城乡化率61%;市域人口: 177万人,城乡化率65%;2030年市域人口: 190万人,城乡化率72%。 (2)中心城区人口规模60万人、70万人、2030年90万人。第41条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规划都市建设用地总指标按国家级用地原则(105.1-120.0 m2/人)执行,总用地人均指标不超过现状人均111.84 m/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一览表年份都市人口(万人)建设用地规模(km)人均建设用地(m/人)48.554.23111.860.065.97109.970.078.09111.6203090.098.04108.9第六章 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布局第一节 都市发展方向第42条 都市发展

44、方向本规划期内,都市发展方向重要在西南,另一方面在东北、西北方向。第二节 空间发展模式与方略第43条 空间发展模式“轴向扩展,成构成团”:采用大集中,小分散发展,合理布局都市功能,在完善主城区核心服务功能同步,疏散某些都市生产功能,哺育新都市发展空间,形成大城小组团新都市格局。第44条 空间发展方略西南成团拓展,西北、北部成组布局,东部轴向延展,中部调节优化。第三节 土地运用总体布局第45条 空间构造景德镇中心城区形成“一城四片区,中心放射”状构造。一城:即西市区及中市区构成都市主城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旅游会展、生活居住为一体都市综合区。四片区:即指主城区西北部洪源罗家片区(商贸、物流、工业),北部浮梁片区(居住、商贸、旅游),西南部高新片区(工业),东部景东片区(工业、科教、居住)。中心放射:即以主城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西北、北、东及西南放射发展。各片区通过都市道路网相联系,形成有机整体。第46条 中心体系构筑市级中心、市级副中心、片区中心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