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俄藏西夏文藏传密续《胜住仪轨》题记再考——兼考大乘玄密帝师慧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8894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藏西夏文藏传密续《胜住仪轨》题记再考——兼考大乘玄密帝师慧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俄藏西夏文藏传密续《胜住仪轨》题记再考——兼考大乘玄密帝师慧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俄藏西夏文藏传密续《胜住仪轨》题记再考——兼考大乘玄密帝师慧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7西夏及黑水城文献研究俄藏西夏文藏传密续胜住仪轨题记再考兼考大乘玄密帝师慧称圣南仁杰 摘要:俄藏黑水城西夏文献胜住仪轨是一部译自藏文的藏传佛教密宗文献,目前学界认为西夏译本胜住仪轨题记中的藏文译者“丕啰纳乞哩底”是西藏历史上著名译经比丘玛觉 洛追扎巴(,慧称)。通过进一步研究,笔者发现一位与玛觉洛追扎巴同时期的普兰译师丕啰纳乞哩底(),在师承、生活时间、法名、教法传承等各个方面与西夏文胜住仪轨题记中的“丕啰纳乞哩底”完全一致,因此,胜住仪轨题记中的“丕啰纳乞哩底”应指吐蕃译师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结合布达拉宫文库新发现的帝师热巴传里出现的普兰巴帝师的相关考证,有证据显示,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

2、普兰巴慧称)就是普兰巴帝师,在西夏文献里被称为大乘玄密帝师慧称。关键词:座前路赞瓦丕啰纳乞哩底;普兰译师丕啰纳乞哩底;普兰巴帝师;大乘玄密帝师慧称 西夏文胜住仪轨(監纚丑槽矖筞)来自俄藏黑水城西夏文献,从标题后的著译者题记可以确定它译自藏文,属于藏传密教文献。虽然西田龙雄、克恰诺夫和段玉泉诸先生对胜住仪轨题记进行了初步翻译 ,但均未做进一步研究,目前仅有孙昌盛先生关注 。孙先生从吐蕃译师玛觉洛卓扎()的称谓、求学经历、师承等方面进行考项目基金: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实践项目(项目编号:SZKY2022004)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圣南仁杰(1994),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3、主要从事古代藏族历史研究。日西田龙雄:西夏文佛经目录(第 150 号),见西田龙雄西夏文华严经卷三,京都大学文学部,1977 年;俄克恰诺夫:西夏文佛经目录,京都大学,1999 年,第 490 页;惠宏、段玉泉:西夏文献解题目录,阳光出版社,2015 年。孙昌盛:俄藏西夏文藏传密续 胜住仪轨 题记译考兼论藏传佛教传播西夏的时间,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第 3034 页;孙昌盛:胜住仪轨夏藏文对勘研究,西夏学第十九辑,甘肃文化出版社,2019 年第 2 期,第 238250 页。158158西夏学二二三年第一期总第二十六辑证,认为玛觉洛卓扎曾赴尼婆罗随旁塘巴昆仲()和其他班智达学习上

4、乐教法,回藏后又师从须摩底乞哩底(,善慧称)学习上乐秘密灌顶教授,成为善慧称的殊胜弟子,还翻译了大量上乐教法方面的密续,以讲传藏传佛教上乐教法而出名。由此得出,胜住仪轨题记中的“丕啰纳乞哩底”应指生活于1112世纪的吐蕃译师玛觉洛追扎巴,梵名为prajkrti。西夏文胜住仪轨题记:繝聻氦苔菞祇砄撂硯耳笍硯仕阐箙掠硂薫瞅蚐孩耳笍硯水握氦苔脜艱缾棍桥葇界癏膳妄紒握 汉文译为:西天五明大师须摩底乞哩底造,座前路赞瓦丕啰纳乞哩底蕃译,五明生现寺释迦比丘慧照番译。藏文本胜住仪轨题记:汉译为:该贤者(须摩底乞哩底)与路赞瓦丕啰纳乞哩底译。遗憾的是,孙昌盛先生未能提供玛觉洛追扎巴以“丕啰纳乞哩底”的称谓所出

5、现的藏文文献材料,以致论证颇显单薄。仅以洛追扎巴汉意为“智慧称”,又师从善慧称学习上乐密法,就下结论玛觉洛追扎巴是胜住仪轨题记中的座前路赞瓦丕啰纳乞哩底,尚缺乏说服力。文章试图在细致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搜集利用新发现的相关藏文史料,重新对俄藏西夏文藏传密续胜住仪轨题记中的吐蕃译师丕啰纳乞哩底予以了考证。孙昌盛:俄藏西夏文藏传密续胜住仪轨题记译考兼论藏传佛教传播西夏的时间,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7 年第 2 期,第 3034 页。孙昌盛:胜住仪轨夏藏文对勘研究,西夏学第十九辑,甘肃文化出版社,2019 年第 2 期,第 238250 页。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对勘: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

6、对勘本)卷三八,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 年,第991 页。159西夏及黑水城文献研究一、藏文本铃尊者身之坛要论与铃尊者灌顶要论题记中的普兰译师丕啰纳乞哩底 藏文本铃尊者身之坛要论()和铃尊者灌顶要论()为第三世噶玛巴让迥多吉 (12841339)所作,发现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八邦寺,收集于第三世噶玛巴让迥多吉全集()中。该文本为写本,梵夹装长条书,前者共10叶,后者共8叶,每叶分正面页和背面页;每页7行,行约42字。铃尊者是密法上乐教法三大传规祖师之一(噜余巴尊者、金刚铃尊者和黑行尊者),由此可以确定铃尊者灌顶要论是藏传密教上乐教法文献。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笔者从铃尊者身之坛要论与铃尊者灌顶要

7、论题记 (见图1、图2)中惊喜地发现,一位被称为普兰译师丕啰纳乞哩底()的吐蕃密法上乐派高僧。藏文本铃尊者身之坛要论题记原文如下:汉译为:上乐本续之要义,源自普兰译师教言,诸上师所著也。予于此简明书写之功德,愿众生获得胜乐金刚之佛果,若有不足之处,望诸上师空行予以宽恕。虽此前已有上师嘉与念热的撰稿,但皆因过于冗杂,予于此简明书写之。于蛇年八月书于拉顶 。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后藏岗玛地方(今西藏吉隆县境内)人,1286 年被认作噶玛拔希()之转世,为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位转世灵童。至顺二年即 1331 年,元文宗召其进京,因故未能成行。1331 年,再次下诏催其进京。1336年,元顺帝又召

8、其进京,顺帝封其为灌顶国师,赐玉印。噶玛巴让迥多吉:噶玛巴让迥多吉全集(第九卷),百慈藏文古籍研究中心,2013 年,第 449 页。拉顶即噶玛拉顶寺,亦称“噶玛丹萨寺”。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境内。由噶玛噶举派创始人噶玛巴都松钦巴()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倡建。160160西夏学二二三年第一期总第二十六辑藏文本铃尊者灌顶要论题记原文如下:4445汉文译为:源自真实修得飞游成就之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prajkrti)之见解,于羊年一月书于拉顶。噶玛巴让迥多吉:噶玛巴让迥多吉全集(第九卷),百慈藏文古籍研究中心,2013 年,第 434 页。图1德格八邦寺藏噶玛巴让迥多吉手写本铃尊者身之

9、坛要论题目叶与题记叶161西夏及黑水城文献研究(一)普兰巴译师丕啰纳乞哩底和座前路赞瓦丕啰纳乞哩底身份的比较从藏文本铃尊者身之坛要论与铃尊者灌顶要论题记里可知,这两本佛经源自普兰译师,即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通过称谓中出现“译师”()一词可以确定,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最重要的身份就是译师。再者,铃尊者是密法上乐教法三大传规祖师之一,由此可以确定此处的丕啰纳乞哩底(prajkrti)为一位密法上乐派的上师,并修得了佛教八种共通成就之一的飞游成就,即获得世间八处在或飞游于六欲天等天界之中法。根据俄藏西夏文胜住仪轨题记,丕啰纳乞哩底最重要的身份也是译师(路赞瓦),再者,因为善慧称与丕啰纳乞哩底的师徒关系

10、 ,丕啰纳乞哩底教法传承也应当是上乐。因此,普兰巴译师丕啰纳乞哩底和座前路赞瓦丕啰纳乞哩底在身份上完全一致。(二)普兰巴译师丕啰纳乞哩底和座前路赞瓦丕啰纳乞哩底姓名比较铃尊者灌顶要论标题后有著者题记,从题记知,它源自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铃尊者灌顶要论题记中的丕啰纳乞哩底()和俄藏西夏文胜住仪轨题记丕啰纳乞哩底均为梵文“prajkrti”的藏文和西夏文音译,意为“慧称”。纵观诸多藏文佛教教源史,玛觉 孙昌盛:胜住仪轨夏藏文对勘研究,西夏学第十九辑,甘肃文化出版社,2019 年第 2 期,第 238250 页。图2德格八邦寺藏噶玛巴让迥多吉手写本铃尊者灌顶要论题目叶与题记叶162162西夏学二二三

11、年第一期总第二十六辑洛追扎巴从未以丕啰纳乞哩底的称谓出现。铃尊者灌顶要论题记中的丕啰纳乞哩底被冠以普兰巴()之姓。根据藏文史籍记载,普兰()为阿里三围之一,吐蕃王朝瓦解以后,进入了“分裂时期”,赞普沃松之子吉德尼玛衮逃到阿里,后王朝发生分化,逐渐形成了古格、普兰和拉达克三个小邦国,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阿里三围。铃尊者灌顶要论题记中的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正来自此地,是以地方名为姓氏。而玛觉()一词在藏文文献中并没有与之相应的地名或氏族名,仅仅指代玛觉译师洛追扎巴的姓氏,未知其意,但在觉囊多罗那他()所著的后藏志中,玛觉()一词又被写作“墨竹”(),如:“墨竹洛追扎巴即墨大译师”(),(根据古文和经常替

12、换)此处的墨竹就指今西藏拉萨市东面拉萨河上游的墨竹县一带,很有可能玛觉译师洛追扎巴就来自这片地区。至少从姓氏上分析,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来自阿里地区,而玛觉译师洛追扎巴来自拉萨河上游一带,天南地北。虽然胜住仪轨题记里丕啰纳乞哩底的姓氏虽然并没有出现,但可以确定普兰巴译师丕啰纳乞哩底和座前路赞瓦丕啰纳乞哩底的法名完全一致。(三)普兰巴译师丕啰纳乞哩底和座前路赞瓦丕啰纳乞哩底的大致生活时间和师承比较根据铃尊者灌顶要论题记可以确定铃尊者灌顶传承源自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但并非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亲授给让迥多吉,因此让迥多吉生存之时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已然离世,其大致生存的时间至少早于13世纪末叶。回顾吉祥上

13、乐轮师承,13世纪前吐蕃译师中以普兰巴为姓氏传承上乐教法的仅有普兰巴小译师扎炯喜饶(),大致传承关系为:“无畏称()语自在称()善慧称()普兰小译师扎确喜饶麻曲吉降参()”。由此可以推断铃尊者灌顶要论题记中的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就是普兰小译师扎确喜饶,根据藏文文献里的记载,善慧称和普兰小译师扎确喜饶为师徒关系,这与孙昌盛先生认为善慧称(Sumatik rti)和Praj k rti具有师徒关系的分析不谋而合。据魏文先生考证,善慧称是尼婆罗()上师,又名巴丹达(),古印度著名班智达,是旁塘巴无畏称(在藏文文献里有诸如、等不同写法。尊胜:分裂时期的阿里诸王朝世系-附:谈“阿里三围”,西藏研究1990

14、 年第 3 期,第 5566 页。觉囊多罗那他于1575年出生于卫藏交界处的喀热琼尊,1614年前往蒙古传教弘法,四世达赖赐以“大慈迈达里呼图克图”名号。多罗那他在蒙古以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为中心传教20余年,被尊为哲布尊丹巴。1694年,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被清康熙帝册封为“呼图克图大喇嘛”,成为外蒙古地区佛教首领。觉囊多罗那他:后藏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32 页。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全集(第一卷),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 年,第 250 页。163西夏及黑水城文献研究)的上首弟子,约1112世纪初人,普兰巴小译师作为善慧称的弟子,应至少生活于12世纪。

15、因此,普兰巴译师丕啰纳乞哩底和座前路赞瓦丕啰纳乞哩底的大致生活时间和师承完全一致。二、藏文本上乐教源史中的普兰巴译师扎炯 喜饶经笔者查找相关藏文文献,最终在萨迦派座主、集大成就的著名学者阿梅夏昂旺贡噶所南(,15971659)在17世纪所著的吉 祥萨迦巴诸法之精要上乐教源史详解上乐诸法显明之日()中发现了很多有关普兰译师()的叙述(以下简称上 乐教源史)。虽(须摩底乞哩底或善慧称)有诸如玛尔朵巴译师()、鄂尔译师()、墨译师()、洛嘉()等吐蕃弟子,但得到须摩底乞哩底倾囊相授者仅为普兰译师扎炯喜饶()。此人先前以主仆之关系随从玛尔巴朵巴赴尼婆罗,因此被称为普兰巴小译师()。普兰巴译师依止嘉波斯

16、()和哈得尕波()等多位上师,闻习上乐等密法,尤其在须摩底乞哩底驾临吐蕃途中于藏林()闻习上乐之法,修得升起次第亥母空行法()、圆满次第中脉法()、共通要门胜于夜叉母法()等那若巴秘法,后在拉堆实利寺康玛()讲修。麻曲 吉降参()问其美名,故至师前,求师收为弟子。师为其灌顶教授后 魏文:最胜上乐集本续显释记译传者兼论西夏上乐付法上师,中国藏学2013 年第 1 期,第 8485 页。藏传佛教史上共有两对大小译师,相对容易混淆,第一对为大译师仁钦桑波()与小译师俄拉贝喜饶(),根据芒堆鲁珠嘉措()的记载,第二对应164164西夏学二二三年第一期总第二十六辑一康巴译师赴尼婆罗,尼婆罗咖纳咖释()问

17、道:“近期吐蕃有何新奇之事?”译师答曰:“无他,仅有普兰巴译师修得飞游成就!”(一)普兰译师扎炯喜饶和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的关系的再次确定根据上乐教源史中的叙述,普兰译师扎炯喜饶曾跟随玛尔巴朵巴 (10441136)远赴尼婆罗学习上乐教法,因此可以确定普兰译师扎炯喜饶生活于12世纪,回藏后又师从须摩底乞哩底(善慧称)学习上乐秘密灌顶,成为须摩底乞哩底(善慧称)的高足弟子,以讲传上乐教法而闻名,去世时修得飞游成就。就此可以确定,上乐教源史中的普兰巴 译师扎炯喜饶和铃尊者灌顶要论题记中的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两者不管从姓氏、大致生存的时间、教法传承、晚期成就等方面,皆完全一致。(二)扎炯喜饶和丕啰纳乞

18、哩底译法的疑点虽然关于普兰巴译师之名,即(慧称)的来源,相关文献中并无记载,但从其老 阿梅夏贡噶锁南:密集胜乐大威德三尊渊源精要,西藏人民出版社,2018 年,第 630 页。玛尔巴朵巴曲吉昂修(法自在),1044 年出生于西藏亚卓拉多甲(),曾赴尼婆罗和印度等地学习,是上乐教法传承中最为重要的一位上师之一,1136 年圆寂。图3上乐教源史中记述普兰巴译师扎炯喜饶叶165西夏及黑水城文献研究师须摩底乞哩底即善慧称()和祖师滂汀巴无畏称()之名,可以推断是其老师善慧称赐予的,这种赐名法也是佛教争取发展信徒的一贯做法。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胜住仪轨中的“丕啰纳乞哩底”和铃尊者灌顶要论中的“”皆为梵

19、文prajkrti的西夏语音译和藏语音译,意为“慧称”,但在翻译成藏文时采取的是一种倒序翻译法,而且出现了两个翻译版本,在上乐教源史中,为扎炯喜饶(),芒图黎智嘉措()与五世达赖等却写成了扎确喜 饶(),皆意为“称慧”。吐蕃赞普赤德松赞时期(798815)编纂了梵藏翻译理论声明要领二卷(),该书被吐蕃历代藏族翻译家奉为梵藏翻译理论方面的金科玉律,以此为实践标准,开展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根据声明要领二卷记载,这种翻译法被称为倒序翻译法(),在梵藏翻译理论中自古就存在,其定义为“翻译时如按照译入语的习惯顺序恰当,则勿倒序;如倒序则更通俗易懂,那么在翻译偈陀(颂)时,按照恰当原则在一节颂内进行倒

20、序翻译,在翻译单个词语时,根据其含义,按照词语的词和义皆恰当的原则进行倒序翻译。”,与“prajkrti”非常相近的例子就有梵文“vilakrti”,即“如来佛”一词,vila对应藏文,krti对应藏文,在翻译成藏文时并没有按照梵文的顺序直接翻译成,而是被倒着顺序翻译成了 。除了胜住仪轨外,扎炯喜饶还翻译了须摩底乞哩底所著的上乐生源续简介 等经文。三、藏文本帝师热巴传中的普兰巴帝师喇嘛仁波切众生怙主帝师热巴传()为手写本长条梵夹本,尺寸为32厘米8.75厘米,共41叶,每叶分正面页和背面页,每页6行,每行约35字。至少在公元1262年前木雅热巴噶布(,1198 芒堆鲁珠嘉措,1523年出生于堆

21、桑桑北部(),念有夏雄寺()住持,著有 教历显明之日等。西藏博物馆:声明要领二卷,民族出版社,2005 年,第 71 页。藏文原文为“”Jef rey Hopkins,Editor.The Uma Institute for Tibetan Studies Tibetan-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Dyke,USA,2016.82 布顿大师:佛教史大宝藏论,中国藏学出版社,1988 年,第 291 页。166166西夏学二二三年第一期总第二十六辑1262)就已完成了帝师热巴传的创作。张晓源认为,由于帝师热巴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史料价值方面,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22、可弥补若干西夏帝师生平和帝师制度研究方面的史料不足。笔者在进一步研究时,在帝师热巴传中惊喜地发现一位普兰巴帝师(),相关记载试译如下:(热巴前去)前去面见到喇嘛尚 ()。(1193年)五月喇嘛尚圆寂。(热巴)又赴拔绒,因喇嘛仁波切(拔绒达 玛旺秀)法体欠安,僧众为期一月为其念诵大中小般若经,祈福禳灾。念经之余(热巴)发现一身着黄色上衣和斗篷,头戴毡帽之老者坐于身旁,问其从何而来,答曰从子拔()跟随运茶商队而来,又问运茶商队有多少人,答曰甚多,且同行者有运丝绸的多思麦()商人。虽未寻问却告知多思麦有位朗日塘巴 ()转世之西夏(木雅)法王逝世,无子,其孙即位,时年十二,卦象显示汉地将尽数被其所获。

23、一位来自吐蕃卫地()名曰喇嘛嘉()者为其传授灌顶,为此喇钦波()皇帝灌顶者有普兰巴帝师()。还有卑德国师()、仲达拉德()等诸多来自吐蕃卫地者,幸甚至哉!(一)朗日塘巴转世之西夏法王帝师热巴传中的“朗日塘巴转世之西夏(木雅)法王”应指西夏第五位皇帝仁宗李仁孝(11241193),因为朗日塘巴卒于1123年,而李仁孝出生于1124年,再者帝师热巴从老人口中得知“朗日塘巴转世之西夏法王”逝世的时间是在喇嘛尚()圆寂那年,即1193年,这与仁宗李仁孝的生卒年完全吻合。因此可以确定在诸多藏文文献 里出现的朗日塘巴转世之西夏法王应指西夏第五位皇帝仁宗李仁孝。张晓源:帝师热巴传史料价值初探,西藏大学学报社

24、会科学版,2021 年第 3 期,第 8390 页。蔡巴噶举派创始人喇嘛尚尊追扎巴出生在昂雪擦珠(),其家族为尚那囊瓦(),因此又称喇嘛尚()或尚仁波且()。1175年,在拉萨蔡庄园的首领噶尔嘉哇迥乃()的支持下,修建了蔡扬贡寺()。又于 1187 年修建了贡塘寺()。为扩大势力范围,经常制造械斗事件,直至噶玛巴堆松钦巴()前来和解,才化解了长期无休止的争端。拔戎达玛旺秋是拔戎噶举派创始人,生于西藏彭域答哇域那(),达波拉结的弟子。1161 年在那曲修建了类乌齐寺(),以密教“大印修法”和显教“大印境界”为主。寺主以家族世代相承。后族中纷争频起,渐趋衰绝。噶当派格西朗日塘巴尊者出生于西藏彭域念

25、贡(),阿底峡尊者六大弟子中博朵瓦格西()的两大弟子之一。1093 年在彭域林周地区()修建了朗塘寺()。德拉但:游行记集(藏),中国博学出版社,2018 年,第 306 页。司徒班钦却吉迥乃(17001774),噶玛巴道统传记广大珍宝水晶鬘,佛教数字档案馆,1990 年,第 27 页。167西夏及黑水城文献研究(二)普兰巴帝师的大致活动时间在西夏文献中,大部分西藏僧人的法名是意译过去的,几乎都没有加姓氏,与之相反,很多古藏文文献则习惯性地以姓氏来记载,这对西夏文献和藏文文献中的佛教人物勘同增加了难度。帝师热巴传这段文字中记述了帝师热巴(11641236)在未前往西夏前,通过一位运茶老人初步了

26、解到当时西夏的大致情况,看似道听途说,实则间接透露出普兰巴帝师的大致活动时间。文中“为这位喇钦波皇帝灌顶者有普兰巴帝师”的叙述中可以得知仁宗李仁孝被来自吐蕃的普兰巴帝师授予了灌顶,由此被册封为帝师。根据帝师热巴传,册封帝师与皇帝接受灌顶密不可分,如藏索巴帝师()于1213年向神宗李遵顼授予灌顶后即被封为帝师,帝师热巴()于1219年7月向神宗李遵顼授予灌顶后立刻被封为帝师。但在公元1196年,帝师热巴初次来到西夏时,却只字未提普兰巴帝师。四年后,即公元1200年帝师热巴见到了时任西夏帝师的卑德(),而卑德帝师的封号在公元1193年,即仁宗殡天时仅为国师,由此可以确定至少在公元1200年前普兰巴

27、帝师就已圆寂或退出西夏历史舞台,由卑德继任了西夏帝师。普兰巴帝师在姓氏和大致生存时间上与吐蕃译师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或扎炯喜饶非常相近,且根据藏文文献材料,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的老师善慧称 曾到西夏传法,成为西夏国王的灌顶上师,在西夏建立了上乐佛殿,传播上乐密法 ,作为善慧称的上首弟子,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完全有可能跟随善慧称远赴西夏传法,因此帝师热巴传中的普兰巴帝师与吐蕃译师普兰巴丕啰纳乞哩底应指同一个人。而西夏文胜住仪轨题记中的“丕啰纳乞哩底”应为普兰帝师早期跟随善慧称时在西夏文中的称谓,后意译成“慧称”,在西夏文献中的全称应为大乘玄密帝师慧称。四、大乘玄密帝师慧称陈庆英先生以大乘要道密集中的无

28、生上师出现感应功德颂(马蹄山修行僧拶巴座主依梵本略集)为基础对大乘玄密帝师的生平进行了初步研究 。对此沈卫荣先生曾批评说“从这份功德颂本身来看,似无法肯定无生上师即是玄密帝师,因为玄密不过是此颂作者 德拉但:游行记集(藏),中国博学出版社,2018 年,第 312 页。Bu-ston Rinchen Grub:The Collected Works of Bu-ston,28 vols,edited by Prof.Dr.Lokesh Chandra from the collections ofraghu vira,New Delhi:International Academ of Indi

29、an Culture,1965-1971,Part.6(Cha),folios 53a/3-52a/1.陈庆英:大乘玄密帝师考,佛学研究,2000 年,第 138151 页;陈庆英:西夏大乘玄密帝师的生平,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0 年第 3 期,第 513 页。168168西夏学二二三年第一期总第二十六辑加在无生上师名前的众多称誉之一。”自此关于大乘玄密帝师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未获得突破性进展。后高山杉先生提议需分别对大乘玄密帝师和无生上师两人加以深入的研究 ,高先生的提议让笔者豁然开朗,通过搜集新的文献资料重新对大乘玄密帝师进行了考证。首先,崔红芬根据德慧出现的年代间接地推断出大乘玄密

30、帝师为李仁孝时期的帝师。这完全符合帝师热巴传中普兰巴帝师为李仁孝时期帝师的相关记载,因此在生活时间和帝师身份上普兰巴帝师和大乘玄密帝师无疑是非常吻合的。其次,在教法传承上,通过对比俄藏黑水城佛经,如吉祥上乐轮随狮子卧以定正修顺要论(第555号,西夏特藏第162号,馆册2521号,题记:中国大乘玄密帝师、沙门慧称编传,兰山觉行国师德慧译西夏文)、吉祥上乐轮随耶稀鸿稀字咒以前尊习为识过定入顺要论(第575号,西夏特藏第128号,馆册2838号,题记:中国大乘玄密帝师、沙门慧称编传,兰山觉行国师德慧译西夏文)等文献题记,可以确定中国大乘玄密帝师、沙门慧称讲传上乐教法。从上乐教源史和铃尊者灌顶要论中的

31、普兰巴译师也是一位以讲传上乐教法而闻名的吐蕃高僧。由此可以确定普兰巴和大乘玄密帝师教法传承一致。再次,关于大乘玄密帝师和普兰巴帝师的法号,克恰诺夫考证出大乘玄密帝师的法号为慧宣,后聂鸿音对俄藏西夏文献馆册第2838号佛经进行了考证,将大乘玄密帝师的法号译作慧称,藏文名字应为喜饶扎巴或益西扎巴。但聂鸿音先生忽略了大乘玄密帝师法号的来源,以及翻译时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即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普兰巴译师是先有梵文法号prajkrti,翻译成藏文扎炯喜饶(称慧)时采取了倒序法,而西夏文应该是根据梵文的顺序来翻译的,即丕啰纳乞哩底相应的西夏文就是“智慧称”或“慧称”。在藏文文献中,梵藏人名翻译时存在极个别在倒

32、序的情况,在进行对勘研究需格外注意,如若不然,微乎其微的差异将影响整个考证的过程和结论。沈卫荣:西藏历史和佛教的语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第 368 页。高山杉:玄密帝师与无生上师,读书2012 年第 3 期,第 3140 页。崔红芬:再论西夏帝师,中国藏学2008 年第 1 期,第 210214 页。E.KaoKaar y yck aTHKo.Koto.yhubePcutet Koto.1999r.544 E.KaoKaar y yck aTHKo.Koto.yhubePcutet Koto.1999r.545 聂鸿音:吐蕃经师的西夏译名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

33、02 年第 1 期,第 6467 页。169西夏及黑水城文献研究文本胜住仪轨铃尊者灌顶要论上乐教源史吉祥上乐轮随狮子卧以定正修顺要论帝师热巴传姓氏普兰普兰普兰名称丕啰纳乞哩底(慧称)丕啰纳乞哩底(慧称)扎炯喜饶(称慧)慧称时间12世纪12世纪12世纪12世纪12世纪职业译师译师译师帝师帝师师承 善慧称善慧称善慧称教法传承上乐上乐上乐上乐成就飞游成就飞游成就小结通过以上考察,可以断定俄藏西夏文藏传密续胜住仪轨题记中的“丕啰纳乞哩底”并非译师玛觉洛卓扎,而是另一位善慧称的弟子普兰巴译师丕啰纳乞哩底。普兰巴译师虽然是吐蕃译师,但相关藏文文献里鲜有普兰巴译师在吐蕃生活的痕迹。上乐教法史中大量记述的也是普兰巴译师晚年去世时获得飞游成就的神圣化的故事,而帝师热巴传中记述的是普兰巴胜任帝师的光耀时刻,或许这就是上乐教法史中缺乏普兰巴译师中期记载的原因,即普兰巴译师跟随老师善慧称客居西夏,后成为西夏的普兰帝师,而西夏文献里称之为大乘玄密帝师慧称。(责任编辑:段玉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