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一种观念史的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9115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一种观念史的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一种观念史的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一种观念史的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二四年第二期 政治研究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式民主的理论悖论与实践困境研究”()作者简介:高景柱()男安徽涡阳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思想史和当代政治哲学研究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一种观念史的分析高景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摘 要:在当代爱国主义理论中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理论甚至可以被视为当代爱国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之一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以“自由”为中心的爱国主义理论这种自由的实现需要某种特别的共同体即“共和国”不过无论是自由的有效维系还是共和国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公

2、民美德”的支撑 共和爱国主义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分为古典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现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和当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不过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无法适应现代多元社会关键词:爱国主义共和主义共和爱国主义共和国观念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虽然爱国主义是一种极具争议性的、面临着诸多批判的理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爱国主义已经完全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在当代学术界有不少通过重新阐释爱国主义从而试图挽救爱国主义的努力其中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就是一种重要的尝试在当代爱国主义理论中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理论 共和爱国主义者在重新阐释爱国主义以及回应爱国主义面临的批判的过程中并不是对

3、爱国主义理论进行泛泛而谈而是试图为爱国主义提供一种共和主义的证成方式 从概念上而言共和爱国主义首先是一种爱国主义只不过共和爱国主义者用“共和主义”修饰“爱国主义”体现“共和主义”对“爱国主义”的规训功能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关注的核心议题是公民在对其所属国家表达热爱与忠诚的过程中自由如何创造和维系?自由的共和国如何长治久安?共和爱国主义者试图在保持个人自由与维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一种密切的联系 共和爱国主义者如何通过共和主义为爱国主义进行辩护的以及这种辩护是否可行将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共和爱国主义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依照时间线索本文将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

4、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现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和当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本文第二至四部分将具体分析爱国主义是如何在共和主义传统中铺陈开的并在最后指出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无法适应现代多元社会一、何谓共和爱国主义?共和爱国主义的全称是“共和主义的爱国主义”为了明晰共和爱国主义的基本理念我们需要明晰爱国主义与共和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的内涵与“祖国()”和“爱国者()”这两个词密切相关前者是爱国主义的客体后者是爱国主义的主体“爱国者和爱国主义这两个词都可以追溯到希腊语(祖先的地方)和拉丁语(祖国)两者都离不开政治这个词 爱国主义顾名思义与对国家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一种观念史的分析 高景柱的热爱联系在一起

5、这意味着对我们的集体价值观、我们作为一个人民所仰慕的价值观给予应有的尊重 它不仅表达了有关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最高理想和承诺也表达了有关我们可能是什么样的人的最高理想和承诺”人们通常认为爱国主义的基本含义是指公民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当然这种爱国主义的定义过于单薄尚需更加清晰地界定 具体来说爱国主义“指一个人对其祖国的热爱之情其中暗含着一种随时准备以行动去保卫祖国、并且在其他方面支持祖国的意思 爱国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感情而非政治观念但一个人也可以受各种不同的信条驱使而服兵役这在战争进行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何谓共和主义()?依照洛维特的界定在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中共和主义通常有两种不同但密切相关的含义在

6、第一种意义上它是指将西塞罗、马基雅维利、弥尔顿、哈林顿、孟德斯鸠、杰斐逊、麦迪逊等人包括在内的一个松散的思想传统这些学者主要关注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的重要性、腐化的危险等问题在第二种意义上共和主义在当代政治理论中主要指的是对古典共和主义传统的一种解释主要与斯金纳、佩蒂特等人的著述有关这种意义上的共和主义认为最主要的共和主义价值是政治自由即不受专断权力的支配或独立 学界通常认为作为西方最古老的政治思想传统之一共和主义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后来的共和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古典共和主义的经典议题的重新阐发“从起源上看共和主义与试图解释王制结束之后罗马迅速崛起的原因的努力联系在一起并且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两种并非

7、对立但也不完全一致的进路:混合政体进路与公民美德进路它们共同构成了古典共和主义的核心原则”伴随着民族国家、工业文明、个人主义的出现以及公民的权利意识的增强古典共和主义倡导的那种小国寡民式的国家以及将公民身份局限于少数人等方面的缺陷被逐渐放大 自 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共和主义的衰落自由主义逐渐兴起 在 世纪五六十年代共和主义复兴了出现了以斯金纳、佩蒂特和维罗里等人为代表的新共和主义理论 新共和主义理论对很多现象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维罗里和佩蒂特等新共和主义者就通过共和主义来阐释爱国主义构建了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什么是共和爱国主义?维罗里认为“共和爱国主义首先是一种基于公民身份体验的政治热情而不是基于出生

8、在同一领土、属于同一种族、说同一种语言、崇拜同一种神、拥有相同习俗的共同的前政治因素 共和主义理论家清楚地知道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国家、说同一种语言、崇拜同一种神所产生的那种共同性很难在公民心中产生爱国主义:他们声称真正的祖国只能是自由的共和国”从总体上而言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以“自由”为中心的爱国主义理论这种自由的实现需要某种特别的共同体即“共和国”不过无论是自由的有效维系还是共和国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公民美德”的支撑第一对自由的追求是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主要目标之一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以追求政治自由而闻名但是共和爱国主义理论追求的自由是何种自由?维罗里在探讨共和爱国主义理论追求何种自由时曾言:

9、“历史地有关国家及热爱祖国的讨论要么以自由要么以团结为目标 我唯一的关注是自由或更为准确地是平等的自由 使用这一术语我是指这一可能性即共和国的所有成员作为公民自由地生活不会遭到压迫不会被剥夺政治、公民或社会权利”倘若进一步联系佩蒂特关于自由的著名论说我们发现可以将维罗里上述自由的言述进一步概括为佩蒂特言说的“无支配的自由”这种归纳也获得了很多学者的认可托斯为爱国主义提供了一种共和主义的证成方式试图“在共和主义理论中重建与爱国主义相联系的共和主义的祖国概念 这种祖国就是共和国其核心精神是无支配的自由”佩蒂特在反思伯林有关自由的著名二分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专断干涉的阙如”为主要内涵的“无支配的自由

10、”这一共和主义的自由理论 依佩蒂特之见自由主义追求的自由是一种无干涉的自由()共和主义追求的自由是一种无支配的自由这两种自由并不相同因为“支配与干涉在直觉上并不是同等的罪恶 支配与干涉之间的区别源自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无干涉的支配()与无支配的干涉()都是可能的”对无干涉自由来说自由意味着干涉的阙如干涉是指一切外在的人为限制的存在对无支配自由而言自由意味着支配的阙如支配意味着支配者可以专断地干涉被支配者的选择这种支配并不要求实际干涉的存在当一方可以随时干涉另一方而不会受到任何惩罚时支配就是存在的 维罗里后来将共和主义的自由明确表述为无支配的自由认为“一旦无支配的自由与无强制或无干涉的自由发生冲突共

11、和主义者应该将无支配的目标置于无干涉的目标之上因为这种选择与这样一种政治共同体的理想更为一致即其中没有人会被迫受到奴役也没有人可以支配他人”无支配的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二四年第二期 自由也是共和爱国主义理论致力于追求和实现的目标第二依照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共和国是公民热爱和忠诚的对象 在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中共和国的内涵是什么呢?维罗里认为“共和的最重要含义是西塞罗赋予它的古典的含义西塞罗指出共和国意味着它属于人民并进一步指出人民并不是任何聚集在一起的人群而是一个以遵守正义和共同善为基础的组织起来的社会 这种共和(国)观念与布丹的观念明显不同的地方是它排斥绝对权力”依照维罗里

12、的论述共和国是一种侧重于共同善的政治组织是由生活于法治之下的自由平等的公民构成的自由的共同体其中的政府应该由全体公民通过选举产生的官员进行统治 可见维罗里将共和国与自由紧密关联在一起共和国的内涵主要指一种自由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的特征和国家对待公民的方式将会影响公民是否会对国家生发出热爱与忠诚之情 在共和爱国主义者看来国家为了获得公民的热爱至少应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国家应该是一个法律的王国而非人的王国也就是说国家既应该拥有公正的法律又能够将这种法律普遍地适用于所有人当公民在法律的主宰之下享有良善的生活时公民极有可能对国家产生热爱与忠诚之情 其二国家应该是一种民主的国家践行人民主权的理念 共

13、和爱国主义者对君主制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认为权力应该掌握在大众的手中 其三国家应该在国内致力于践行平等理念 共和爱国主义者认为为了获得公民的忠诚与热爱国家应该确保所有人共享统治权平等是确保共和国能够良好运转的重要条件孟德斯鸠曾言“公民间的地位的平等通常可以产生财产的平等从而给政治机体的各个部分带来富足和生机并把平等传播到各处 受专制政权统治的国家就不然了君主、廷臣和少数人占有全部财富而同时所有其他人则呻吟于极度贫困之中”其四国家应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财产 经济独立和财产权获得保障是公民获得政治自由的前提条件也是共和国能够维续的重要条件第三公民美德是维系自由和确保共和国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物 在共和爱国

14、主义者那里公民美德是公民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意愿和能力拥有公民美德的人也被视为“好公民”共和爱国主义者之所以重视公民美德与共和爱国主义者将公民美德视为一种工具性的善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卢梭认为“一切最高尚的道德行为都产生于对祖国的爱这种把强烈的自尊心与美德结合在一起的活跃的情感将使道德获得一种新的力量使它成为种种激情之中的最崇高的激情从而产生许许多多使我们感慨万千的留传后世的不朽的事业”可见卢梭此时正是将公民美德视为一种工具性的善认为这种善可以防止人们做一些坏事可以战胜自己的激情、天性和欲望 共和爱国主义者不断申述公民美德既有助于维护自由又有助于共和国的独立与强大 共和爱国主义者并没有列出

15、一个详细的公民美德清单而是着重论述了几种公民美德例如公民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西塞罗认为“一个人具有美德如同掌握某种技艺若不加以运用是不够的并且技艺即使不加以运用仍可因谙熟而继续存在美德却全赖于对它的运用 对美德的最好运用在于管理国家并且是在实际上而不是在口头上实现那些哲学家们在他们的学派内议论的东西”共和爱国主义者强调公民还应该拥有警惕、判断力、争辩精神等公民美德 不过公民美德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德性人恰恰有腐化的倾向有一种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本能 如何塑造“好公民”也就成为共和爱国主义者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共和爱国主义者除了极为重视公民教育在塑造好公民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重视记

16、忆、法律、制度、风尚等因素的重要性 例如卢梭认为“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如何才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把我转移到共同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可见卢梭强调了制度在塑造公民、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二、古典共和爱国主义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此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等人亚里士多德的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公共生活高于个人生活这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言说的“城邦高于个人”这一立场看出来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立场首先体现在其对城邦内涵

17、的界定中 亚里士多德曾言“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团(城市社团)”也就是说城邦是一个公民团体是一个最高的共同体这种最高的共同体也有着最好的目的即追求最高的善 相较于个人而言城邦的地位是最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一种观念史的分析 高景柱高的城邦能够自给自足是一个完美的共同体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国家起源问题时也明确表述了城邦高于个人这一立场 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持一种自然演化论强调城邦是由家庭发展而来的 在城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上亚里士多德有“人天生是一个政治动物

18、”这一著名表述具体而言“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依照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从家庭、村落、聚落再到城邦这样一个演进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从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家庭”过渡到能够自给自足的“城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天生就有过一种群体生活的性情每个单独存在的人无法满足自身的生活必须共同依靠城邦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人才会通过其所处的家庭自然演化为城邦 只有在城邦中人的自然本性才有实现的可能人天生是生活在城邦中的动物“离开城邦人要么是神(不需要政治生活)要么是兽(没能力过政治生活)野兽机械地受制于激情诸神机械地受制于理性 从天性上讲

19、我们是政治性的这使我们处在两端之间的灰色地带”城邦是个人能够存在和生活下去的基本前提个人只有在城邦中才能追求正义与幸福公共生活处于一种优先地位 公共生活相对于个人生活的优先性也是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经常强调的一种观点第二亚里士多德在对政体进行分类时将是否关注城邦的公共利益作为重要的分类标准并强调最优良的政体是共和政体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政体建立的宗旨而言“依绝对公正的原则来评断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都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而那些只照顾统治者们的利益的政体就都是错误的政体或正宗政体的变态(偏离)”亚里士多德根据统治者是“依公共利益为依归还是依私利为归宿”这一标准把政体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他有明显

20、的倾向性认为正宗政体优于变态政体 这是他从整体上对政体优劣进行的区分这也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尤为重视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要了解各种政体的优劣以及最优良的政体必须先了解最崇高的生活最崇高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真正的幸福生活是免于烦累的善德善行而善德就在行于中庸 则适宜于大多数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是行于中庸行于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中庸”依亚里士多德之见最好的政体是合乎中庸的政体最接近中庸政体的是共和政体共和政体实际上是一种混和政体它混和了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某些要素 虽然我们不能在亚里士多德为之辩护的“共和政体”与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偏爱的“共和国”之间划等号但是亚里士多德在为共和政体进行辩护

21、时强调的反君主制含义以及其混合政体学说都对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第三亚里士多德有关公民和公民美德的论述也对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生发产生了重要影响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尤为重视公民以及公民身份概念公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概念不同于现代公民概念全体公民轮番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曾在雅典政制中详述了在雅典一个人如何获得公民身份“公民权授予所有亲生父母皆为公民的人 他们年满十八岁时在德莫登记造册”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公民他不但要面临着其父母是否拥有公民身份的限制而且还面临着年龄的限制无论是从亚里士多德对公民内涵的界定中还是从亚里士多德对如何取得公民身份的论述中我们都可以

22、发现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公民占城邦人口较大比重的妇女、奴隶、外邦人和儿童都不是公民 亚里士多德还着重论述了公民美德和公民教育问题这些也都是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重要议题 城邦作为公民的集合体必须表现出外在的善这样它才能获得公民的热爱不过城邦的外在的善与公民美德是密切相关的 亚里士多德在将德性分为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勇敢、节制、正义、自制、慷慨、友善等德性例如就慷慨来说亚里士多德曾言慷慨似乎是在财富方面的一种适度状态“我们是就一个人给予和接受财物的行为尤其是给予的行为而说他慷慨 所谓财物我们指的是可以用钱来衡量其价值的东西 挥霍和吝啬是财物方面的过度与不及”也就是说慷慨处于挥霍与吝啬之

23、间吝啬是那些将财物看得过重的行为挥霍是不能自制、铺张浪费的行为西塞罗在论及城邦和国家的起源时重点提及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相互关系使得人们对同胞和国家负有热爱的义务 在西塞罗看来人类社会中存在不同等级的关系“更为亲密的关系是属于同一个城邦的人们因为公民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广场、神庙、游廊、街道、法律、权利、法庭、选举此外还有共同的习俗、朋友关系和许多人之间建立的各种事务关系和事业 更为紧密的联系是亲属之间的关系”对西塞罗来说那些属于同一氏族、种族拥有相同的语言的人拥有更加亲密的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最初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然后是兄弟、堂兄弟之间的关系随着联姻和亲属关系的增多后代也逐渐增多

24、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二四年第二期 家出现了最后人类社会也出现了 西塞罗认为在这些关系中没有哪一种关系比那些拥有相似习性的高尚人们之间的亲密友谊和联系更美好更牢固“须知人性一出生就有一种内在的公民因素和爱国情感用希腊语说就是所以每一种美德的行为都与人的情感及我所描述的团结联合相一致公正转过来把它的动力渗透到其他美德中并以培养加强这些美德为目的”对西塞罗而言只要对祖国有利高尚的人将会毫不犹豫地为祖国献身人们应该首先对祖国和父母尽最大的义务因为人们从祖国和父母那里获得的恩惠最大出于感激人们应该对祖国和父母负有义务祖国生养和教育了人们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也会对人们提出一些期待与要求西

25、塞罗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首次对“”做出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这种阐述深刻地影响了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发展 在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中“共和”是作为一个修饰语出现的但什么是共和?西塞罗对此有一种经典的解释曾借斯基皮奥之口说道“国家乃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这种联合的首要原因主要不在于人的软弱性而在于人的某种天生的聚合性 天性本身不仅这样召唤人们而且迫使人们这样做”虽然人们对如何翻译 有各种看法但是人们通常认为西塞罗此时正是在界定共和国的内涵共和国是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强调的公民的热爱对象 西塞罗所论述的共和国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

26、面进行理解:第一共和国是人民的事业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公有之物这凸显了共和国的公共性这意味着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必须公开进行与君主制下政治的运行方式形成了鲜明对照 第二共和国是人们基于法的一致性和利益的共同性而结合在一起的 这体现了共和国有着明显的契约主义色彩法的一致性意味着共和国的法律应该获得大家的共同认可不应该背离自然法等法律利益的共同性意味着人民聚合在一起是基于共同利益在这种利益的共同性的基础上人们通过法律的协议形成集合体法的一致性和利益的共同性是共和国的两项重要的正当性标准 第三人们之所以联合在一起不是基于人的软弱性而是基于人的某种天生的聚合性与有些学者从人类的软弱性推导出人类需要强势人物(

27、如君主)的主导这一立场相反“西塞罗则认为是人的天生聚合性(而非软弱性)构成了人民集合的根本动因这意味着人民(而非君主)是政治共同体的基源力量”西塞罗在上述定义中强调共和国乃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这也意味着人民将在共和国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个国家中除非人民手中掌握强大的权力否则没有哪个国家有自由可言在古典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中平等并未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排他性尤为突出 后来在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现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中平等逐渐受到重视不过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排他性并未完全消除 在西塞罗之后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从中世纪后期到 世纪中期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出现了衰落 在中世纪时期教权和王权都想试图控制

28、对方双方的冲突贯穿整个中世纪 自 世纪开始教会的实力不断增强教权与王权此时也开始了争夺西欧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在 世纪教权的权威达到了顶峰但自 世纪以后王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新兴的城市和贵族聚集在王权的周围它们一起战胜了教权最终促使民族国家崛起很多国家变成了专制君主国君主手中握有巨大的权力通常也成了国家的化身此时人们可以在“忠君”与“爱国”之间划等号王朝爱国主义成为爱国主义的主要形态共和爱国主义也就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三、现代共和爱国主义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爱国主义理论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视这与现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弥尔顿、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贡献密不可分 马基雅维利的共和爱国主义理

29、论首先体现在他为共和国进行的辩护上 虽然马基雅维利曾在君主论中详细探讨了君主国关注君主如何获取和保有权力等问题但是他在论李维中详述了共和国认为共和国优于君主国自由的共和国仍然是马基雅维利心仪的国家 马基雅维利曾明确强调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是国家的两大支柱“一切国家无论是新的国家、旧的国家或者混合国其主要的基础乃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马基雅维利将法律视为自由生活的命脉强调倘若人们想拥有自由的生活法律就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君主提出了一些要求 例如只要君主运用自己的权力建立起能够确保普遍安全的秩序与法律君主就不会被推翻 法律可以给民众带来安稳的生活为统治者的活动划定某些界限也可以确保国家的长久存在

30、 法律还可以平息人们之间的纠纷马基雅维利在论述一些组织不健全的共和国的缺点时曾言一些共和国常常变换统治者和体制结构贵族和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一种观念史的分析 高景柱平民既不愿意服从法律也不愿意服从行政长官政治秩序就会出现混乱此时法律就可以发挥作用 一些共和国之所以寿命很长就是因为其拥有优异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因此法律尤其是良好的法律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是国家的两大支柱之一 马基雅维利认为军队是国家的另一个重要支柱“精兵强将乃一切国家的基础:缺了它良好的法律或任何好事都无从谈起 如果一个城市有罗马那样的制度和武装让公民每天在个人和公共事务中体验自己的德行和命运的力量他们便随时都能精神振奋始终

31、如一地保持自己的威严”对马基雅维利来说国家必须拥有优良的军队倘若没有良好的军队良好的法律也不可能存在罗马共和国在这方面是一个正面的典型公民也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马基雅维利非常重视军队对共和国的积极意义强调共和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雇佣军因为雇佣军毫无纪律不讲信义只是致力于赚取钱财以及保存实力“当君主或共和国必须用兵时君主必须身临前敌并且亲自挂帅 共和国则必须委派自己的公民前往如果被派的人结果力不胜任就必须予以撤换如果其人胜任其事则必须用法律加以约束不要让他越出指示范围 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君主自己和武装起来的共和国才能够取得巨大的进展而雇佣军只能造成损失”雇佣军和共和国自己的军队之所以会带来

32、如此大的差异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雇佣军对雇佣其的国家没有热爱和忠诚之情只是为了获得报酬当雇佣军在异国他乡作战时他们很容易转而攻击雇佣其的国家在英国革命期间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出现了一次复兴的浪潮弥尔顿的洞见值得引起关注 弥尔顿的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弥尔顿批判了君主制第二弥尔顿为自由的共和国进行了辩护强调最终权力应该掌握在人民手中 弥尔顿历经了英国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对英国君主制的弊端深有体会认为英国国王的奢靡生活给英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国家和教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英国议会从长期的教训中认识到君主制是一种不必要的、累赘的、有害的政体所以在人数众多的、为保卫宗教与公民自由而对议会

33、最为忠诚的人民的支持下公正而豪迈地取消了君主奴役制从而建立了自由共和国使嫉妒的邻邦既羡且惧”在弥尔顿看来英国的国王首先违背了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和给人们带来自由的契约违背了自然法暴虐无道这些行为使得人们已经解除了与国王及其后裔的契约关系拒绝暴政以及不再效忠于国王及其后裔是英国人民采取的一种正义的、审慎的行为 国王已经不是民众效忠的对象王朝爱国主义已经被抛弃了弥尔顿呼吁英国人民废除国王通过法律来审判国王 与马基雅维利一样在弥尔顿那里共和国优于君主国在共和国中人民生活繁荣、道德高尚而在君主国中恰恰相反专制君主只是想方设法使人民顺从于他 在自由的共和国中君主国中那种君主与人民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君主享有的

34、特权已经不复存在平等是自由共和国的内在特征之一 相较于西塞罗等人的古典共和爱国主义理论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弥尔顿还强调在自由共和国中君主主权理念已经被议会主权取代了在其中人民拥有选举权不过人民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力“国王既然没有权利为非作恶人民的权利从自然秩序上讲来便是至高无上的 根据这个权利人民在国王没有出现以前便已团结了自己的力量商讨共同防御的问题 他们根据这个权利为了保障大家的自由、和平和安宁才指派一个或多数人来管理其余的人”也就是说最终的权力仍然掌握在人民手中在 世纪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也迎来了一次发展的高峰孟德斯鸠和卢梭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将爱国主义视为一种政治德性并界定了爱

35、国主义的内涵即“品德在共和国里是很简单的东西 就是爱共和国 它是一种感情而不是知识的产物 这种感情即使国内最卑微的人也和最高等的人一样都能感觉到 在民主政治之下爱共和国就是爱民主政治爱民主政治就是爱平等”孟德斯鸠将德性视为爱国主义的同义词爱国主义就是爱祖国和爱平等是推动共和政体的动力那些具有公民美德的人是热爱国家之法律的人 孟德斯鸠在其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中极为强调平等的重要性认为对民主政体的热爱使人们热爱俭朴对平等的热爱使人们致力于为国家服务以及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相反不平等只会在人们中间制造纷争和不公平“在一个共和国里对一个公民所表示的过分的偏爱永远会产生必然的后果:或者是引起人民对他的

36、嫉妒或者是产生对他的过度的爱戴”为了培养人们对平等和俭朴的热爱孟德斯鸠强调国家需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同时真正的平等是国家的灵魂这种平等要求人们之间的财富不要有巨大的差异财富的平等也会使人们俭朴俭朴也会有利于财富的平等同时平等还意味着人们在法律面前处于平等的地位 孟德斯鸠的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还在于他突出了贸易和商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二四年第二期 业对好公民的塑造作用以及对善良风俗的培养作用 在孟德斯鸠看来商业和贸易能够带来俭朴、节约、节制、勤劳、谨慎、安分、纪律和秩序在商业存在的地方善良的风俗将会存在“贸易正在使野蛮的风俗日趋典雅与温厚 贸易的自然结果就是和平 两个国家之

37、间有了贸易就彼此互相依存 贸易的精神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一种精确的公道的观念”良好的风俗对于爱国主义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孟德斯鸠就极为突出这一点在卢梭那里祖国并不是指人们的出生地而是自由与共和国的同义词没有自由祖国将不能存在对国家的热爱就是对法律和自由的热爱 卢梭强调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曾以斯巴达为例说道对祖国的热爱“使斯巴达人成了人类中最超群出众的人 是的斯巴达只不过是一座城池然而借助它的体制的力量这座城池成了希腊的首都全希腊的事情都由它说了算就连波斯帝国也被它吓得发抖”在卢梭看来公民为什么热爱国家以及拥有爱国义务既与国家的体制有关又与国家和政府是否履行了某些义务有关 就国家的体制

38、对爱国主义的意义来说卢梭曾言“国家的体制愈良好则在公民的精神里公共的事情也就愈重于私人的事情 私人的事情甚至于会大大减少的因为整个的公共幸福就构成了很大一部分个人幸福所以很少还有什么是再要个人费心去寻求的了”在一个体制良好的国家中公民会关心公共事务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这样的国家中公民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就会很强烈例如民主政治体制下的公民通常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就国家和政府应该履行的义务而言卢梭曾对此有过经典的表述:“既然国家不能预料也不能满足各个成员的不同的欲望它就用不着操这方面的心它只负责大家的防卫和安全就行了 至于衣食等生活必需品国家只需使每个人有能力自己满足自己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政府对

39、人民承担的义务就可以简化为这样两个词:国家太平与物资丰富”具体而言国家太平除了包括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在国内能维持秩序还包括确保公民能够拥有自由物资丰富并不是指每个人想要什么就可以拥有什么而是指国家要储备各种生活必需品其数量能够满足每个人凭借自己的劳动就可以轻松获得 在共和爱国主义理论家中卢梭是非常重视教育功能的思想家认为在培养公民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时公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应该通过教育培养公民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在进行公民教育的过程中由国家主导的公共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应该“及早训练他们从他们与国家的关系来看待他们个人把他们本身的存在看作是国家的存在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与国家

40、视为一体感到自己是祖国的一个成员用这种深厚的感情爱祖国(孤立的个人是只对他自己有这种情感的)永远向往伟大的目标并把那种产生我们种种罪恶之源的有害的倾向变成高尚的美德”以上我们简要论述了以马基雅维利等人为代表的现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 不过自从 世纪末期和 世纪初开始在民族主义的强大影响下爱国主义逐渐被民族主义化这既使得爱国主义因某些民族主义的狂热性和排他性而遭到了批判并被视为一种恶德甚至出现了一种将爱国主义等同于民族主义的现象又使得爱国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遭到了忽视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维罗里等人试图通过重新阐释爱国主义并构建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来回应爱国主义面临的某些批判从而重新激发人们对爱国

41、主义的兴趣四、当代共和爱国主义维罗里是当代共和爱国主义理论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为爱国主义理论提供一种共和主义的辩护构建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将共和爱国主义视为民族主义的有效解药以共和爱国主义替代民族主义 维罗里在探讨爱国主义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对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混淆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致力于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也深刻洞察了爱国主义的处境 一方面依照维罗里的观察民族主义处于强势的地位深受穷人、失业者等处境不利者的欢迎民族成员身份可以使得处境不利者有一种新的自豪感与尊严另一方面右翼掌握了爱国主义话语的主导权而左翼对此放任不管不但不去抵抗民族主义反而逃离了战场“历史性地社会主义者要么是国际

42、主义者要么是联盟或党派团结的支持者要么二者皆是 除了少数值得赞美的例外社会主义知识分子们少有甚至没有努力建构一种可与民族主义相抗衡的左派爱国主义 民主党左派必须基于自己的理由与民族主义进行抗争”有些学者表达了与维罗里类似的意见例如史密斯在探讨爱国主义在美国的处境时曾经强调普通公民可能在听到国歌时会起立而在受过教育的圈子里爱国主义在道德上经常会受到质疑通常与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观念联系在一起 年美国大选构成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而“黑命亦命”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次浪潮:一种观念史的分析 高景柱的号召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美国人对爱国主义的看法处于这

43、种政治光谱的两极“政治右翼已经将爱国主义武器化将它变成了决定谁是真正的美国人的试金石而政治左翼在很大程度上将其视为不必要、不可取或两者兼而有之 在右翼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已经被无法加以区分”对史密斯来说右翼通常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混淆在一起而左翼通常追求国际主义或世界主义放弃了爱国主义 为了化解爱国主义面临的这种不利局面维罗里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爱国主义理论从而既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区分开来又为民族主义提供一种有效的解药为了澄清共和爱国主义的基本理念维罗里利用“剑桥学派”的语境主义方法详细勾勒了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通过研究维罗里强调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共和主义是一种研究爱国主义的主导性语言然而从

44、 世纪末期和 世纪开始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日益引起关注民族主义话语逐渐取代了共和主义话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赫尔德等人改变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倡导另一种更强烈、更易于塑造但明显有别于共和爱国主义者倡导的对共同自由的热爱这也致使了“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化”的出现“民族主义话语的意识形态胜利将爱国主义话语推到了当代政治思想的边缘 但当人们为了自由而斗争时、当他们在历经战争与极权制度之后必须重建民族时理论家们就可能在民族主义话语的主导之下恢复爱国主义的古老话语的部分要素”民族主义化的爱国主义试图使爱国主义与自由脱钩将对民族文化的情感依附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公民身份并不是产生于民族性的纽带()那些在

45、文化上、宗教上、种族上同质的民族并不是最具有公民思想的人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不宽容、固执己见和了无生气 政治一种真正的共和主义政治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全部的公民事业”对维罗里而言民族主义化的爱国主义将会堕落为一种低俗、排他的情感只会看到本民族的伟大、光荣与荣耀而对过去的错误视而不见 为了消除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维罗里强调共和爱国主义应该被重建为一种“没有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这样的爱国主义也可以成为民族主义的解药维罗里详细论述了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对于古典共和主义理论家和罗马人来说对祖国的热爱是一种激情是一种对共和国及其公民的仁慈的、同情的热爱 公民将对祖国的热爱

46、建立在仁慈的基础上将公共事务放在私人事务之前 第二即使当对国家的热爱尊重正义和理性的原则并因而被称为一种理性的爱时这种爱也是对人们所珍视的特定共和国及其公民的热爱因为人们与其同胞共享许多重要的东西如法律、自由、论坛、议事会、公共广场、朋友、敌人、胜利的记忆、失败的记忆、希望和恐惧等 第三对共和主义理论家来说对共和国的热爱是一种具有推动力的激情可以推动公民履行公民义务并给予统治者完成捍卫或创设自由所必需完成的艰巨任务的勇气 从维罗里对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第一个特征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维罗里强调共和爱国主义的对象是公民所属的国家以及同胞同时对自己国家及其公民的热爱要求公民关心共同善将共同善的重要性置于

47、私人善的重要性之上 第二个特征凸显出共和爱国主义是一种特殊主义它将公民对国家的热爱描述为公民对其所属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热爱要求公民优先关注自己所属的国家以及那些与自己共享某些法律、自由和共同记忆等东西的同胞的利益共和爱国主义的这种特殊主义立场也是引起世界主义者不断诟病的主要原因但是维罗里进一步限定了这种特殊主义立场认为其要受到正义和理性原则的限制“共和爱国主义能够跨越国界 它比文化差异和宗教差异更强大 一个热爱本国人民的共同自由的人也热爱和尊重其他人民的自由并致力于捍卫这种自由 我并不是说爱国者对自由的热爱比普遍主义者更强只是说爱国者和普遍主义者在道德上是平等的”第三个特征主要体现了

48、共和爱国主义所要求的爱国义务这种义务是多方面的例如公民应该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应该积极参军一旦公民加入了军队公民就担负了保卫共和国的义务就应该不惜代价抵制那些破坏自由的命令“对于人们来说希望活得有尊严就是一种公民美德如同他们所了解的在一个腐败的共同体中你不可能活得有尊严因而在可能之时需要他们尽全力去支持共同的自由 他们履行他们的公民职责但是他们决不阿谀奉承”公民要履行爱国义务与共和爱国主义是一种特殊主义这一观点是密切相连的爱国义务不仅对普通公民提出了要求也对统治者提出了要求统治者应该追求公共利益应该服务于共同善在维罗里的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中公民为什么爱国或者爱国义务是如何获得证成的这一问题

49、是维罗里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维罗里曾多次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认为当公民对共和国的服务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二四年第二期 公民就会致力于保卫共和国“我们的祖国值得我们为之献身 如果祖国公平正义地对待我们它就有权利要求得到我们的爱和奉献 如果它没有做到那么我们也不负有义务 只有当我们的祖国是保卫其公民自由的正义的共和国时才能得到公民们的保卫 如果它是暴君或特权团体的老巢或者在外交中推行侵略的政策那么我们对它就不负有义务”可见维罗里在论及公民为什么爱国时着重强调的是公民因基于相互性之上对国家提供的一些善的感激而负有爱国义务这种感激论证方式也是不少共和爱国主义者较为推崇的一

50、种论证方式维罗里还探讨了共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区别认为共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在定义、热爱对象和热爱方式等三个方面存在差异 一方面就两者的定义而言“很长时间以来爱国主义话语被当作是强化或激发一种对维持一个民族共同自由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热爱也就是对共和国的热爱而民族主义话语则是 世纪晚期的欧洲国家所捏造出来的用于保卫或强化文化、语言、种族单一性和民族同质性 共和爱国主义的对立面是暴君、专制、压迫以及腐败而民族主义的对立面则是文化污染、异端、种族混杂以及社会、政治和知识分裂”共和爱国主义比民族主义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主要关心共和国所承载的共和制与自由的生活方式侧重于自由、共和国和公民美德而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