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作家选刊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王首霞(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杜寨柯初级中学,甘肃 白银)摘 要: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很有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本文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为一线语文教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使其在与文化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内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标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具有很强的美感,如 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 等,其中又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师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往往能带给学生愉悦的审美体验。此外,在教学 木兰诗观沧海 等朗朗上口的古诗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鲜明特
3、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而言,学习教材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并进行内化,能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主动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的美德故事和优秀思想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能够帮助他们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承并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
4、德,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内容及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挖掘得不够充分,甚至在教学设计时也很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进来。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比较片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程度很弱,学习兴趣不浓。还有部分教师矫枉过正,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加分别,教 苑 新 声全盘引入,导致一些糟粕思想也出现在了语文教学中,很容易对学生的思想造成消极影响,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造成困扰。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
5、素时,自身要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了解,确保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将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新课标视域下,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这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仍然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结果收效甚微,难以给学生带去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对传统文化中思想内涵的理解也缺乏主动性,导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内容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完全服务于应试,造成恶性循环。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措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
6、素养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具体来说,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而且能引导他们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而树立文化自信。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不同的语文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一种更新颖、更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把握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切忌生搬硬套,以达到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学、主动学的目的。兴趣是
7、最好的老师,先让学生燃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愿意主动探究,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教材内容时,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趣的探究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除了问题引导法,教师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及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编排课本剧,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内涵。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将一些抽象的文化内容或历史故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地投入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来,让学生充分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8、,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编排课本剧,将文言文转换成白话文,并对课文中的对话内容进行丰富,然后组内指定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陈元方和陈太丘的友人,使他们深刻体会陈元方这一人物形象。这样,教师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会更加吸引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在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同时了解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的价值。而将文言文转化成白话文之后,学生对原文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字句也会有新的理解,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也能加以应用。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在文本记载、实物、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之中传承下
9、来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一些课文都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上的,十分适合初中学段的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先立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对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课文及其拓展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然后再对文本基础知识、语言文字应用和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等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带领学生围绕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孟子三章”中的 富贵不能淫 时,教师先要简单介绍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让学生了解景春、张仪、公孙衍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再明确“大丈夫”在景春和孟子口中的定义有何
10、不同,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景春认为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而孟子则认为他们不算大丈夫。对于孟子的理论,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将文言字词的释义等知识内容作为基础,并将“仁”“礼”“义”等思想与知识内容进行融合教学。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问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孟子的思想中符合这几点小作家选刊要求的人才能被称作大丈夫,你赞同他的话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作大丈夫呢?孟子的观点中有没有不符合或不适合当下时代发展的内容?”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对“仁”“义”“礼”等关于道德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对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借用历史
11、人物弘扬文化内涵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人生轨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中寻找可以向学生传授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猜人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听历史人物的故事也是学生拓展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师也可以在课前鼓励学生自行搜集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历史人物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交换搜集的资料,共同对某一个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感悟人物身上的精神魅力或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仍以“孟子三章
12、”为例。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三篇课文中所传达的儒家思想内涵进行讲述,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儒家思想的基础认知。而 富贵不能淫一文中的景春是一位纵横家,他提到的公孙衍和张仪则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教师在完成了这样的故事背景和历史人物介绍之后,就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为什么景春认为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了。同时,学生对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定义也就有了新的感悟与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战国时代的背景下,纵横家与儒家以及其他学说呈现出了 百家争鸣 的现象,对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思想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最终又是为什么儒家思想能成为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主流
13、学说呢?”通过这些问题,教师能进一步营造积极探讨和深入交流文化内涵的良好氛围。建立教学与文化相融合的体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往往分布于不同年级的不同单元中,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教材中就有“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板块,这部分内容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扩展,教师对这些内容的把握也要准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将零散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构筑成完整的体系,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案设计和更加合理的课时安排,让学生收获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在某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设置一节“文化知识综合课”,进行系统的知识考核和教学成果验收,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总体走向安排相
14、应的拓展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例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中就安排了 江南逢李龟年夜上受降城闻笛 等几首思想内涵不同的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的主题是友情珍贵,夜上受降城闻笛则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情,教师在教学同类主题的课文时可以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有融会贯通之感。此外,相同主题的课文内容归纳到一起进行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记忆,形成完善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充分提炼并归纳,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与吸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与知识体系,进而拥有更加清晰的传统文化逻辑,为之后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提
15、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课程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核心素养部分也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着基础的文化知识与语言文字应用技巧,还包含着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与文化生活,以及人们在社交与生存中所形成的美好品质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些内容与教学目标充分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培育学生文化精神的目的。同时,教师对教材中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要进行适当拓展,在丰富学
16、生知识储备的同时,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教 苑 新 声活中覆盖很广,只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一些学生更喜欢当代流行文化,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相对较少。对此,教师不要严格控制,而要善加引导,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并鼓励学生在自主查找学习资料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同学交流和
17、讨论,以点燃学生自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领悟文本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与优秀的人文思想融入教学中,建立完善的教学与文化相融合的体系,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参考文献:方程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新课程,():董朝辉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 学 生 课 程 辅 导(教
18、师 通 讯),():潘勤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措施探讨 现代教育,():曹珊珊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速读,():刘平 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 读天下,():卢向天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措施探讨 中学生课程辅导(教学研究),():薛占杰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中华少年,():孙艳艳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探究 新课程(中学),():李剑彪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作文成功之路,():杨洋 浅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学生作文指导,():高玉荣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汪钦富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探讨 中学生作文指导,():李志涛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今天,():范晓琰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李秀婷,李仁贵 浅说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渠道 中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