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周氏兄弟“人”的观念之异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82240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氏兄弟“人”的观念之异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周氏兄弟“人”的观念之异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周氏兄弟“人”的观念之异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中文学刊80双月刊 2023 年第 5 期(总第 86 期)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Bimonthly NO.5,2023 Sum NO.86如果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鲁迅和周作人在各自的文学道路上的开端时期,都关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那也是他们自己感觉到或许是存在巨大困惑的重大问题。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们的亮相和亮剑,也都是围绕着“人”的问题展开,鲁迅塑造的从狂人、孔乙己、祥林嫂、闰土到阿 Q 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地昭示了他对于“人”的思考与感悟之深刻与深邃,而周作人同期发表的人的文学,也以其切中肯綮的剀切与透彻

2、,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后他们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也体现着他们对“人”问题的思考深度与广度,这种观念也对他们本身的价值取向和人生道路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人的人生策略与国家及社会进步方略,也紧紧围绕“人”展开。而且两人最终的决裂,也仍然没有离开“人”的思考,决裂之后,他们也仍然没有停止对人的意义的思考。但思路逐渐分离,终至取向大相径庭,这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两人的最终结局也是与此密切相关的。一、关于“人”的基本观念对于“人”的探索,是鲁迅一生不懈的追求。鲁迅全集第一篇就是人之历史(发表时题为人间之历史),虽然主要是介绍了进化论的发生与发展历程,但显然昭

3、示了鲁迅对于“人”的思考已经开始,这种思考不是所有人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所常有的那种憧憬和幻想,而是基于时代理论的理性思考。第二篇科学史教篇的结论是:“凡此者,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因以见今日之文明者也。嗟夫彼人文史实之所垂示,固如是已!”1第三篇 文化偏至论提出“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2全面提出“立人”主张。第四篇摩罗诗力说,极力张皇摩罗诗人:“摩罗宗之为至伟也。人得是力,乃以发生,乃以曼衍,乃以上征,乃至于人所能至之极点。”3“盖诗人者,樱人心者也。”4此后,“人”这个主

4、题实际上贯穿了鲁迅一生的思考与写作。鲁迅“别求新声于异邦”,找的是什么样的人呢?内容提要:鲁迅和周作人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观念既有相同相近的一面,也有着明显差异的一面。他们都是从早年就开始探索“人”的概念内涵与意义,他们的文学作品与社会批评及文明批评,反映了他们对“人”的观念的独特见解,这种观念也对他们本身的价值取向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人早年踏上文学道路之初,就聚焦于对“人”的思考,两人的人生策略与国家及社会进步方略,也紧紧围绕“人”展开,而两人最终的决裂,也仍然没有离开“人”的思考,决裂之后,他们也仍然没有停止对人的意义的思考。但各自的思路与取向逐渐分离,这对他们的人

5、生道路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两人的最终结局也是与此密切相关的。关键词:鲁迅、周作人、立人、人的文学周氏兄弟“人”的观念之异同王锡荣(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81现代中文学刊/他所期许赞赏的是摩罗诗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5 从鲁迅列述的摩罗诗人言行来看,无不如此,也是鲁迅心目中国家强大的重要原因。“裴伦亦尝评朋思曰,斯人也,心情反张,柔而刚,疏而密,精神而质,高尚而卑,有神圣者焉,有不净者焉,互和合也。裴伦亦然,自尊而怜人之为奴,制人而援人之

6、独立,无惧于狂涛而大儆于乘马,好战崇力,遇敌无所宽假,而于累囚之苦,有同情焉。意者摩罗为性,有如此乎?且此亦不独摩罗为然,凡为伟人,大率如是。即一切人,若去其面具,诚心以思,有纯禀世所谓善性而无恶分者,果几何人?”6 认识到这就是自强民族的人性。对比之下,中国就是缺乏摩罗诗人那种自强不息的人。在这里我们看到,鲁迅所主张的人,并不是常人所谓完美人格,而是一种具有独立人格、独立自主甚至特立独行、不讨人喜的人。他推举“摩罗诗人”:“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为传其言行思惟,流别影响,始宗主裴伦,终以摩迦(匈加利)文士。凡是群人,外状至异,各禀自国之特色,发

7、为光华;而要其大归,则趣于一: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虽未生以前,解脱而后,或以其声为不足听;若其生活两间,居天然之掌握,辗转而未得脱者,则使之闻之,固声之最雄桀伟美者矣。”7虽然鲁迅也说“致人性于全”,但这里分明张皇的是一种虽然可能不随顺世俗,而能“动吭一呼,闻者兴起”的“最雄桀伟美者”。显然受到了尼采“超人”的影响,呼唤争天拒俗的精神界战士的出现。而周作人,他也曾与鲁迅一同留学日本,鲁迅读的很多书,他也读了。鲁迅所接受的新思潮,也同步辐射到他身上。他通过自己修学得到另外一些知识和能力,例如英语、欧美文学历史及宗教知识等。他在日

8、本虽然似乎还没有写出相关论文,但是他一到日本,就与鲁迅一起创办新生杂志,这个新生杂志虽然失败了,“新生”这个名字也因为与新进学生谐音而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实际上这是取自但丁神曲的,其用意还是一种新的生命、新的人。这也是周作人在日本做的第一件事,而且是与鲁迅思考“人”的问题同步进行的。这就在解答了为什么鲁迅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人之历史的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周氏兄弟的思考主题。对于“人”的观念,周作人在十多年后在揭橥自己“人的文学”大旗的时候,指出很多人对此只是觉得新鲜时髦,“却不知世上生了人,便同时生了人道。”8 周作人提出一个很有意味的概念,即“从动物进化的人类”:我们所说的人,不是世间所谓

9、“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颅方趾”的人,乃是说,“从动物进化的人类”,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进化”的。我们承认人是一种生物,他的生活现象,与别的动物并无不同。所以我们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9但我们又承认人是从动物进化的生物,他的内面生活,比他动物更为复杂高深,而且逐渐向上,有能改造生活的力量。所以我们相信人类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而其内面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终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凡兽性的余留,与古代礼法可以阻碍人性向上的发展者,也都应排斥改正。10周作人的阐释思路比较特异,他的这个提法

10、虽然好像科普讲座,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毫不避讳地提出,人类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但是要求精神的高尚和平,去除兽性,既包含阻碍人性发挥的各种礼俗、制度,也包括阻碍人性向上发展的各种习惯与制度。而这正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的最重大主题。这些表述,让我们想起鲁迅的一段话: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 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11这也就正与周作人所主张的:违反人的天性的不合理礼俗、习惯、制度,都必须予以“排斥改正”,无可阻挡。这反映了周氏兄弟对于“人”的基本概念的看法,以后延

11、伸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包括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态度。其中有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文化的吸收,也有对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思考与对接。这些思想对于周氏兄弟从五四时期一直到左翼时期的言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文化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二、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周氏兄弟有很多深邃的思考和精彩的议论,广泛涉及社会、思想、文化、教育以至国家、民族,甚至种族等方面内涵。本文不打算展开来讨论,即以其中比较被关注更多的是关于鲁迅的“立人”思想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思想来加以讨论。/现代中文学刊82(一)鲁迅的“立人”观鲁迅一生抱持“立人”观念,他认

12、为中国的出路在于“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尊个性而张精神”,必须摒弃国民劣根性,重塑新型的民族性。这个“立人”观念虽然也有其来源,但也可以说是鲁迅在接受了西方新知识新思想的濡染后,对于中国社会深刻认识下的深刻洞见,也是对中国人命运的深刻揭示与指引。而周作人在五四前夜提出了“人的文学”主张,其核心理念是人道主义。这种观念当然也自有其中西思想文化影响的渊源,但也有其个人结合中国社会的独特感悟与思考,在五四时期对于中国人的民族觉醒和人性启蒙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甚至可说对五四运动的爆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周氏兄弟对于“人”的观念都有当时国内国际思潮的影响,也都有各自的独立观察与思考,在当时

13、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的立人观念,建基于从忧国忧民出发,连带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终极人文关怀观念的建立。因此,会对藤野先生有“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12的深刻感悟和惊世观念。这并非认为国家事小,而是因为学术的范畴是跨越国界的,因为这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成果,因而更“大”,唯有使之更广泛传播,才是科学的本义,也才能使国家强大。而其核心内涵,还是在于“人”,而这个“人”,是“全人类”的“人”,不仅是 Man,而且是“Human being”,而这正是藤野先生对异国学生鲁迅深切关怀的原因与动机。这也正是藤野先生让鲁迅肃然起敬并终身感念的真正原因。“国民

14、精神之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13睁眼向洋看世界,才能明白中外的差别,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发扬出国民精神。因此,鲁迅对那些盲目自信的人们,尤觉可悲:“故所谓古文明国者,悲凉之语耳,嘲讽之辞耳!中落之胄,故家荒矣,则喋喋语人,谓厥祖在时,其为智慧武怒者何似,尝有闳宇崇楼,珠玉犬马,尊显胜于凡人。有闻其言,孰不腾笑?夫国民发展,功虽有在于怀古,然其怀也,思理朗然,如鉴明镜,时时上征,时时反顾,时时进光明之长途,时时念辉煌之旧有,故其新者日新,而其古亦不死。若不知所以然,漫夸耀以自悦,则长夜之始,即在斯时。”14鲁迅终生都十分强烈地抱持着这种思想,在“我们家祖上,比你家阔得多了!”这类梦呓频

15、发的阿 Q们身上,即鲜明地打上了这种耻辱的烙印。然而,这只是盲目自信者可悲命运的表征。所以,鲁迅醒悟道:“败拿坡仑者,不为国家,不为皇帝,不为兵刃,国民而已。”15国民如果觉醒了,国家就有望了。鲁迅称雪莱:“修黎抗伪俗弊习以成诗,而诗亦即受伪俗弊习之夭阏,此十九稘上叶精神界之战士,所为多抱正义而骄陨者也。”16赞叹其为精神界战士。鲁迅又论裴多菲后发出感叹:“夫如是,则精神界战士贵矣”17 于是反顾中国,发问道:“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有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18这是鲁迅对新型人格、新型人类的呼唤。几乎可以说,鲁迅认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16、最有价值的人,就是精神界战士。而那些盲目自信,或者豪言祖上荣光的人,则是国家民族惨败之源。鲁迅从救国救民、强国强种的时代呼声出发,曾关注尼采的“超人”说和“末人”说,但他后来也说“超人”太渺茫了,但对“末人”仍然排斥。19实际上周作人也曾持类似看法。1922 年他还在说:“因为凡人如不想化为超人,便要化为末人了。”20 直到这时为止,兄弟俩的话语系统都是很一致的。1923 年以后才逐渐分离。(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念周作人对于人的灵肉一致观,在人的文学里更明确表达了他的看法:在解读了“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中“从动物”和“进化”这两个要点后,接着说道:“这两个要点,换一句话说,便是人的灵肉

17、二重的生活。我们所信的人类正当的生活,便是这灵肉一致的生活。这样 人 的理想生活,应该怎样呢?首先便是改良人类的关系。彼此都是人类,却又各是人类的一个。所以须营一种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生活。这种人的理想生活,实行起来,实于世上的人,无一不利。”21在此基础上,周作人提出了自己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理念:“彼此都是人类,却又各是人类的一个,所以须营一种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生活”。22 这是由己及人,对社会的号召与提倡。“至于无我的爱,纯粹的利他,我以为是不可能的。”23 这种观念及其表达也不可说不大胆,因为这是社会生活的真相。“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并研究的文字,

18、便谓之人的文学”。24从人的灵肉一致观,推演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经由人道主义的途径,最终归结到“人的文学”主题,充盈了其内涵。“至于郭巨埋儿、丁兰刻木那一类残忍迷信的行为,当然不应再行赞扬。割股一事,尚是魔术与食人风俗的遗留,自然算不得道德。不必再叫它混入文学里”。25而这些古代的所谓孝行,在鲁迅那里也是同样遭到强烈否定和猛烈抨击嘲讽的,这也正是五四的人性觉醒的时代呼声。周作人有一段表述特别值得引起注意:“因为人类的命运是同一的,所以我要顾虑我的运命,便同时83现代中文学刊/须顾虑人类共同的运命。所以我们只能说时代,不能分中外。我们偶有创作,自然偏于见闻较确的中国一方面,其余大多数都须绍介译述

19、外国的著作,扩大读者的精神,眼里看见了世界的人类,养成了人的道德,实现人的生活。”26 虽然这里说的“人类共同的运命”,不能等同于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但毕竟已经突破了国家、民族的境域,而且与鲁迅的“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观念十分趋同了。到了 1922 年的自己的园地时期,周作人放弃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新村主义”之后,又张扬“个人解放”,宣言:“我想现在讲文艺,第一重要的是个人的解放,其余的主义可以随便。”27其后的研究“人”的“胜业”,28也基本上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更凸显了个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色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极端。三、周氏兄弟“人”的观念之差异及其影

20、响鲁迅和周作人在对于“人”的观念问题上,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们都主张“人”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存在,所以人不要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观感,而要发挥个性,执着于自己的确信。社会则应当尊重、保护这种个性,使之得到更加自主、自由的发展,也从而发展了国家、民族。但鲁迅主张人应该追求“大我”压抑“小我”。周作人则更加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和个性权利,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幸福。正因为两者都在吸收西方先进思想精神的基础上各有自己的独特观察与思考,因此两者“人”的观念的内涵也是有很大的区别与差异的,由此对各自的言行的导向作用也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鲁迅秉持立人观念,无论对自己对人,都

21、是抱着独立、自主、自尊和自爱的信念,对自己谨言慎行,对后人尽力扶持,为培养大群的新的战士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对自己律己甚严,抱“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29的态度,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为培养青年“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3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1按照许寿裳的说法,“无论从旧道德还是新道德说,鲁迅都是楷模”。鲁迅的思想中,有些东西是周作人自始至终没有的,比如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周作人所执着的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人际关系,而非单方面的付出与牺牲。他一直认为“无我的爱,纯粹的利他,我以为是不可能的”。32还有鲁迅的“无

22、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33的大爱情怀是周作人没有的。而周作人则公开宣称自己没有“悲天悯人”的观念:“但现在还须说明,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而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34。周作人从自己的人道主义观念出发,主张遵循人的天性,尊重人权,对于现实人生的思考,特别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理念,唤起了中国人人性觉醒的要求,对五四新文化理论建设和社会启蒙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他在个人道德上律己也是严肃的。在北京时期与钱玄同、刘半农结成“三不会”,即不赌不嫖不纳妾,洁身自好,从无涉足烟花柳巷等情。对家庭、婚姻高度负责。虽然羽太信子曾怀疑他对早年的恋人荣子仍有牵挂

23、,但实际并无付诸行动的证据。周作人看到人类的命运与意义:“人类的命运是同一的,所以我要顾虑我的命运,便同时须顾虑人类共同的命运。”35主要还是着眼于“人我”“群己”互动互利的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本质上还是“个人爱人类,就只为人类中有了我”36“利己又利他,利他即利己”37的社会理想的翻版。周作人对“人”的认识和思考,早年与鲁迅是契合的。某种程度上,早年周作人是跟随鲁迅的思路,或受到鲁迅启发的。例如对于二十四孝图郭巨埋儿、丁兰刻木和割股疗亲一类事例的看法,就与鲁迅一致,且他的文章还比鲁迅早了好几年。381922年 1 月 22 日,周作人在自己的园地一文里谈到了自己的愿望:在自

24、己的园地里种植蔷薇地丁等,但周作人在 1923 年 7 月 19 日给鲁迅的决裂信中说:“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39六天后(25日)他在 自己的园地自序中说:“我已明知我过去的蔷薇色的梦都是虚幻,但我还在寻求这是人生的弱点想象的友人,能够理解庸人之心的读者。”40这里周作人用了“可怜的人间”一语,如果我们稍微回想一下,就会想起,鲁迅最初发表的文章,就是 人间之历史。而且,在 3 年后鲁迅也写了以“无花的蔷薇”为题的系列文章,虽然或许只是巧合,不能说一定是有意的回应,但这种情况,说明早年周氏兄弟

25、的观念之契合,到最终决裂的表达方式,也在同一语境中具有某种趋同性。周氏兄弟对于“人”的观念,从相近的起点开始,之后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基本内核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其基本出发点还是相同的。在深层理念上,由于周作人抱的人道主义,是建基于个人主义与人本主义,基于个人本位和自然人性论的人道主义,其深层内核是个人的,并没有一个更加宏大的社会理想,所以,当新村运动失败后,他的/现代中文学刊84理想的大厦也就跟着倾圮了。由此在某种程度上跟从了胡适的主张,虽然没有踱进研究室,却躲入了苦雨斋、苦茶庵,流连于“自己的园地”。后来实际上已经陷入个人主义的小天地,不能自拔了。又由于与鲁迅主动切割,

26、逐渐断链,以至于对新文化运动后期发展和左翼文学表示不屑,越来越局限于早年的观念,视野也越来越局促,采取的态度也越来越收缩,以至于与社会进步大潮切割,宁愿被社会大众抛弃,也不愿追随时代潮流。到 1934 年写五十自寿诗时已经钻进了象牙塔,与时代脱节了。他又是一个有着绝不认输、愈挫愈勇性格的人,与对立面硬顶,决意与左翼切割,以至于不惜自己落水。而鲁迅从接触藤野先生开始,就从藤野先生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新型人格的魅力,也促使他对“人”的意义进行了更深刻的思考。从那时起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对于人、人性、民族和民族性的更多思考,他似乎到最终也不是没有困惑,但是抱着“反抗绝望”的信念,所以才会有“无穷的远方,无数

27、的人们”那样宏远的思虑。总体上,鲁迅对“人”的思考是发展早期概念中“群”的方向,越来越趋于大,越来越入世,趋向于社会化,全人类化,最终成为一个大写的顶天立地的人;而周作人则是发展了早期概念中的“个”,越来越趋于小,趋向于个人化,越来越出世,越来越趋向于躲进象牙塔,最终成为一个悲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左联文论及其资料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注释:1、2、3 鲁迅:坟 科学史教篇,鲁迅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第 35 页。2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 1 卷,第58 页。3、4、5、6、7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 1 卷,北京:人

28、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第 70 页;第 70 页;第 101 页;第 84 页;第 68 页。8、9、10 周作人:人的文学,新青年第 5 卷第 6期(1918 年 12 月 15 日出版),第 575 页;第 576 页;第 576-577 页。11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鲁迅全集第 3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第 47 页。12 鲁迅: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鲁迅全集第 2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第 318 页。13、14、15、16、17、18 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 1 卷,第 67 页;第 67 页;第 72-73 页;第 87 页;第

29、102 页;第 102 页。19 鲁迅曾翻译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并在杂文中多次提及超人与“末人”。20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贵族的与平民的,自己的园地,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16 页。21、22、23、24、25、26 周作人:人的文学,新青年第 5 卷,第 577-578 页;第 577 页;第 578 页;第 578 页;第 582 页;第 584 页。27 周作人:文艺的讨论,晨报副镌,1922 年 1月 20 日。28 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 年,第 264-269 页。29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鲁迅全集第 1 卷,第 33

30、8 页。30 鲁迅:两地书九五,鲁迅全集第 11 卷,第253 页。31 鲁迅:集外集 自嘲,鲁迅全集 第7卷,第151页。32 周作人:人的文学,新青年第 5 卷,第 578 页。33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鲁迅全集第 6 卷,第 624 页。34、35、36、37 周作人:人的文学,新青年第 5 卷,第 578 页;第 584 页;第 578 页;第 578 页。38 周作人的 人的文学 写于 1918 年,鲁迅的 二十四孝图 写于 1926 年。39 据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鲁迅年谱第 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第 104 页。40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自序,周作人早期散文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 319-320页。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111949)吕周聚北京三联书店 2023 年 8 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