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国初期陈云粮食工作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6255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初期陈云粮食工作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国初期陈云粮食工作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国初期陈云粮食工作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 研 究 报 告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陈云作为我们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领导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建国初期,对于一个新生政权来说,人民群众能不能吃饱是一项关乎党生死存亡的重要工作。作为一代经济统帅,陈云在建国之初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国家粮食危机,形成了一套富有深刻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的粮食安全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出了陈云同志的经济工作思想的核心要义:陈云同志认为,经济工作应该首先考虑民生。他说:“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

2、站不稳。”1陈云所提出的“无粮则乱”“无农不稳”等重要粮食工作思想,对于当今我国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挑战,如何稳中求进推进农业生产发展持续向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绿色化的粮食需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建国初期陈云粮食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如何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件大事。时任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的陈云,力求实事求是,高度重视国家粮食问题,不断推进农业增产增收,提出粮食统购统销、推动城市人口下乡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对新中国初期经济社会稳定以及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1要高度重视国家粮食问题陈云时刻关心人民温饱问题

3、,时刻提醒全党同志要高度重视国家粮食问题。“粮食工作极为重要,它决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2尤其是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粮食问题不仅可以稳定市场物价波动,推动经济建设持续向前发展,而且对于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政权稳定具有基础性的重大意义。首先,解决粮食问题是稳定市场物价的前提。早在建国前夕,陈云在上海召开的财政会议上就明确指出了这一问题,当时上海粮食价格不断上涨,超过了普通商品的一倍或一倍以上。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在日寇、汉奸、国民党的压迫下,已经饱受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恶性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痛苦折磨。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不仅会影响到城市工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影

4、响其他商品的价格,直接造成了普通人民生活的恐慌。“粮食、纱布是市场的主要物资,我掌握多少,即是控制市场力量之大小。”3在此背景之下,陈云指出要着力解决上海市场出现的问题,稳定物价。1949年8月15日,陈云在上海财经会议所作的总结报告中指出,要实现内部贸易自由4,从全国各地大量调运粮食支援上海,严重打击投机资本,从而控制住了当时我国市场上存在的恶性通货膨胀问题。其次,粮食问题与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密切相关。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工业和其他方面有很大的约束力。“大跃进”期间我国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粮食需求量不断提升,而正值我国遭遇自然灾害,农业减产,导致大量作者简介:韩晓

5、,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与中国粮食安全研究。Email:建国初期陈云粮食工作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韩 晓(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要:【目的】研究建国初期陈云同志关于国家粮食工作相关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提供经验借鉴。【方法】采用史论结合研究和比较研究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建国初期陈云同志相关讲话文本为切入点,对陈云粮食工作思路进行系统梳理。【结果】陈云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提出要高度重视国家粮食问题,不断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提出粮食统购统销和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等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粮食工作思路。【结论】建国初期陈云粮食工作思想,对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

6、安全,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推动乡村地区人才振兴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关键词:陈云;粮食工作思想;粮食安全;现实意义21研 究 报 告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人口非正常死亡。1960年七八月间,陈云出席了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加强农业第一线的问题6。陈云深刻思考了农业优先发展的问题,他在1961年5月曾提出“工业不能挤农业,城市不能挤农村,而要让农业,让农村”5,这也是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出的深刻结论。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始终把农业摆在优先位置,不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穿问题,不把经济建设放在有吃有穿的基础之上,建设

7、终归是不稳固的。最后,解决粮食问题是关乎全体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能否解决好人民吃饭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能否稳固政权的首要前提。建国之初受灾情影响,陈云提出救助灾民的思想,组织灾民进行生产自救。无论是进行土地改革,还是实行统购统销,都要解决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问题,切忌损害农民的各种合法权益,调动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论何时何地,全党都必须把粮食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7。1.2要不断推进粮食增产增收建国初期,由于长期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在我国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双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破坏极其严重,农业生产水平总体低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

8、,如何满足全体人民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陈云一直关心农业生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致力于推进粮食的增产增收。1957年9月11日,陈云在全国第四次农村工作会议中曾明确指出了当时农业增产的几大途径,包括开荒、水利、化学工业以及合作化,其中陈云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指出,合作化虽然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国家的粮食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国家需要继续给予合作化相关财政支持,并在实际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而开荒总体说来见效慢,价值也不大。总结起来,陈云认为在当时一个是化学工业,一个是水利,这两方面对于农业增产会起到很大的作用8。早在1951年4月4日,陈云在党的第一次

9、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一九五一年财经工作要点的讲话,就指出1951年我国财经工作需要注意的六点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要推进农业增产。“修整水利,力争丰收,这是农业工作中的第一个问题。”9土地和水是关乎农业生产的两大重要自然资源,建国之初,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对水资源的治理工作还欠缺相关经验,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灾情。陈云高度重视农业治水工作,指出水利建设不仅要治标,更重要的是做到治本,而治本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一直坚持下去。蓄水防旱、泄水防涝工作是水利建设的两大方面,必须合理勘察,有序计划,并且要注意扩大灌溉面积,要主要依靠群众,通过国家帮助因地制宜做好灌溉工作。1957年9月24日,陈云在中国共

10、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他指出:化学肥料是农业增产最快、最重要的一条10。相对于开荒以达到增产的目标来说,发展化肥工业要更快,并且更加节约资源。在当时,陈云认为我国农业增产的出路就在于养猪积肥,用化肥工业提升土地单位面积产量。自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持续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我国化肥厂改进机器设备,相继投入使用。1961年5月16日,陈云在为中央化肥小组起草的加快发展氮肥工业的报告中提出,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必须尽可能加快氮肥工业的发展。陈云同志一直将实事求是的原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指出氮肥工业的建设必须要与国力规模相适应,要严格遵守好建设的基本程序

11、,保证工程质量,注重进口相关原材料,定点制造设备,同时不断补齐氮肥工业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11。1.3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在研究陈云粮食思想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即他领导了我国粮食的统购统销工作。对粮食的统购统销是在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大背景之下提出的。这一思想是为应对当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需之间的矛盾,防止社会经济发生混乱所必须采取的一种创造性的举措。粮食供需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1953年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之后,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粮食的需求量随之上升,为配合工业化建设,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升,加之当时还处于自由市场的粮食销售为一些

12、投机者所利用,使粮价提升,人心恐慌。1953年10月10日,陈云在全国粮食会议上指出了当时我国粮食收少售多、灾情严重、市场22 研 究 报 告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较为混乱等一系列不利于粮食安全的现象,并论证得出无法通过减少粮食销售、出口、储备等方式解决上述困难。为此,陈云指出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解决好粮食市场出现的混乱情况。解决当时的粮食问题,陈云认为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即“国家跟农民的关系;国家跟消费者的关系;国家跟商人的关系;中央跟地方、地方跟地方的关系。”12在这四种关系之中,最难处理的是第一种,陈云形象地比喻了这种关系:“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

13、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要选择一个,都是危险家伙”13。根据当时所处的情况,陈云逐个否认了“只配不征”“只征不配”“原封不动”“临渴掘井”“动员认购”“合同预购”“各行其是”14等7种设想,提出对粮食“又征又配”,即在农村对粮食实行征购,并在城市实行定量配给,并且在统购统销的过程中,要严格管制私商,做好内部关系调整。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决定在1953年11月底之前完成全国动员宣传工作,并于12月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5。在对粮食实行统购

14、统销的初期,因为经验不足、工作实施方法欠妥以及少数反革命分子鼓吹造谣等,我国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推进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陈云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决定对粮食统购统销做出调整和完善。1955年7月21日的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陈云针对当时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三定方法”,即对粮食的统购统销实行“定产”“定购”“定销”16。“三定”方法一经提出落实,不仅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粮食增产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的农民说三定是四定,意思就是,有了定产、定购、定销这三项办法,心也就定下来了17”。1.4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建国之后的前十年间,我国先后发生过四次粮食供应紧张,

15、分别是1953年、1954年、1959年和1961年前后。“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18这四次粮食供应紧张情况的出现,有三次是因为城市人口过度增加而导致的,即城市人口维持生活所需要的粮食量远远超过了当时国家可供应的粮食数量。陈云认真总结了以上四次粮食紧张情况,并指出解决好粮食紧张问题必须要继续完善好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工业支援农业,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补充国内粮食供应量的不足以及动员城市人口下乡19。而以上四条举措,由于第二、第三条措施受到了一定的时间和数量的限制无法迅速有效地缓解城市粮食供应的压力,所以必须以完善相关政策为根本措施,采取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的必要举措。动员城市人口下乡

16、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假如任由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会导致城市粮食需求大幅增长而向农村地区大量征购粮食,农村粮食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会日益凸显,而为满足市场需求,粮食进口数量会不断增加。在当时,我国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如果将资金储备大部分用于粮食进口,那势必会减少重要工业原材料的进口,从而影响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进程。陈云分析了上述种种困难,认为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在当时是必须要采取的一大重要举措。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之下,对城乡关系的调整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一面。首先,城市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是当时我们过分估计了客观现实,导致工农业比例的

17、失调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下滑。动员城市人口下乡,一方面是重新调整工业发展思路、防止工业摊子铺得过大造成人浮于事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劳动力得到重要恢复和补充,大大增加农业增产增收的可能性。其次,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外流,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会导致国民经济基础的动摇,从而影响我国工业建设等其他各方面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为此,在陈云的建议下,1961年6月16日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央工作会议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对动员城市人口下乡以及城市人口缩减数量规模等指明了工作路径20。在1961年6月28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精减职工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再次对精减对象、被精减人员的待遇

18、以及人员下乡后的安排做出了具体要求和部署21,使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形成了良性流动格局,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23研 究 报 告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2陈云粮食工作思想的当今现实意义陈云坚持从我国国情、粮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深刻内涵的粮食工作思想,对当今我国继续推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把粮食问题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决好农业现有发展问题,千方百计推动粮食增产增收,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2.1把粮食安全始终作为国家战略问题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安全的

19、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我国倡导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引领下,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问题。陈云在建国初期高度重视人民温饱问题,曾强调“粮食工作是一项关系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的工作”22。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指出:“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23因此,在我国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要紧紧抓住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确保社会总体稳定。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4。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灾情的双重叠加影响,我们

20、应该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把粮食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首先要把“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看作战略主动性的重要体现,这也是我国从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总结的独立自主重要经验的实际应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依靠别人解决如此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显然不切实际,必须把吃饭问题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建国七十多年来,我国始终以国内资源为重要的战略依托,使粮食产量逐步稳定攀升,人民吃饭问题得到了切实保障。“确保产能”“适度进口”对我国粮食产量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现阶段我们要确保国内粮食产量始终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5,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粮食

21、生产能力的提升必须坚持两手抓,既要抓增量,也要守存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建立稳固的战略基石;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融入世界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起新发展格局。国家粮食进口始终要遵循好“适度”原则,既要看到进口粮食在缓解资源压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止由于粮食大量进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的重要目标。“科技支撑”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深入推进的战略支点。2018年以来,我国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

22、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当今的现实条件下,农业生产受到了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只有抓住这一战略支点,我们才能有底气在现实发展之下确保粮食自给,并为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贡献。2.2进一步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千方百计抓紧抓好粮食生产,不断促进粮食产量提升。第一,要落实好粮食生产责任制。2021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由省长负责制考核方式转变为党政同责,这也就意味着将重视农业发展、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政治高度。我国粮食生产并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部门

23、的问题,而是需要举国体制才能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确保全国粮食生产,不能只算经济账,更多的要把增产量、守存量作为政治任务,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落实好各项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好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对违法渎职现象绝不姑息,担负起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第二,要抓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两个要害。首先,土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性资源,要保护好现有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要建立健全土地建设的各项监管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土地污染、耕地荒废等情况的出现,禁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为粮食生产提供好充足的土地资源。“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和加强耕地种粮情况检测26”。其

24、次,要提升好耕地质量,“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24 研 究 报 告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田”27,要着力加快耕地质量提升,建立健全耕地质量评定机制,加紧修复已被破坏的种粮田地。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好东北等地的肥沃土壤加紧粮食生产,保护好黑土地,提高粮食主产区产量,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基础储备。再次,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根本性作用。要大力提倡通过科学技术确保国家粮食增收,维护我国口粮安全。要将科学技术大力应用于粮食生产,既要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也要不断提升粮食质量以及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粮食绿色化、多元化的需求。要大力加强农村地区同科研院所、高

25、等学校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健全粮食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下乡,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要着力开展农机设备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行动,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效率,因地制宜提升科技资金投入比重。严格落实科技自立自强,避免其他国家对我国粮食,尤其是种源问题实行“卡脖子”等手段的威胁,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三,要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节约机制。首先,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并且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产量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建立健全粮食储备机制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粮食储备可以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起到重要的应急作用,确保国家人民

26、免受饥饿之苦;另一方面,我国建立粮食储备机制也是通过粮食收储及抛售及时对市场进行调节和控制,防止物价波动造成人心恐慌,发生社会混乱。其次,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中华传统美德,拒绝餐饮浪费,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节约粮食,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风气,以最大限度的粮食节约推动粮食安全抓紧落实。2.3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建国初期我国为缓解城市粮食供应紧张,在陈云等同志的建议下,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在实行统购统销的过程中,陈云指出了四大关系,其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国家同农民的关系。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粮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国家必须要对粮食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调配,

27、二是农民作为粮食生产的主体,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是我国粮食可以持续生产的重要条件。这对于我们现阶段继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粮食生产归根到底需要农民,让农民在粮食种植中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是确保粮食稳定增收的重要基础。要完善好有利于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各项政策,“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28。要将粮食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与其他业态有机融合。现代农业表现为市场化和产业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是让农民在粮食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够有利可图。首先,要使种粮户所生产的农产品为大众所接受

28、,推进第一产业技术革新,着力打造绿色化、高质量的特色农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农产品只有流向市场才能为种粮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其次,要积极推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单一粮食生产改造成稻鸭鱼草立体循环农业,让粮食的单一化生产转变为多种经营,在确保粮食生产总量稳定的基础之上,使粮食生产附加值不断提升,不仅要装满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也要适度满足农村种粮人口的“钱袋子”,只有让种粮人民在种粮生产过程中获得应得利益,才能不断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稳定国家粮食生产不仅要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更要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要着力培育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财政补贴

29、、金融服务、拓宽市场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为粮食生产主体注入更高“含金量”,使他们社会地位得以提升,满足其精神需求,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并且,我国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要注意我国特殊国情,即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面为小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为此,必须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维护小农户合法权益,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让小农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将小农户的发展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发挥好小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的粮食产业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才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4打破城

30、乡人员单向流动格局25研 究 报 告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建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民都是靠小户种植为生,这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也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和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这种单一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快速变迁。如今,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农村种粮农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如何在未来破解“谁来种粮”的时代之问,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是今后粮食安全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二元体制给我国农村劳动力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农村环境脏

31、乱差和城市生活繁华舒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近年来,受到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撤村并镇,大量乡村减少。各地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大规模推进城镇化建设为荣,城镇化占比快速上升。这不仅造成了农村人口的减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形成以妇女、儿童、老人为主的人口结构,而且也对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大规模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各地区很少构建合理的粮食安全布局,并且随着上述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种粮人变成了吃粮人,养猪者变成吃猪者,从而导致了我国粮食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陈云在建国初期就指出了要动员城市人口下乡,不仅要减少城市粮

32、食供应的压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粮食的产量提升。粮食生产一方面受到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约束,同时也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在现阶段,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农村人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对于粮食安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打破农村人口单向流入城市的格局,采取“引、留、挖、育”等多种措施使城市人口下沉到乡村。首先,要完善各种相关政策,为乡村引进外来人口,要在乡村地区搭建好科技人员施展能力的平台,完善“筑巢引凤”工作体系,吸引各地“土专家”“田秀才”真正扎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研究工作,延伸农村产业链,助力广大乡村农民增产增收;其次,要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硬实力”将劳动力留在

33、农村,并且充分弘扬乡村风土人情及乡风文化,辅之以“软实力”感召使劳动力持续为乡村建设服务;再次,要充分挖掘乡村内部所存在的传统乡贤及各类能人,充分运用这类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形成各乡村发展的独特风格;最后,要培育好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使乡村现有劳动力接受相关职业教育,让“农民”真正从某种身份的象征转变成为一种职业,不仅使农村群众把种粮当作一种谋生手段,更重要的要使种粮成为他们的一种职业,从而使我国种粮产业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06-12)2015-06-12.http:/ 陈 云.

34、陈 云 文 选:第3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73.3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2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59.4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2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14.5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3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164.6 金冲及,陈群,主编.陈云传:下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206.7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3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73.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4-206.9 陈

35、 云.陈 云 文 选:第2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130.10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3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79.11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3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146-154.12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2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207.13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2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208.14 金冲及,陈群,主编.陈云传:上M.中共中央文献26 研 究 报 告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研究室,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47-849.1

36、5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四册:1949年10月-1966年5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9.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1905-1995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60.17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2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278.18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3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125.19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3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163-164.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

37、12-415.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505-510.22 陈 云.陈 云 文 选:第3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1995:72.23 全国政协农业农村研究智库课题组.牢牢把住“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底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人民论坛,2022(7):7.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4-01-20(1).2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7):6.

38、26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3):22-24.27 本报评论部.“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N.人民日报,2022-01-05(7).28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EB/OL.(2022-01-14)2022-03-01.http:/ J J,Chen Y S,Xu B X,et al.Investigation of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of distributor for biogas slurry application based on CFD analysis.Int J Agric&Biol Eng,2023;16(1):45-5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