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注册安全工程师重点难点辅导.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936254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重点难点辅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重点难点辅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重点难点辅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重点难点辅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重点难点辅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册安全工程师重点难点辅导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基础知识 一、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法律体系、范畴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提要 第一节安全生产立法意义和执法原则 (一)了解安全生产立法的意义 1.是在安全生产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 2.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 3.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 4.是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需要 5.是制裁安全生产违法犯罪的需要 (二)了解安全生产执法的基本原则 1.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2.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 3.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联合执法的原则 5.依据事实、尊重科学的

2、原则 第二节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及范畴 (一)了解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1.宪法。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框架的最高层级,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2.安全生产法律:安全生产基础法律。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核心 安全生产专门法律。如矿山安全法、消防法、通路交通安全法等;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包括其中涵盖有安全生产内容的法律,如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建筑法、煤炭法、工会法等;还有与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工作有关的法律,如刑法、行政处罚法、标准化法等; 3.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如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4.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如安徽省劳动保护条例; 5.部门规章和地方政

3、府规章 6.标准。包括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7.国际公约。已批准的国际劳工安全公约。 说明 1.宪法、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 2.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颁布; 3.地方性法规由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 4.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委制定、颁布; 5.地方规章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颁布; 6.国家标准由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7.国际劳工安全公约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 (二)了解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范畴 包括8个类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综合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法律 2.矿山类安全法律法规 3.危险物品类安全法律法规 4.建筑类安全法律法规 5.交通运输安全法律法规 6.公众聚

4、集场所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规 7.其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8.国际劳工安全卫生标准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一、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适用范围以及安全生产的方针;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负的责任;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等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有关规定;安全生产法律责任;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中介组织机构的资质条件和责任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提要第一节总则(一) 掌握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二)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

5、展。(三) (二)掌握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四) 1时间效力:2002年11月1日(五) 2空间效力:国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六) 说明:(七) 1港澳除外,因安全生产法未列入两个基本法的“附件三”中。(八) 2.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交通运输(道路、铁路、水上、航空)安全问题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不是另有规定的,本法也适用。(九) 3只限定在生产经营领域。如公共集会、正在使用中的民用建筑物垮塌等,不属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属于本法的调整范围。(十) (三)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十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十二) (四)了解制定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主体(十三

6、) 1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十四) 2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十五) 第二节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十六) (一)掌握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十七)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十八)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十九) 共13条,内容包括:(二十) 制度、投入、机构、三种人(管理、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二十一) 保障(工伤、厂房、职业病防护)(二十二) 预防事故(评价、预案、危险品登记、器材)其

7、他条件(二)熟悉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三)掌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

8、人员少于300人配备专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四)掌握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提供及人员的能力要求1.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由本单位负责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由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五)掌握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检查处理报告记录(六)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生产经营单位

9、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即:资质管理协议生产经营单位统一协调管理(七)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并及时准确上报。即:抢救守职报告第三节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一)熟悉从业人

10、员的权利1享有工伤保险和获得伤亡赔偿的权利(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2享有对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极(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Xi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3享有批评、检举、控告权及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

11、的劳动合同); 4享有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即:知情权、建议权、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拒绝权、安全保障权、社会保障权、赔偿请求权。(二)掌握从业人员应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3项)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义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发现不安全因素报告的义务(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

12、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即:服从管理的义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义务、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报告的义务 第四节安全会生产的监督管理 (一)了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综合监督管理要依照安全生产法。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13、依照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即: 1.国务院、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国家、地方的综合监管 2.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专业监管 3.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熟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举报制度 1.举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即: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权利 2.建立举报制度: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

14、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报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并督促落实。 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制度举报渠道受理举报调查核实书面材料整改措施督促落实 3.建立举报制度的作用:充分利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时、广泛地掌握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情况、线索,发现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加监督管理的力度。 4.社会监督制度 单位和个人的报告权和举报权; 社会群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举报权。 (三)熟悉监察部门的职权 1.监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条规定:“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

15、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 2.监察主体:监察机关 3.监察对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因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属于行政机关,其工作人员是国家公务员,因此,他们应当属于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 (四)掌握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职权 1.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监管对象:生产经营单位 3.监管职权:主要包括进入生产经营单位检查以及了解有关情况的职权;对安全生

16、产违法行为的处理权(当场纠正、限期改正、行政处罚);对事故隐患的处理权(责令排除、撤出人员、责令停产等) 即:检查权、处理权、行政审批权、监督检查权 4义务:不得影响被检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节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一)了解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是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包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日常值班系统、信息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组织及经费保障。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二)了解应急救援组织建立的主体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7、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2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并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3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不建应急救援组织,但应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三)了解地方政府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四)熟悉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职责 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向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

18、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即: 1接报后,迅速组织抢救,立即如实报告 2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五)熟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责 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即:接报后,立即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六)掌握事故调查处理的依据和要求 1依据:34号令、75号令 2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四不放过”的原则 3要求: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事故性

19、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七)掌握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中的义务 1支持、配合事故抢救,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2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节安全生产法律责任 (一)了解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 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二)熟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 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三)掌握生产、经营和储存危险物品的条件及违法责任 1条件: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

20、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即:安全距离安全标志安全通道及出口 2违法责任: 责令限期改正,即由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该生产经营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将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在同一座建筑物内的员工宿舍分开,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使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的出口符合紧急疏散的需要,设置明显的标志;将堵塞的出口腾空,将封闭的出口打开等; 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到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及生

21、产经营场所与员工宿舍都符合安全要求后,才能重新开始生产经营活动。 即: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整顿;追究刑事责任 (四)熟悉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责任 1未按照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的法律责任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有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3违反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的几种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

22、整顿,并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违反有关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和管理的规定及进行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可以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还要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6与从业人员订立免除和减轻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应负的责任的

23、协议,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7不具备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业停产整顿仍不具备安全条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予以关闭;并同时由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五)熟悉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即:批评教育,处分;刑事责任。 第

24、七节中介组织机构的责任 (一)了解中介组织机构应具备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条件 1.资质: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 2.独立法人: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 3.安全评价部门、固定工作场所、工作条件、规章制度:具有专门从事安全评价的部门、固定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健全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4.主管技术负责人:主管安全评价的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经历,并已取得了安全评价人员注册资格; 5.人员条件:具有10名以上注册安全评价人员,其中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5年以上安全生产工作经历的安全评价人员 6.聘用人员:聘有与申报业务相关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注册

25、安全评价人员及技术专家;能够独立完成安全评价中主要职业危险、有害因素的调查分析和主要职业危险、危害程度的预测,对技术文件有分析审核能力并能独立编写安全评价报告 7.仪器设备:应具有能够独立完成对现场进行检测、分析的仪器设备。 (二)熟悉从事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法律责任 如果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要对其违法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撤销资格;构成犯罪的,就要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三)熟悉中介组织机构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

26、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单处或者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资格。 1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 2连带赔偿责任 3刑事责任 4撤销相应资格 (四)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和个人经营的投资人的责任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责令限期改正;到期未改,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若因此

27、发生事故,对主要负责人予以撤职,对个体投资人予以罚款;对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 说明: 1.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保证主体: 2.对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是决策机构,如董事会或有决策权的经理层; 3.对国有和集体企业,是主要负责人,如厂长或经理等; 4.对个人经营的生产经营单位私营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是投资人。 第三章相关法律 一、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而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的掌握程度;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重要意义、行政处罚的类别、适用范围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矿山安全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各级政府

28、和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应负的法律责任和对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 二、考试内容提要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97年10月1日实施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法律责任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 法律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刑事处罚的类型:主刑管制、拘役、有期、无期、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刑事责任的特征:司法机关执行、更强的强制性、人身制裁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而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1.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行为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由于劳动安

29、全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的犯罪行为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4关于消防责任事故的犯罪行为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熟悉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30、者拘役;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行政执法人员询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掌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刑事责任 属不履行职责,属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若因此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996年3月17日通过,1996年10月1日实施 (一)了解立法依据、行政处罚的原则、行政处罚的种类 1立法

31、依据: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处罚原则: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3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了解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1.行政机关、组织行政处罚权;公安机关可实施限制人身自由。 2.对行政机关、组织的要求 (三

32、)了解行政处罚的管辖原则 地域管辖、指定管辖、移送管辖 1.地域管辖是指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2.指定管辖是指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3.移送管辖是指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了解适用以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原则 1行政处罚的适用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条件: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条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

33、果的;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不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与刑罚合并适用的情况: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2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原则 公正、公

34、开;以事实为依据;程度相当 (五)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权利 1.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2.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3.拒绝和检举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 (六)了解行政处罚的程序、执行 1.程序: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3种 简易程序:对违法事实确凿井有法定依据,

35、可以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般程序:除可以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通过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听证程序: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2.执行:履行行政处罚;收缴罚款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做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36、,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处罚法就收缴罚款和当事人不能履行行政处罚时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的措施做了规定。 3.期限、复议或诉讼、罚款等规定 (七)熟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应负的法律责任 8种责任,第五十五六十二条 1.违法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法律责任; 2.行政性罚不使用或使用非法单据罚款的法律责任; 3.行政机关违法自行收缴罚款,财政部门违法返还罚款或拍卖款项行为的法律责任; 4.非法处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以及利用职务便利,牟取非法个人利益行为的法律责任; 5.行政机关使用或损毁扣押的财物行为的法律责任; 6.行政机关违法实施检查措施或执行措施行为的法律责任; 7.行政机关为违

37、法牟取本单位私利,以罚代刑,包庇纵容违法行为应追究的法律责任; 8.行政机关玩忽职守,因不作为造成损害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通过,1995年1月1日实施 (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熟悉劳动安全卫生 1.劳动法中涉及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 劳动法中有三章共24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OSH方面的权利、义务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监督办法。 第四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规定了每日工作时间、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及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

38、生”的内容见本节“四”。 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中规定了女职工及其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和产假时间,规定了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劳动和对他们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围绕上述劳动安全卫生的三个方面,还有其它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和标准。 (三)熟悉劳动过程中有关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具体规定 1.用人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要进行经常性检查,针对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特殊场所进行专业性检查,还应进行季节性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危险源必须制定监控、管理措施,对事故隐患必须整改,及时消除;对重大隐患必须进行评估,制定整改方案和应急计划,并及时报告当地政府。 2.县级以

39、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和工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职权和义务:劳动法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时所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作了规定。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原由劳动行政部门履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职能划归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后者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有关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时,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3.工会和个人的监督权利:劳动法还规定了工会和个人对劳动过程中的监督权利。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即:

40、用工制度:16岁 无效劳动合同:(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2)采取欺骗、威胁等手段订立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规定,延长劳动时间的规定,超时劳动报酬的规定 (四)熟悉劳动过程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具体规定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中的权利和义务; 1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41、生产和使用。 3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5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具体规定包括: 工作时间和休假的规定;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

4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三同时”的规定;特种作业上岗要求;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处理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规定。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通过,2002年5月1日施行 (一)了解立法依据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二)了解职业病范围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要素:劳动关系,职业活动,接触有害物质 (三)了解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 1.创造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43、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管理,提高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四)了解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1.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关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及对其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的规定; 2.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3.职业危害预评价制度 4.三同时制度,设施设计审查制度,控制效果评价制度: 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认证及职责的规定; 6.国家管理的规定 (五)了解劳动过程中职业病的防护与管理 1.用人单位: 应采取的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

44、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人员: 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和劳动者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即: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工会监督权利 劳动者依法享受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工会在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监督的权利。 (六)了解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1.诊断机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

45、机构。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2.诊断依据: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3.报告制度: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依法做出处理。 4.职业病患者的保障:有4方面: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工作待遇。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

46、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还就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的待遇问题做出了规定 (七)熟悉职业病防治的监督检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现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按照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要求,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八)掌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应负的法律责任 1.建设单位和用人单位: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建、关闭。 降级、撤职、开除,刑事责任。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 3.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人员: 4.监督检查部门和监督执法人员: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1992年11月7日通过,1993年5月1日实施 (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的立法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