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_张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046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_张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_张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_张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2022-07-21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生态环境专项(202004i07020007)、安徽省水产增养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AHSC20190202)、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皖农科函2021711 号)共同资助。作者简介:张 佳,硕士研究生。E-mail:*通信作者:郭匿春,博士,副教授。E-mail: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50(3):463-472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OI 10.13610/ki.1672-352x.20230625.015 网络出版时间:2023-06-

2、26 15:55:41 URL https:/ 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张 佳1,刘振宇1,李 静2,郭匿春1*,梁阳阳2,吴 利3(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 230036;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水产增养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3.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合肥 230061)摘 要:为研究巢湖中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在巢湖的主要河口区以及敞水区共设置了 20 个采样点,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巢湖河口区的 8 个采样点中共鉴定出枝角类 10 属 21 种,桡足

3、类 11 属 16 种;敞水区 12 个点中鉴定出枝角类 9 属 18 种,桡足类 12 属 13 种;共 22 属 39 种。(2)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 530.8 ind L-1和 506.3 ind L-1,平均生物量分别为 14.7 ind L-1和 21.5 ind L-1;浮游甲壳动物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显示巢湖秋季河口区的污染程度高于敞水区。(3)巢湖浮游甲壳动物按照体型大小和食性可划分 5 个功能群,其中,河口区有 SCF、LCF 共 2个优势功能群,敞水区有 SCF、LCF、MCF 共 3 个优势功能群,SCF 在功能群中占绝对的优势

4、地位。(4)水温是影响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主要的环境理化因子;巢湖敞水区中浮游甲壳动物 LCF 功能群能显著影响 SCF、MCC、LCC 等功能群。巢湖河口区污染程度高于敞水区,巢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和藻类水华控制应侧重于河口区的外源污染治理;敞水区可以通过调整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结构重建水生生态系统。关键词: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环境因子;RDA 分析 中图分类号:S9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52X(2023)03-0463-10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 fun

5、ctional groups and analysis for the impact factors in Chaohu Lake ZHANG Jia1,LIU Zhenyu1,LI Jing 2,GUO Nichun1,LIANG Yangyang2,WU Li3(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2.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Aq-uaculture&Stock Enhancement,Fisheries Research

6、Institute,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230001;3.School of Life Sciences,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061)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cean zooplankton function-al groups and their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aohu Lake,20

7、 sampling points were set up in the main estuary and pelagic areas of Chaohu Lak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crustacean zooplankton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A total of 21 species of 10 genera of cladocera and 16 species of 11 genera of cop

8、epods were identified in 8 sampling sites in Chaohu estuary;18 species of 9 genera of cladocerans and 13 species of 12 genera of copepods were identified in 12 sites of pelagic areas;a total of 22 genera and 39 species.(2)The average density of crustaceans in estuary and pelagic of Chaohu Lake was 5

9、30.8 ind L-1 and 506.3 ind L-1,and the average biomass was 14.7 ind L-1 and 21.5 ind L-1,respectively;the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of crustacean zooplankton showed that the pollution degree in the estuary area of Chaohu Lake in autum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elagic area.(3)The crustaceans

10、 in Chaohu Lake could be divided into 5 function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body size and feeding habit.Among them,there were 2 dominant functional groups of SCF and LCF in estuary,and 3 dominant functional groups of SCF,LCF and MCF in pelagic area.(4)Water temperature wa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h

11、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 affecting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s in estuary and pelagic area;the LCF functional group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s in the pelagic area of Chaohu Lake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SCF,MCC,464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23 年 LCC and other functional groups.The pollu

12、tion degree in the estuary area of Chaohu Lak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elagic area.The eutrophication control and algae bloom control of Chaohu Lake should focus on the exogenous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estuary area.Pelagic area can reconstruct the aquatic ecosystem by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13、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 functional groups.Key words:Chaohu Lake;estuary area and pelagic area;functional group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s;envi-ronmental factors;RDA analysis 浮游甲壳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体中的初级消费者,在水生生态系统的信息、物质和能量传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3。由于浮游甲壳动物具有能对环境变化迅速做出响应,群落的动态变化能够反应水体的营养状态等独特的生理和生态学特性,因此常被作为环境

14、监测的指示生物4。浮游甲壳动物不仅受水温、光照、pH、营养盐、溶解氧、浊度等多种水环境因子的影响5,同时受浮游植物上行作用、高等水生植物庇护、滤食性鱼类捕食和浮游甲壳动物种内竞争等生物因素的影响,传统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分类研究方法难以确切反映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独特的生态功能6。浮游动物功能群研究可较好的明确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及食物网关系。霍元子7最早研究黄海流域的浮游动物功能群,根据浮游动物的大小、食性、营养级水平以及与高等生物之间的摄食关系等,将黄海浮游动物划分为 6 个功能群,并建立了基于浮游动物功能群的黄海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模型。安睿等根据浮游甲

15、壳动物的大小、摄食习性以及浮游甲壳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黑龙江三江平原的三环泡湿地中的浮游甲壳动物划分为 7 个功能群,确定了对浮游植物起到主要滤食作用的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同时发现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 RC 优势功能群可以抑制了浮游动物功能群 RF 对浮游植物的滤食作用8。然而,前期国内对于水生生物功能群的研究多集中在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和鱼类上,而对于淡水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研究相对较少,少数的研究也集中在海洋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上9。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研究由于影响因子较多,且生态系统结构较复杂而缺乏全面的研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研究对明确水环境中的主导因子,

16、分析水生生态系统的信息、物质和能量变化有积极的意义。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流域面积约为 1.3104 km2,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10。近 30 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巢湖水体营养盐和有机质浓度增加,造成了巢湖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加快,水质恶化和蓝藻水华频繁暴发11,因此引发了越来越多地关注12。对于巢湖水体中浮游生态系统的研究由来已久,颜京松等13最早研究了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共发现枝角类 10 种,桡足类 9 种,作为重要的鱼类饵料生物,浮游甲壳动物在巢湖水生生态系统能量流转和食物链网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邓道贵研究了巢湖水体中的浮游甲壳动物空间分布、季节

17、演替以及历史变化,发现巢湖春季优势种为大型枝角类,冬季为桡足类中的中华窄腹剑水蚤,夏秋季为小型枝角类,小型枝角类密度与优势蓝藻生物量呈正相关,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上行效应(高营养盐水平)以及透明度、水温等物理因素影响14。王凤娟等曾用浮游动物污生指数法评价巢湖东湖区的水质状况,用浮游动物数量(indL-1)作为湖泊水体营养程度的生物量指标,研究发现巢湖东湖区水体在2005 年 69 月和 2006 年 36 月期间的营养状况为富营养状态15。陈倩颖等系统分析了巢湖浮游动物功能群和浮游植物的组成特征的关系,发现浮游植物密度可以影响浮游动物功能群,且微囊藻是与巢湖浮游动物功能群相关性最强的环

18、境因子16。由此可见,浮游动物功能群的研究对了解巢湖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转、食物链网变化、营养状态以及藻类控制上均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巢湖的营养负荷处于高位波动状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然而对此过程中的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富营养化过程中浮游甲壳动物的作用并为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通过对巢湖河口及敞水区 20 个采样点、4 个季节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水环境因子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与采样点的设置 按照全国湖泊富营养化

19、调查规范(第二 版)17,根据巢湖的自然环境特点,共设置了 20个采样点(图 1)。其中巢湖主要河口设置了 8 个采50 卷 3 期 张 佳等: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465 样点 E1E8,敞水区设置了 12 个采样点 P1P12。河口区采样点 E1 至 E8 依次对应十五里河、派河、南淝河、杭埠河、白石天河、马尾河、柘皋河、双桥河 8 条入湖河流。本研究在 2020 年 8 月到 2021年 4 月开展为期一年的湖泊生态监测和调查。分别在 2020 年 8 月(夏季)、2020 年 11 月(秋季)、2021年 2 月(冬季)和 2021 年 4 月(春季)对全湖进

20、行4 次样品采集与分析。图 1 巢湖采样点设置图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sites in Chaohu Lake 1.2 水质理化指标分析方法 水体透明度采用 Secchi 盘现场测定,WT、pH、DO 等使用 YSI6600V2 型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现场测定。水体理化指标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等浓度等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在实验室内测定18。1.3 浮游生物采样方法和样品处理 浮游甲壳动物定性样品采集时用 13 号浮游生物网在河水中反复做“”字型划水,将其放入 50 mL的塑料小方瓶中,加入4%的

21、甲醛溶液固定保存。浮游甲壳动物定量样品采集时用 5 L 的采水器在采样点取 10 L 水样,之后用 25 号浮游生物网过滤,将其放入 50 mL 塑料小方瓶中,用 4%的甲醛溶液固定保存。每个季度在 20 个采样点各采集一次,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处理。定性及定量样品均在 104倍的显微镜下用5 mL浮游生物计数板进行观察和计数。其中,浮游甲壳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按照 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19和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20鉴定 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的估算参照陈雪梅21、范正年22等学者的方法。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浮游甲壳动物的多样性研究采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丰富度指数

22、 Margalef 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优势度指数(Y):iinfYN=(1)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21logsiiinnHNN=-(2)Margalef 丰富度指数:1lnSDN-=(3)式中,S 为物种数目,D 值越大,多样性越高,ni为物种 i 的密度,fi为物种 i 出现的频率,N 为所有物种的总密度,当 Y0.02 时,该物种为群落的优势种23。水质判断标准为:H 3:清洁;13:中污(其中 12 为-中污,23 为-中污);01:重污。D3:清洁;23:轻污;12:中污;01:重污24-25。实验数据经 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20.0

23、、Canoco 5.0(环境因子数据进行 lg(X+1)转化)软件分析。2 结果与分析 2.1 巢湖水环境特征 采样期间,全湖水温变化范围为 7.430.9,透明度变化范围为 15.060.0 cm,溶解氧变化范围为 1.4912.70 mg L-1,pH 全年的平均值为 7.88,整体呈现为弱碱性水体。不同季节以及不同采样点水环境理化指标有所差异,河口区 TN 最高为 5.48 mg L-1,最低为 1.92 mg L-1;NH4+-N 最高为 1.04 mg L-1,最低为 0.32 mg L-1;NO3-N 最高为 2.79 mg L-1,最低为 1.07 mg L-1;NO2-N 最高

24、为 0.13 mg L-1,最低为 0.03 mg L-1;TP 最高为 0.45 mg L-1,最低为 0.15 mg L-1;CODMn最高为 65.00 mg L-1,最低为24.00 mg L-1,敞水区TN最高为3.64 mg L-1,最低为 0.12 mg L-1;NH4+-N 最高为 3.99 mg L-1,最 表 1 巢湖河口区与敞水区水环境理化因子 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of water environment between Chaohu estuary and pelagic area 参数 河口区 敞水区 水温/18

25、.3 7.8 18.0 8.0 透明度/cm 29.06 9.43 31.40 9.25 pH 7.81 1.12 7.96 1.14 TN/(mg L-1)1.92 1.21 1.27 0.81 NH4+-N/(mg L-1)0.32 0.19 0.38 0.55 NO3-N/(mg L-1)1.07 0.64 0.96 0.52 NO2-N/(mg L-1)0.03 0.03 0.01 0.01 TP/(mg L-1)0.15 0.11 0.11 0.07 CODMn/(mg L-1)24.00 18.00 18.90 11.75 NP 12.80 11.55 466 安 徽 农 业 大

26、学 学 报 2023 年 低为 0.12 mg L-1;NO3-N 最高为 2.29 mg L-1,最低为 mg L-1;NO2-N 最高为 0.07 mg L-1,最低为 0.00 mg L-1;TP 最高为 0.30 mg L-1,最低为 0.02 mg L-1;CODMn最高为 44.00 mg L-1,最低为 1.00 mg L-1。从平均值大小来看,除 NH4+-N 以外,其余 5 项营养盐指标均呈现出河口区大于敞水区的现象。2.2 浮游甲壳动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在巢湖的 20 个采样点中,共鉴定出枝角类 10属 22 种,桡足类 12 属 17 种,总计 22

27、 属 39 种,枝角类种类居多,占总种类数的 56.41%。其中河口区8 个采样点中枝角类共计 10 属 21 种,桡足类 11 属16 种;敞水区 12 个点中鉴定出枝角类 9 属 18 种,桡足类 12 属 13 种。整体来看,巢湖河口区的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与敞水区相比较为丰富,但是数量差异不明显。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 530.8 ind L-1和 506.2 ind L-1,平均生物量分别为 14.7 mg L-1和 21.5 mg L-1。在 4 个季度的20 个采样点中,河口区 E4 夏季密度最高,为 334.8 mg L-1;敞水区 P12 夏季密度最高,为

28、334.8 mg L-1;敞水区P12夏季密度最高,为410.9 ind L-1;河口区 E6 夏季生物量最大,为 4.8 mg L-1;敞水区P11 夏季生物量最大,为 3.0 mg L-1。根据多样性指数评价标准及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从Shannon-Wiener指数整体上看河口区和敞水区均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其中河口区夏季和秋季为-中污,春季和冬季为-中污,敞水区仅夏季为-中污,其余季节都为-中污;从丰富度 Margalef 指数看,无论是河口区还是敞水区只有夏季为重污染状态,其余季节均为中污染程度。各采样点从左至右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下同。图 2 巢湖河口区与敞水区

29、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 Figure 2 Density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s in Chaohu estuary and pelagic area 图 3 巢湖河口区与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 Figure 3 Biomass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s in Chaohu estuary and pelagic area 2.3 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划分和时空变化分析 根据体型大小和食性将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共划分出 5 个功能群(表 3),分别为小型浮游甲壳动物滤食者 SCF、中型浮游甲壳动物滤食者 MCF、中型浮游甲壳动物捕食者 MCC、大

30、型浮游甲壳动物滤食者 LCF 和大型浮游甲壳动物捕食者 LCC,LCC 功能群仅在冬季没有出现。河口区浮游甲壳动物优势功能群主要为 SCF、LCF 功能群,敞水区游甲壳动物优势功能群主要为 SCF、LCF、MCF 功能群,其中 SCF 功能群优势度最大。此外,河口区和敞水区各功能群的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季节各功能群所占比例不同。河口区夏季的优势功能群是 SCF 功能群,超过 70%;秋季、冬季、春季的优势功能群均是 SCF+LCF 功能群,其中尽管 SCF 功50 卷 3 期 张 佳等: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467 能群仍然占主体地位,但 LCF 功能群的比

31、例逐渐增大。敞水区夏季的优势功能群为 SCF 功能群,且高于河口区,约占 85%;秋季的优势功能群为SCF+MCC;冬季为 SCF+LCF 功能群;春季与夏季功能群相同,都是 SCF+MCF 功能群,其中夏季、秋季和春季 SCF 功能群都超过总数的一半,秋季SCF 功能群和 LCF 功能群所占的比例为 30.61%和29.64%,较为接近。表 2 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多样性指数 Table 2 Diversity index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s in Chaohu estuary and pelagic area 指数 河口区 敞水区 夏季 秋季 冬季

32、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1.75(-中污)1.89(-中污)2.53(-中污)2.33(-中污)1.49(-中污)2.53(-中污)2.56(-中污)2.30(-中污)丰富度指数 0.96(重污)1.92(中污)1.44(中污)1.56(中污)0.79(重污)1.72(中污)1.41(中污)1.45(中污)表 3 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划分 Table 3 Descriptor of zooplankton functional groups in Chaohu Lake 功能群 缩写 大小/mm 摄食习性 代表属(种)小型浮游甲壳动物滤食者 SCF 1.5 滤食者

33、,以细菌、单细胞藻类、华哲水蚤属、许水蚤属 大型浮游甲壳动物捕食者 LCC 1.5 捕食者,以轮虫、枝角类、双翅 目昆虫(摇蚊幼虫)和寡毛类为食 剑水蚤属 图 4 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不同季节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对比 Figure 4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groups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s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Chaohu estuary and pelagic area 2.4 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作用关系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2.4.1 不同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同其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及水环境因子的 Pea

34、rson 相关分析 研究发现,功能群与环境因子有密切联系。河口区 SCF功能群与 WT(r=0.361,P0.05)、CODMn(r=0.389,P0.05)呈显著正相关;MCF功能群与WT(r=0.650,P0.01)、pH(r=0.473,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MCC 功能群和 WT(r=0.577,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TP(r=0.414,P0.05)呈显著正相关。敞水区SCF功能群与WT(r=0.471,P0.01)、CODMn(r=0.468,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NO3-N(r=-0.471,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与 pH(r=0.325,P0.0

35、5)呈显著正相关;MCF 功能群与WT(r=0.524,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SD(r=-0.303,P0.05)呈显著负相关,pH(r=0.339,P0.05)、CODMn(r=0.296,P0.05)呈显著正相关;MCC 功能群与 WT(r=0.414,P0.01)、TP468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23 年 (r=0.373,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NO3-N(r=-0.368,P0.05)呈显著负相关;LCF 功能群与 SD(r=-0.367,P0.05)、TN(r=-0.315,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 CODMn(r=0.478,P0.01)呈极

36、显著正相关。不同功能群之间也存在影响,在河口区 SCF 功能群和 MCC 功能群(r=0.417,P0.05)呈显著正相关,MCC 功能群与 LCF 功能群(r=-0.416,P0.05)呈显著负相关。敞水区 SCF功能群与 LCF 功能群(r=0.394,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MCF 功能群(r=0.292,P0.05)呈显著正相关;LCF 功能群与 MCC 功能群(r=-0.378,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与 LCC 功能群(r=0.379,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表 4 不同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同水环境因子的 Pearson 相关性分析 Table 4 Significa

37、nt Pearso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iomass of zooplankton functional group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区域 参数 SCF MCF MCC LCF LCC 河口区 WT 0.361*0.650*0.577*0.100 0.050 SD-0.147-0.139-0.094-0.253-0.244 pH 0.271 0.473*0.177 0.274 0.184 TN-0.073 0.046-0.020-0.110-0.018 NH4+-N 0.004 0.185 0.257-0.287-0.1

38、21 NO3-N 0.272-0.239-0.315-0.195-0.006 NO2-N-0.137 0.118 0.114-0.127-0.026 TP 0.234 0.219 0.414*-0.230 0.000 CODMn 0.389*0.258 0.245 0.202 0.241 敞水区 WT 0.471*0.524*0.414*-0.077-0.024 SD-0.170-0.303*0.208-0.367*-0.249 pH 0.325*0.339*0.208 0.044 0.010 TN-0.255 0.070 0.085-0.315*0.031 NH4+-N-0.145-0.12

39、9-0.061-0.190-0.060 NO3-N-0.441*-0.241-0.368*-0.002 0.077 NO2-N 0.036 0.219-0.005-0.060 0.155 TP-0.062 0.171 0.373*-0.222 0.077 CODMn 0.468*0.296*-0.109 0.487*-0.092 注:*在 0.05 水平显著相关;*在 0.01 水平上显著相关。下同。表 5 不同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同其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 Pearson 相关分析 Table 5 Significant Pearso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iom

40、ass of zooplankton functional groups 区域 功能群 SCF MCF MCC LCF LCC 河口区 SCF 1 0.088 0.417*-0.075 0.275 MCF 0.088 1 0.017 0.299 0.075 MCC 0.417*0.017 1-0.416*-0.044 LCF-0.075 0.299-0.416*1 0.284 LCC 0.275 0.075-0.044 0.284 1 敞水区 SCF 1 0.292*0.1 0.394*-0.086 MCF 0.292*1 0.089 0.104 0.075 MCC 0.1 0.089 1-0

41、.378*-0.066 LCF 0.394*0.104-0.378*1 0.379*LCC-0.086 0.075-0.066 0.379*1 2.4.2 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同水环境因子的 RDA 分析 对数据进行去趋势对应分析(DCA),结果显示排序轴长度3,故对浮游动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采用冗余分析(RDA)。河口区第一轴与第二轴的特征值分别为 0.202 9 和 0.138 7,第一轴解释了物种信息的 20.29%,第二轴进一步解释了物种信息的 13.87%,前两轴共解释了 34.16%的物种信息与 82.44%的物种-环境信息。表明在河口区环境因子可较好的解释与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

42、之间的关系。敞水区第一轴与第二轴的特征值分别为0.196 5 和 0.147 7,第一轴解释了物种信息的19.65%,第二轴进一步解释了物种信息的 14.77%,50 卷 3 期 张 佳等: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469 前两轴共解释了 34.42%的物种信息与 77.95%的物种-环境信息,同样表明在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冗余分析(RDA)发现,前两轴对河口区和敞水区物种-环境信息解释率相似,表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水质理化因子对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解释度较为接近,不能完全区别河口区和敞水区的差异。表 6 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与水环境因子之

43、间的 RDA 分析结果 Table 6 RDA analysis results between planktonic crustacean functional groups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区域 轴序 特征值 种类-环境相关性 物种数据累积变化百分率/%物种-环境相关性累积变化百分率/%河口区 1 0.202 9 0.884 5 20.29 48.96 2 0.138 7 0.701 3 34.16 82.44 3 0.043 3 0.405 8 38.49 92.90 4 0.024 4 0.506 3 40.93 98.78 敞水区 1

44、0.196 5 0.790 1 19.65 44.49 2 0.147 7 0.751 7 34.42 77.95 3 0.080 5 0.668 9 42.46 96.17 4 0.010 0 0.239 6 43.47 98.44 图 5 浮游甲壳动物与环境因子的 RDA 分析 Figure 5 RDA of zooplankt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3 讨论 3.1 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的环境特征比较 本 研 究 发 现 巢 湖 河 口 区 和 敞 水 区 TN1 mg L-1、TP0.1 mg L-1,均已达到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的 WT

45、、SD 和 pH 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且相差不大。同时,巢湖河口区的TN、TP、NO3-N、NO2-N 和 CODMn这 5 项指标均比敞水区高,只有 NH4+-N 敞水区略高于河口区。其中,巢湖派河河口春季的 E2 采样点 TN 含量高达 5.48 mg L-1,E8(双桥河)秋季的 TP 含量最高为 0.45 mg L-1,表明河口区污染程度高于敞水区,巢湖 TP浓度、TN浓度与2018年张民等26的研究结果接近,河口区 TP 浓度较 2018 年增加 20%,敞水区下降了12%,TP 浓度是影响巢湖优势水华蓝藻鱼腥藻和微囊藻两种藻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27,这也是巢湖水华暴发的重要原因;T

46、N 与 2018 年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河口区下降 12%,敞水区下降 41%,氮含量的降低会使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减少28。与此同时,河口区的 N/P 也高于敞水区,N/P 作为水体营养结构的主要指标,当 N/P 在 1023 之间时易造成水体水华暴发29,河口区(12.80)和敞水区(11.55)均处于这个阶段。研究结果显示,巢湖的富营养化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西部入湖河流污染是造成的巢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湖泊外源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流域西北部。入湖河流作为氮和磷转移到湖泊中的主要路径,集中了所在流域的各种点源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水等)和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污水)30,其中农田对全流域面源

47、 TN和 TP 污染输出的贡献分别为 81%和 52%,化肥施用强度高依然是流域面源污染的核心问题31,同时入湖河流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底泥向水体释放的氮、磷营养盐的影响;敞水区各项指标较河口区低可能是与湖泊对氮磷的沉积与吸附有关32。鉴于巢湖河口区污染程度高于敞水区,河口区是外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巢湖的外源污染是造成巢湖富营养化程度高,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通过消减外源污染负荷,切断其污染途径是巢湖富营养化治理的470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23 年 重要措施。近年来,巢湖周边实施的大量工程如引江济巢工程通过消减外源入湖污染、增加江湖水量交换、缩短巢湖水体置换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巢

48、湖河口区营养负荷和减弱外源污染,进而达到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和抑制蓝藻大规模暴发的目的33。3.2 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比较 研究发现巢湖浮游甲壳动物 22 属 39 种,河口区 21 属 38 种,敞水区 21 属 31 种。河口区的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与敞水区相比较为丰富;从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类及其占比上看,巢湖水体中优势种类为枝角类中个体较小的长额象鼻溞,桡足类主要以无节幼体形式存在,优势种组成均与李静等34 2015 年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巢湖近几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 530.8 ind L-1和 506.2 ind L-

49、1,平均生物量分别为 14.7 mg L-1和 21.5 mg L-1,巢湖河口区浮游甲壳动物密度高于敞水区但生物量低于敞水区,表明河口区浮游甲壳动物的体型小于敞水区,河口区作为外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反映出了污染程度高时,浮游甲壳动物小型化程度也越高。本研究由于未对原生动物以及轮虫进行检测与分析,无法使用王凤娟等152006 年提出的利用浮游动物数量(ind L-1)作为湖泊水体营养程度的评价方法,有待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补充。Margalef 多样性指数显示巢湖夏季的污染程度更高,这可能是由于温度较高时,一些小粒径藻类大量生长,为浮游甲壳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夏季水华暴发,蓝藻浓度高但由于

50、一些小型浮游动物长期与蓝藻共存时,产生了一定适应性35,因此小型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在总种数中所占比例较高,大型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数占比例较低,这与邓道贵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体型较大的个体随藻类丰度的上升而下降,小型种类则呈现上升趋势。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表明河口区秋季的污染程度高于敞水区。进入秋季,由于降水等的减少导致河流域内水流量减少、流速缓慢,水体扰动性减弱,使得整个水体环境相对稳定,加上河岸带植物开始凋零,随着枯枝落叶的腐败、降解,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适合的水体温度加上丰富的营养物质影响了群落多样性36,因而河口区多样性指数高于敞水区。3.3 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