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6422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14 期 总第 102 期疾病防控87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策略李宪博(临朐县农业农村局东城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潍坊 262600)作者简介:李宪博(1974),男,汉族,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摘 要:随着牛病的多发和防治的困难,准确诊断牛病,找出有效治疗对策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发热黄疸型牛病为例,通过与巴贝斯虫病、环形泰勒虫病、无浆体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进行差异性比较,提出明确的鉴别要点,并分析了发热黄疸型牛病的病原学及治疗现状,在综合应用抗病毒、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采血检测抗体水平,隔离患病牛等评价治疗效果的监测方案。本文

2、可为牛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对策选择提供参考。关键词:发热黄疸型牛病;鉴别诊断;治疗对策;监测评价 牛病的准确诊断与有效治疗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热黄疸型牛病缺乏特异性表现,易与多种牛病混淆,给治疗和控制带来困难。因此,明确发热黄疸型牛病与类似牛病之间的鉴别要点,选择合理的治疗对策,设计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实现科学防治刻不容缓。1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1.1 巴贝斯虫病 发热黄疸型牛病与巴贝斯虫病是两种临床表现不同的牛病。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乏力、食欲不佳等,病理变化集中在肝、肾组织出现坏死和出血,是由牛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但治愈率较低,病死

3、率较高。而巴贝斯虫病的临床症状则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抽搐、失明等,病理变化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神经元坏死,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巴贝斯虫寄生引起的,需要使用抗寄生虫治疗,及时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1。综上所述,通过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致病原因和治疗预后等差异可以明确区分发热黄疸型牛病与巴贝斯虫病这两种不同的牛病。1.2 环形泰勒虫病 发热黄疸型牛病和环形泰勒虫病是两种临床表现不同的牛病。发热黄疸型牛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疸、食欲不佳等,病理改变涉及肝、肾组织的坏死和出血,属于牛病毒感染所致,治疗以对症支撑为主。而环形泰勒虫病的临床症状以腹泻、消瘦、食欲不佳为主,病理变化则表现为小肠黏膜破

4、裂出血和炎症,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环形泰勒虫虫卵,需要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综上所述,根据两种疾病在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寄生虫检出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明确区分发热黄疸型牛病和环形泰勒虫病,避免临床误诊。1.3 无浆体病 发热黄疸型牛病和无浆体病都是可引起牛群发病的疾病,但两者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差异。发热黄疸型牛病属急性发病,病程短,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病理损害以肝、肾为主;而无浆体病属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可达数月至一年,临床症状复杂,如消瘦、鼻炎、牙齿松动等,病理改变更为全身性。两者在治疗反应上也不同,发热黄疸型牛病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也较差;无浆体病得到及时治疗后病牛的治

5、愈机会较大。此外,发热黄疸型牛病可在体液中检测到病毒抗原或抗体,无浆体病则需骨髓涂片发现特有的病原虫。综上所述,根据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治疗反应和病原学检测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明确区分这两种疾病。1.4 钩端螺旋体病 发热黄疸型牛病和钩端螺旋体病均可引起牛群发病,但两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发热黄疸型牛病以发热、黄疸、乏力为主要表现,病理损害主要累及肝、肾组织;而钩端螺旋体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急性或慢性腹泻,病理改变集中在肠道黏膜出血、炎症和溃疡。发热黄疸病可检测到牛病毒,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高;钩端螺旋体病可在粪便中检出大量螺旋体原虫,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因此,88从临床症

6、状、病理变化、病原检出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可明确区分这两种牛病,避免临床误诊或漏诊。2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策略2.1 牛巴贝斯虫病的治疗对策 明确诊断是防治的第一步。在牛群出现提示性症状时,应立即将疑似病牛的血清和脑脊髓液样本送到专业机构进行病毒分离、PCR 或抗体检测。对确诊病例,首先应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头痛、发热等症状。然后针对性用药,选用抗生素如盐酸四环素或头孢呋辛酯肌注,连用57 d,有效清除体内残余的巴贝斯虫。也可以口服或在饲料中添加磺胺制剂,达到清除寄生虫的目的。此外,要对患牛所在畜舍进行彻底消毒,粪便、病死牛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途

7、径2。而对未发病牛群,应提前接种减毒活疫苗,2 3 周后测定血清抗体水平,以达到预防性免疫的目的。2.2 环形泰勒虫病的治疗对策 当发现临床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采集新鲜粪样进行寄生虫晶体检查或 ELISA 方法检测病原体。对确诊病牛,首先应隔离治疗,严格消毒,防止污染饲料或饮水,避免交叉感染。然后肌注苯咪唑类杀虫药物,如阿苯达唑,连用 3 5 d。同时保证饲料营养,支持治疗。如果病程长、虫载量大,导致肠道损伤严重,还需要补充益生菌制剂修复肠道屏障。但对未发病牛群,接种常规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3。如某农场应用重组泰勒虫抗原蛋白疫苗,接种后体液 IgG 抗体阳转率达 90%以上,实际感染率大幅下降,取

8、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疫苗接种也需结合牛舍消毒、定期检测等措施综合防控疫情。2.3 无浆体病的治疗对策 牛无浆体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提高诊断能力,实施隔离治疗,建立良好的免疫屏障。首先,面对发病牛群,应立即采集骨髓涂片、血液等样本,通过病原体显微镜观察、PCR 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明确病原信息,做到快速、准确诊断。其次,对检出阳性个体实行严格隔离,避免病原体传播,同时针对性用药,肌注四环素等抗生素,一般需要连续使用 10 d 以上,配合维持治疗,促进临床康复4。最后,无论治愈牛还是未感染群体普遍免疫强化尤为关键。可接种重组 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等多种免疫制剂,测定体液抗体水平,进而形成强大的免疫屏障,

9、从而保护群体。此外,还需要加强牛群日常管理,监测抗体状况,隔离患病个体,切实控制病情扩散。上述综合防治策略对遏制无浆体病疫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2.4 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对策 针对牛群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提高诊断水平、隔离治疗病例和消毒环境。第一,面临疑似病例或疫情暴发的牛群时,要第一时间收集质量好的新鲜粪样,运用显微镜、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方法等手段明确病原体及感染情况,做到快速、精准诊断5。第二,对检出的阳性个体实施至少 2 周的隔离治疗,连续肌注抗生素(如四环素),清除体内残余螺旋体,促进临床康复。治疗期间提供充足的营养,避免污染群体。第三,必须对患病牛所处饲养场所进行消

10、毒,可用 5%苛性钠溶液或 1%戊二醛高效消毒,检测环境样本,确认达标后才可恢复使用,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第四,免疫强化也极为重要,可以选用特异性疫苗提高群体免疫力,建立免疫防线6。上述诊断、隔离治疗及环境消毒与免疫的综合防治策略是防控牛群钩端螺旋体病持续发生的关键举措。3 结语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与疫苗防控手段的推广运用,我们有信心战胜各种牛病的侵扰,保障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展望未来,针对发热黄疸型牛病,仍需加强流行病学监测与病原机制研究,开发诊断套盒或多价疫苗等创新防控产品,建立信息化精准防控体系,为牛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如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解析牛群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易感基因位

11、点,育种选育疾病抗性牛只;研发快速多重 PCR 检测试剂盒,实现对发热黄疸型牛病多种病原体的高通量检测。此外,建立牛病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和防控知识库,开2023 年第 14 期 总第 102 期疾病防控89展移动互联网遥诊服务,实现疫情实时监测与科学防控决策,大幅提高防控效率。展望更远的未来,我们期待研发出安全有效的核酸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彻底阻断发热黄疸病毒的传播;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去除牛群致病源,彻底清除病源,从根本上预防疫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 刘辉.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研究 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10):139-140.2 朱焕星,王

12、仁翠.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8):33-34.3 何开锋,赵秀娟.发热黄疸型牛病鉴别与治疗 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7):49-50.4 刘兰.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 J.当代畜牧,2023(6):98-99.5 黄雪娇.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方法分析 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6):95-96.6 杨明.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 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5):92-94.畜牧养殖中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赵海军1 李 军2 乌云娜2 图门乌力吉2 孟克白乙拉2 苏乙拉图2 张自钢2(1.阿巴嘎旗巴彦图嘎苏木

13、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锡林浩特 011411;2.西乌珠穆沁旗吉仁高勒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200)摘 要:本文针对畜牧养殖中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阐述了提高畜牧养殖工作者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意识、科学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做好畜群布鲁氏菌病检测净化及严格执行患病动物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畜牧养殖;防控措施;疫苗接种;检测净化;扑杀 作者简介:赵海军(1972),男,汉族,内蒙古太仆寺旗人,中级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

14、患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具有严重危害1。在畜牧养殖业中,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不仅会导致动物死亡和流产,还会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畜牧养殖中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法,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 布鲁氏菌病概述 布鲁氏菌病也被称为“波状热”“马耳他热”“地中海弛张热”,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2。布鲁氏菌感染的动物主要包括牛、羊和猪等家畜,以及野生动物。事实上,已经发现超过 60 余种动物都可作为布鲁氏菌的贮存宿主3。人类感染布鲁氏菌病往往与个体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职业有很大关系。一些与病畜接触过

15、的饲养、放牧人员,畜牧兽医和畜产品加工人员等更容易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此外,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感染过的食物或饮食,病菌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机体,导致经消化道感染。另外,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和尘埃也可能被吸入呼吸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布鲁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而我国也是该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同种类的布鲁氏菌的易感动物存在差异,如牛易感染流产型布鲁氏菌,羊易感染马耳他型布鲁氏菌,猪易感染猪种布鲁氏菌。值得注意的是,种公畜的感染率高于母畜,而疫区中的幼畜感染率往往较低。大多数母畜发生感染是在头胎流产之后,之后发生流产的概率会降低。此外,不同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病后的潜伏期也存在差异,大多数潜伏期为 1 3 周,只有少数病例存在数月甚至 1 年的潜伏期4。在临床上,感染布鲁氏菌后,人类和动物都会出现多种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高热、乏力、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