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题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 棱. 镜/凌. 空 粗犷. /旷. 课B. 应和. /暖和.笨拙. /咄. 咄逼人C. 绿茵. 茵/荫. 蔽 倜傥. /倘. 若D. 霎. 时/一刹. 那 伫. 立/贮. 蓄2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2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酝酿嘹亮锭开小心翼翼B. 抉别瘫痪搓捻翻来覆去C. 分歧云霄淋漓花团紧簇
2、D. 悔恨奥秘娇媚波光粼粼3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3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依稀感到一阵气压膨大起来,且越涨越高,终于,一声哨声打破了寂静,观众们如同炸开了锅, 人声.鼎沸,是的,一场篮球赛开始了。B. 忽然一片银铃般的笑声由远及近,原是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踏着晨曦,沿着街心花坛,穿过厂前公园匆匆而来。C. 历史老师讲课旁征博引,十分有趣,那咄咄.逼人的语调也常常被同学们模仿。D. 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4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4
3、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B. 他回到了故乡,又听到了亲切的乡音和熟悉的身影。C. 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先后经过两次调整,更新的幅度超过了70%左右。D.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红叶的好时候。 二、综合性学习 5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5题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 下面是准备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中关于读书方法的对联,但顺序乱了,请你重新组合起来。走进去 百态人生 自可阅尽 大千世界 方能悟透 出得来上联:
4、 下联: (2) 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50字左右)(3) 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倡议书亲爱的朋友们: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XXX2022年10月20日 三、名句名篇默写 6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6题 古诗文默写。(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其一),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不亦君子乎。(论语
5、学而),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2) 某同学收集了借景抒情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题目作者抒发思乡之情批注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起“征人”的思乡情绪。次北固山下王湾?。久别亲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文言文阅读 7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7题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回答下列问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6、,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 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静以. 修身 可以. 为师矣B. 知之. 不如好之者 夫君子之. 行C. 年与时. 驰 学而时. 习之D. 匹夫不可夺志. 也 非淡泊无以明志.(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诸葛亮开篇即以“君子之行”来要求其子,并强调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体现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C“非淡泊无以明志”强调安贫乐道,不为名利所动,这样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D“遂成枯落”是
7、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意在劝勉儿子要惜时勤学,为社会所用。8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8题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唐太宗吞蝗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 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自. 是蝗不复为灾但当蚀. 我心(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诗歌鉴赏 920222
8、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9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岑参(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 诗中的“故园”“傍”是什么意思?(2) 诗人借“故园菊”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六、现代文阅读 10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0题阅读甲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乙文刘宗棠思,在百草园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
9、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
10、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 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
11、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乙文思,在百草园刘宗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 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为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 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 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 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
12、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儿,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是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
13、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 与一切腐恶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驱驰一生。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 样,不因生命结束而消逝,反而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踏着早
14、春的阳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船,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 击,让中华早一点儿振兴起来,高高地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1) 联系上下文,对甲文的相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B题目中就提示了文章的内容,描写了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C选文第段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冬天百草园的有趣。 D选文第段是过渡段,表达了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心情
15、。(2) 联系上下文,对乙文的相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第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颂之情,没有其他特殊含义。C第段中“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这两句话的含意是:“我”如同园中小草被祖国培养长大。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精神的承载,“我”被这种精神洗礼了,要走出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 D第段描写的草苍翠葱茏,对后文描写百草园中的草起烘托作用。(3) 甲文与乙文都写了百草园的景物,由于表达的目的不同,描写重点也不同。请分别分析甲乙两文详写的景物的特点与作用。11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
16、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1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刘继荣母亲真的老了,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我哪有时间回家。她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几次三番,我终于没了耐心, 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地挂了电话。隔几天,母亲又问,只是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我终于不忍心,说下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可最后,我到底没回去。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生气了吧?”母亲这回听真了,连忙说:“孩子,我不生你气,我知道你忙。”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
17、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买。在暑气蒸熏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母亲。她刚下车,胳膊上挎个篮子,背上背个大袋子,弯着腰,左躲右闪,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在拥挤的人流里,她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大声叫她,她急急抬起满是热汗的脸,四处寻找,看见我过来,她竟惊喜地说不出话。一到家,她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东西。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都裹着胶布,手背有结痂的血口子。她笑着说:“这是咱家院里的,你最爱吃的。”我这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千里迢迢,坐最便宜、没有空调的车,车上又热又挤,但那水灵灵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无损。所以,我相信,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迹。母亲只住了三天,就悄悄订票,悄悄离开
18、,才回去一星期,又说想我,又催我回家。我苦笑:“妈,你再耐心些!”第二天,我接到姨妈电话:“你妈病了,快回来。”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娑地奔到车站,赶上末班车。一路上,我默默祈祷。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也是需要母亲的。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笑。我抱住她,责怪道:“你说什么不好,说有病,亏你想得出!”没待几天,我急着要走,母亲说要好好给我做顿饭。她精心准备的菜肴,终于端上桌,我不禁惊异,鱼鳞没有刮净让人无法下筷。母亲年轻时那么爱干净,如今竟邋遢成这样。母亲见我不吃,心疼地送我去坐车,还不停地嘱咐我注意身体。车子开了,她急着下去,衣角被车门夹住,险些摔倒。我哽咽着,趴在车窗上大
19、叫:“妈,你小心些!”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边喊:“孩子,我没有生气,我知道你忙!”这以后,母亲仿佛满足了,竟没有再催我回家,只是说些开心的事:家里添了只很乖的小牛犊; 明年开春,要在院里种好多花听着听着,我的心得到一片温暖。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妈电话说母亲病了,赶紧回家。我哪里相信,半信半疑地往家赶,并且买了 一大袋母亲爱吃的油糕。车到村头,我伸长脖子张望,母亲没来,我心里颤颤地有了不祥的预感。姨妈说,母亲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原来半年前,她被诊出癌症,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自己安排妥当后事。 姨妈还说,母亲老早就患了眼疾,看东西费劲。我把那袋油糕紧紧地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
20、被人抢走。原来,母亲知道所剩时日不多,才不停打电话叫我回家;原来,我挑剔着不肯下筷的饭菜,是她视力模糊时给我做的!我走的那晚,她一个人是如何摸索到家,跌倒了几次,我永远都无从知道了。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满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穿的紫衣裳。你留下所有的爱和温暖,安静地离开。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我的人,也就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 你等那么久。母亲啊,如果有来生,我会牵着你的手,我会陪你慢慢走,不会让你把爱熬成等待!(选自杂文选刊2018年第09期,有删改)( 1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母亲多次急切地不厌其烦地
21、询问孩子什么时候回家,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身患重病,时日无多,希望多见见孩子。B. 文中母亲做饭不干净,变得邋遢为后文揭示母亲重病做铺垫,也为“我”愧对母亲的自责和内疚作感情蓄势。C. 文章中写母亲去世后,姨妈对母亲病情的交代,正面写出了母亲宁愿自己默默承受病痛和孤独,也不愿给我带来麻烦,表现母亲对“我”的疼爱。D. 文章中“我”最后一次回到家乡,母亲没有来接我,已经为母亲离世做了铺垫。( 2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满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穿的紫衣裳。( 3 ) 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4 )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段“不会让你
22、把爱熬成等待”的理解。 七、作文 12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利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饱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请以“与相伴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不要局限于上面的导语);(2) 以记叙为主,不少于600字;(3) 作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班级和姓名;(4) 字迹工整美观,卷面整洁。 八、名著阅读 13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
23、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3题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班级打算集体阅读朝花夕拾,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 任务一:班级设计了“听配音,猜猜TA是谁”活动,让同学们识记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请你根据人物语言写出人物身份或姓名。语言1: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人物 语言2: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人物 (2) 任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 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
24、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以上文字是朝花夕拾中的选段。文段中的她是谁?由文段可见她具有怎样的特点?(3) 任务三:班级计划以“少年鲁迅的人生转折”为主题介绍鲁迅的青年时期,你认为以下哪篇文章适合作为介绍篇目,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由。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父亲的病 C.藤野先生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题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 棱. 镜/凌. 空 粗犷. /旷. 课B. 应和. /暖和.笨拙. /咄
25、. 咄逼人C. 绿茵. 茵/荫. 蔽 倜傥. /倘. 若D. 霎. 时/一刹. 那 伫. 立/贮. 蓄 答案 解析 C本题考查易错字的读音。A.lng/lng;gung/kung; B.h/huo;zhu/du; C.yn/yn;tng/tng; D.sh/ch;zh/zh;故选C。2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2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酝酿嘹亮锭开小心翼翼B. 抉别瘫痪搓捻翻来覆去C. 分歧云霄淋漓花团紧簇D. 悔恨奥秘娇媚波光粼粼 答案 解析 D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A.锭开绽开;B.抉别诀别;C.花团紧簇花团锦簇; 故
26、选D。3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3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依稀感到一阵气压膨大起来,且越涨越高,终于,一声哨声打破了寂静,观众们如同炸开了锅, 人声.鼎沸,是的,一场篮球赛开始了。B. 忽然一片银铃般的笑声由远及近,原是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踏着晨曦,沿着街心花坛,穿过厂前公园匆匆而来。C. 历史老师讲课旁征博引,十分有趣,那咄咄.逼人的语调也常常被同学们模仿。D. 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答案 解析 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使用正
27、确;B.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漂亮。使用正确;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不能用来形容“历史老师讲课旁征博引,十分有趣的语调”,使用错误;D.恍然大悟: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使用正确;故选C。4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4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B. 他回到了故乡,又听到了亲切的乡音和熟悉的身影。C. 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先后经过两次调整,更新的幅度超过了70%左右。D.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红叶的好时候。 答案 解析 A本题考
28、查病句辨析。B.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和熟悉的身影”删去,或改为“并看到了熟悉的身 影”;C.前后矛盾,“超过”与“左右”矛盾,可将“左右”删去;D.主宾搭配不当,可将“深秋的岳麓山”改为“岳麓山的深秋”;故选A。 二、综合性学习 5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5题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 下面是准备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中关于读书方法的对联,但顺序乱了,请你重新组合起来。走进去 百态人生 自可阅尽 大千世界 方能悟透 出得来上联: 下联: (2) 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
29、,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50字左右)(3) 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倡议书亲爱的朋友们: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XXX2022年10月20日 答案 (1) 走进去自可阅尽大千世界出得来方能悟透百态人生(2) 示例: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可以方便同父母交流,有利于父母及时掌握我们的各种情况。这样父母会及时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能使我们与父母关系更融洽。不赞成。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自己的一定空间,父母本来和孩子之间就有代沟,将父母加为微信好友,会时刻受父母的关注,对我们个性发展会产生影响。(3) 示例:微信为我们的交际提供了很
30、大的便利,刷朋友圈成了我们每天的功课。但是统计发现,大家在朋友圈分享的多是关于娱乐的内容,与家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很少,为此,我发出如下倡议:1. 少关注游戏娱乐,特别是明星八卦之类的东西。2. 多介绍学校生活,学习经验,大家相互促进。3. 多分享家庭幸福时光,常怀感恩之心。 解析 (1) 这道题涉及拟写对联。先把这六个词语分组。“走进去”与“出得来”同为动补短语。“百态人生”与“大千世界”同为偏正短语。“自可阅尽”与“方能悟透”同为偏正短语。分析语义,走进阅读当中,就可以看到书中的大千的世界。从阅读中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与体 会,就能看懂并领悟人生百态。故这两联应为“走进去自可阅尽大千世界”“
31、出得来方能悟透百态人生”,上联末字应为三声或四声,下联末字应为一声或二声。故上联为“走进去自可阅尽大千世界”,下联为“出得来方能悟透百态人生”。(2) 这道题涉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表明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如果赞成,可从正面阐述理由,围绕“加强交流”“便于心灵沟通”“使彼此关系融洽”等方面发表看法;如果反对,可从反面阐述理由,围绕“不独立”“没有个人空间”“束缚个性发展”等方面发表看法。注意字数限制。示例:我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微信本来就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社交软件,从朋友圈可以让父母更加了解我们真实的想法,这样的沟通更能促进感情。(3) 这道题涉及拟写倡议书。图表揭示的
32、内容是人们在微信聊天主要内容的统计,统计图中最大的三个数据分别是“游戏战绩”“明星八卦”“幽默笑话”,而“读书学习”和“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的比例最低,这明显不符合学生这个身份应该做的事。本次倡议的内容要针对这个问题,发出自己的倡议。应该围绕“我们应该少做什么”“多做什么”发出倡议。也就是说,我们倡议的内容应该以劝说为目的,同时,注意倡议书的正确书写格式及要求即可。示例:大家的朋友圈分享多是与学习无关的娱乐消遣内容,与生活、学习有关的内容太少。为了我们更好地成长,我发出如下倡议:1.减少关注娱乐休闲等无意义的信息。2.多与家人、朋友分享幸福、积极、健康的内容;3.多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健康成长
33、。 三、名句名篇默写 6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6题 古诗文默写。(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其一),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2) 某同学收集了借景抒情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题目作者抒发思乡之情批注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起“征人”的思乡情绪。次北固山下王湾?。久别亲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
34、书到洛阳。 答案 解析 山岛竦峙枯藤老树昏鸦便引诗情到碧霄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何当共剪西窗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竦峙、枯藤、昏鸦、碧霄、罔、愠、芦管、望乡、归雁”等字词容易写错。 四、文言文阅读 7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7题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回答下列问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35、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 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静以. 修身 可以. 为师矣B. 知之. 不如好之者 夫君子之. 行C. 年与时. 驰 学而时. 习之D. 匹夫不可夺志. 也 非淡泊无以明志.(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诸葛亮开篇即以“君子之行”来要求其子,并强调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体现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C“非淡泊无以明志”强
36、调安贫乐道,不为名利所动,这样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D“遂成枯落”是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意在劝勉儿子要惜时勤学,为社会所用。 答案 (1)D(2)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3)B 解析 【详解】(1) 这道题涉及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A. 以:连词,来/介词,凭借;B. 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助词,的; C.时:名词,时光/副词,按时;D.志:均为名词,志向; 答案为D。(2) 这道题涉及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
37、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 句重点词语:与,跟随;驰,疾行,指飞速逝去;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2) 句重点词语: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3) 这道题涉及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B.有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作者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是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答案为B。【点睛】 参考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
38、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8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8题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唐太宗吞蝗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
39、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 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自. 是蝗不复为灾但当蚀. 我心(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解析 (1) 从;侵蚀,吞食。(2) 是一位体恤百姓、忧国忧民、勇于承担责任的明君。【详解】(1) 这道题涉及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从此
40、蝗虫不再成灾。自,从;句意:就应当只吞食我的心。蚀,侵蚀,吞食。(2) 这道题涉及人物形象分析。从“太宗入苑视禾”一句可见,唐太宗身为君主,亲自视察灾情,是一位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君主;从看到蝗虫食谷,唐太宗“掇数枚而咒”,以及拒绝左右之人劝阻的话,“遂吞之”的行动可以看出他消除蝗灾、愿意为百姓承担责任的决心,由此可见他是一位有担当的君主。【点睛】参考译文:贞观二年,京城长安旱情严重,蝗虫四起。唐太宗亲自到田野去看稻谷,看见蝗虫猖獗,他抓住了几只蝗虫骂道:“百姓把粮食当做身家性命,你们却把五谷给吃了,你们是在危害百姓啊。百姓即使有过错,责任也只在于皇帝一个人。你们如果真有灵性,就应当只吞食我的
41、心,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唐太宗就要把这几只蝗虫吞下。左右的大臣立刻劝谏道:“吃了恐怕要生病,万万不可!”唐太宗说:“朕只希望把(老百姓)的灾祸转移到我的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说完就一口将蝗虫吞下了。从此蝗虫不再成灾。 五、诗歌鉴赏 9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9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岑参(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 诗中的“故园”“傍”是什么意思?(2) 诗人借“故园菊”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答案 解析 (1) “故园”指的是长安。“傍”指的是在的旁边。(2) 诗人借“故园菊”表达了
42、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1) 这道题涉及词语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故园:长安;傍:在的旁边。(2) 这道题涉及诗歌情感。联系诗歌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可是处于军旅之中,又遭遇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
43、,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很快,诗人又从这种自我感伤中走出来,联想到故园的菊花它们在沦陷的都城,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虽然没有主人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诗中的“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六、现代文阅读 10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中部)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0题阅读甲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乙文刘宗棠思,在百草园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文从百草园到
44、三味书屋鲁迅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