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8895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张利军 陈 瑾*内容摘要:甘肃夏河县是内地经临夏回族自治州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第一站,茶马互市的要道,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交流的前沿。历史上,部落是藏族社会的基本细胞,时至今日仍在农牧区中有一定影响。夏河县的霍尔藏部落,是吐蕃军队后裔在宋末元初时期与当地一些民族交融形成的。清代以来,嘛呢部落在政教隶属关系上,分别受德尔隆寺和拉卜楞寺的管辖。20 世纪 50 年代的民主改革前,嘛呢部落社会组织机构完整,隶属关系明确,既有牧区部落的一般特征,又有不同于牧区的独特地方,在甘肃涉藏地区具有代表性。关键词:甘肃涉藏地区 霍尔藏 嘛呢部落一 嘛呢部落概况1.

2、地理位置夏河县曲奥乡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最北边的一个多民族乡,由嘛呢(也作56*张利军,甘肃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甘肃省藏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藏族文化史。陈瑾,甘肃省夏河县融媒体中心干部,研究方向:区域民族史。曲奥,意为河水之边,因临清水河而又得名清水。1986 年,清水地名按藏族习惯称谓更改为曲奥。“嘛尼”)藏族部落和数个回、汉民村落组成。境内大夏河河谷地带平均海拔2320 米,常年平均气温 4.8,大夏河自西南向东北穿境而过。辖地东北与临夏县的刁祁、马集、漠泥沟、嘛呢寺沟等乡接壤,西北至东南与夏河县甘加、麻当、王格尔塘、唐尕昂四

3、乡和合作市的上卡加乡接壤。它是由临夏进入甘南的第一站,也是甘肃涉藏地区前往内地的重要通道。同时,汉、藏、回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各放异彩,形成了典型的半农半牧文化。2.历史沿革夏河县嘛呢部落是霍尔藏四部落之一,也称“下霍尔藏部落”、“曲奥肃化”、“嘛呢部翼”或“嘛呢肃化”。“嘛呢”一词有“最下边的处所”的意思,文中指霍尔藏四部落中大夏河下游的部落;“肃化”则是指集兵打仗的单位。新中国成立之前,若有战事需要,嘛呢部落在短时间里就能集兵 177 名,其中一部分人还备有枪和马,“嘛呢肃化满动”的说辞就指的是这种集兵情形。霍尔藏,也写作霍尔仓、火儿藏、火里藏、火力藏、火日藏。夏河县霍

4、尔藏四部落分布于麻当乡、清水乡,主要由郭尼部落、牙塘部落、哦赛部落、嘛呢部落组成,其中前三个部落主要分布在麻当,也称上霍尔藏部落,嘛呢部落则为下霍尔藏部落。安多藏族是吐蕃军队“噶玛洛”,迁居过程中糅合了氐、羌、吐谷浑、党项等一些民族而逐渐形成的,霍尔藏部落的形成也不例外。霍尔藏部落中流传着关于其来源的民间传说,如“最初抵达 八门滩 地方,搭建了四门黑帐篷,藉此形成了霍尔藏四部”“我乃来自雅砻河谷,我初在卫藏四部玩耍,又到汉区四城玩耍”等印证了这一说法。前一句中四帐篷分为上、下、左、右四个方阵,与吐蕃军队的行军排列相关,进而发展成为后来的四部落。后一句则直接说明其祖先来自西藏,是吐蕃军队四处争战

5、并驻防的真实写照。元初,八思巴委派唃厮啰之后裔仁青宗哲到河州全权管理整个西北涉藏地区的所有军政及宗教事务。仁青宗哲当时经常巡防驻锡于贡秀卡尔一带。贡秀卡尔,即麻当古城,与现在的麻当村隔河相望,沿大夏河而下直通土门关,正是霍尔藏四57 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 洲塔: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文化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第 565 页。历史上,藏族部落内普遍实行“兵民合一”的兵役制度,部落规定每家每户都必须服兵役,部落中的成年男子平时是生产者,遇有战事就成为部落中的战士,“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各部落兵员数量不一。洲塔、乔高才让:甘肃藏族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

6、15、16 页。部落中除嘛呢部落外其他三部落的分布区。据此,分布于夏河县的霍尔藏四部落就是在吐蕃军队驻防过程中,直到唃厮啰政权解体后,流落到该地的一些军队,在历史的演变中,融入当地其他民族而逐渐形成的。也有学者认为,霍尔藏四部落最早是来自公元 8 世纪赤松德赞时期驻防于青海隆务河流域的一支军队。根据 拉卜楞寺活佛世系和 夏河县志记载,约在 14 世纪,源自西藏萨迦的霍尔藏土官家族的一支辗转到青海隆务河流域生活,其中的一位头领拉嘉本率领部分人马迁徙至大夏河畔的曲奥地方驻牧并定居。该部族首领生有四子,成年后分四处居住,并各自取得“洪布”称号,即曲奥洪布、旺尤洪布、牙塘洪布和郭宁洪布,随之在这四个洪

7、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四个部落,总称霍尔藏四部。后来一位来自后藏的修行者与他们产生了供施关系,所以人们取霍尔纳合的“霍尔”两字和后藏的“藏”字,合并称为霍尔藏部落,随之逐渐演变为地名。这一说法和前面的说法事实上是一致的,因为吐蕃时期的噶玛洛遍布甘青地区,隆务河流域的驻军可能只是其中的一支,而当时的甘肃河州土门关麻当甘加青海西藏这一路线是重要的交往交流通道。基于以上,霍尔藏部落最初来自西藏,是吐蕃军队的后裔这一点确凿无疑。明清两代,“火儿藏族”是向明王朝“招茶中马”的“番族”之一。清初,散居于夏河地区的藏族各部落,均被列入“河州外诸番”之内,名义上受清王朝统治,但实际上受和硕特蒙古部控制,这也是

8、如今霍尔藏部落中有少量“蒙古族”的原因。雍正四年(1726)七月,清政府将向化族、火力藏族等大夏河上游各藏族部落称为“南番二十一寨”,由河州卫直接管辖,不再隶属于青海蒙古部。乾隆二十七年(1762),河州镇在循化地方设置“抚番厅”,着重管理上述“口外番族”。“火里藏”部族因靠近土门关,长期与关内回、汉各族进行贸易往来,易于接受汉族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因而被列入“熟番”的范畴。58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七辑)扎扎:拉卜楞寺活佛世系,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第 5152 页。夏河县史志编撰委员会:夏河县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第 237 页。清水小草滩土官。麻当桥沟部落土官。麻当牙首部落

9、土官。麻当郭宁部落土官。卡姓,居于前光滩村。同治十一年(1872),以陕甘总督为首的行政官员们接见了被敕封为“护国奉教大师”的第三世赛仓活佛罗藏扎西饶吉,兰州府任命他为北起土门关,南达黑错,西至达麦长石头的大夏河、格河流域的政教“总管”,管理这一地区的霍尔藏、南木拉、卡加、合作等部落,霍尔藏四部落之一的嘛呢部落自然包括在内。从 1913 年起,包括霍尔藏四部落在内的夏河县西北部藏族部落先后隶属于甘肃省西宁道之循化县、兰山道之夏河县。1942 年国民党推行保甲制度,在霍尔藏四部落的基础上建成清水乡,下辖清水、桥沟、观音、麻当、牙首、红墙等 7 个保 94 个甲。当时,在嘛呢部落 14 个自然村范

10、围内设立了清水保和近 20个甲。自此“清水”这一名称出现在官方机构和公文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夏河县工委设立了清水区,后经 1958 年的社会改革,结束了封建政教合一制,摧毁了部落制度,嘛呢部落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3.政教隶属关系清代以来,嘛呢部落在政教隶属关系上,既有向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之一的霍尔藏仓活佛主持建成的依格塘寺支差役和供施的义务,又接受德尔隆寺赛仓活佛的管辖。18 世纪中叶,“由于蒙古王公已不能统辖藏族部落,拉卜楞寺就通过众多属寺,由控制所在部落的教权,进而控制了政权”,其势力很快地从大夏河流域扩展到整个涉藏地区。依格塘寺修建前的一些佛殿及禅院基本上都归属嘛呢部落,僧侣也大多来自嘛呢

11、部落,通过委派曲奥洪和小河洪仓向所属各部落摊派差役和税款,管理一切大小事务。第三世赛仓活佛被敕封后,曲奥等地则划归赛仓活佛管辖,也就有了向德尔隆寺承担各种差役税费的义务。二 嘛呢部落的寺院与佛塔1.依格塘寺、曲奥禅院和宗托禅院(1)依格塘寺,又译作意盖塘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于曲奥59 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 扎扎:拉卜楞寺活佛世系,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第 220 页。今合作。1950 年,夏河县共划为七个区,清水区为第三区,辖完尕滩、龙哇等地。苗滋庶、罗发西、曲又新等:拉卜楞寺概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第 35 页。依格塘地方的北山脚下,是神话故事中“

12、唐僧晒经”的地方,当地信教群众多称其为晒经滩寺院。寺院的拉德是整个嘛呢部落的群众。唐代以来,汉藏之间文化交流不断增强,各派系的僧人先后到安多一带传法,随之大夏河流域逐渐出现了一些寺院和静修院,“在大小霍尔藏地方,有药师殿十一处,禅院四处,噶尔八座”。其中,嘛呢部落境内有禅院两座,即曲奥禅院和宗托禅院;药师殿三座,名称不详;噶尔哇三座,即黄一合噶尔哇、洪廓噶尔哇和仁尕玛噶尔哇。又据寺中所立汉藏碑文记载,依格塘寺创建于藏历第十五绕迥火鸡年(1897),由乡民碌本雅将自家田地奉献为寺址,晚年的第五世赤钦霍尔藏仓尕藏华尔丹智华将依格塘地方的西合达布寺、曲奥禅院、黄一合噶尔哇、洪廓噶尔哇等汇集后,在嘛呢

13、部落所属的大夏河边滩地上建立了一座大经堂,取名“霍尔仓依格塘寺桑俄莫居朗”,汉语意为“霍尔藏依格塘寺密咒不变院”,并订立了寺院清规,“时有僧徒百人”。自此,依格塘寺院成为土门关以上清水沟、小河沟各藏族部落和村庄的寺院,奉第五世霍尔藏仓为寺主和护持者。该寺从修建起,前后历时 12 年,建成于宣统元年(1909),后在 1936 年进行了全面彩绘。其后,“第六世霍尔藏仓活佛洛桑华丹嘉措(19131958)在此修建寝殿,护持寺院。著名的夏噶哇喇嘛、吉美智华嘉措活佛、德塘夏仲贡却钦热嘉措等大德都曾长期住寺修持,并建有寝殿。当时有僧徒百人”。依格塘寺院仅设有时轮学院,其学经制度和拉卜楞寺时轮学院一致。该

14、学院分三个等级,年限无定。寺院设有刀晋增巴、格贵、翁则、吉哇、促乎代等僧官执事,掌管僧纪、诵经、佛事活动等各项事宜。刀晋增巴代表霍尔藏仓活佛管理日常寺务。格贵主持佛事活动、负责僧纪等事宜。翁则主要带领僧人诵经。吉哇是管理寺院经济的僧官,该寺有大吉哇 2 人,小吉哇 1 人,每 3 年一换。促乎代是负责收取地租的僧官,通常由霍尔藏仓直接任命,有 34 人。该寺每年一到十二月,都举行相应的法会。60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七辑)1986 年,晒经滩更改为依格塘,因而寺院名称也相应发生变化。拉德,意思是神民、教民。(清)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安多政教史,吴均、毛继祖、马世林译,甘肃民族出版社,198

15、9,第 545 页。旺谦、丹曲编著 甘肃藏传佛教寺院录,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第 39 页。杨才让塔、欧甲、索南龙珠:拉卜楞寺及其属寺,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第 63 页。(2)曲奥禅院,也叫曲奥静修院,当地藏族称之为“曲奥贡扎”,位于曲奥乡清水沟内大草滩村的后山上。据老人们回忆,“禅院曾建有一座小经堂,主供有观世音菩萨、大威德金刚、圣噶丹嘉措等不少佛像和一座菩提塔”。有霍尔藏喇嘛热杰常驻于此,霍尔藏扎巴也曾在禅院进行修行。平时在原有僧人的基础上由依格塘寺院派遣僧人举行三事仪轨,各个吉日举行法空善入的法行。禅院僧人的日常生活主要依靠自己的父母,少量的林业资源是禅院公共资产的主要来源。1

16、958 年后,禅院里的佛像、经书和经堂、僧舍、厨房等彻底被毁。1980 年后,在信教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原寺址建立了一座小经堂,由曲奥丹增和吉太等人塑造了珍贵的观世音菩萨和噶丹嘉措像,还有大威德金刚等唐卡,并在佛堂内放置了 甘珠尔 和许多佛经经卷。禅院目前修有诵经房和僧舍,有僧人住守,由大、小草滩两村管护。(3)宗托禅院,也叫宗托静修院,藏语称为“宗托贡扎”,当地回、汉族称其为“观巴”,位于桦林村西约 1 公里的山顶上。宗托禅院为高僧大德的静修处。禅院之中,“拉卜楞寺的格西霍尔仓喇嘛拉布吉长时居住,供有曾任第十二世达赖洛桑成烈加措的侍从堪布霍尔仓洛桑手中所藏的圣宗喀巴大师像 格勒玛,此像系多仁

17、巴格勒嘉措从这位堪布处请来作为这座禅院的主要依止圣物”。宗托禅院曾有多座建筑物,其中大经堂和佛堂都供有千眼圣天、时轮金刚和法空善入等的画像及不少的佛像、佛经、佛塔,守护神为六臂护法。藏有少许木刻书板经书。曾先后有圣噶丹嘉措、霍尔藏噶吉巴扎巴嘉措、多丹嘛呢巴、才加活佛、措喀嘛呢巴、罗桑丹增等到此地修行,受大乘长净,主持娘乃仪式。常驻此地的僧人有六七位,在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时都由依格塘寺院派遣僧人管理。平时举行三事仪轨,初一、初八、十五等吉日举行法空善入的法行。禅院 1958 年被拆毁,20 世纪 80 年代由桦林一带德哇的首领、信徒和施主们重建,由东知比丘负责治理。现修有诵经房和僧舍,由若干尼姑僧

18、人轮流修持。2.丁克尔菩提塔及香告菩提塔丁克尔菩提塔,藏语称“丁克尔乔丹”,汉语称“时轮佛塔”,坐落在依格61 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 (清)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安多政教史,吴均、毛继祖、马世林译,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第 545 页。塘寺院附近的兰朗公路边上,塔高 10 余米,塔身华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车巴嘉木卡尔大成就者阿旺根敦嘉措前往内地途经此地,曾言在此地修建一座时轮宝塔甚佳。之后,持金刚吉美陈来嘉措初建塔基。第十五胜生铁鸡年(1921),曲奥洛桑丹增禀报拉科仁波切大师,集中捐资并正式建成。霍尔藏仓直管寺院之一的孜孜合寺第二世措都活佛久美东由嘉措曾担

19、负了时轮宝塔首次修建的重任。后来,夏嘎哇喇嘛曾多次对该塔进行维修。1954 年,曲奥、土门关药师殿僧众充任施主,遂重建,后于 1966 年被毁。1981 年按当地乡民之愿再次重建,第六世贡唐丹贝旺旭活佛赐予多件依止圣物,第六世赛仓活佛洛桑华丹绘制了主要依止圣物时轮画像;翌年,由第十世班禅大师、第六世贡唐仓活佛亲自主持了开光仪轨。香告菩提塔。1999 年,清水的藏族群众在土门关之南、兰朗公路西侧的山坡上,建起一座菩提塔,因位于土门关而又称为霍尔藏香告,该塔受赛仓活佛委托修建。据立于塔前的碑文记载,霍尔藏香果扎西苏仑菩提大佛塔相传是藏历第四个绕迥水狗年(1262),即众生法王八思巴时期修建。后来虽

20、历经各种变迁,但只闻其名,不见其实,至今此处仍然叫作“乔丹岗”。1999 年 2 月12 日在第六世赛仓活佛心怀关照下,以香果嘛呢部落为主重建了佛塔,此年 6月 18 日举行了吉祥开光仪式。此塔供奉了主圣莲花生大师和 甘珠尔 丹珠尔 等众多珍贵的佛经。三 高僧和活佛嘛呢部落和依格塘寺院中,先后出现过多位学修兼备、德高望重的高僧活佛。这些高僧活佛,或转世成为藏传佛教寺院的活佛,或出任汉区寺院的“主持人”,或前往拉卜楞寺及西藏继续学习深造,他们都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的使者,在汉藏文化传播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在依格塘寺院学修过的高僧活佛据 拉卜楞寺及其属寺 载,“六世霍尔藏活佛护持寺院时期,

21、有僧徒百62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七辑)即第五世嘉木卡尔古肖活佛。又译作香果、香古。人,其中著名的夏嘎哇喇嘛、吉美智华嘉措活佛、德塘夏仲贡却钦热嘉措等大德都曾长期住寺修持”。夏嘎哇喇嘛,是麻当扎扎寺僧人,因为其一世灵童转生于依格塘夏仓家族,是夏依丹木的兄弟,所以人称其为“夏阿勒合”。二世灵童转生于头道河村,其少年和青年时代在依格塘寺院学经,人称“夏嘎哇喇嘛”;中年后前往内蒙古等地云游宣教,后将大量布施用于家乡依格塘寺院及时轮佛塔的修缮方面,在民众中的口碑极佳。吉美智华嘉措活佛,亦即九美智华嘉措活佛。有资料显示,其第一世为罗家洞寺活佛,永靖县罗川村人。第二世于光绪十五年转生在拉卜楞金光滩藏族家

22、里。笔者了解到,清水乃至夏河县并没有一个叫金光滩的地方,此处记载应是青光滩、前光滩、晒金滩,因发音或意思相近而被作者误写。就此推断,这位活佛很可能是出生在晒经滩附近。德塘夏仲贡却钦热嘉措活佛,即潘唐瓦德唐夏茸,是永靖县罗家洞寺第二世潘唐瓦赤诚嘉措的转世活佛。1928 年 3 月 15 日转生于永靖县罗川村一李姓家庭。据 德唐夏茸活佛传 等资料载,在上师 8 岁时,经过共同的商议,先将上师送往拉卜楞寺之附属寺院霍尔藏依格塘寺,依从措德仁波切出家并受了沙弥戒,法名“贡乔钦绕嘉措”。14 岁时,在依格塘寺就取得了首席位,16 岁时通过所有的考试升到了嘎然巴。18 岁时进入拉卜楞寺。阿克曲乎旦,太阳沟

23、村人,依格塘寺院僧人,是临夏刁祁多马家松泉寺的第 X 世活佛转世灵童的经师。阿克慈智木、罗藏扎西,系同胞兄弟,依格塘寺院僧人,出自下桦林“文治”措哇之韩加老家族,二人均是德唐夏茸大师最初的经师。同时,罗藏扎西又是石佛寺第四世“嘛呢仓”活佛罗布藏成来嘉木措的经师。阿克热布丹,也是罗布藏成来嘉木措的经师之一。2.嘛呢部落中产生的活佛在嘛呢部落中,曾产生过 8 位活佛和 1 位寺院“主持人”。第一位活佛:炳灵寺上寺嘉样沃色活佛系统的第二世活佛。该活佛“于乾63 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 杨才让塔、欧甲、索南龙珠:拉卜楞寺及其属寺,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第 63 页。据说第一世潘唐

24、瓦却吉落珠为尼泊尔人。隆三十三年(1768)转生在甘南夏河清水藏族家中,十一岁迎接入寺,在本寺锁南坚措活佛座下受 沙弥戒,取法名锁南意希。十六岁到拉卜楞寺学经,二十六岁任(炳灵寺)法台,乾隆六十年(1795)十月十二日因病圆寂,终年二十八岁,骨灰置于洞沟石塔”。第二位活佛:炳灵寺第一世嘛呢仓活佛的转世灵童,即第二世嘛呢仓活佛。据第四世嘛呢仓活佛黄成来说:“这位活佛出生于中桦林藏族 香告 家族,是阿姨羊周的前辈,香告豆格杰布 的兄长或弟弟。同时,是临夏积石山拧川沟石佛寺、双龙寺、大庄寺、冯王爷寺、杨家寺10 座寺院的第十一世 嘛呢仓 活佛,法名不详,人称 康法台 或 香告阿勒合,生卒年亦不详”。

25、第三位活佛:第二世嘛呢仓活佛的转世灵童,第三世嘛呢仓活佛。黄成来说:“这位活佛出生于晓河大庄村,藏族,是 大个子东考 的叔叔,人称香告阿勒合。法名、生年均不详,圆寂于 1929 或 1930 年,享年 30 余岁。曾在麻当古堆寺学过经,参与过依格塘寺院的修建,担任过 丁克尔经 的沙画事宜。”第四位活佛:第三世嘛呢仓活佛的转世灵童,即第四世嘛呢仓活佛,又称四世康玛尼仓,法名罗布藏成来嘉木措。1930 年正月十三日出生于清水中桦林藏族“宏告尔”家族,汉名黄成来。4 岁到晒经滩寺院当喇嘛,6 岁被第九世班禅和青海塔尔寺高僧共同认定为嘛呢仓活佛的转世灵童,8 岁被迎至石佛寺坐床,后在主持拧川沟 10

26、座寺院教务的同时,还担任了晒经滩寺院的“刀晋增巴”一职,代表霍尔藏仓活佛管理该寺寺务。1958 年开始,经过学习改造,参加工作,1989 年退休。时至今日,临夏积石山县铺川、银川一带和夏河清水64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七辑)华夏第一窟 炳灵寺,永靖在线-永靖文化,。据 黄河三峡十炳灵寺诸活佛简传嘛尼仓活佛简传 一文载,“嘛尼仓活佛前后共转了四世。第一世活佛出生于嘉庆初年,生平情况不详。二、三世活佛在积石山银川沟石佛寺和炳灵寺两地来往居住。同治年间,炳灵寺被焚时,他的昂欠同时被焚。从此,常住石佛寺,再未回炳灵寺。四世活佛嘛尼仓,生于甘南州清水地区,1958 年以后,在夏河藏校任藏文教员,现已七

27、十多岁”。今积石山县铺川、银川乡一带。他本人自述为第十三世嘛呢仓活佛。黄姓。藏族仍请他主持参与双龙寺等寺院的日常宗教事务。那么,这一世嘛尼仓活佛究竟是第四世还是第十三世?据上文,如果按照他本人自述的第十三世推算,从第一世出生的时间嘉庆元年即 1796 年开始,到第十三世黄成来降生,其间共经历 134 年,转 13 世,每世平均在位时间 10 年左右,这个结果是不太可能的。同样,如果嘛呢仓活佛只转世到第四世,按照前文记载的时间推算,如果前三世按平均年龄 40 多岁推断,第四世活佛也刚好出生在 1930 年前后,这一结果与他本人的出生年代和生平相符,因而黄成来为第四世嘛呢仓活佛是可信的。第五位活佛

28、:清水前光滩村人,是临夏刁祁多马家松泉寺第三世活佛的转世灵童,法名不详。1929 年出生于前光滩村“加吉仓”家族,生父旦派尔。他先往依格塘寺院僧人阿克曲乎旦前学经,后又到麻当古堆寺学经。十余岁时亡故。第六位活佛:永靖县罗家洞寺“罗家活佛”的第二世活佛,1889 年前后转生在晒金滩村南约一公里的晓河大庄,永靖地方人称其为罗法台,因其母名叫周毛,故清水人称其为“周毛阿勒合”,圆寂于 1936 年。按照这个时间和出生地点,这位活佛应是两度入京,在蒙古地区行医传法,被称为古什堪布大喇嘛的吉美智华嘉措,在 1929 年第二次入京后,圆寂于雍和宫。第七位活佛:1800 年前后,南乡牙塘某寺“蔡家佛爷”的第

29、 X 世活佛的灵童,转世于依格塘村的姬姓“夏仓”家族,人称夏阿勒合,法名罗藏丹巴嘉木措,圆寂于 1870 年前后。第八位活佛:夏阿勒合,人称“蔡家佛爷”,其第二世灵童 1875 年前后转生于头道河村,其父阿尼塔老,少年时在依格塘寺院学过经。圆寂于 20 世纪40 年代中期,享年 7080 岁。该活佛曾对依格塘寺院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民主改革前,依格塘寺院仍留有他的昂欠。卡加寺“主持人”。据 韩仓及韩土司研究卡加寺 一文称,“卡加寺位于今临夏县红台乡李家磨村侯家沟口以北的山坡下,为韩家新寺(藏传佛教寺65 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 2017 年 9 月访谈黄

30、成来活佛时的口述资料。今更名为桑尕塘。现已无存。院)之属寺。该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末时期(光绪年间)的主持人出生在今夏河县清水乡的桦林村”。清水嘛呢部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文化形式,使其成为藏、汉、回文化交流和农牧业交汇的前沿过渡地带。降生在这里的多名高僧活佛,有的进入拉卜楞寺继续修习深造,有的出入永靖、积石山等内地传播藏传佛教文化。这里藏、汉、回民族杂居,生产方式上既有农业又有牧业,并且出现了许多冠以汉姓的藏族人家。历史上,清水作为甘南茶马互市的重要对外贸易驿站,有力促进了涉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宗教交流。时至今日,清水仍然是甘南进出内地的重要通道。四 嘛呢部落的组成及社会结构1.部

31、落组成20 世纪 50 年代调查时,曲奥部落的洪仓洋茂,下辖 5 个村庄及 2 个聚落。它们分别是:依格塘村、加到村、头道河村、大草滩村、小草滩村以及尕杂和木竹沟口两聚落。一般来说,牧区部落由藏族组成,生产方式是逐水草而居,以畜牧业为主。此外还有诸如藏、汉、回、蒙古等多民族共居,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多宗教并存,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兼有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除藏族外,其他民族也有供税支差,接受寺院管理的义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夏河县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开发这片热土的历史。2.社会结构在藏族社会里,通常一个大的部落群分为若干个代哇部落,这些代哇又由众多措哇组成,措哇又由多个人口不一的钦仓组成,即

32、钦仓措哇代哇部落的组成模式。历史上的嘛呢部落也是如此,由曲奥洪仓、黄一合洪仓等十二个代哇与西先、吾代等三十多个大小措哇以及近三百个钦仓组成。曲奥66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七辑)韩生华:韩仓及韩土司研究卡加寺(资料),第 107 页;该主持人(僧)出生的村庄、家庭、原名、法名、在寺主持时间等,由于资料缺失,均未能查询到。骨系部落。家族部落。即以家庭为单位,相当于户。洪仓措哇居小草滩,黄一合洪仓措哇居大庄村。嘛呢部落的三十多个措哇中,较有影响力的是西先、吾代、噶尔哇、加裕、娘则等措哇。西先分布在今清水乡的上桦林、下桦林、依格塘三个自然村和麻当乡的黄年、獐子沟、地沟、上马力巴、下马力巴、下扎扎滩、

33、岗塔等七个自然村内,与河州境内的“珍珠族”韩姓土司家族有着较深的渊源。吾代是指晓河大庄、尕寺、前光滩三个自然村内的吴姓“霍尔迪仓”骨系措哇;噶尔哇、加裕、娘则分别指前光滩自然村内的噶尔哇仓、加裕仓、娘则仓三个措哇,其中加裕措哇是本支繁衍,依附发展为 7 个小措哇;噶尔哇的所有事务也已附随加裕措哇、娘则措哇繁衍为四支。3.其他部落除了以上较有影响力的措哇外,还有曲米、俄洛、尕杂等大小措哇二十几个。其中,曲米、俄洛、尕杂分布在大草滩、小草滩、头道河、加道四个自然村内的“水姓”,均是源于大草滩、小草滩的藏族。尕杂措哇分布在太阳沟、上桦林两个自然村,是当地藏族土著家庭与临夏汉族家庭的联合体。迦擦措哇分

34、布在大草滩自然村。文治措哇分布在下桦林自然村,是西先仓的“外层”措哇。奥义措哇分布于上桦林自然村,是依附于西先仓的小措哇。索乎措哇分布在依格塘、下桦林两村。夏仓分布在依格塘村。角仓分布在黄一合二庄。加吾措哇分布在黄一合二庄及上桦林村。劳玛、日秀玛、南班三措哇分布在上桦林村。香告、玛热、吉哈、浩化四措哇分布在中桦林村。航仓、盖航、曼扎等三措哇分布在下桦林村。多若、哈热二措哇分布在太阳沟村。高香卡仓分布在上、中桦林。拉仓只有一户人家,居加道村,是俄洛仓的外围措哇,据说是外迁而来的。宏告尔措哇所属家庭分布在中桦林村,源自小草滩“洪仓”措哇的外围。卡姓家族居于前光滩村,有两支,其中索乎、哈热两家族源自

35、青海蒙古族,现今的族属为藏族。67 甘肃夏河县嘛呢部落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探微 黄姓。黄姓。相当于代哇。车姓。余姓。铁姓。韩姓。结 语综上所述,甘肃夏河县曲奥域内的藏族约形成于宋末元初时期,主要是由吐蕃时期的“噶玛洛”和唃厮啰政权解体后,辗转驻防到此的一些军队融合了当地其他民族而形成的。夏河县曲奥是内地经临夏回族自治州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第一站,也是藏族文化向外传播的前沿。一些回族、汉族、蒙古族等民族聚集居住在这里,形成了多民族并居交融、多宗教并存发展的多元文化格局。一些农业种植技术进入并影响到了当地人,使曲奥、麻当等地成为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同时,藏传佛教文化在历史上曾向临夏县、积石山县、永靖县以及青海、内蒙古、北京等地输出传播,交流互动不曾间断,从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霍尔藏仓是拉卜楞寺四大赛赤活佛之一,在当地有着重要影响。嘛呢部落是霍尔藏仓四部中具有代表性的部落,因位于大夏河下游,接近临夏而受内地其他文化的影响较大。依格塘寺院是曲奥最大的格鲁派寺院,由于历史的原因,与德尔隆寺、拉卜楞寺的政教关系特殊而密切,是当地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在藏传佛教文化向其他地区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嘛呢部落的部落结构完整,隶属关系明确,既有牧区部落的一般特征,又有不同于牧区的独特地方,其形成发展与历史演变较具代表性。68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七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