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28909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文中心梳理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小石潭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核舟记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

2、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等。二、考点1.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2.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3.多词一义:(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2)便要(y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3)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4)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

4、(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

5、义:方向,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5. 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6.一词多义: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不久”)舍:便舍船(舍(sh),动词,离开。)屋舍俨然(舍(sh),名词,“房屋”)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6、”)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意)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i,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i,介词,对,向)遂:遂迷,不复得路(“最终”)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向:寻向所志(原来)眈眈相向(对着)得:便得一山(看见)得其船(找到)闻:鸡犬相闻(听见)闻有此人(听说)穷:欲穷其林(尽,穷尽)穷冬烈风(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属(zh)引凄异(连续)属予作文以记之

7、(通“嘱”,嘱咐)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7.同义词: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详细(5)具:具答之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8.通假字:“要”通“邀”,邀请“志”通“记”,做标记“缘”通“沿”,沿着。“具”通“俱”,完全,详尽。9.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优美)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

8、源的?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

9、源的?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三、探究思考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四、文体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

10、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1.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

11、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2.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3.选自:柳河东集4.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二、考点 1.一词多义: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12、;冷清,以其境过清。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2.古今异义: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今常用义为“往”。3.词语活用: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下,

13、a.名词作状语,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犬牙:像狗牙那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4.古今异义词: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走、到5.文言句式:省略句式:斗折蛇行=(溪水)斗折蛇行6.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2.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3.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

14、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文中第二段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4.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5.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6.

1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7.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8.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

16、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心境,是点睛之笔;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造成的;我会以观赏时的心情决定感想,或喜或悲。图片三、古代诗歌四首(一)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

17、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二)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

18、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

19、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