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机理_汪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173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机理_汪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机理_汪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机理_汪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总第 242 期北京社会科学2023 年第 6 期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机理汪波牛朝文 收稿日期 20221210 作者简介汪波(1975),男,江苏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牛朝文(1995),男,贵州惠水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ZZ039)对口支援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制度与功能优势研究。摘要 数字政府建设已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引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数字社会的变迁延续着政府形态创新的知识谱系,依次构成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孪生型四重政府模式。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既是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迭代耦合

2、知识谱系的弹性延伸,也是量子纠缠理论对行政场域的映射。虚拟行政系统通过对物理行政系统的数字化映射,实现了对行政主体、行政流程与全生命政务周期的数字化、仿真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并在动态互动中实现迭代循环优化。技术的赋能性入场、孪生组织平台的协同性开场、制度规则的适应性护场与数字行政文化的渗透性暖场有机地构成了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实践机理。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行政生态;迭代耦合;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 中图分类号 D52339 文章编号 10023054(2023)06010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62/j.bjsshkxy.bjshkx.230610一、引言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

3、,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元动力。人类社会的政府体制变迁建立在科技变革的基础之上,数字化已经构成信息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引擎。伴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我国正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拥抱着数字化转型,以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中共中央与国务院于 2023 年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已成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在此战略背景下,如何诠释与回应数字社会与政府之间复杂的系统性变革,成为当代公共行政的重大命题,孕育着公共行政的理论抱负和实践使命 数字公共行政1。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之间紧密相连,每一次科技创新的范式兴起

4、之后便是漫长的社会变革,而社会变革重组方式的差异也塑造了不同社会演化的结果2。数字科技已经成为 21 世纪的“蒸汽机”。当前,以智能传感、射频识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云001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机理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浪潮,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时代。从信息匮乏到信息爆炸,各级政府也迫切需要有效处理、运用海量公共信息数据并确保其安全,从而驱动公共行政的数字化转型。二、文献述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数字化政府转型与建设展开了研究。在数字政府建设领域,数字政府建设在于创造公共价值、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务与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与信心等。36 在建构数字政府框架方面,学者们

5、提出了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一站式门户服务架构等。78 对于如何建设数字政府的问题,学者们从技术维度、组织维度、制度维度、能力维度和系统维度提出了数字政府的实施策略和建设路径。913 有学者将数字孪生体与应急管理过程整合,探索综合应急管理模式。14 在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挑战方面,信息孤岛、数字鸿沟、数据隐私、信息安全、社交焦虑、网络沉迷和舆论撕裂等问题也得到了普遍关注。数字政府建设的议题已逐渐成为学术热点,并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研究图景。多数学者延续了“技术赋能政府”的分析理路,将数字政府建设视为理性的建构过程,因而有计划的、理性的转型过程成为分析数字政府建设的主流范式,这包括确定转型目标、制

6、定方案、选择工具、执行实施等环节,而数字政府建设的有效性则取决于控制和评估,通过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决策制定端,形成“决策制定执行评估调整”的闭环过程。但是这种研究取向主要将数字政府建设局限于政府自身,难以从局部性的“专业分工”逻辑中突围,建构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及不确定性的数字政府建设的整体分析框架。行政生态分析表明,任何行政系统的活动都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只有在与社会环境的充分平衡之中,行政系统才能使其效能趋向优化。15 因此,数字政府的理论建设与实践行动,必须跳出政府自身的范畴,以社会大背景为逻辑元点,把握数字社会环境与数字政府建设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沿着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

7、会的序列迭代演进,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三重政府形态之后的公共行政模式是何种形态?如何把握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的数字政府建设?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在行政生态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迭代耦合”的分析框架,提出与数字社会结构相对应的“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这一数字公共行政的新模式强调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的耦合性、协同性和整体性,最终与高质量、本土化的中国特色数字政府建设相融合。三、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的迭代耦合:一个弹性的知识谱系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的迭代耦合构成了数字语境下的弹性知识谱系。迭代是人类社会系统向着特定目标演进而重复反馈的过程,每次迭代所获取的结果

8、都被重新自动输入系统,构成下一轮迭代演进的起点,从而在循环往复中螺旋升华。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大历史语境下人类政治行政模式与经济社会环境迭代耦合的过程,从而构成了一个弹性的知识谱系。农业社会、过渡社会、工业社会、数字社会的变迁延续着政府形态创新的知识谱系,依次构成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孪生型四重政府模式(表 1)。(一)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的迭代耦合:知识谱系的初始建构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官僚制理论诠释了工业时代的行政模式,但未能充分解释复杂动态交互环境下行政系统的行为与关系。以弗雷德里格斯(Fred iggs)为代表的“系统生态主义”101北京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表

9、1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的迭代耦合农业社会过渡社会工业社会数字社会行政模式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孪生型行政空间场域农业物理空间过渡空间工业物理空间孪生空间:物理行政空间的全要素、全流程、全系统地投射到数字行政空间,互为镜像社会结构混沌一体新旧并存明确分工基于代码与算法的虚实共生的协作系统职能部门功 能 单 一、效率低功能有限、效率不高功 能 精 细、效 率导向功能敏捷、即时响应、平台化、协同化联结方式血缘与亲缘血缘与契约契约信息神经元系统行政流程行政融 合 于 政治过程行政与 政 治 分离与运转基于官僚制的理性运转虚实场景融合、精准感知、自动智能与实时响应的全生命行政周期行政学,通过借鉴系统科学、社会

10、学、生物学、类型学等学科的知识要素,构建了行政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函数与理论模型,并逐渐发展成为交叉融合的行政生态学。在行政生态学视阈下,行政体制受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环境制约,特定行政模式是社会结构作用的结果。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总体上是一种融合型行政模式,如同折射前一道白光,是缺乏明确分工、行政效率较低的混沌结构。现代工业社会是高度专业分工的社会,与之相对应的行政功能是衍射型行政模型,正如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出各种光谱,行政系统棱角分明、理性运作,追求效率。过渡社会则介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间,与之对应的行政功能体现为棱柱型行政模型,恰似光进入棱柱所产生的白光与衍射光共存的折射情形,行政功能

11、有限,行政效率不高。行政生态学尝试进行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迭代耦合的初始知识建构。在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的迭代耦合知识谱系中,任何行政模式的演进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行政变革与发展创新需要以“本土性”为皈依,不可盲目抄袭和全盘照搬。要理解任何一种行政模式,就需要考虑行政模式进化的演变过程,这就需要从其依赖的环境维度去解构它。16 社会本身构成了一种有机的生态系统,每种特定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屹立其上的政府的模式及属性,特定的行政模式又进一步反馈和塑造社会生态,最终推动社会结构的演变,在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二)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的迭代耦合:知识谱系的弹性延伸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迭代耦合,形成了全景式生态行

12、政学知识谱系。在数字语境中行政模式与行政知识必然需要迭代演进,重新刻画出公共行政的数字化画像与基础架构,从而形成具有中国数字化特色、数字化风格与数字化气派的行政实践和行政知识。首先,行政生态理论建构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而衍生的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三重行政模式。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的变迁将延续政府形态的创新谱系,沿着数字社会的内在逻辑重塑数字政府的运行结构。数字网络的社会结构创造了平行于物理世界的“数字化虚拟空间”,并使得“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虚拟交往和“融合交互”的虚实互动成为可能。行政功能模式亦通过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构建起基于现实的行政实体映射,并可与现实行政实体交互的虚拟行政体系,

13、以此构建起网络化、集成化、链条化和一站式的政务平台,其表现为线下行政体系与线201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机理上行政体系之间交互融合、生态共生与共同迭代优化。行政行为由“大数据”和“云需求”驱动,行政风范是接诉即应的敏捷高效风格。数字技术的嵌入使得行政过程更加透明和开放,行政部门通过公共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分析运用”,进一步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利用,这使得商品和服务能更有效、更经济地展开交易和传播。17 虚拟网络论坛提供了更多的窗口、平台和机遇,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数字化潮流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化学反应”,构成了分析数字社会结构以及数字行政

14、模式的现实图景。其次,差异性的数字社会环境孕育出不同行政体制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世界各国的数字化政府转型与建设内嵌于该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中,差异性的数字社会环境孕育形成了各国各具特色的数字化政府转型与建设方案。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联邦制国家中,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主要由州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推动,联邦政府在整体层面上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18 以英国为代表的政府数字化转型具有“部门主导”和“地方主义”的色彩,数字化转型战略由单个部门或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地方政府则负责本辖区的数字化转型工作。19 伴随着大数据浪潮,英国政府倡导“数字政府即平台”20 的发展战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方案

15、主要依赖于“高位推动”和“地方试点”的双向互动。最后,数字化转型方案应是富有本土特色的系统化方案。公共行政的数字化转型是对行政部门的重塑与再造,是数字技术与行政组织、行政制度及行政行为的连接、互动、融合与共生,这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达成创造公共价值、实现公共利益和破解公共问题的行政目标。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意味着数字技术与行政组织、行政体制、行政文化的协同演进与相互调适。在建构本国数字化公共行政模式的实践中,本土性、契合性和适应性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应居于舞台中心的位置。(三)孪生型行政模式:数字社会结构中的行政功能表达数字时代进入了以变化性(Volatility)、不确定

16、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及模糊性(Ambiguity)为基本特征的“乌卡”(VUCA)时代,公共行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行政体制改革在我国“制度图谱”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我国塑造新时代行政模式的战略引领,成为各级政府行政改革的遵循原则。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纵深发展,迫切需要新理念和新思维,以克服“行政滞后”“职能碎片化”“信息烟囱”的缺陷,打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基于数字技术、组织协同与制度创新的行政体制,形成一个创造公共价值和追求公共利益、对人民负责、能高效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行政模式,最终在回应时代之问中塑造公共行政学的知识生产

17、实践和话语建构。在数字社会背景下,大数据驱动公共决策和行政流程快速发展,行政主体与行政过程都自觉或非自觉地向模拟现实物理行政体制的“数字空间”迁移,孪生型行政模式正是伴随着此迁移过程应运而生。孪生型行政模式是线下行政体系与线上行政体系交互融合、互为镜像与共同迭代优化。现实行政系统在虚拟数字空间创建行政主体、行政对象、行政设备、行政资源、行政行为、行政流程等要素的虚拟模型和数字副本,并依靠各种传感器获取大数据,再凭借算法将大数据集成到虚拟模型之中,形成相对应行政主体和行政系统的全生命行政周期,最终通过物理公共行政和数字公共行政的双向迭代优化,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公共服务。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内在

18、逻辑主要体现为有机联系的三个层面,即双元孪生体的纠缠、四重模块的演化与信息神经元系统的连接(图 1)。在第一层面,双元孪生体的纠缠是信息时代数字行政模式的基本形态。虚拟行政系统通过对物理行政实体的数字化映射,实现了对行政要素、行政流程与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的数字化、仿真301北京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化、可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物理公共行政与数字公共行政在双重空间中形成量子纠缠效应。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重要内容的量子纠缠描述了两粒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在量子力学的作用下,可以超越空间距离的阻隔而产生互动,一粒量子的变化会自动引发另一粒与之纠缠的量子的相应变化。物理公共行政与数字公共行政尽管处

19、于实体与虚拟的双重空间,但是在类似于量子力学式的纠缠作用下,在静态上保持着公共行政形式的统一,在动态上持续保持着公共行政动态变化的同步性。在第二层面,双元孪生体在纠缠运作过程中进一步演化为四种有机联系的模块:第一模块为物理行政的自运转系统;第二模块为从物理行政空间到数字行政空间的数据流链接;第三模块为数字行政空间的自运转系统;第四模块为从数字公共行政空间到数字行政子空间,以及到物理行政空间的信息流链接。在第三层面,从信息神经元系统来看,四种模块通过信息神经元系统相互联系。神经元系统融合了智能传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 建模等技术,以实时动态的数字化信息传导保障公共行政的全要素、全流程

20、在孪生空间展开双向互动。图 1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模型综合而言,在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中,双元孪生体通过数字神经元系统相互纠缠,并在纠缠中保持着行政系统的静态一致性与动态一致性,通过数据流驱动实现双向自主迭代优化,最终形成基于虚实场景融合、精准感知、组织互联与实时响应的行政实践,建立起更具包容性、高效性、回应性与智慧性的公共行政模式。数字孪生行政范式通过数字化“智能感知”“连接一切”“虚拟现实”与“虚实互动”的能力,将公共行政运作系统地集成到数字化界面,并达到全景观察和实时操控。行政过程及其运作从繁琐和层级节制的官僚制规训中脱离出来,通过依托数字技术构建起来的行政系统的数字孪生体,转变为数据跑路

21、,根据算法和程序运作,由数字化界面进行治理,在虚实共生的支持下全景视角地获得和掌握行政系统的实时运行状况。四、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实践机理孪生型行政模式作为公共行政部门的数字化转型方略,勾画出了全景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应用场域。孪生型行政模式意味着一项囊括数字技术、组织网络、制度安排与行政文化的系统演进和整体转型。在物理行政空间与虚拟行政空间的孪生场域中,技术的赋能性入场、孪生组织平台的协同性开场、制度规则的适应性护场与数字行政文化的渗透性暖场共同构成了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运作机理。401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机理(一)技术的赋能性入场:全息投影与数字重构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

22、借助数字技术建构了双重行政空间:实体物理的行政空间与数字虚拟的行政空间,并通过平台界面和算法程序进行精准感知、全生命政务周期模拟、人机交互、实时操控与智慧政务,形成双重行政空间的神经元交互。自“机器能够实现一切人类的数学运算”的图灵理念提出以来,计算机字符串“0”和“1”演绎了漫长的数字化进程,通过使用数字技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并成功地将物理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中,并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下,实现“物理的行政世界”的“数字化”“仿真化”“界面化”和“操作化”,深刻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行政模式。物理行政空间和数字行政空间的孪生共存、实时交互最终带来更为丰富的行政服务体验、更便捷的

23、官民沟通交往、更为精准的决策评估与更为敏捷的行动响应。数字孪生行政范式通过数字技术把现实行政系统的全主体、全要素、全流程映射到数字空间中,实现行政体系在虚拟空间的全息重建。1 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的数字孪生体:非人格化的数字代码在数字空间中,无论是公共行政的主体,亦或是公共行政的客体,皆悄然发生变迁,由人格化的物理存在转化为虚拟的数字代码。从行政主体来看,数字治理流程中的公共管理者被转化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成为网络空间中的虚拟存在。公务员不仅有人格化的政府雇员,也有非人格化的政府雇员即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植入使政务服务实现了 24 小时工作制,并能通过云计算、自动化处理,更为高效地发挥精准

24、化服务的功能。人工智能的植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政府雇员,提供全天候一对多的精准咨询服务,形成人机协作系统、自动服务系统、实时指导系统的协同运转。人工智能不受内在情绪与外部环境的影响,让社会主体与市场主体享受平等便捷的政务服务。从公共行政的客体来看,公共服务客体也由实体服务对象转化为一系列数字代码所认证的数字人,人工智能审批流程基于人脸识别、电子签字和指纹录取等认证方式,对公共服务客体进行精准识别,进而形成个性化服务菜单。2 行政信息系统的数字孪生体:政务智能化神经元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政务服务平台将放管服改革提升到新高度,在实践中已经融入地方政府的政务服务平台,这样既能摆脱机构编制的约束,又能有

25、效提高地方政务服务的供给效能。行政信息系统的数字孪生体提升了行政效率。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政务服务使申办人员“最多跑一次”转变为“零跑动”。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库,能对申报信息进行自主查询、比对、分析、研究,从而实现“智能识别、自动核准”。例如,成都市武侯区创建了“AI 审批”功能,无需人工介入,就能全程完成申报和审批,从而实现了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忠实地执行由相关规则转化而来的大数据算法,既摆脱了政府部门利益的梗阻,也不受情绪波动与体力消耗的干扰。在行政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政务信息的云计算与预测分析构成了政务智能化神经元。数字治理平台对政务流程进行信息采集、存储、存档,实现了“可视、可控、

26、可查”的全流程信息跟踪,并通过云计算功能对公共问题进行多维度统计与监测。一方面,借助数据分析发现政务服务背后的规律与发展趋势,推进源头治理;另一方面,充分有效地利用公众办事服务的偏好、关注度、搜索记录、公共服务申请等数据,有效预测公众需求,推动公共服务的精准化,驱动政务服务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二)孪生组织平台的协同性开场:协同思维与平台思维的交互作用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具有“连接一切”的集成属性,将技术、设备、数据、管理、服务和人员等聚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体化的“平台治理”范式。“平台”作为各种功能模块集成的结果,发挥着功能集成的效果,使得“一证申请”“接诉501北京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27、期即办”“一站式服务”“一窗办理”成为可能。当前,“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与“一网协同”已成为各地建设数字政府的实践方案。浙江省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示范大厅、辽宁省沈阳市的“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海南省的“海政通”平台等,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互通与行政流程优化。公共组织既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主体,也是数字技术嵌入的组织场域。政府组织需主动拥抱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为建设数字政府展开协同性开场。一方面,以协同思维强化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联系强度。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将整个行政系统视为虚实交融、互为镜像、互联互通的生态体系,具备协同思维、数据思维、服务思维和跨界思维,明确建设“横向到边、

28、纵向到底”的数字政府,致力于打造一站式服务的数字政府体系,以更迅捷和更精准的方式统筹资源以回应应用终端的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以平台思维促进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一体化系统集成度。数字行政体系改革是一种整体集成的调试路径,区别于聚焦内部职能的“条块分工”与关注组织部门的“相机调整”进路。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通过发挥数字化“连接一切”“虚拟仿真”与“虚实共生”的优势,将行政系统和行政过程视为数字化的整体平台,致力于打造“服务诉求实时响应自动化操作一站式服务”的行动链条。2023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这一平台必将有助于进一步统筹中央与地方公共数据资源的存储、开发与利用。在

29、协同思维与平台思维的交互作用下,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通过强化系统和生态布局,重塑条块分割、碎片分工的技术架构、业务架构、行政管理架构和流程架构,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管理融合与流程融合,整体提升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辖区和跨业务的协同和服务能力,形成灵活性、回应性、开放型、协同型和高效型的组织形式,从而更好地回应公众诉求和服务需求。(三)制度规则的适应性护场:孪生政府的双向趋近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良性运行需具备双重条件,第一个必要条件为静态一致性:数字孪生政府是物理行政体系在虚拟空间的全景映射,数字政府孪生体与现实行政体系在静态上需要在行政内容(要素构成、结构要件、互动关系等)、行政形

30、式、行政功能和行政属性方面保持一致。第二个必要条件为动态一致性:数字孪生政府与物理行政体系之间通过信息的实时更新保持动态一致。虚拟行政过程中人、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运转轨迹的写实,始终与行政流程与行政业务动态发展中的任务、需求和问题共同迭代,最终形成数字孪生行政体与现实行政体系共生进化的生态系统。在实践中,若要实现数字行政孪生体与现实行政体系的静态一致性与动态一致性,制度需要扮演适应性护场的角色与功能。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需要通过双重空间中的制度变革,在纠缠中相互趋近。一方面,现实行政体系需主动通过制度变革以适应数字行政逻辑。当前,数字政府转型正面临着技术之外的梗阻,“政府的政治家、决策者、执行者

31、在运用新技术时,并不会考虑改变深层次的组织结构与和程序,诸如权力配置、控制关系与行动流程,政府部门倾向于以一种维持现状的方式来利用技术提升行政效率”。21 现实行政体系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变革来适应数字行政逻辑。政府体制要逐渐适应人工智能、区块链、线上支付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内生逻辑,在权力审批、属地管理、报备证明等领域主动调适,以有效耦合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跨区域、跨部门及跨业务等跨界合作与协同服务的场景。传统行政制度应主动通过自我改革以克服制度惯性,通过目标确立、权力调整、问责机制与激励机制,全方位地驱动政府组织的数字化改革。另一方面,数字行政体系应主动适应顶层设计的指引。具有自由属性的数字孪生政

32、府需要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保持与现实行政体系的静态601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机理一致与动态一致。我国顶层设计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目的、战略、动力、途径和方式,形成了中国特色数字政府建设的演进方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数字政府蓝图 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数字政府建设标准和指南数字政府技术标准 数字政府安全标准 数字政务服务标准 数字政府绩效框架 等规范已构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框架,为数字政府建设和运行提供了规范保障。在制度执行方面,可设立统一领导机构,统筹负责数字政府建设,确立数字政府建设的流程表、时间表与责任表,形成相应的绩效和问责框架,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进度。总而言之

33、,双向趋近的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数字孪生政府与现实行政体系的静态一致性与动态一致性,从而实现对行政场域的有效护场。(四)数字行政文化的渗透性暖场:行政哲学的转型数字技术的前沿性与行政文化的滞后性构成了当代数字政府转型的重要矛盾。这种矛盾导致科层制行政文化与数字行政文化之间的排异反应,导致“信息化官僚”“电子碎片化”“部门主义”“协同困难”“避责推诿”等一系列孪生问题,使孪生行政系统在内在冲突中不断产生能量损耗,最终损坏了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输出。因此,孪生型数字行政体系的有序运转离不开数字行政文化的渗透性暖场,在文化的渗透性暖场中既消融了数字官僚主义对扁平化公共服务的梗阻,也对数字自由主义思维进行调

34、适与纠偏。在数字行政文化的渗透性暖场下,行政文化既从科层制哲学逐渐走向扁平化的数字行政哲学,也从纯粹技术的工具理性走向公共服务的价值理性。一方面,从科层制哲学迈向扁平化的数字行政哲学。数字化公共治理绝不仅仅是数字技术在公共行政部门的简单嵌入与嫁接,其还在深层次上意味着公共管理正与信息时代相适应,形成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公共治理知识体系、文化与思维方式。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治理哲学的转型,数字政府就难以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传播、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潜在益处。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不仅导致技术与制度的深度融合,而且在深层次上还意味着治理哲学的变迁,数字世界的扁平化压缩了公共管理空间中主体与客体之

35、间的势能差。公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由主体客体间的等级秩序转化为基于“主体间性”22 而形成的主体主体间的平等关系。但是,相对于技术层面与体制层面的变革,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政府治理哲学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另一方面,从技术的工具理性迈向公共服务的价值理性。无论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到新公共行政,还是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在公共行政理论视野下,技术作为公共服务的手段具有工具理性,而公共服务具有永恒的价值理性。“在信息社会形态下,政府角色不再仅仅是由内而外发布指导性意见的权威管理者,而是渐趋由外而内的社会信息融通者和智慧型社会公共服务者”。23 公众满意度、人民获得感与人民幸福感所构成

36、的公共服务应成为孪生型数字政府建设的价值导向。这需要努力消除数字鸿沟,维护公众的数字权利,充分释放数字政府的红利,开展公务员数字化技能培训与情景模拟,建立数字效能奖与数字化考核指南和操作手册等,推动数字化政务服务的专业化、理性化和规范化,使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能沉浸式地融入数字政府的情境之中,逐步有序地实现数字政府与数字社会的数字化啮合,以最终提升数字化国家治理能力。五、结语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在工业时代是追赶式现代化,但在数字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于相对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系统,可在局部形成创新性、跨

37、越性、引领型的数字政府模式。当前,数字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传统的公共管理流程,构建形成了全景式701北京社会科学 2023 年第 6 期的生态行政学知识谱系。数字化语境中的行政模式必然需要迭代演进,形成具有中国数字化特色、数字化风格与数字化气派的行政实践和行政理论。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既是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迭代耦合知识谱系的弹性延伸,也是量子纠缠理论对当代行政场域的映射。在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中,双元孪生体通过数字神经元系统相互纠缠,并在纠缠中保持着行政系统的静态一致性与动态一致性,最终形成基于虚实场景融合、精准感知、组织互联与实时响应的行政实践,建立起更具包容性、高效性、回应性与智慧

38、性的公共行政模式。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数字技术所隐藏的自由属性与行政体制的规制属性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对立性,需要在渐进过程中保持良性联动,才不至于在激烈的属性碰撞中撕裂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及其子系统。在物理行政空间与虚拟行政空间的孪生场域中,技术的赋能性入场、孪生组织平台的协同性开场、制度规则的适应性护场、数字行政文化的渗透性暖场共同构成了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实践机理与运作保障。参考文献:1 E Sidorenko,IBartsits,ZKhisamovaTheEfficiency of Digit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sessing:Theoreticala

39、ndAppliedAspects J PublicAdministration Issues,2019(2):931142 C Freeman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J IEEProceedings A Physical Science,Measurement andInstrumentation,Management and Education,eviews,1985(4):2133 P Panagiotopoulos,B Klievink,A Cordella PublicValue Creation in Digital GovernmentJ Gover

40、nmentInformation Quarterly,2019(4):1014214 江文路,张小劲 以数字政府突围科层制政府 比较视野下的数字政府建设与演化图景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6):1021125 李鹏,杨国栋 数字政府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与实现策略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791886 赵金旭,傅承哲,孟天广 突发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数字政府应用、信息获取与政府信任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2227 N Niknejad,WIsmail,IGhanietalUnderstanding Service-Oriented Archite

41、cture(SOA):A Systematic Literature eview and Directions forFurther InvestigationJ Information Systems,2020(91):1014918 C Knox,S Janenova Public Management eforms:One-stop Shops to Digital GovernmentM Oxfordesearch Encyclopedia of Politics,2019:1109 刘淑春 数字政府战略意蕴、技术构架与路径设计 基于浙江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行政管理,2018(9)

42、:3745 10 姜宝,曹太鑫,康伟 数字政府驱动的基层政府组织结构变革研究 基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的案例 J 公共管理学报,2022(2):7281 11 M Asgarkhani Asgarkhani M Digital Government andIts Effectiveness in Public Management eform:ALocal Government Perspective J Public Managementeview,2005(3):465487 12 黄璜 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能力、转型与现代化 J 电子政务,2020(7):230 13 鲍静,贾开 数字治理体

43、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原则、框架与要素J 政治学研究,2019(3):2332 14 李瑞昌,唐雲 数字孪生体牵引应急管理过程整合:行进 中 的 探 索J 中 国 行 政 管 理,2022(10):3038 15 王沪宁 行政生态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15 16 彭文贤 行政生态学 M,三民书局,1988:52 17 戚聿东,肖旭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 J 801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机理管理世界,2020(6):135152 18 L F Luna-eyes,T A Pardo,J Gil-Garciaet alDigital Government in No

44、rth America:A ComparativeAnalysis of Policy and Program Priorities in Canada,Mexico,andtheUnitedStates M Springer,2010:139 19 G Moss,S Coleman Deliberative Maneuvers in theDigital Darkness:E-Democracy Policy in the UKJ TheBritishJournalofPoliticsandInternationalelations,2014(3):410427 20 张晓,鲍静 数字政府即

45、平台:英国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及其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2018(3):2732 21(美)简芳汀著,邵国松译 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5 22(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 交往行为理论 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83 23 戴长征,鲍静 数字政府治理 基于社会形态演变进程的考察J 中国行政管理,2017(9):2127The Theoretical Evolution and Practical Mechanismof Twin Digital Administrative ModelWANG BoNIU Chao-wenAbstract

46、: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government has become a new engine of Chinese path tomodernization The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society,industrial society and digital society continue the knowledgepedigree of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form,which in turn constitute the four-fold government model offus

47、ion,prism,diffraction and twinning The twinned digital administrative model is not only the elasticextension of the knowledge pedigree of the iterative coupling of administrative model and social structure,butalso the mapping of Quantum Entanglement Theory to the contemporary administrative field Th

48、e virtualadministrative system realizes the digitalization,simulation,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ce of the administrativesubject,administrative process and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digital mapping of thephysi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and realizes the iterative cycle optimizat

49、ion in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Theenabling entry of technology,the collaborative opening of the twin organization platform,the adaptiveprotection of institutional rules and the permeable warm field of digital administrative culture organicallyconstitute the practical mechanism of the twin digital administrative modelKeywords: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administrative ecology;iterative coupling;twin digitaladministrative model【编辑:明俊】9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