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基本条件和中国贡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6018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基本条件和中国贡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基本条件和中国贡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基本条件和中国贡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二四年第二期 政治研究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北边疆地区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西北边疆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研究”()作者简介:陈茂荣()男四川广元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理论、民族政治学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基本条件和中国贡献陈茂荣(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摘 要: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其对世界政治理论内容的丰富、国际社会分析范式的创新和全球治理实践方案的提供均具有重要世界意义 在当代社会为了全人

2、类整体利益和集体安全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世界人民的现实需要也是各国民众的明智选择 然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尚需诸如思想共识、制度规范和外部环境等基本条件 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主动实践这一理念为世界的合作共赢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基本条件中国贡献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应当何去何从正成为时代课题 在此紧要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及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不同场合多次阐发积极倡导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自人类命运共同体

3、理念提出以后学术界就其基本内涵、社会价值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尽管如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重要世界意义尚未上升至世界政治、国际社会和全球治理层面 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诸如思想共识、制度规范和外部环境等)而且需要大国的带领 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且勇于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本文通过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基本条件以及中国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以期进一步推动学界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深入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出更多好的研究成果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对当今世界政治理论内容的丰富、国际社会分析范式

4、的创新和全球治理实践方案的提供均具有重大意义(一)丰富了世界政治理论内容西方世界政治理论形成较早渐趋成熟在当今尚有影响力的便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主要涉及到行为主体、世界体系(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公法等议题基于三大主义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世界政治理论都不可掩饰其以追求资本主义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经常偏离人类所期望的世界和平的真相 二战后在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期间苏东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基本条件和中国贡献 陈茂荣导下坚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开展国际政治(关系)理论研究但由于其十分注重阐释苏联的对外政策往往以拓展苏联的控制空间为目标也未给世界带来更多

5、和平虽然中国尝试世界政治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基于构建和平世界、创建和谐人类的思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观世界政治理论无不是国家权力、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等主题并由此阐述世界霸权、均势、体系与和平等问题 概而言之国家何以在世界立足、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维系等问题一直是国际政治学家热心的话题 自战争曾经作为解决国际争端最重要的手段以及人们渴望世界和平的实现更加激发了理论家们的多视角多层面探索 显见抑制战争、消除暴力、实现和平必将成为新时代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由于当今欧美国家所奉行的世界政治理论仍旧保留着后殖民主义、

6、后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保守主义等消极理念这不仅制约了实现世界永久和平的前进步伐而且往往容易破坏已经在建的国际和平环境 因此国际安全的建设需要极其负责又具有担当意识的大国来呼吁、来引领 世纪初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将“命运共同体”这一崭新的概念呈现给世界人民 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都特别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一系列命题 为了共谋发展、共享利益、合作共赢、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他倡导将人类共有的地球作为国家生存的有限空间而倍加珍惜号召世界各国人民共筑一个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的国家

7、集合体从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世界 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霸权国家欲主导世界的霸权行径所引发的局部战争并未消停 年初春以来爆发的“俄乌冲突”实质上便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后冷战思维的延续可见要实现真实而永续的和平各国人民依然任重而道远 为了世界和平这一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各国人民需要组织起来、行动起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在世界历史的关键时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 需注意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不是简单地像过程乌托邦主义、“脱同盟”构想、防御性防卫、欧洲集体安全保障等、那样为和平秩序建设构想出替

8、代案例而是谋划走向世界永久和平而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哲学智慧 毋庸置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世界政治理论的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世界既没有霸权、霸凌、霸道又没有威胁、恐吓、战争还没有封闭、保守、孤立是“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为了实践“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我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处理与各国的关系时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而冷战以来西方世界所坚持的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强权政治将被国际法治思想、协商合作、民主政治所替代 在全球性问题上世界

9、各国更应同舟共济、共同协商、共同应对通过各国人民的共同建设、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共担责任促使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惟其如此公平正义才能得以伸张民主法治才能得以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才能得以坚持良好的国际关系才能得以开启新型国际体系才能得以建立和谐世界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二)创新了国际社会分析范式尽管阐述国家之间关系及世界政治理论的论著早在古代中国、希腊、罗马时期已问世但直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后伴随民族国家的诞生资本主义国家掠夺海外资源而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逐渐显露迫使弱小国家为捍卫领土主权而与之展开斗争时国家政治理论才具有全球视野 于是何以避免战争怎样实现和平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国际政治学

10、才真正应运而生 国际政治学立足于国际社会研究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之实质 但无论研究门类如何多样派系如何林立其在探究国际政治议题时已经形成了一些惯常的分析范式范式()作为一个科学技术用语指某种事物运作或产生的方式或范例 托马斯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所论述的“常规科学的本质”便阐述了“规范”“模型”即“范式”的意义 今天公认的具有研究提纲性的社会科学分析范式涵括了社会事实、社会行为、社会批判和社会释义等模式 关于社会政治与经济现象的研究理论家们已经在迪尔凯姆的影响下开创出诸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功能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二四年第二期 结构主义等分析范式 在国

11、际社会研究领域学界所热衷的亦是这些范式不过对国际政治有着重大影响力的著述如基欧汉和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 转变中的世界政治、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巴蒂斯特拉的国际关系理论等不仅未脱离这些范式而且还综合了各种范式自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学术界和理论界开展了多学科多层面的研究国际社会分析领域已经发展出一种以“共同体”为议题的新研究范式 这种范式不仅仅是对霸权国家的霸权行为的一般批判而且是立足当今社会实际探求实现人类永久和平途径的思考 事实上学术上的研究范式往往起源于或等同于政治实践中的某种模式 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国际和平先后建立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组织这是在“集体安全”体制机制方面做出的积极探

12、索虽有一定成效但始终未彻底摆脱国家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以武力解决争端的旧有方式 国际政治实践所提倡的“大家庭模式”“势力范围模式”“集团政治模式”“几方共治模式”等都尚未找到真正实现世界和平的路径也自然不可作为理想的分析范式 究其原因世界上部分人民对生存的地域认识还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为了各群体或各组织的局部利益而独自盘算尚未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而理论家们也并未从方法论上进行探究以突破人们的认识视野创新分析范式显然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同体”分析范式必将依托人类所共居的唯一星球 地球任何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都应当放置于“共同体”之下进行考量因为各国息息相关、休戚

13、与共、命运一体 在协调好国家之间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促进各国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协作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世界经济衰退、突发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威胁、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难民危机等问题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的和平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 可见习近平所阐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开启国际社会分析新范式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共同体”不仅是日后学术理论分析的常用范式也是世界政治实践的有效模式 这种分析范式必将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推动人类社会科学的繁荣将这一范式作为政治实践模式必将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共建人类和谐社会(三)提供了全球

14、治理实践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可谓开创了独特的“中国方案”继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中国方案”主要针对当今社会大变局中人类需要应对的全球治理问题如贫困问题、环保问题、安全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等这就为共筑美好未来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开创了独特的“中国方案”近年来号称坚持民主的欧美国家在有关“民主”标准上的政治实践已经被世人所质疑尤其是在美国发起海湾战争而宣称在中东建立民主国家的示范成为泡影后西方国家的民主问题便成为世界人民拷问的焦点问题之一 作为改善国际秩序、构建和平世界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在诠释真实民主内涵、确立真正民主标准上有着重要贡献而且在应

15、对全球自然变化与全球治理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伴随资本主义革命所发展起来的、为资本主义逐利而辩护的西方理论总是将“竞争、博弈”作为核心议题大加阐发但随之而来的并不是世界的真实和平而是各国纷争和对立的加剧甚至在后冷战时代还处处弥漫着硝烟与战火 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却立足人类共有的唯一家园其资源的有限性或不可再生性要求人类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而团结起来抛弃战争、谋求和平 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回答和解决人类的未来问题上立足点和目标点都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当前所实践的政治理论 年中国已经宣布消除国内绝对贫困为全球人类整体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为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努力提供病毒疫苗、技术支援和科

16、学指导还为一些局势动荡带来人为灾难的地区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质援助和公平正义呼声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自主参与国际体系构建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巨大作用 中国在自身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既捍卫国家发展的正当权益又反对世界霸权 显然在中国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中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卓有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伴随中国的不断发展与和平崛起世界各国均在关注中国并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仿效中国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的基本条件虽然滕尼斯曾说“共同体是古老的”常见的有“语言的、习俗的、信仰的共同体”但要让共同体成为事实尚需一定的构成条件 即使是安德森笔下的“想象的政治共同体”也必须是民族主义

17、思想传播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基本条件和中国贡献 陈茂荣结果 世界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欧盟”()的建立亦是基于二战后法德的和解(共识的形成)并从煤钢联营(经济合作)开启的 显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具有一定条件性至少应包括思想共识、制度规范和外部环境等基本条件(一)思想共识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人们具有一种“共同体”意识 地球是人类目前唯一的生存空间其绝大多数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伴随科技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世界人口的增长造成对资源的需求总额逐年增长导致人们卷入为各自生存而不得不抢占资源的纷争 由此将以往战争爆发的实质原因归为人类对资源的占有(争夺)就不足为怪了

18、在伴随工业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谋求财富和占有剩余价值而无止境地进行掠夺加速了世界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可见当人们尚未认识到世界资源的有限性以及逐渐枯竭的资源时就不可能终止彼此之间的争夺和斗争也不可能真正具有环境保护意识更不可能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一些国家过度开发资源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质迅速受损(盐碱化)、旱灾洪灾频发、虫害病毒增多(各种疫情)等等 与此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激发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治问题的叠加显现暴力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邪恶宗教主义等开始复活 信息革命所催生的科技本应服务于世界人民但却为黑客找到谋取利益的市场或成为政客蓄意攻击他国的有效

19、工具国际网络空间安全也面临严重危机 全球性的重大挑战和威胁该如何处理人类是否可以回归自然而平静的生活状态这显然需要世界共同思考和共同应对当生存环境遭受严重威胁、命运经受考验时人类要么在厄运中丧失一切要么战胜困难迎来新生 为此一场保护家园的行动必须开展一种为了人类整体利益和安全的共识必须形成 其实人类自诞生之时起就开始类聚、群居萌发命运共同体的初衷意识只不过那种意识是建立在谋生的原始观念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劳动闲余时间增加继而产生阶级分化国家也开始建立 民族国家形成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提倡的竞争、博弈让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无限放大 个人的私欲助长了国家的私欲大国强国无视或忽视

20、小国弱国而肆意掠夺导致战争成为解决国际冲突的必然有效手段甚至在理论上还将“战争是为和平而发动的”作为开脱罪责的理由 各个国家如何实现合作共赢也自然成为热门议题由此有学者宣称“人类的整体利益或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和威胁”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人类在来到地球时便要求结合成为休戚与共的集合体不过那时候形成的共同体还相当脆弱数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摧毁了原始共产主义为此从前的“虚假的共同体”遭致了马克思的严厉批判 而真正的共同体只有当人们认识到世界资源的有限以及人类生存空间遭受厄运时转变国家发展及其彼此交往的传统理念才能实现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阐释了人类共同生活的两

21、种基本形态即共同体与社会他视共同体为“古老”而社会为“新”具有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人群很容易形成共同体亲属关系或邻里关系所建立起来的“默认一致”或和睦精神便意味着“共同体意志”的树立 那么这究竟依赖的是一种什么力量呢?显然除了具有血脉关系的人不断追寻往事的历史记忆具有地缘关系的人共同生活的现实结合外可否将不同血缘与不同地缘即不同民族、族群以及分散于世界各地有着不同信仰和生活习性的人们整合起来?这已成为思想家需要认真思索的重要课题可见要实现跨空间、拥有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的真实联合或团结形成命运共同体首先需要世界人民的思想共识即对生存空间的远景认知而这种认知并不仅仅是人们的整体利益或安全已然受到威

22、胁时才具有的一种共同应急感受或意识 换言之当人类已然面临生存危机时才自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而形成共同体这种组织是否能及时有效地化解人类的终极危机又可否长久存续下去?我们对此很质疑 恰如二战时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确实短时间内超越了社会制度的界限、意识形态的分歧但其成立时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以及合作时期的诸多不快一直伴随到二战的结束 此后美苏又走向了敌对与争夺世界霸权的冷战格局由此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抛弃封闭发展的狭隘思想抛弃霸权主义行径抛弃唯利是图地追求自身利益而毫不顾及他国发展的消极理念 在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家间地区间贫富分化加剧、金融危机频发、难民危机涌现、核扩散困境等问题时

23、各国人民应具有一种远见和卓识本着“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应对当前世界的整体性挑战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二四年第二期 因而在全世界建立“人类共同价值”应成为各国人民的基本共识即将实现一个“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和谐社会作为始终遵循的价值指向共谋世界的永久和平让人类远离战争的毁坏让各国人民在公平、正义中共同发展 当然让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先驱国家的倡导推行又需要更多国家的支持参与(二)制度规范条件仅有思想认识的一致性和政治觉悟的统一性还远远不够一系列凝聚这种思想共识的制度规范也必不可少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约束成员行为的方

24、法指南、工作程序准则、纪律条例守则、成效评估标准等制度规范自欧洲三十年战争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实力日趋衰落但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的保护下其国家主权地位仍得以捍卫 尽管当时的国家主权意识尚未完全脱胎于王权意识甚至是王权替代神权的装饰品但民族国家自主权利观念已经萌芽 有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适当限制国家不分胜败、大小、强弱都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协商才成为事实 从此在国际法中被永久确立下来的规则还有很多如自 年以来在日内瓦和海牙签署的一系列公约即日内瓦公约(第一至四号公约)和海牙公约(第一至十三号公约)其对战争期间伤兵、战俘以及平民救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出了相应规定 又如二战后的联合国宪章的四大宗旨和七项

25、原则是立足于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旨在促进国家间合作、有效解决国际冲突以及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普遍规则 年由 个亚非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旨在探讨亚非两洲及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并将中、印、缅等领导人集体贡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为十项原则写进最后公报后来该十项原则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重要规范 同时在联合国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劳工公约、外层空间利用公约、生态环保公约、经贸邮政公约、反恐公约、军控公约、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公约等纷纷出台 这一系列制度规范既是各国人民思想共识的集中体现又为各国在发展自身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时树立起一种不损害他国发展而享有均等机会、具有平等地位的准则 它们有效地维护了

26、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这一整体利益凝聚了护卫人类生命和世界资源的共同责任意识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这些规约的具体条款局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是当时国家间利益的一种调和机制并不具有长远的社会意义和伦理价值但其确实也为国际暂时的和平或有限的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当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仅仅依靠旧有的规章制度、规范条约只可维持短暂的相对平稳难以实现长久和平 这就需要各国人民基于现实的国际社会发展情势联系自身国家发展的具体状况通过谈判协商制定更好的更管用的规约 为此新的制度规范需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社会安全的总体目标下做到促进平等互惠、相互尊重、协商共享反对一切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单边主义建设以对话、协商、谈判解

27、决问题的体制机制不搞文明输入、文化输入、价值输入和政治输入以“人类共同价值”代替“普世价值”自 年恢复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裁减军备、促进经贸、发展人权、社会进步等诸多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并就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和重大规则的制定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 自 世纪 年代以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利用联合国舞台均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提出了有益主张 基于此更多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制度规范相继出台如武器贸易条约巴黎协定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西利亚宣言等都与中国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 更为可喜的是自 年 月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被联大多次正式写入解决不同层面问题的决议中(

28、三)外部环境条件“共同体”作为一个集合体无论是信守滕尼斯的传统观念即视其为人在同一地域的长期生活而产生的血缘、亲族、种族和气质等所传导的共同意志即“默认一致”还是认同麦基佛()的超越个人私利而谋求人民公意的共同利益的组织存在 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都必不可少 滕尼斯所论述的地域共同体本身就局限于人们生活的那个地方或被改造的那个空间而利益共同体(公利或私利)的实现也不能脱离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 自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不能不受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所局限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自然界)在提供给人类生活资源的同时也受大自然的支配和约束 当劳动生产力尚不发达时所建立起来的“简单明了”的社会生产关系如此原

29、始人类尚未脱离血缘关系的漫长历史时期更是如此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后资本家贪婪成性、唯利是图为了追逐更大利益而形成垄断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基本条件和中国贡献 陈茂荣团 然而利益共同体只能暂时维系他们的眼前欲望其随时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此时加入这个组织彼时又进入那个商会的情状便是明证 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与博弈达到疯狂的境地他们在敛取社会财富的同时使自然资源成几何级数般消耗殆尽导致全球生态系统无比脆弱 为了争夺领土、边界而永不消停的纠纷和战争更加剧了难民危机、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首先自然环境中的地理因素、人口状况和自然资源对一个既定国家而言不仅为其本身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也会为其进一步发展

30、带来制约 因此一个国家根据实际控制的疆域和人口现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以发展国民经济尤为重要 然而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拉大在发达国家享有高科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同时部分发展中国家还在为谋生而奋力刀耕火种仍处于饥饿之中 另外工业社会无节制地扩大再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农业社会滥垦滥伐所导致的生态破坏二者的叠加后果同样可怕其次当今世界强国与弱国的划分不外乎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对比 实质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其国际政治力量的关键和核心 二战前期美国利用本土远离战火的契机凭借租借法案谋取军火生意的暴利 二战后期由美国发起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31、(世界银行)此后在世界经济领域所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都是为了夯实美国的经济基础 然而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美国并未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实际力量而是成为破坏和平的潜在威胁 可见引导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走向维护世界和平的大道十分重要 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在为了国际的永续和平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再次历史上具有推动作用和革命力量的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人类已经历了三次并正在经历第四次科技革命社会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然而科技革命也会带来消极影响诸如对自然环境稳定性的破坏尤其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削弱了一些国家所拥有的地缘优势 与此同时先进科技拥有国研发核武器

32、却忽视了废核污染问题的解决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人造卫星的发射、交通工具的革新和通讯手段的变革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同时也增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因此如何应对科技革命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让科技服务于人类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部环境条件至少应该考虑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等主要因素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在发展国民经济时需要综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和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客观形势基于人类共有一个地球、共享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思想需要树立合作共赢的和谐发展理念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一)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

33、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旧有国际关系具有彼此猜疑、强权霸凌、零和博弈的特征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国际冲突此消彼长国际形势比较紧张实现世界的真实和平困难重重 国际冲突是国际政治中的常见现象其表现形式是威慑、恐吓、制裁和战争等 在理解国际冲突时应将国际政治看作一种无政府状态其“自助”的性质导致以强制弱、以大欺小的惯常现象 当下独立主权国家数量较多各国国情不一国家间交往时的“信任和信用”很难达成共识世界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全球治理陷入困境尽管“世界政治中存在着永久的冲突逻辑”且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消除但寻求有效途径尽可能避免国际冲突或将冲突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则是可行的 通过对历史上国际冲突的综合分析和判断发

34、现国家间的冲突不外乎由领土、主权、经济利益等引发此外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差异而导致战争的也常见 问题是为何矛盾与纷争的解决要诉诸武力?其根本原因在于一种新型国际关系尚未建立起来中国的振兴始终坚持“和平共处”的基本理念崛起的中国永不称霸 中国政府不仅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而且在发展国际关系时勇于实践 早在 世纪 年代中国近海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事件的处置就体现了中国政府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的智慧 后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凸显了“制衡、塑造和争胜”理念尤其是近年来美国重返亚太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势必威胁中国西南海域的安全但中国依然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以求地区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实现共赢局面 中

35、日邦交近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在历史、领土和台湾问题上有些摩擦但中国本着加深共识、寻求发展的理念与日本在外贸投资、技术交流和文化互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新时代更应基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建立中日友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二四年第二期 好关系 此外中国开展了与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积极对话中国与欧盟国家虽是竞争关系但更是伙伴关系 就中印关系而言既有领土问题摩擦又有美国背后的搅局 为了维护中印的正常伙伴关系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需要针对其关系本身的复杂性理性和有效应对 新时代中俄基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坚持“秉持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开启全

36、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冷战后西北亚、南亚等地区一度成为一些西方国家争夺的重点地区安全风险上升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开展各项社会事务合作当前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回顾世界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起初美印澳等国的智库和媒体表现出一种无视或漠视的态度甚至借用地缘政治、亚投行、网络舆情、债务陷阱等进行攻击或诬蔑但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实际成效西方国家的看法有所改观并对其起到的世界性经济助推作用和对落后国家民生的改善作用予以客观评价 据世界银行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让近 万人摆脱贫困(其中极端贫困约 万中度贫困约 万)可以让参与国实现 的贸易增长从而促使

37、全球贸易实现 的增长全球收入实现 的增长“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和平发展的文本倡议也是一个推动世界和谐共生的合作平台还是一个实现各国合作共赢的实践模式更是推进新型国际关系朝着法治化、民主化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二)维护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从古希腊、罗马思想家关于“城邦共同体”的设想到中世纪“宗教共同体”的出现以及近代人文主义者各种各样“人类共同体”观念的阐发再到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有关理想主义的主张西方世界对世界和平的期许是毋庸置疑的 同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亦孕育着“人类共同体”理念并一直传承至今进入 世纪后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人类在整体利益和集体安全方面面临

38、着重大挑战和威胁 在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指导下习近平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旨在实现世界永久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秉持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原则做地区安全的守护者 二战后中东和非洲部分地区局势并不稳定时有战火发生 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 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官兵 万余人(其中女性官兵 余人)曾在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塞浦路斯、南苏丹、马里、中非等 多个国家和地区执行维和任务同时也是联合国维和摊款第二大国 中国维和官兵认真履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怕牺牲(截止 年 月已有 名官兵为此付出生命)、勇担责任圆满地完成了维和任务二是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

39、、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做人权发展的践行者 长期以来欧美国家打着人权维护者的旗号大肆践踏他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严重阻碍了世界人权的正当发展给全球人权治理带来消极影响 而我国的人权实践道路是以各族人民为中心、尊重各族人民的 维护人的尊严、荣誉和权利实现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年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不仅详尽阐释、清晰表达了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指出中国人权发展的明确方向而且阐述了通过诸如“北京人权论坛”“南南人权论坛”“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中欧人权研讨会”等国际人权交流活动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在人权方面的理解和沟通促进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三是坚守多边主义反对单边

40、主义、霸权主义和保守主义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也都有权维护民族利益的最大化但国家之间利益的协调只能凭借有效的国际制度和规则而不能通过搞霸权主义、保守主义和单边主义来谋取 后冷战时代欧美国家所崇尚的“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模式试图通过拉帮结派、选边站队的方式来控制国际格局、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而最终结果适得其反 社会实践反复证明我国所奉行的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一直为和平努力奔走 年 月 日中国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了中国的和平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三)解决全球危机的贡献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加强全球治理

41、能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面进行着有益探索 伴随经济全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基本条件和中国贡献 陈茂荣化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利性和贪婪性的诱惑下各国对货币、证券、股票、投资等管控不规范、不及时导致世界金融危机不时爆发 面对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本着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采用消极的金融货币政策不仅难以有效抑制危机本身而且容易加速危机外溢使危机范围不断扩散波及更多国家 然而我国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危机面前勇担责任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主动帮扶周边国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最终渡过危险期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政府理性分析危机的根源并提出有效处置方案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强力

42、推行下一场国际性金融危机才得以化解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并波及世界各地疫情最为严重的西方国家不仅在防疫方面缺乏积极性而且还一再诉诸政治疫情想通过所谓的病毒溯源而“甩锅”中国甚至诋毁中国抗疫所取得的成绩 美国所奉行的“华盛顿共识”遭到全球新冠疫情的挑战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暴露出国家治理的许多问题 在人民生命健康面临严峻挑战时中国政府首先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住国内疫情并开启了病毒疫苗研究攻关工作待到疫苗问世后迅速动员全员接种并将疫苗提供给世界上最需要的国家为世界新冠疫情的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报道中国政府承诺向 个国家出口疫苗向 余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用于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援助已达 亿美元并向 个国家和

43、 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累计提供约 亿余只口罩、亿余件防护服、余亿测试剂等等 虽然抗疫期间各国不得不选择相互隔离但任何地方都不是孤岛全球人民合作的真实愿望和互助的实际行动并未终止 年春俄乌冲突引发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难民危机和舆论危机甚至在欧美后冷战思维的推动下人类的和平也面临考验由此催生了信仰危机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危机管控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针对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畅通供应链的建议备受关注 难民危机的根源在于地区局势动荡舆论危机的实质是霸权国家通过掌控国际网络空间权力而故意泛滥虚假信息的结果这就需要重塑和平与发展理念实现国家之间关系的正常化从而保证地区安全和稳

44、定 恰是在人类整体利益和安全面临重大考验时全球人民更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合作共赢共同战胜各种各样的全球性困难迎来世界和平发展的曙光(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贡献自然或自然界作为客观物质系统先于人类存在而人类是自然演化的必然产物 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和变动性等特征的自然只有与人类联系起来或者说唯有人类参与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活动才赋予自然社会历史意义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综合起来其作用()可借用埃里希的关于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耗量()和单位资源消耗产生的环境影响()之乘积来表示即 这意味着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仅仅抱着向自然一味索取的态度还要善待自

45、然、保护自然 古时的智者早就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西方早期圣经中的“上帝与人”皆体现了这一理念近代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资本家对利润和剩余价值的贪婪无止境无原则地扩大社会再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境地这就要求人类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诸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持续性原则、困境中主动变革的创新原则、促进全面发展的协调原则、人人平等发展的公平原则、行为改变意识的学习原则、全球公共行动的合作原则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在全球变革的新时代中国农

46、业社会的现代化必然要求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转变 伴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从传统粗放型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所谓“可持续发展”即“人类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它既受到 年世界保护战略和布朗 年在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中的主要观点启发也受到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年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影响于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第二次人类环境大会上被作为主题思想提出 中国积极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坚定支持近年来联合国所倡导的一系列有关社会发展的思想如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年)和巴黎协定(年)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之路在实质上便是实践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之路 一方面西华

47、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二四年第二期 中国政府着手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关系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聚焦于人力资本的挖掘和人才素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强调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尽可能发展高效低耗、高能低碳、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健康的产业 同时极力保护耕地、水土、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发生、重要疾病的危害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环境管治能力 中国政府不仅注重国家现代化建设而且注重生态现代化建设 为了人类有一个美丽清洁的世界中国争取 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 经过 年的绿色发展中国已基本做到让自己的天空更蓝、河水更清、树木更绿、城市更美不仅使人与

48、人之间更加和睦而且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一个美丽中国的不断崛起本身就是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四、结语依据滕尼斯对共同体的理解和偏好由血缘的同一性和地缘的固定性而凝结起来的人类共同体是一种十分令人崇拜的精神共同体 由于有了共同的心灵慰藉才有了于不确定的社会中人们对共同体的向往之情序 鲍曼看到了不确定世界下所催生的人的权利的不平等和人性的毁灭更加期望“用相互的、共同的关心”和具有平等权利的自由人的自由行动去编织永不失去的共同体 诚然精神共同体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现实的共同体则是需要我们努力建设的在当代社会为了各国各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集体安全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世界人民的现实需

49、要也是各国民众的明智选择 然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尚需一定条件至少需要各国人民对何以建设美好未来形成思想共识由此需要人们抛弃旧有的运用武力、经济制裁、政治压制等敌视、对抗方式解决国家争端的做法力争在“人类共有价值”理念指导下建立普遍可行的制度规范用各国人民的实际行动保护好外部环境从而为建设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充分条件其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生态系统 作为系统中的每一个国家、民族、族群、组织和个体无论能力大小、作用强弱只要本着一心建设属于自我也属于他者的地球家园一心属于共同体一心呵护共同体一定能维系好共同体 即使这个共同体还局限于某一地域还存在一些缺陷但只要你始终将其藏在自我心灵中并勇于实践那

50、么它就不会如鲍曼所担心的总有一天会“消失”也不会如米勒一直所焦虑的它会哪天被“焚毁”!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国人民才始终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构建永久和平与持续发展的世界贡献中国力量!责任编辑:张思军参考文献:习近平.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刘华等.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冯特君宋新宁.国际政治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