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新诗史中的“梦”与“镜”——细读废名的《妆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7465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诗史中的“梦”与“镜”——细读废名的《妆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新诗史中的“梦”与“镜”——细读废名的《妆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新诗史中的“梦”与“镜”——细读废名的《妆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外诗歌研究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草、青翠树枝、泥房边的青苗,这些原生态的自然意象营造出寂静默然的气息,而流水在空间中不明晰的边界上流着,河流是什么?河流就是生命的永恒,它从四千年前缓缓而至,静静地呼吸、生存,然而诗人贯穿始终的戏剧化思维不允许本诗在沉寂中结尾,于是安排了几只水鸟葛然冲出,打破宁静,如同中国觉醒的先驱者,正在用自已的生命与臂膊护卫山河、唤醒同胞,放弃今日之安逸,正是为了迎接不久后的春天。在戏剧化场景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意象的拼接组合再创造也是新诗戏剧化的重要特征。如袁可嘉提出:“戏剧效果的第一个大原则即是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和戏剧一样

2、,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穆旦的创作并非是对客观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将生活析开再重新组装,以陌生意象的调谐统一达到,戏剧的矛盾冲突性,也就是袁可嘉所说的“感觉曲线”,这种戏剧化使得诗作具有非线性的结构,成为“包含的诗”,“包含冲突、矛盾,而像悲剧一样地终止于更高的调和”。本诗不仅有场景描写,如前半段“青天白日下的大麦场”、后半段“寂静默然的春”;而且还有矛盾的展示,如“我”与“祖先”、“飞鸟”的对立统一、发声与失语、不变与变化、悲恸与安逸;以及人物的内心独白等等。总而言之,穆旦在这首早期的诗歌创作中已经尝试性地加入了部分戏剧性特色。在之后的学习中,穆旦受到之琳、奥登等诗人的影响,开始探索系

3、统性的戏剧化创作,其后许多诗歌具备多重场面的设置、多个角色的刻画、戏剧性独白与对话、结构的转换等戏剧性因素。需要强调的是,戏剧化是穆旦创作的扶手,而非限制他的框架,单纯的模仿与刻意的迎合只会阻滞中国新诗的发展,穆旦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将新诗的探索与自身的天性、自然的情感实现了巧妙的融合。中国新诗史中的“梦”与“镜”细读废名的妆台胡晋发端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白话新诗,在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诗学浪潮。2 0 世纪3 0 年代,以象征派和现代派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引领了新一次美学观念的变革。早期的白话诗由于需要突显极端的自由而显得缺少诗美,新月派由于对格律形式的追求而显得逐渐僵化,现代派对两种形式进

4、行了融合和调整,但难免也给传统的研究者和广大的读者带来了一种陌生性,使诗歌变得难以读懂。面对这种群众的呼声和传统的冲击,孙玉石先生认为,仅仅运用一般的价值判断和总体的审美把握,已经无力完成诗歌批评的职责。诗人给人们创造了美的作品却省略或藏起了“意象到意象之间的链锁,有如过了河流并不指点给我们一座桥”。而批评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心灵的翅膀”,在作品本体内部的意象和语言的关系中“追踪作者的想象”和智性,从而由理解世界而进入鉴赏世界。因而,在这一阶段,以象征派、现代派的作品作为主要解读对象的现代解诗学诞生了。基于现代解诗学的理论对于废名的妆台一诗进行细读,可以产生出对“梦”“镜”“女郎”等意象超越诗

5、歌本体的多层次内涵分析。这种读诗也就是再一次做诗的过程,反应现代诗歌的艺术创造和读者的再创造之间的关联。在解读中,废名诗歌创作的隐逸性和传统东方智慧得以凸显。同时,“梦”“镜”两个意象,也深层地代表着为废名的文学观念和其诗歌在新诗史中的价值。废名的文学“梦”和诗歌“镜”,能够帮助以胡适为首的其他新诗流派认识和反思自身,寻找诗歌创作流派间的差异。废名的诗歌也更好地促进中国现代诗歌史的研究从中40 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中外诗歌研究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国传统文化和民国社会文化出发,重新梳理和汇总影响新诗发展的因素。废名早年接受了胡适

6、、周作人的启蒙,主修英语,同时喜好佛学,有学者概括废名诗背后存在着佛道精义、诗禅传统、晚唐诗词、六朝文章等多元文化资源。此外,有学者还提出“废名圈”的概念,认为废名影响了程鹤西、沈启无、朱英诞、黄雨,乃至“关涉到林庚、南星、沈宝基、李景慈、李道静等人”。总之,废名以他独特的诗歌风格,成为新诗发展中一朵东方文化滋养的奇葩,这也使得新诗发展中将西方理论为核心,套用西方诗歌风格模板的思想得到反思,帮助中国新诗的发展寻回中国的根脉。一、“梦”与“镜”是美好的再现因为梦里梦见我是个镜子,/沉在海里他将也是个镜子,一位女郎拾去,/她将放上她的妆台。因为此地是妆台,/不可有悲哀。妆台短短数句,内容紧实,结构

7、紧促。开篇即入梦,“因为”二字“来得甚有势力”。梦里的“我”是一面镜子,镜子沉入了海里,又被女郎拾了起来,把“我”这面镜子放到了她的梳妆台上。诗歌描述的情节完整、人物主体清晰,使读者可以轻松地跟上故事发展的脉络。但为什么“我”是一面镜子,镜子为什么掉入海里,从何处出现的女郎,女郎和镜子的关系这些意象和情节背后的内涵却较难琢磨。而正是因为诗歌的难懂,带来了妆台解读的多样性。(一)“一二分钟便写好”的“美丽的悟解”孙玉石站在诗歌美学的高度认为,妆台反映了废名对美的定义和期待,同时也是美好事物再现:镜子是一个空的,它本身包容一切,又一无所有,只有被一个女郎拾去,一个爱美者拾起,放在她的“妆台”上,镜

8、子才会显示它追求的价值。“我”的愿望实现了。一个女郎拾去了镜子,将镜子放在“她的妆台”上,镜子因此获得了它的价值的实现,找到了自身的意义:它找到了妆台这一位置,也就找到了生活中美的内涵。人生多难,生活中有无限的丑恶与变异,但艺术家和诗人的作用,就在于做一个挖掘生活与人生之美的镜子,镜子就应该给女郎拾去,女郎就应该在妆台的镜子里鉴照自已的美。诗人的许多小说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再现出来,可以说是美化了人生。在这里,梦中的镜子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美化,这种美丽不会被毁灭,而是沉入海底被隐藏,直到被放置在妆台上,才具备了现实生活中的美学价值。而也有部分学人认为,妆台更像是一首爱情诗歌。眉睫曾称赞过一位诗歌爱

9、好者对妆台的分析:“一个男子因为不能和他爱着的女子结合,投海殉情,死后他的身躯变成一面镜子,被大海冲到沙滩上,那位他爱着的女子,在海边忧伤地散步,看到这面镜子,把它拾去放在她的妆台。因为此地是妆台,女子爱惜自己的娇容不能哭泣,只好把悲伤隐藏压抑在心里。而那个男子,因为“这女子不认得这镜子是谁”,而更加悲哀了。”镜子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作为纽带这并不罕见。镜子是殉情的产物,也是爱情永存的见证,男子和他的爱意成为放在妆台上的镜子,成为一种陪伴和守护,陪伴并映照着女郎的容颜。情感从镜面中显影,从女郎容颜的侧影中映出这一份爱而不得。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层面和角度的解读,都是一种站在读者视角对诗歌的再现,并

10、不完全等同于作者废名创造诗歌的初衷。妆台作于1 9 3 1 年,处于废名创作的高峰时期。在挑选诗歌组成诗集的一次友人讨论中,诗人林庚替废名选择了这首妆台。废名对林庚如此喜爱和重视妆台感到出乎意料。废名说:“这首诗我写得非常之快,只有一二分钟便写好的。当时我忽然有一种感觉,我确实是一个镜子,而且不惜于投海,那么投了海镜子是不会淹死的,正好给一个女郎拾去。往下便自然吟成了。”一气呵成的梦境,造就了废名诗歌完整性,也是现代诗内在的独特美感。孙玉石先生曾言:一首美丽的现代诗,有时会有“美丽的悟解”。一种美丽的“悟解”,也引起重读此诗的作者自己的共鸣。“这个有趣的现象再一次说明,一首美丽的象征性的现代诗

11、,会在不同人们的心里升起一座座不同的灵魂的海市楼。一些解悟往往会超出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觅出另一些曲径通幽的小路来。美丽的“妆台”给了读者这种权利。”可以看到,所说的“悟解”并非“误解”。现代诗中的意象所包含的内容本身就是纷繁复杂的,专业的诗歌批评家都无法确保其观点与作品的原意相贴合,也极有可能出现与作品的本意相悖的情况。即便是力荐妆台的诗人林庚也经历了这个现象。废名本意在妆台上只注重在一个“美”字,但说林庚“或未注意及此,他大约觉得这首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S41中外诗歌研究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诗很悲哀了”。这种多元性的解读,让

12、废名这位作者本身最终也得出了新的启示:“我自己如今读之,仿佛也只是感得“此地是妆台,不可有悲哀”之悲哀了。其所以悲哀之故,仿佛女郎不认得这镜子是谁似的。奇怪在作诗时只注意到照镜子时应该有一个“美”字。”而从现代解诗学的意义上,无论是以上哪一种解读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是对作品本体审美性质的再次创造。多元化的解读具有随机性和读者的个性因素,但是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在解读妆台中的典型意象时,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废名本人的诗歌特征。(二)东方哲学滋养下的诗歌奇葩用“奇葩”来形容废名的诗歌是不为过的。废名的诗歌确为罕见的、特殊的、美丽的、独一无二的。废名3 0 年代的创作在现代派诗歌中独树一帜。现代派

13、诗人是一群于雨巷的寻梦者,是一群在街头的夜行人。“大革命失败后,他们迷失航向,苦苦寻求自我在大时代中的位置,显得焦躁不安。废名则是宁静的,他不怕寂寞和孤独,要建筑自己的诗歌艺术的殿堂,把理想熔铸在里面”。这种“宁静”,来源于废名独有的东方传统审美,是其诗背后存在着的禅宗思想等东方文化资源的积淀。回到妆台的意象本身:“梦”是废名诗歌“美”产生的一类大环境。孙玉石认为,妆台一开始写梦,这是为增加作品的曲折与朦胧而使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实际上作家是以诗的外形来表达自已独特的艺术观念和人生观念。事实上,废名对于“梦”的应用并不仅仅在这一首诗中。同年废名创作的梦中一一梦中我画得一个太阳;无题一梦中我梦

14、见人间死了,均是想要在诗歌主体叙述前构建一个环境,去探讨有关美的哲学问题。妆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了象征鉴照和反映人生的艺术创造本体的“镜子”,有代表生活中美丽事物的“女郎”,有作为镜子与女郎的中介物的安放镜子的“妆台”。在这几个意象的连环组合中,诗人推出了他的“美”的艺术与生活哲学:因为此地是妆台/不可有悲哀。再聚焦到诗歌反复出现的“镜子”。镜子的特征就是映射。镜中映射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与物,当镜子沉入大海,镜子的对面没有对象,镜子便是空无的。“空无之镜”的观念极大程度来源于东方禅学思想,在废名的十二月十九夜一诗中更为凸显。深夜一枝灯,若高山流水,/有身外之海。星之空是鸟林,/是花,是

15、鱼,/是天上的梦,海是夜的镜子。思想是一个美人,是家,是日,是月,是灯,是炉火,炉火是墙上的树影,是冬夜的声音。同妆台一样,十二月十九夜中同样出现了梦、镜、海。这三者是废名东方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废名笃信禅宗,身体力行,常打坐入定,诗中人同样深夜面壁对灯,打坐入定,心游四面,灯为知音,在空旷得到藉慰。在十二月十九夜中,镜子是空的,大海也空明如镜,可以鉴照一切美,容纳宇宙太空万象之美。按禅理看,内心清净、空濛也正如大海一样,可以鉴照一切,包容万象。广衰无涯的宇宙万象可以缩到人的内心世界之中,宁静寂寞的“心”是映照大千世界美之所在。废名这种东方的哲思也并不局限于诗歌,它能够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作

16、品保持高度一致。废名自己也曾说过妆台最终的“悲哀”话题意在阐明桥中的哲学:“女子是不可以哭的,哭便不好看”,照镜子时“应该有一个美字”。诗的产生并不是用来阐释哲学的,但诗里应该包含大的哲学。所以,妆台中的镜子也是类似的功用。沉入大海的镜子,同大海一样虚无空明,直到被女郎捡了去,放在妆台上,它才又一次去照射美,创造美。在这里,梦是艺术的滋养地,而“从无到有”的镜子成追求美的艺术品或美的人生创造的象征。这种观念,是以禅学为核心的废名东方哲学智慧的重要部分。二、新诗史中的一场梦和一面镜废名在谈新诗的讲义中选讲了自已的一些诗,讲义的开篇就是妆台。这说明,废名对于妆台在新诗发展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也是自

17、信的。妆台中的“梦”与“镜”两个意象,不仅是为诗歌情节和主题所用,废名及其诗歌在新诗的历史进程中也像是一场“梦”和一面“镜”。(一)新诗,是一场梦废名不能算得上是专业的诗歌创作者。小说于废名而言的发展成就要丰富得多。但废名始终坚信,“我的诗也有他们所不能及的地方,即我的诗是天然的,是偶然的,是整个的不是零星的,不写而还是诗的,他们则是诗人写42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中外诗歌研究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诗,以诗为事业,正如我写小说。为得这个原故,我应该讲讲我自己的诗了。让我说一句公平话,而且替中国的新诗作一个总评判,像郭沫若的夕暮,是

18、新诗的杰作,如果中国的新诗只准我选一首,我只好选它,因为它是天然的,是偶然的,是整个的不是零星的,比我的诗却又容易与人人接近,故我取它而不取我自已的诗。我的诗也因为是天然的,是偶然的,是整个的不是零星的,故又较卞之琳林庚冯至的任何诗为完全了。这是天下为公的话。不过我还是喜欢他们的诗。诗是应该诉之于感官的,我的诗太没有世间的色与香了,这是世人说它难懂之故”。那么,为什么废名的诗歌纯粹、偶然而又完整?因为废名的诗歌同小说的创作心境不同,废名的诗,“不写而还是诗”。这体现了废名的诗歌有一种不同于其他流派的自然感。这种自然的流露,来自于废名的文学观念。废名并不把文学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而是建构于类

19、似“梦”一般的纯粹的境界。换句话说,同胡适、郭沫若等人不同,以小说为事业的废名,不以诗为事业,也不以诗歌作为手段实现个人理想。诗就是诗本身。废名将诗歌作为一块理想的自留地,进行着纯天然的创作。正如废名在说梦一文中解释道:最高兴我的文章的是我自己。最不高兴我的文章的是我自己。有许多人说我的文章obsure,看不出我的意思。但我自己是怎样的用心,要把我的心幕逐渐展出来!我甚至于疑心太clear得利害。这样的窘况,好像有许多诗人都说过。创作的时候应该是“反垒”。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梦。是梦,所以与当初的实生活隔了模糊的界。艺术的成功也就在这里。这也就造成了废名诗歌的与众不同。无论是五四时期的早期诗歌,还

20、是后期的新月派创作,或者同时期的卞之琳、李金发等诗人,对于诗歌的创作都不如废名纯粹。所以就诗的完全性来谈,任何人的诗都无法赶超过废名。这种完全的诗,也正是现代派所想要追求的。(二)镜子,映照他人“因为梦里梦见我是个镜子”,废名和他的诗歌又何尝不是新诗发展中的一面镜子?如果将镜子作为一个本体进行讨论,镜子最大的特征就是映照。你是什么样子,镜中的你便是什么样子。镜子,可以照出任何站在镜前的人和物,照出他们的特征,比较他们的不同,但镜子唯独照不出的,就是镜子自身的本体。废名的诗歌也是如此。废名的诗歌照出了所有胡适、郭沫若等许多早期新诗流派的特征。同时,其他诗人在与废名的思想沟通中,也获得了审视和反思

21、。例如,在名为今日文学的方向的一次座谈会上,在谈及中西方象征派的论述中,废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民国二十年以前,我写过一些小说。当时温源宁先生说我的小说很像当时英国的吴尔芙夫人的,又问我是否喜欢艾略特?我说他俩的作品我一点也没有读过。我当时只读俄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和莎翁的戏剧。后来读了点吴,艾的作品,确有相同之感,这实是时代使然。“普遍”一词实在难说,现代的作品不普遍,中国古代的作品又何尝普遍呢?象征派是向来有的。新诗的发展默认与西方的理论脱离不开。中国新诗与西方现代诗歌相似的部分,大部分的批评家往往使用西方的理论进行建构。再加之写作新诗的诗人大多有留洋访学或学习外国文学的经历,导致逻辑上默认中国

22、新诗的创作存在着借鉴西方、模仿西方的样态。但废名却打破了这个观念,认为“象征派是向来有的”。即便主修英语,且也喜爱阅读莎士比亚的诗歌戏剧等作品,但废名不认同中国的新诗是对西方的一种效仿。“确有相同之感,这实是时代使然”,反映出作者对于中国新诗发展历史背景的思考。废名对于新诗的定义具有超时代性。他曾明确的指出,“我们今日的新诗是中国诗的一种”。1 9 3 3 年,废名在写给胡适的一封信中说过:关于新诗,我因试验的结果,得到一个结论。这就是说,白话诗(还是说新诗的好)不应该说是旧诗词的一种进步,而是一种变化,是中国诗的一种体我,正如诗与词也各为中国诗的一种体裁是一样的。我细心瑞摩中国旧诗词,觉得他

23、们有一个自然的变迁,古今人不相及,诗不能表现词的意境,词也不是诗,而同为诗,同为词,也因时代的先后而不同,他们都找得了他们的形式表达出了他们的意思,我们今日的新诗,并不能包罗万象,旧诗词所能表现的意境,没有他的地位,而他确可以有他的特别领域,他可以表现旧诗词所不能为力的东西,今日做新诗的人,一方面没有这个体裁上的必然性的意识,一方面又缺乏新诗的生命,以为用白话做的诗就是新诗,结果是多此一举,他们以为是打倒旧诗,其实自己反因而站不住脚了。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S43中外诗歌研究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与胡适等早期新诗作家不同的是,废名

24、将新诗和旧诗纳入“中国诗”的同一框架,当作同等的诗歌体裁来看待。“新诗之于旧诗只是一种变化,而不是一种进步;如同诗、词都是中国诗的体裁一样。”而基于这个观点,反观中国诗歌发展历程中的任何一种体裁,都有时代的独特性和一定程度的“必然性”。这其实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关注的问题一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中,我们习惯于在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寻找我们模仿的对象,通过介绍和引入西方文学的各种模式展开自己。殊不知,其中的文化与民族的间隔也可能造成我们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今,重新返回我们自已的历史,在现代中国自己有过的历史经验和智慧成果中反思和批判,也许就不失为一条新路。而废名,就带领中国新诗走上了探索自身的新路。

25、但是,正如镜子永远无法看清自已的样子,同卞之琳、戴望舒等诗人相比,废名的诗歌流派和风格并未得到清晰明了的定论和广泛的传播。废名之于整个新诗的集合体,一个人的特征没有受到诗学研究界高度且集中的关注。其作品内涵深奥,也就对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这同时又为废名诗歌后来被发掘、重读埋下了契机。废名诗歌的知性特征与其所处的文人圈有关,同时也限定了他的读者群。废名独特的文学“梦境”观念和如“明镜”般的返照其他诗歌的能力,让其传播具备了一种独特性,这有助于揭示“传播接受过程中除大众读者、历史删汰之外的一股力量”,这也就是如今重读废名,以废名为切入点反观中国新诗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的少数学者的力量。三、结语诗

26、如其人。废名及其新诗的创作并没有如同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等人持续掀起着审美和思想的巨浪,但却如不倦的清泉,在不断的传播与接受中流传。甚至在2 0 世纪8 0 年代后,废名诗歌研究领域再一次获得关注,这股清泉泛起当代研究的新的水花。看废名,不能只看他的唯美而空灵的文字,不能只读他梦幻的象征性的情节。即便是只看到他新诗创作中的东方韵味,也是远远不够的。站在新诗的发展长河中,白话和文言诗歌,新诗和旧诗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断裂。而西方的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等思潮,从断裂的巨缝中流入,灌溉了新诗的成长。废名的独特性在于,他的文学像一场梦,在梦里构建起现代的、纯粹的诗歌王国。他的诗歌像一面镜子,带领后人

27、从这种断裂中看到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联结,也帮助其他流派正确地理解中国新诗西方理论之间非附属的关系,看到了真正的自己。新诗虽新,但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轰然新生。所以,要看的是废名诗歌的独特性,要看废名区别于西方象征的特制,要看废名诗歌中被东方文化滋养的根。因为有了这种根,才能守住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更好地理解从中国土壤中破土而出的新诗,而并非是一种天外来物。论新疆少数民族诗歌的祖国认同赵崇哲“新疆”史称西域,反映在传统的中原文化,便是浩如烟海的边塞诗和征战诗。“阳关、嘉峪关、玉门关”是中原与西域的界限;“楼兰、大宛、碎叶城”成为西域的指称。而世居于此的各民族也拥有着独属于自己民族的传统诗歌文化,维吾尔族史诗乌古斯汗、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阿勒帕米斯等优秀作品流传至今。历经近代战乱,新疆地区各族诗人的国家意识已然觉醒,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祖国建设的歌颂以及对祖国发自内心的认同感成为新疆少数民族诗歌的主旋律,绵延至今。44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