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024/34思政课教学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 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文/刘凯旋【摘 要】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中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比较局限、缺乏系统有效的衔接等问题,通过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确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计实践性作业。增强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的体验和感悟,提升作业质量和实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实践性作业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业的本质和育人价值备受关注。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
2、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急需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优化作业设计,有效培育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现状1.作业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下,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多以纸笔作答形式的练习题目为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新授课后,按照教材
3、的课时顺序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题目。六、七年级多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八、九年级则更多地对接中考题型,删除了客观题,主观题以文字或图表类的材料为背景,训练学生概括、分析、推断、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由于长期都是以单一的文字作答形式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质量都不高,很难有效达成最初设定的作业目标。2.作业内容局限,忽视对学生素养的培育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题目更多指向所教授课时的章节内容,或者考查本单元内的相关知识,而对于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学科思维等方面的考查十分有限。陈旧的练习题目只能考查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再现和知识理解能力,且局限于文字情境分析,缺乏在真实生活场
4、景中考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内容的实践运用能力。在常规的作业练习题目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就能完成作业。3.作业缺乏衔接,初中贯通育人的成效不足通常情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同时任教 1-2 个年级,给学生布置的课时作业主要围绕本年级的教学目标展开,因而学生在四年间所完成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设计和规划。如何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持续学习四年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作业设计上展现出思政课的贯通性和延续性,让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好地助力初中阶段学生全面发展,值得每位教师思考与 实践。82 2024/34思政课教学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意义和价值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
5、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单纯依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无法有效达成上述培养目标,应充分发挥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1的功能属性,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实践性作业的优势与价值,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将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学科内容与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机连接,关注社
6、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以参观走访、体验调查、建议实施等多种形式展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素质。2在实践性作业中,学生需要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容不再简单地以文字题目形式出现,而是面对真实的人物、事件,需要综合调动其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能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在完成真实任务
7、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学科核 心素养。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实践1.研读教材与课标,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3通过研读教材,梳理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培养的学生必备品格(见下图),更加清晰地呈现出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范围中,应该逐步形成的图 初中道
8、德与法治学科“必备品格”培养目标热爱祖国、了解基本国情国际视野、认同中华文明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公共精神、公民责任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善于合作尊敬父母、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生态文明意识珍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我与社会我与他人我与家庭我与自然自我认识成长中的我832024/34思政课教学品格。对此内容的梳理和把握,可以帮助教师在设计实践类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将必备品格培养与该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相结合,充分挖掘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人物、场所等资源,更为精准、恰当地进行素材情境的选取和任务的设定。2.贯通衔接设计,突出素养培育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指
9、出,道德与法治课应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应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笔者通过梳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的学生必备品格,发现“责任”二字高频出现。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学生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公共参与能力。因此,立足“责任”一词,教师设计了六至九年级的实践性作业(见上表)。六年级实践性作业侧重于关注学生与父母的交往,提升学生在家庭中的担责意识;七年级实践性作业侧重于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寻找依法维权的途径,初步感受有序参与的责任意识;八年级实践性作业通过组织学生走访调查,引导学生将
10、这种责任意识转化为关注社会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将责任意识转化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九年级实践性作业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撰写回信的方式彰显担当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培育责任意识核心素养,做到知行合一。在“亲子对视两分钟 体悟亲情多滋味”的实践性作业设计中,所涉及的是六年级“我与家庭”中的“尊敬父母”这一必备品格培养。在这一实践性作业中,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坐下来,安静专注地仔细端详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学生通过短短两分钟的注视,观察父母面庞的细节并结合自己脑海中的回忆,进一步感受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辛劳。当遇到亲子冲突的时候,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亲子沟通技巧,化解
11、矛盾,将感恩与亲情延续。七年级设计了“寻迹网络渠道 探问依法维权”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官网”和“12348上海法网官网”,选择任意一个网站进行浏览和查阅,了解此网站的功能和用途,并鼓励学生走进身边的法律服务机构,针对自己或家人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合法的维权途径。有了上述实践性作业铺垫后,我们进一步引导八年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真实的社会公共生活场景,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完成“人民城市人民建 智慧参与我担责”实践性作业,在有序参与民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入九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增加,不适宜设计社会调查类的长周期实践性作业。
12、因此,延续八年级民主参与的主题内容,借助课堂教学所使用的“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给未保法提建议”的素材,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变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人员,给这些提建议的高中生回一封信,以更具综合性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民主参与、责任担当等能力。3.注重体验感悟,增强作业实效实践性作业因其形式丰富,除文字外,还涉及观察、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因此,实践性作业的成效与价值绝不单单局限于以个人、小组提交完成的作业活动任务单,还包含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真实困难、采取的解决办法、自己的内心感悟等,这些内容是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在多样的价值选择中的真实经历,由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
13、成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比如,在六年级“亲子对视两分钟 体悟亲情多滋味”实践性作业中,学生和父母上交的活动体表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年级实践性作业主题必备品格作业形式核心素养六年级亲子对视两分钟 悟亲情多滋味尊敬父母 家庭美德对视录像健全人格 道德修养七年级寻迹网络渠道 探问依法维权社会公德 守法用法查阅走访道德修养 法治观念八年级人民城市人民建 智慧参与我担责政治制度 有序参与调查研究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九年级角色体验悟民主 一份回信展担当家国情怀 担当精神角色体验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84 2024/34思政课教学会真实而感人。小A同学写道:“两分钟对视一开始,我和爸爸总是笑场,然后我
14、们决定播放节奏明快的歌曲。我们彼此沉浸在音乐中,也渐渐安静下来,我开始仔细端详爸爸。我们对视了近 4 分钟,结束的时候,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又好像有千言万语涌入心头。”而小A的父亲则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地坐下来凝视儿子。一开始,我们总是忍不住笑场,可能我们都羞于表达爱。后来试了几次,伴着音乐,我的内心平静了下来。我仔细看着他,是我第一个从医生手中接过了他,那时候我体验到了初为人父的喜悦,如今他已经快长到我肩膀了,我感慨万千,仿佛看到了我过去的身影,又在脑海中想象着他的未来。活动结束时,我不由拍了拍他的肩膀,捏了捏他的脸。虽然我不擅于表达爱,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看到,亲子间的
15、交流互动能够增进彼此理解,能有效提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体谅和包容,化解矛盾与冲突。学生对父母的尊重和敬爱之情,在这样简单而有特定设计的实践性活动作业中得到 加强。而在完成八年级“寻迹网络渠道 探问依法维权”实践性作业时,有学生来到律师事务所,通过采访了解律师的工作职责,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容易产生的一些法律认知错误等内容;知道了公民遇到侵权事件后律师可以给予的具体而专业的帮助方式;还有学生小组走进了徐汇区康健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通过采访了解到,工作人员每年要处理数百起法律纠纷、调解矛盾等事务。这些有着公益之心的律师和工作者为周围的公民提供了各种法律援助,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有小组成员
16、分享了如下感悟:“我觉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律师都十分无私,他们关注民生、走访基层,他们不畏强权、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每当遇到不配合的人时,他们都以公正、和蔼的态度来为他人调解纠纷,他们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受到伤害的人走出困境,重抬生活的信心。我非常佩服这些工作人员,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真实的走访调查,让那些教材中出现的文字成为鲜活的体验,如此学生才能更加认同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同时,学生在了解合法维权途径与渠道的过程中,真实感受社会不同角色的责任与担当,进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学生参与实践性活动调查中,有一小组选择对“12345市民服务
17、热线官网”进行查阅。他们发现该网站的功能十分强大,每天都有实时滚动增长的咨询量,这激发了他们想要反馈身边真实问题的想法。于是,他们鼓足勇气,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反馈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让学生没想到的是,当天他们就收到了针对此问题的告知短信,并且在第三个工作日,他们所属街道的管理部门打来了反馈电话。第五天,他们所反馈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一次实践性作业的经历增进了学生的体验与认知,增强了他们对法治的信仰与崇敬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使学生作为社会小主人翁的责任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而这个看似在作业设计之外的收获正体现了实践性作业的精髓和价值,当把学生置于真实社会生活中,面对不确定的事件和纷繁多样的价值选择时,往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他们的视野,历练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尝试和感悟中更好地认识社会,并逐步成为合格的社会 公民。“双减”背景下,需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遵循“控量提质增效”的原则,发挥实践性作业的价值和功能,让学生真正在作业中有所收获。参考文献:1 王月芬.作业的本质及其育人价值 J.今日教育,2021(10).2 褚宏启.推进“素养导向”的义务教育课程建设 J.中小学管理,202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7.(作者单位:上海市世外中学,上海,2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