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探讨_王琳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86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探讨_王琳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探讨_王琳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探讨_王琳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务部需要研究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资金支出控制的内部相关程序制度规则,切实规范整个公司财务内部管理操作流程,形成内部统一有序的规范化财务资金监管运作体系,切实地遵照国家有关制度法规严格规范执行公司资金相关审批流程,明确有关审批机构人员职责,提升企业资金使用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二)加强内部审计部门资源配置。公司应及时招聘或调整具备内部审计工作专业能力的人员到岗,切实按照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要求履行内部审计工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保证公司经营管理的有效运行,公司审计资源应该增加配置,体现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对于内控所需设备、人才等加以完善。(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

2、管理。公司应着力完善财务风险管控的流程,ST 鹏博士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性,选择能代表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和适当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通过与行业标准值的对比,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风险的发生。(四)加强对资产合理管控。目前 ST 鹏博士公司也在进行转型升级为“重运营、轻资产”的全新服务运营模式。随着我国多次强调要全面加快包含大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型城市基础平台建设开发进度,预示着互联网数据中心将迎来快速发展,ST 鹏博士应该利用好这次机会,加速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五)完善内外部重大信息沟通机制。信息传递沟通体系对于加

3、强企业制度的内外部控制体系作用极其巨大,公司董事会应努力完善、利用好此沟通传导机制,来及时确保所有相关利益主体均在企业重大法律事项尚未发生变更之前第一时间主动通知相关公司负责人,同时进一步加强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专业管理人员等以及管理层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等企业相关管理法规知识和公司现行内部企业管理法规制度情况的全面学习,在努力改善相关制度的过程中注重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市场规范化运作服务意识,提升公司信息及时披露服务质量,从而实现公司的内控质量优化发展。综上,当前互联网公司竞争激烈,企业想要具有竞争力,立足于行业前列,就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

4、的重视程度来加强管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有独立性、权威性,公司应配置适当的资源、配备具有专业内部审计素养的人才来确保内控的质量和有效性,从而促进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参考文献:1 张霞.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鹏博士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1.2 费智聪.基于 ERP 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4).3 赵超泽.预算管理视角下 Z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2.4 黄立新,程昱,程新生,李娜.互联网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研究J.管理评论,2021.33(10).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

5、数逐年扩张,高等教育水平不断向世界一流层次靠近。但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财政赋予的教育经费支出不合理及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等问题。近年来,国家通过各项会议、文件和立法强调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教育部在 2019 年发布了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此规范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财政资金安排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探讨文/王琳琳(沈阳大学商学院辽宁 沈阳)提要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的持续存在、财政收入增速的逐渐减缓,给高等院校的资源合理配置带来一定挑战。因此,高校注重预

6、算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分析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发现现阶段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人员意识、指标体系、过程监管和评价结果应用上均存在一定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保障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2 年 11 月 18 日管理/制度合作经济与科技No.8x2023122-DOI:10.13665/ki.hzjjykj.2023.16.063中保障教育投入,在公共资源配置中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校作为财政拨款的教育单位,目前仍存在预算绩

7、效评价指标不规范、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由此看来,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质量,科学合理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不仅能够推动国家在该方面的政策落实,也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现状(一)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结构需进一步完善。首先,从制度方面来看,高校应紧紧跟随国家及地方政府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指导意见,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但目前存在一些高校自身未确立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缺乏规范和约束,无法做到有效的制度保障。其次,在组织结构方面,还未设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或者专门人员负责该项工作的高校,容易造成组织结构、管理流程、责

8、任划分不规范等问题。此外,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上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使每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存在一定阻碍。(二)对全面预算绩效评价的认识有待提高。部分高校的工作人员绩效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认清绩效管理的重要地位。第一,在预算申请环节,部分人员认为申请到的资金越多就是好事,这种意识易造成财政资金的分配有失公允。第二,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没有形成与自身中长期战略目标相结合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人员认为预算绩效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自身只是对绩效指标打打分而已,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的是从绩效目标的编制

9、开始,各单位人员都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但部分人员在绩效目标的编制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未结合高校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进行考虑。第三,在高校项目支出的预算绩效管理上,由于部分预算项目库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导致在前期收集到的基础材料不够全面,预算项目没有通过科学调研和论证,在申请时匆忙填报,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三)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有待健全。虽然中央及地方财政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指示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但不乏一些高校还处在初级阶段,关于建立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时期,且已经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针对的是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的项目支出,且重点考核的是一些金额较大的项目,针对一些非重点

10、项目缺少评价,同时对类似水电费这样大额的基本支出也没有列入预算绩效评价范围,虽然符合政策规定,但对全方位体现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还有一定欠缺。现有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第一,目前的评价指标设置缺少与高校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相结合,缺少与高校自身的未来发展目标相结合。第二,缺少个性化指标的设置,目前的指标设置在一级指标方面还是针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的关于绩效评价共性指标的应用,但由于高校的特殊性,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针对二三级指标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构建出符合高校性质的个性化指标。第三,定性指标占比过多,定量指标数量较少,定量指标更能体现指标设置的科学合理,应加强不同评价阶段定量

11、、定性指标的合理应用。(四)过程评价和监管未引起足够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重点谈到要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目前,部分高校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评价和监管,更多的还是对预算执行结果评价。从程序上看,第一,部分高校缺少准确的绩效目标的设置,未能从项目初始就融入绩效理念,即使部分高校设置了绩效目标,但也不排除绩效目标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和实践性。第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项目支出普遍具有持续时间较长、资金数额较大的特点,若缺乏对执行过程的评价,一方面容易造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容易导致执行偏离预期,不利于项目的平稳运行。从内外

12、部环境监管来看,作为外部监管的上级部门缺少对高校的绩效评价给予强制性规定,上级部门更多关注绩效目标、决算报告的编制情况,未真正考虑资金的使用效果。而高校自身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申请更多的资金,单位内部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对预算资金使用进行监管,一些过度投入、资金利用不合理以及资金闲置问题就会产生。(五)绩效评价结果后续应用反馈机制不足。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希望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合理地进行预算安排。相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预算部门,及时督促相关预算单位针对有缺失的地方整改,高校在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首先,相关主管部门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视不足,没有很好地应用

13、评价结果进行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和款项拨付,对评价结果应用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各预算部门在新一年的绩效目标编制中也缺乏对先前不足的地方进行考虑,习惯性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填报。其次,高校的奖惩机制不够健全,绩效评价结果没有很好地和人员的工资、资格提升等相挂钩,针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机制,未形成约束力。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建议(一)健全制度体系,提升绩效评价权威性。第一,高校应完善组织结构。未设立预算绩效管理部门的高校应通过校党委等领导机构的决议,成立专项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部门,建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评价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领导小组,并部署好各人员的工作重心和责任划分。第二

14、,健全一套关乎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校级红头文件或方案,并下发给各预算部门。第三,通过人才选拔、人员培训等活动,吸收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熟悉预算绩效管理业务流程的人员队伍。第四,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预算绩效管理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和反馈均需各方的参与,应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工具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流程均电子化、系统化操作。(二)强化人员意识,提升绩效评价操作性。第一,高校管理层应牢固树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观念,将高校的绩效管理与中长期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预算绩效管理

15、领导小组应通过会议或下达文件的形式带动各单位绩效意识的提升,促使各部门全面配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进程。第二,财务部门应选派专业人员对各预算部门的绩效目标设置提供指导,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普及绩效理论,强化绩效意识。第三,应加快高校 35 年123-的滚动项目库建设进程。高校应做好项目申报、审核、入库、执行和评价的一系列工作,保障每笔项目资金的使用都按照项目库程序化流程实施,做好项目资金的动态监督管理,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杜绝未入库项目进行预算申报的现象出现,保证每笔项目资金都是在合理情况下进行申请,促进高校的长期战略目标实现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三)完善指标体系,提升绩效评价针对性。高校的预算

16、绩效评价结果与绩效指标体系密切相关,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绩效指标体系。首先,针对绩效评价指标的范围方面:第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有强调针对预算支出的评价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评价,虽重点针对后两项来考核,但基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环境下,在大额的基本支出方面,高校可以适当参考项目支出的评价方法将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第二,高校在确定绩效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政府会计的核算要素,利用政府会计财务报告的信息扩大绩效指标的设立范围。其次,对一些有关绩效指标设立的共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第一,高校应重点关注绩效目标的设置,在确保绩效目标合理

17、可行的情况下,确立与之相对应的绩效指标才会起到一定作用。绩效目标最基础的保证是要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同时与各二级预算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相对应。第二,绩效目标的设定要做到细化量化,应结合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和相关要求来设计,保证客观可行。第三,要使绩效目标的编制与预算编制同步进行,各二级预算部门在编制经费预算需求的同时,也要提交绩效目标的编制。最后,在个性化指标的设置方面,高校应不断细化二三级指标。高校在应用财政部提供的一级模板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二三级指标的设计。一级共性指标的构建大多都是通过投入、过程和效果三个方面展开的,投入方面二级指标指的是预算编制方面,主要有关资金的安排,在设计三级指标的时

18、候,可以更多地采取定性指标,例如绩效指标的合理性、明确性,申报项目的合法合规性等。在对过程方面评价的细化指标设置可以考虑从预算执行与预算监控两个角度入手,结合对财务指标的考虑,更多地应用到定量指标,例如预算执行效率、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率等;预算监控方面可以加入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性、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等定性评价指标。在效果评价方面可以分别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构建,例如社会效益从社会服务水平的角度进行衡量,设立生均教育经费、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经济效益方面可以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专利取得数量、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奖数量等。(四)加强过

19、程管控,提升绩效评价规范性。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是要将绩效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的各环节,因此如何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效地结合是高校需要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在过程评价方面,预算编制环节应组织各预算部门编制准确的绩效目标,同时高校绩效管理部门人员应对绩效目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和评定。在预算编制阶段对项目支出进行成本管控,注重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通过约束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保障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在预算执行环节,通过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双重监督,及时发现各预算部门和各类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提醒,促使有关预算部门及时整改。最后,在事后评价方面,应严格比照绩效

20、评价目标,结合绩效评价体系对高校预算绩效从成本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应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保障与下一年预算安排相挂钩。高校在监管方面也需要做出一定努力。从外部监管来看,地方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其管辖范围内的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加强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财政资金合理优化的需要。从高校自身内部监管来看,更多的是需要确立监管机制,让专业的绩效管理人员更多地参与到各部门和各项目的过程评价中,形成制度和实施上的约束。(五)保障结果反馈,提升绩效评价有效性。高校应该注重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工作,以不断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性。首先,从工作流程上看,绩效管

21、理部门的人员应加强与各预算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重点应针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绩效目标偏离较大的项目以及评价后发现绩效存在很大不足的地方,同时还要督促各预算部门及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其次,从制度的建设上看,高校应强化对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方面的重视,高校应通过制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推动相关人员加大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从奖惩机制的构建上看,高校应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和人员工资薪金相挂钩的机制,绩效情况良好的预算部门人员可以拥有一定比例的薪金奖励,在评优方面有一定的加分政策;针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绩效目标相差较大的部门给予一定的惩罚举措。高校应健全问责机制,坚持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22、”的基本理念,建立权责统一的制度体系。最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下一年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针对绩效情况良好的部门,在下一年可以考虑在满足预算申请的情况下多拨付一些资金,但针对绩效情况稍差的部门,应适当地减少资金分配、降低一些项目的申请资金额度等。综上,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需通过不断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来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高校需要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增强人员的绩效意识,完善预算绩效的评价指标,增强预算绩效的过程评价,强化预算绩效的结果评价,建立全方位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的合理健康发展。主要参考文献:1张玮.完善制度 加强监督 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08).2乔春华.论高校预算绩效过程评价J.会计之友,2022(14).3 宫景玉.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J.会计之友,2020(15).4 夏丹,杜国良.内涵式发展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9(05).5 曾华婷.高校分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6).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