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效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7531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效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效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效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铸牢中华民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效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梁怡波聂蒲生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体依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存在着着明显的建构效应,在理论维度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有利于消解“中华民族到底是一个还是多个”的学术争议,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纽带;在实践维度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其规范合理的核心内容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由一种价值理念发展为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在历史维度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继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理念,能够为迈向

2、“真正共同体”积淀必需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迈向真正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2 0 2 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其强大的凝聚力解释力推动力,能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创新性价值目标进一步深化为建构性实践。在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建构时,还必须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何种维度上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借鉴政治解释视角和

3、历史文化视角的基础上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演进及其对各民族繁荣发展的现实意义,可以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内蕴建构效应的价值理念,具有理论、实践以及历史三重维度的“建构效应”,能够在理论维度消解“中华民族到底是一个还是多个”的学术争议,在实践维度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目标的确立与践履,在历史维度深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迈向“真正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一、问题的提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学理性概念的生成、演化是在近代以后,而中华民族的自在状态却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2 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中国陷入被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危险境遇唤醒了民族精英的种族自觉和民族意识,使中华民族由“自在

4、”迈向“自觉”的阶段性演化。2 从晚清到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内涵日益丰富和完善。晚清到民国时期,以梁启超和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精英为挽救民族危亡以更好地进行民族国家建构,梁启超在其一系列文章中多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并对中华民族的整体性进行实用性论证,民主革命实践的变化也催生了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觉醒意识,他在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创立了民族革命团体本一一兴中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并不赞同孙中山晚年“国族建构论”的中华民族建设方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本文系2 0 2 1 年国

5、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西部边疆治理构想及其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 1 BDJ11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梁怡波,男,广西梧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聂蒲生,男,湖南衡阳人,玉林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史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28期(总第1 9 7 期月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义”3 ,而是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出发,结合中国民族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根本原则,深化了对多元一体民族结构的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强调做好民族工作与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自2

6、 0 1 4 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学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实现路径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和价值展开了深人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在内涵界定上,青觉、徐欣顺从共同体与共同体意识的元概念出发,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是成员对国家身份与公民身份的辨识确认。在实施路径上,何雄浪、尹风茗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层面展开路径研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和价值层面,王延中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人民心中的持续

7、深人有助于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杨飞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议的回应和超越。这些成果为从理论、实践与历史维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效应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方面,二者的关系虽然有着相应的研究,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理论、实践与历史维度如何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创新尚未得到充分探讨。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效应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关系,对于深人理解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认同,以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构铸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建构效应”的理论维度:

8、学术争议的消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纽带的形塑宏阔的实践孕育创生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中国的民族工作迈向新台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在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中应运而生、顺势而成的,其生成和发展内蕴消解“中华民族到底是一个还是多个”的学术争议与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纽带的建构效应。在消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内在张力的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价值也得到持续地深化,整体上助力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纽带的形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初期,民族精英为更好地助力民族国家的建构以挽救陷于危亡的中华民族,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出现了“中华民族到底是一个还是多个”的学术争议,在实践

9、中表现为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上难以产生与其他民族一脉相承的民族认同感,无法以坚强有力的民族理论助力完成民族国家的建构。2 0 世纪初,作为服务于日本帝国主义向外侵略扩张的政治意图,二战前日本东洋史学家们炮制出所谓的“长城以北非中国”论、“汉地十八省”论、“满蒙藏回非中国”论曾一度甚器尘上,民族精英们认识到论证中华民族统一性对于揭露一些所谓的东洋史大师企图分裂中国的狼子野心,挽救民族陷于危亡之际显得至关重要。1 9 3 5年,为了从理论上给与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以有理、有力、有节的反击,傅斯年先后发表了中华民族是整个和北方人民与国难的文章,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傅斯年的文章观点引起顾颉刚内

10、心极大的震撼和共鸣,带病在身的他写下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告国人,正式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题,认为经过血统和文化上共同交往生活的记忆、感知与期许,“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4 文章发表后随即引起国内学界的强烈反响,重庆的中央日报、南平的东南日报、西安的西京日报等报纸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顾颉刚所主持的边疆周刊也收到诸如张维华、白寿彝、剪伯赞、马毅等学者撰文表示赞同,该文获得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受到费孝通等人质疑。从英国留学回来的费孝通从英文nation、race、s t a t e 和clan四个名词人手,从社会人类学角度,在1 9 3 9 年5月1 日发表关于民族问题的

11、讨论,表达了对该文的不同看法,彻底引发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结构问题的学术性争论。事实上,近代以来“民族”概念形成是对英文nation一词的语义借贷,民族精英也曾试图过引人西方经典民族主义青觉,徐欣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 J.民族研究,2 0 1 8,(0 6):1-1 4+1 2 3.何雄浪,尹凤茗。新时代“五位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J.民族学刊,2 0 2 1,1 2(3):1 2.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J.民族研究,2 0 1 8(1):8.杨飞.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与实践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2 0 1 6,3 7(0 1):8 3-9 4.29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国完成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基础,而“中国民族的实质取决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如果硬套西方有关民族的概念,很多地方就不能自圆其说。”5 西方国家标榜具有普遍规范意义的经典民族主义理论显然并不适用于多民族国家的建构,且带有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与工具性特征,其致力于将民族理论美化为具有普适意义的意识形态工具向外输出。由西方经典民族理论与中国多民族社会结构错位之际产生的学术争议难以彻底消除当时“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狭隘民族观的负面影响。这种狭隘民族观的存在极易招致

13、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多样性被图谋不轨人士演变为价值观冲突,致使各族人民在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传承、党团结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价值观问题上难以达成有效的集体认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6 因此,积极培育并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消解由民族危亡之际和西方经典民族理论影响下出现的学术争议,为立足新时代民族工作发展强心铸魂无疑成为当前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迈向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凝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精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形成最为规范合理的价值共识,为理清和消解学界此前存在的“中华民族到底

14、是一个还是多个”学术争议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照。有学者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正确认识和评判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事务治理和民族政策的利弊得失,提供了重要参照和认识工具。”7 】在整体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呈现的内在张力,还需具体分析作为其意识形态表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能够消解近代以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过程中的内在张力及其相伴而生的学术争议。在超越经典民族主义理论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世世代代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生活、共同历史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集体身份认同,它内化为对中华大地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等层面的共识和信念。通过剖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可以发现

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历史实践交互的产物,来源于各族人民且致力于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其强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8 进一步确立民族团结的基本认知,进而神益于打破经典民族主义诉诸“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行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栓桔。在消解“中华民族是一个还是多个”的学术争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回溯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进程,强调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既肯认我国民族结构的“多元”也强调各民族融合汇聚为“一体”,虽然各民族间的内部认同、对不同民族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层次不同,但

16、互相支撑,融为整体。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回答“中华民族从何处来”“中华民族要向何处去”的方向性问题消解“中华民族是一个还是多个”的学术争议,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科学的指引。溯古追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仅在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层面超越了西方经典民族主义“民族一国家”的理论范式,实现了多民族社会结构的国家构建,在文明体系层面也超越了历史上“天下一国家”的认同逻辑,实现了国家多民族结构的有序整合。作为新时代的民族工作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凭借其科学性的基本特质消解“中华民族到底是一个还是多个”的学术争议及其与之产生的“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错误思潮,为构建中

17、华民族共同体形塑民族认同的纽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效应”在理论维度的集中呈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对学术争议的消解和中华民族认同纽带的形塑。需要明确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结构的表述实质上是肯定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理论,顾刚与费孝通关于民族结构的争议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实质性的历史依据。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确认了前者的理论成果,并对其作出了现实的理论深化。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理论维度的“建构效应”并不在于否定或批判民族精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努力,而是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好地为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而接续奋斗。三、“建构效应”的实践维度:中华民族

18、共同体价值目标的践履与中国梦的助力科学的理念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维度的“建构效应”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目标的确立和践履,其内蕴的认同功能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觉自在性实体迈人“自强”的建构性实践。何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目标?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是在30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期(总第1 9 7 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各民族在共同抵御西方列强的欺辱下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民族实体。1 0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这段历史时提出,血与火的共同抗争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1 1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目标指向中

19、国各民族共同构成有机统一的、处于不可分离的命运共同体,这一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在当今社会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即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目标,主要原因在于增强“五个认同”不仅对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从深层次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交往,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力量,从理论构想到社会现实层面“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 2】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路是崎岖之路,需要国家的力量提供方向和坐标。增强对伟大祖国

20、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中表现,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因素愈发错综复杂,这要求全国各族人民增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可,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并最终付诸实际行动。爱国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主题与历史任务的变化决定下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自1 8 4 0 年鸦片战争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爱国主义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爱国主义内涵主要表现为继续探索建设社

21、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全国各族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积淀于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信念以及应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偏见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指导下的建构实践应运而生,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动力。立足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战略目标,无数中华儿女共御外辱、同赴国难,主动摒弃“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等狭隘民族主义的思维,坚定维护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积极塑造有利于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局面、各民族深度融合发展关系构建,整体上推动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始终像一根红

22、线一样贯穿于广大中华儿女心中,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自觉行动。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路是接续之路,延续中华民族、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最坚定的精神自觉。中华民族有着50 0 0 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过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领先于世界、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1 8 4 0 年鸦片战争后,世变沧桑,中更跌,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魔怪舞翩距”的苦难岁月。百年来,建设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始终是无数中华儿女念兹在兹的共同期待,但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部分网民的交流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导致历史虚

23、无主义在我国沉渣泛起。结合新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实践,以实现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价值追求,秉持全国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着力发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强调各民族之间不仅要和平相处、平等交往,而且要自觉关心和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以真正实现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诉求。从起源于华夏的中华民族到秦朝“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形同轮”,从汉、唐、元、明、清等强盛的大一统朝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族的力量总能穿越时空为我们提供滋养,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成为中华儿女携

24、手并肩、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虽经千年依旧历久弥新。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路是传承之路,中华文化的认同始终是中华民族唯变所适、续奋进的文化根脉,也是各族人民认同和尊崇的情感归属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 3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多元文化并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常态,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各民族文化平等,倡导每个民族保持和传承自已的文化特色,要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但多元文化主义作为西方世界颇具影响力的社会文化思潮在实际演变过程中却冲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多元文化主义的主张在

25、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族群认同,但过分强调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而忽视共同性实质上是对民族共同体的解构,对如何建构一个良序善治的民族共同体带来极大的挑战。新时代构31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在张力与外部矛盾的变化,不仅对先进理论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族工作实践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必须深刻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全面发展文化事业以满足民族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完善文化运行机制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心,彰显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中国人民坚定的文化自信。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路是锻造之路,传承弘

26、扬革新只有在党的革命性锻造中才能实现,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障。现代意义上“中华民族”概念提出至今,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与民族政策的与时俱进,从1 9 2 2 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宣言就民族问题民族自决权原则和建立联邦共和国的设想到“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1 4 ,从“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1 5 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1 6 ,百年民族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对中国共

27、产党的认同是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为核心的力量。当前,我国长期受到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阻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实质上是美西方利用包括民族宗教问题在内的一切手段加紧对我国进行打压遏制,无所不用其极,企图以破坏我国的团结稳定达成其某种政治诉求。面对“多元一体”民族结构肘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挑战,美西方国家以历史虚无主义消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以极端宗教信仰破坏主流价值观念的痴心妄想,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严密防范各种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在党的领导

28、下中华民族大团结必将更加巩固、各民族共同繁荣必将实现。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路是复兴之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力量之源。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离不开“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1 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6 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征程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针对全球化进程加快且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必须高举中国特

29、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各民族地区结合自身地理区位条件、历史沿革、资源赋等诸多实际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民族地区发展政策,推动民族地区更好衔接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规划,提升民族地区产业基础和自身发展能力。我们要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化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上风雨无阻、奋勇前行的力量之源,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长风破浪会有时”的闯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矢志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助力者和见证者。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内容集中彰显了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所致力实现的目标。在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为中国梦夯实团结奋斗、同舟共济的认同根基

30、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其生成理路在文化上与中国梦同宗同源,能够发挥民族成员彼此间兼容并包、共荣共生的”石榴籽“效应,为民族成员的梦想融贯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夯实认同根基。发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深刻认识和把握大历史观和遵循社会意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出的,这一科学价值共识契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个体与民族的共同利益需求,能够凭借共同体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依恋感,缩短因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与资源赋等原因存在的民族成员间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差异出现的心理距离,促成中华民族血脉相通、荣辱与共的共识凝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民族成

31、员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夯实中国梦愿景同构的认同根基。四、“建构效应”的历史维度: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迈向真正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人民性,从现实角度提出如何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同时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其在历史维度的“建构效应”表现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迈向“真正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推动中华民32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族共同体迈向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伟大进程的依据在于,其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在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着眼于维护中华民

32、族的共同利益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进而为迈向“真正共同体”积淀必需的物质基础与必备的精神基础在奠定迈向“真正共同体”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的理念与我们党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结合起来的科学理论,综合反映了各个民族地区的合理性价值诉求,是国家层面的最高归属感以及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其指导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等实践活动能够引领各民族成员深度融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在全面加强民族地区经济研判、探索共享改革开放成就的基础上深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迈向“真正共同体”提供必要的社会物质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推动迈向“

33、真正共同体”所必备的物质条件方面主要发挥着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各民族地区与全国人民一道挖掘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积极融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这些历史性机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迈向马克思阐述的“真正共同体”目标提供必要的社会物质基础。此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指引的脱贫攻坚实践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着眼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为各地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整体上禅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马克思的论述中,“真正共同体”要在

34、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结合现阶段民族、国家之间差异与隔阅的客观存在,在此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向“真正共同体”迈进的某种现实尝试,“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2 0 】在积淀迈向“真正共同体”所必备的精神基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意义主要体现在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实层面彰显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防范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分离主义的风险。通过梳理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他对人本质的规定性经历了从抽象本质到现实本质的逻辑转向,基于此,马克思

35、“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在社会共同体中的现实个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的前提下,基于中华民族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把现实个人的关注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指导民族复兴的实践活动中切实发挥了提供平等机遇、发展共同利益、推进文明进程等积极影响,因而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所着力追求的消除人与人的对立、实现人与共同体的和谐统一之根本目标的真正彰显。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看,实现“真正共同体”不仅是一个物质积累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丰实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是抓好了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忽视了民族主体性认同建构

36、工作,极易出现民族分离倾向的风险,历史上有着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民族地区分裂的前车之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尊重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能够以科学合理的价值共识、规范有序的集体行动有效地防范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分离主义的风险,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迈向马克思论述的“真正的共同体”目标夯实自信坚定的民族认同,进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深化了追求人在共同体自由全面解放的价值共识。马克思在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时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2 0 1 没有立足长远的文化共识和共同的发展利益,多元民族文化的共生共存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设想也终究沦为空中楼阁。基于中华民族伟大

37、复兴的战略规划,任何个人、民族和地区都应当秉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的价值共识和实践信条,在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都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要求。以“五个认同”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各民族发展利益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内蕴集体行动逻辑的科学理论。明确其自身内蕴的理论、实践与历史维度的“建构效应”,旨在最大限度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力量,服膺于新征程上党对民族工作日益重视的现实需求,以更好地构铸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参考文献: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2:2 4 6.2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J.北京大学学

38、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8 9(0 4):3-2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7 卷33责任校对:格桑次仁责任编辑:张锦花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期(总第1 9 7 期铸牢中华民共同体意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9.3 3.4 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J益世报边疆周刊,1939(9).5费孝通.顾额刚先生百年祭 J.读书,1 9 9 3(1 1):3-8.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与战略意义

39、 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 0 2 2(0 3).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9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N.人民日报,2 0 1 4-0 9-3 0(0 0 1).10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 9 8 9.【1 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 0 1 5.1 2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N.人民日报

40、,2 0 1 4-0 9-3 0(1).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人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N.人民日报,2 0 2 2-0 5-2 9(1).14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 9 9 1:1 2 9 0.1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3:1 6 1.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7:1 3.17习近平,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景不断

4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N人民日报,2 0 1 9-0 9-2 5(0 1).1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2 57.1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5:1 9 4-1 9 5.Construction effect of the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community:Building a strong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Liang Yibo,Nie P

42、ushengAbstract: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s thephysical suppor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onsciousness,which has an obvious constructive effecton consolidating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Inthe theoretical dimension,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is conducive to resolvin

43、g the aca-demic controversy of whether the Chinese nation isone or more,and shaping the identity bond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In the practical dimension,the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withits normative and reasonable core content,highlightsthe phased goals in the developme

44、nt proc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from a value concept to a con-structive practice;In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nherits thecore idea of Marxs community thought,and can accu-mulate the necessary material and spiritual basis for thereal community,so as to promote the great process of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towards the real com-munity.Key words: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conscious-ness;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onstructioneffe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