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与“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7087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与“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与“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与“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与“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期 年 月现代教育科学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研究”(项目编号:);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江苏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年度重点课题“基于生命存在论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张毅(),男,安徽合肥人,博士,无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与“术”张毅(无锡学院,江苏 无锡 )摘要 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

2、要政治任务,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作。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由此构成融合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称之为融入之“道”,而在将二者进行融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称之为融入之“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明确把握好思想引领之道、教学实施之道和价值遵循之道,也要充分运用好知识融入之术、方法运用之术和载体构建之术,并在以系统观念为方法论的基础上,将“道”与“术”辩证统一起来,构建和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教学方法;融

3、入之道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作。党的二十大精神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地、恰到好处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充分运用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实践,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贯彻立德树人要求,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意义重大。一、融入之

4、道及其价值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些逻辑架构融合汇通,会形成在更高层次上指导教育实践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我们把这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称之为“融入之道”。(一)思想引领之“道”国势之强在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新征程,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全面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在对青年学生进行培根铸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体现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5、”的价值使命,从而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增添了强大的青春能量。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系统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科学理论特质,构筑了整体的、科学的、发展的实践创新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成长在新时代的高校青年学生,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思想引领,找准价值定位,瞄准前进方向,追求卓越梦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具有历史的接续性、理论的发展性和时代的创新性,与高校思政课具有同质性。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

6、政课教学全过程,不仅体现了高校思政课自身的课程使命和教学任务,也贯彻落实了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根本要求。同时,只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之中,才能充分彰显高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也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从课程性质来看,高校思政课程不仅具有一般课程的教育功能,还具有自身独特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引导大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必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传播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传授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着理想塑造和价值引导,给青年学生培根铸魂。其次,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自觉增强“四个自信”“四个意识”,

7、做到“两个维护”,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使他们坚定政治立场,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最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总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和两步走的战略目标,更好地使青年学生进一步明确使命担当,以“六个坚持”为方法论基础,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并使其与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二)教学实施之“道”从教育教学规律来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有其自身的教学与课程理论逻辑。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促进社会的发展。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教育过程中,

8、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全过程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思政课中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教学目标上,聚焦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知识体系、理论水平、价值判断能力,使其自觉形成理想信念。一方面,学校教育要立足于我国的发展实际,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教育规律,使教育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规律相适应,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在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要培养

9、学生具有价值判断能力,形成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人生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所以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塑造和政治引领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选材,无缝对接,镶嵌自然。高校思政课是个由多学科知识、多门课程组合而成的课程群,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其最大特点就是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动态变化性,是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发展性的高度统一。在高校思政课中,只有不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最新创新理论,使思政课能紧跟时政方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提升思政育人效果。“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

10、,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思政课的课程属性来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课堂之中,也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是保证课程要求不走样、课程教学不偏航的根本保障”,并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的活力和自信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全面的。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将党的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融入绪论部分进行讲解,从而使大学生在客观事实上深入理解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两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在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自觉意识到自身担负的历史使命,从而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

11、才、担大任”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要结合史实深入讲解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人类奇迹的成功密码,讲透党以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融入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教育教学之中,让青年学生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和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依据和实践本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讲清楚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

12、的科学性、历史性,充分认识在新时代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的历史难题给予回答的科学性。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以将二十大精神整体地、全过程地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本身就更加切实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三)价值遵循之“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之中,有其基本的价值遵循,只有在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才能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高度的思想理论、政治站位和行动自觉。首先,在思政课教学实际中,一方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点,进行价值凝练,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13、另一方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两个确立”的政治感召作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明确“中国共产党人是用真理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本身,是不断从新的实践和问题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其次,讲好“三个务必”的精神引领作用,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统领教学全过程。通过对党史的学习,结合历史发展与现实成就,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具有“

14、两个先锋队”的深刻本质内涵,从而明确初心、不忘初心,深刻认识在党的领导下所形成的“十三个方面成就”。明晰党的使命,牢记使命,自觉形成使命担当,塑造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通过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关键在党具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加强青年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培养学生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并具有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培养青年学生始终笃行真理,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形成坚强的斗志和科学的方法。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而习近平

1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还要全面把握和运用好“六个坚持”。思政课教学坚持人民至上,就要以学生为本,这既是对党的政治立场的贯彻实施,也是对青年学生的培养要求,通过向青年学生讲清楚新时代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帮助他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激发其通过努力学习,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不懈奋斗的时代责任。坚持自信自立,就要培养学生树立理想,讲清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价值,引导他们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定永远跟

16、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守正创新,就要讲清楚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在这守正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努力开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在教学中实事求是,向青年学生讲清楚从客观实际和问题出发,帮助他们掌握知行合一的方法,培育更多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和大国工匠。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在整体上统筹规划,讲清楚系统谋划的理论逻辑和方法逻辑,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大局意识,推进我国各方面协调发展。坚持胸怀天下,就要向青年学生讲清楚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担当起维持全球和平的责任,立足中国

17、、放眼世界,引导青年学生努力为人类前途命运作出贡献。这“六个坚持”,不仅是培养青年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目标要求,其本身也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方法论。二、融入之术及其边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之中,需要讲究知识融合的技巧、内容切入的方法、融合载体构建的途径,切实使高校思政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我们称之为“融入之术”。(一)知识融合之“术”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针对性地、恰到好处地进行有机融合,而不能形式化、表面化、简单化的生搬硬套。要切实发挥党的二十大

18、精神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统领作用,使青年学生在“精神”学习中逐步提升对知识理论体系的理解程度,增强政治立场的坚定性,不断提高思政育人效果。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与思政课知识体系、青年学生知识结构、地方传统文化及红色基因等方面进行知识的有机融合。在融合过程中要突出课堂导向。至关重要的是,要读懂二十大精神,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的思想精髓,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引导性。在全面领会“精神”要义的

19、基础上,精心组织备课,统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课堂教学,使知识体系有机自然地融合,谨防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杜绝“作秀式”“盆景式”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在融合过程中要突出青年导向。聚焦青年群体的习惯特点和关注热点,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年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青年学生的生命血液之中。针对大学生思想的活跃性和思维的敏感性,创新教学形式载体,在以大学生为目标客户的大型网络平台,如微博、站等,开设主题教育专栏,丰富网络学习教育资源,制作推出网络文化精品;结合大学生的不同专业特征,开展结合各专业发展特征进行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我来宣讲二十大”“二十大精神与我的发展”等宣讲、

20、演讲、学习心得征文活动,促进青年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并在其中不断培养他们的使命担当。在融合过程中要突出地方导向。思政课教学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与当下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而这也正是二十大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内涵。在融合过程中,要挖掘地方文化、红色资源和典型教育资源,深挖地方所的“文化富矿”,盘活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打卡红色地标”“追访革命足迹”等沉浸式学习实践活动,采用形式多样、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融入。在挖掘地方文化、红色教育资源的同时,要注意选材的针对性、教育的主题性,结合地方的产业发展阐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要引导青年学

21、生参与到社区党建中去进一步认识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二)方法运用之“术”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辅助思政教学主课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创新教学形式,以沉浸式、情景化等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增加思政课课堂的“实践化”。例如,通过广泛深入的“校地融合”,开展“行走中的思政课”“生态中的思政课”“文化名城思政课”“田间地头思政课”等教学实践,设置浸入式教育情境,努力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程的育人实效性、创新性、思想性。具体来说,在将思政课课堂作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阵地之外,还要不断创新融入方法,拓展融入途径,采取“一主多

22、维”的融入举措,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地植入学生的学习课堂、进入学生的头脑之中。例如,学校通过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进校园宣讲,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在开学日、毕业季等时间节点,开展“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毕业生专题党课”等活动,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打造青年学习社、经典诵读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思政教育新阵地,推出一批网络文化精品,增强学习教育的感染力。还要借助党建引领进行“大思政课”建设,充分释放党建工作活力,扩大“党建 ”辐射效应,与地方产业集团、街道社区等共建党建联盟,引领校企校地深度融合。通过深度互通式的融合建设,多维发力从“听读讲学行”个维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

23、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通过“听”名家讲座,汲取文化自信力量。如通过举办“讲座”“讲堂”等各类专题报告会、主题学习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读”经典著作,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文化涵养,筑牢他们的思想根基。如通过“大学生阅读之星”评选活动、诗朗诵大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培育他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念。通过“讲”中国故事,吃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涵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如通过宣讲、演讲、辩论以及大学生沙龙等活动,进行文化传承和精神熏陶。通过“学”榜样人物,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如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历史电影、讲榜样故事以及拍摄“身边的工匠和楷模”微电影等活动,形成榜样力量,树立看齐意识。通过躬

24、身力“行”,在实践中塑造大学生的品德行为。如通过“学雷锋活动日”“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文化节日,塑造校园主题文化,组织开展主题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将党的精神和思政教育以体验式、渗透式、启发式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三)载体构建之“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全面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需要构建不同的教学载体。在载体构建上,概括而言,需要坚持知识学习与方法创新相统一、线上资源库建设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原则,构建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融合平台,打造构建载体增强融入效果之“术”。课堂教学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给青年学生、引导他们全

25、面学习的主阵地。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是青年学生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要领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知识类型,创新不同的教学方法,拓展多元的教育途径,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大学生形成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世界观的重要源泉和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并形成系统化、高效化的教学实践。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有重点、有策略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融合度,充分发挥多渠道、多途径的融合教育效力。在

26、网络运用上,注重开发线上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资源和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数字化思政教育资源库建设将二者进行高效融合,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程。线上资源开发包括党的二十大微视频、实践案例影视短片、数字学习包等。通过开展电子思政教学课件建设、网络课程教案建设,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导读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资源、社会时政资源等资源库,并设计丰富的课前网上闯关练习题,强化知识的内化。运用线下课堂教学,进一步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与实践活动,让知识体系在青年学生中入脑入心。总之,线上线下思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形成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线上交流互动、线下课堂教学、现场沉浸式实践教学等四大教学平

27、台。在实践教学上,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拓展地方实践教育途径,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地方党的二十大代表、劳动模范、优秀人物在实践层面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与地方社区、红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机关等充分合作,让学生切身感受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产业、社区等在智能制造、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在将课堂理论实训与课外拓展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的融合度。三、“道”与“术”统一之道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道”也有“术”,但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28、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里的“守正”就是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础上,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强调的是融入之道;“创新”强调的是教学的设计和方法的构思、途径的拓展,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融入之术。显然,二者要相得益彰,才能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一)以系统观念耦合“道”与“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既要注重内容上的思想性,也要重视教学方法上选择与创新的科学性。教学方法能保障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

29、标的思想之源、方法之本。高校通过思政课教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年学生中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使青年学生勇于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牢固树立对党和国家忠诚的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把个人的成才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可见,融入之“道”与融入之“术”是辩证统一、目标一致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相得益彰。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全局谋划、整体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在对思政课程群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要以

30、系统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自然地融入,增强思政课程的针对性、亲和力、实效性和自信力。以发展性的整体思维来引导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科学选择融入方法,全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精准融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中,要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以方法为中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度重视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内容本身的情况”。我们不反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工具价值,但是要超越唯技术化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辅助作用。例如,在运用场景式或沉浸式教学手段、发挥其在讲道理过程中的辅

31、助功能时,需要教师在科学把握和精心组织的基础上“善假于物”,不能在运用现代技术中破坏原有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道理的深刻性。也就是说,在方法的选择上要秉持以内容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努力促成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我们强调系统的发展性思维,就是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与形式的选择上要系统、全面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另一方面在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教育对象,结合他们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的系统性,科学地选择思政课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另外,在思政课与实践教学二者之间,还要进行统筹考虑,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充分把握好思政课的实践性和现实性,遵循理论讲授

32、的历史性和逻辑性,提升思政育人力量和铸魂成效。(二)构建和培育思政教学共同体思政课具有传授知识、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增强价值判断能力和树立远大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正是思政课具有对青年学生教育的特殊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才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学习和思政育人效果,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生态,构建思政教学共同体至关重要。思政教学共同体是一个学校思政育人的整体环境,优质的思政课建设和全面深入学习党的最新创新理论和大政方针是其目标追求,行政管理者、教师、学生都是共同体的主要成员。构建良好的思政教学共同体,将大大提升融入学习的效果,同时在党

33、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有利于促进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思政课建设和创新发展的关键,也是构建思政教学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全程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吃透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将理论体系进行课堂话语转换,讲学生身边的故事,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培养学生科学认知的能力和理论思维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基层教学组织,搭建教学团队,进行集体备课,探讨和学习重要理论,建设精品思政课程和思政课示范教学基地。在融入创新发展中,不

34、论是“一主”理论课还是“多维”实践课,都要全过程构建教学相长的思政育人课堂生态。教师在充分发挥自我道德示范作用和品行育人价值过程中,要立“标杆”、树“示范”,因为教师的政治立场、道德素养、思想境界以及在讲台上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在思政教学共同体中用政治态度、道德情感和理想信念去点燃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在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真正做到“经师”和“人师”融合统一。这既是思政课程教育的最佳状态,也是思政教学共同体的理想追求。参考文献: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王刚,贾雯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维透视 思想理论教育,():章忠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深刻意涵与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研究,():,孟宪生 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 的 思 考 思 想 理 论 教 育 导 刊,():隽鸿飞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术”与“道”思想理论教育,():(责任编辑:姜佳宏)“”“”(,):,“”,“”,“”“”,:;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