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新闻文化建设 2024.1 上新 闻 文 化 论 坛作者简介:刘军,男,汉族,江苏沭阳人,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主任记者,本科,新闻采编。翻转角色 重塑辉煌主流媒体新闻记者的网红化转型探究刘 军摘要:在当前的媒体生态环境中,新媒体的大范围普及,已经重新定义了信息传播的形态与内容。尤其是在 5G 技术的影响下,社交媒体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赋予了个人前所未有的传播能力,从而衍生出了“网红”这一特殊的社会身份。针对新闻业内的主流媒体而言,面对诸多新事物的冲击,创新转型不再是规划目标,而是成为当下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基于此,本文从新闻记者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网红化现象背后的动因与内在机制,探
2、索新闻记者在此背景下应如何进行自我重塑,实现角色翻转的同时维护好职业新闻人的公信力。关键词:主流媒体;新闻记者;网红化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在这场变革下,主流新闻媒体如何适应新的传播环境,保持自身的影响力与公信力,成为众多研究学者与新闻从业者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主流媒体新闻记者作为新闻生产的关键环节,其职业身份与工作模式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尤其是随着网红文化的兴起,更是对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重塑提出了迫切要求。一、主流媒体新闻记者网红化转型机遇(一)媒介生态转型当今时代,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被重新定义,其不仅是新闻信息的搬运工,同时还是信息生产与
3、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网红化现象的出现,为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个充满未知的探索空间。新闻记者的网红化转型并非一种追求流量的外在表现。探究根本,这是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记者身份定位以及受众互动机制的根本性革新。先进的数字技术已使信息传播从线性转为立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在此背景下,新闻记者的角色正处于多重压力与机遇的复杂交织之中。一方面,他们需要维护好主流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让自己能够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功底;另一方面,他们要主动接触并掌握新媒体技术,通过技术赋能来推动自身的网红化转型,以此回应新时代的召唤1。很显然,新闻记者的网红化转型可以有效巩固他们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并争取到更多的话语
4、权。相较于以往一对多式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完成网红化转型的记者在广大受众群体中将得到更高的关注度,在工作中也将拥有更高的自主性。(二)广电观念转变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的支柱,在融媒体时代,其发展目标与传播观念的转变,将会直接影响到新闻记者的工作模式。在数字化的发展浪潮下,广电机构对于新闻记者的期望与定位也在随之转变。在互动式传播机制下,新闻记者不仅要负责报道新闻事实,还要参与到信息生成、处理、传递等各个环节。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应具备更强的信息挖掘、整合、呈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如今,媒体更加重视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此背景下,新闻记者的网红化转型则显得尤为关键。网红化转型能够
5、帮助记者构建个人平台,提升知名度,与受众之间展开密切沟通,此种交流方式具有直接性的优势,将更加有利于记者捕捉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为后续的职业角色重塑奠定坚实基础。二、主流媒体新闻记者网红化转型挑战(一)过度“营销”美貌,审美标准固化面对数字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也势必迎来一场“硬仗”。其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表对新闻记者而言虽57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新 闻 文 化 论 坛然是加分项,但如果过度“营销”美貌,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最终反噬自身。审美固化成为阻碍新闻传播的一大拦路石。当新闻记者过分追求与主流审美相符的形象,新闻的核心价值即传递
6、真实、公正和客观的信息,可能会受到冲击。过分强调形象塑造,会使内容逐渐表面化、同质化,传播质量将会严重受损。此外,当内容生产以审美为导向,那些不符合主流审美,但具有传播价值的声音,将被边缘化。新闻的多样性是保障社会民主健康、促进公共讨论的关键。一个固化的审美标准,会使某些重要但不为大众所接受的议题遭到忽视。(二)受众需求多元,难控稀缺价值法则在数字化媒体环境下,受众不再满足于单一、线性的信息流,追求多元、互动和定制化的内容。如何确保内容质量,同时满足不同受众的特定需求,成为新闻行业的重要议题。稀缺价值法则告诉我们,信息的价值在于其“稀缺性”特质。然而,在包容性更强的数字媒体生态中,信息量已远超
7、人们的消化能力。在这种环境下,新闻记者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塑造信息本身的稀缺价值。在大量信息中筛选、整合、提炼,为受众提供有深度、有视角、有洞察力的内容。(三)身处风口浪尖,易陷“塔西佗陷阱”在数字时代,新闻记者的职责已不再局限于新闻报道与分析,而是涉及与受众的互动与沟通。这种转型,尤其在网红文化的影响下,使新闻记者处于风口浪尖,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与公众期待。此种情境下,记者有可能陷入所谓的“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起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指的是“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2”。尤其是针对来自于主流媒体的新闻记者而言,如果一味地求关注、求认
8、可,而忽略了新闻人应秉持的核心价值观与职业底线,将会极大地损害到传统媒体所积累起来的公信力。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超过任何时代,新闻记者的每一次报道、每一次互动都可能成为焦点。这无疑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职业挑战。而在网红文化的背景下,新闻记者也可能舍弃深度和独立思考,追求短期的、表面的、能够迅速吸引眼球的内容。三、主流媒体新闻记者网红化转型路径(一)表演:管理自我媒介形象在现代传播学领域,自我媒介形象的管理得到了广泛关注。当新闻记者尝试转型为数字化内容的创作者时,要时刻处于警惕状态。不仅要维护好主流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要运用专业素养来处理各项新闻报道任务,展现出更加真实、丰满的个性。
9、想要顺利达成上述转型目标,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新闻记者要尽快学会“表演”。此种“表演”所指的并非单纯地展示专业能力与职业特质,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将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状态呈现给受众,通过此种方式与广大受众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连接,达成双向互动。例如,王冰冰的转型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证。在B 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王冰冰的个人账号是“吃花椒的喵酱”。这个账号中所呈现出的王冰冰,颠覆了主流媒体中精英记者的严肃刻板印象,而是塑造了一个更加接地气的真实形象。在“冰冰 Vlog.002”这一期视频中,王冰冰拍摄了一次“开箱”视频,她向网友们展示了自己的行李箱,并回应了部分“
10、B 友”的疑问与好奇心,详细地解释了自己选择带这些物品出差的原因。此次镜头前的“表演”,不仅让网友了解了她的日常生活,而且还以十分轻松的方式介绍了自己的职业经验,如上镜妆容的小技巧、职业着装的小建议等。这样的内容,深入到了她的生活细节,为受众展现一个不同于职业记者形象的王冰冰,有效增强了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连接3。新闻记者选择转型为网红时,需要具备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鉴于职业记者的身份限制,应当在正确的领域中进行自我形象的管理与建设,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将专业素养与个人品牌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为日后的媒体发展铺平道路。(二)回应:满足广大受众期待现代传播学研究指出,互动与回应是构建有效受众关系的
11、关键。面对多样化的信息消费者群体,新闻记者在实践网红化转型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与这些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这就需要新闻记者通过正确的渠道观察、了解受众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有深度的优质内容。仍以王冰冰为例,她的网红化转型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思路。例如,在小草这部作品中,王冰冰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从观众的视角出发,与之共同探讨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视频中的王冰冰落落大方,笑容亲切,通过娓娓道来的方式,向屏幕前的网友们介绍着“快乐小草”。网友们纷纷评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生态环境”。这种叙事模式与画面的联合呈现,展示了她作为新闻记者的专业性和作为网红的亲和力,成功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
12、情感距离4。主流媒体新闻记者在网红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将受众置于中心,不断捕捉其反馈,通过具体的内容回应其期望与需求,从而实现与受众之间的真正互动与连接。(三)培育:输出传统媒体品牌在信息饱和时代,媒体记者面临着与众不同的挑战。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凸显专业品质,同时满足受众的多样需求?传统媒体的品58新闻文化建设 2024.1 上新 闻 文 化 论 坛牌输出,不仅涉及内容的数字化、多样化,更关键的是如何保留并维护受众心中已经形成的媒体品牌形象。当转型重任放到新闻记者身上时,正确的做法是从主流新闻媒体的品牌价值出发,挖掘自身与之相匹配的风格特点,以此作为网红化转型的“敲门砖”。例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
13、出的“南方名记培育工程”项目,则代表了主流传统媒体在品牌培育中的创新实践。此项目不仅重塑了传统媒体的内容形式,更是对品牌内核进行了重新诠释。其中,南方日报的赵杨推出作品武松来了,以传统说书人的叙述技巧,重新解读了反腐倡廉的主题,成功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关注,同时也实现了对南方日报这一传统品牌的重新定义。浙报集团的“网红记者直播”活动中,17 位记者通过直播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如吉他独奏、下厨烹饪等,这些新颖的内容形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据报道,这场 9 小时的直播活动,在线上平台共获得 48 万次观看,网友留言数超过 6 000条。直播活动中,“凤凰新闻”APP 的最高在线人数和战旗直播平台
14、的同时在线人数均高达 4.5 万,这充分展现出主流媒体在培育“网红记者”方面的巨大潜力。主流媒体记者在网红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对媒体品牌核心价值的坚守。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将品牌价值与新媒体传播手段相结合,以此增强自身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四)运营:瞄准节目垂直定位垂直定位指为特定的受众群体提供特定的内容,以满足其独特的信息需求。此种运营策略可以帮助新闻记者在同质化严重的媒体生态中脱颖而出,更加精准地触达受众,提高新闻内容的影响力,增强受众黏性。例如,新疆新闻广播节目新广行风热线,为我们展示了垂直定位策略的实施方法。节目记者海瑞利用抖音短视频平台,采用“直播+短视频解答”的形式,确立了
15、民生新闻的垂直定位。此种新颖的节目形式不仅让节目主题更加鲜明,而且还赋予了节目本身以浓厚的人文关怀基调。通过发布便民信息、收集社会线索、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海瑞与节目的受众群体建立起了紧密且深度的连接,短视频的播放量也随之水涨船高5。由此可见,对于主流媒体的新闻记者而言,正确的节目垂直定位能够让他们顺利跻身网红队伍,与受众建立双向互动关系的同时,实现职业角色的成功转型。(五)坚守:维护主流媒体公信力在探索新闻记者的网红化转型过程中,无论如何变革,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这种公信力形成于数十年的报道实践上,是社会对其内容质量、真实性、权威性的集体认可。尽管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16、,主流媒体仍需保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在多元信息源涌现的背景下,新闻记者不应追求短暂的网络热度,而应对社会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入、全面、客观的报道。这样,即使是在网红文化的影响下,也能确保所传达的信息具有权威性。网红化转型并不是表面上的形态变化,更是深层次的传播策略调整。新闻记者应深刻洞察受众需求,结合现代传播技术,生产出更加引人入胜,能够与受众产生共鸣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公信力与职业伦理仍是新闻工作的底线。为保证新闻质量,主流媒体应积极开展内部培训活动,并建立审查机制,使新闻记者在追求网红效应的同时不偏离新闻的核心价值。要时刻牢记,新闻记者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更是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的捍卫者
17、。只有坚守这一原则,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信息竞争中屹立不倒,持续为社会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四、结束语网红文化、短视频趋势、直播互动机制的崛起为新闻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本文探讨了新闻记者在此背景下的转型策略,揭示了其网红化路径的多重维度。新闻记者不只是新闻内容的输出者,还应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内容创作者、品牌塑造者,甚至是观点领袖。从传统媒体的品牌输出、节目的垂直定位,到与受众的深度互动,每个环节都体现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变和能力提升。展望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受众需求的日益多变,新闻记者的网红化转型之路注定充满荆棘。需要时刻警惕
18、的是,转型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创新。相反,新闻记者应坚守新闻真实、客观的基本原则,确保内容的质量与深度,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新闻品牌。主流媒体新闻结合的网红化转型任重而道远,在形式变革、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与不足。但只要坚定目标、守好底线,把握好转型中的诸多机遇,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多优秀的网红记者,让我国的媒体行业发展得更快更好。参考文献:1 徐晓艳.新媒体环境中“网红记者”的再思考 J.新闻文化建设,2022(10):103-105.2 皮远乐.新型主流媒体网红打造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央视新闻记者王冰冰走红为例 J.新闻传播,2022(12):9-11+15.3 徐晓艳.新媒体环境中“网红记者”的再思考 J.新闻文化建设,2022(10):103-105.4 左鸿雁.传统媒体记者网红化趋势及转型研究 J.采写编,2022(4):52-54.5 周琼.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网红记者”打造策略探究 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