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州二中高2019级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60分)1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 C个人观念淡薄 D家族宗法观念浓厚2冕旒,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相传为黄帝所作。周礼夏官弁师记载:“顶有延(前圆后方的木板),前有旒(珠串),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据此记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冕旒是上古时期皇权独尊的象征 B先秦时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C冕
2、旒是封建皇族奢华身份的标志 D冕旒象征帝王权力顶天立地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4唐朝时,“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5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
3、序排列正确的是( )设置参知政事 废丞相、设内阁 设立军机处 创立三省六部制A. B. C. D.6在下列反映秦始皇事迹的信息来源中,最为可信的是( )A.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B.秦兵马俑的考古发掘 C.司马迁的有关叙述 D.历史学者的著作7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
4、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9 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礼记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春秋时期,孔子却提出对 民“以礼,(使民)有耻且格”。这反映了( )A分封宗法制的延续 B传统周礼的瓦解 C家国体系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0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宋代制
5、度的弊端是( )A宰相专权 B强干弱枝 C地方困弱 D过度分权11“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辖西藏地区,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12.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成为事实上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13.雅典城邦的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有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
6、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 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 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14.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 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信仰自由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现存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充分的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15.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
7、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最有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学生 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16.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官吏为什么有权力呢?因为官吏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 B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C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 D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17.伯利克里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
8、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 A.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B.除贵族外的所有雅典成年男性 C.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D.除奴隶外的所有雅典成年男性18.“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19.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
9、、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 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20.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将
10、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21.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这场彻底的革命)必然使旧制度所包含的坏东西和好东西同归于尽。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作者在这里反思了( )A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条件C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D优良制度所具有的永恒价值2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
11、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 ) A英、法、美、德 B 法、英、美、德 C英、德、美、法 D 法、德、美、英23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24.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12、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25.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 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 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C. 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26.在工业化即将完成的1832年,英国开始向贵族寡头制宣战,推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使得新兴的中等阶级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之后又推行了1867年、1884年等议会改革,使英国走向政
13、治参与的普遍化。以上材料反映英国( ) A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 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议会权力逐步扩大27.“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28.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欲任命保守色彩极为浓重的罗伯特.博克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此举招致自由派人士强烈反对,最终影响参议院以58比42票否决了该提名
14、。根据美国宪法,里根总统应该()A另择合适法官人选 B强行任命该名法官 C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D调解两派之间矛盾29.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议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材料主要说明()A各州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B政府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C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性 D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30.以下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
15、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A B C D二、 材料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续汉书百官志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离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
16、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 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钱穆国史新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四科取士”所指代的制度并归纳其选拔人才的标准。(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比材料一,分析选官标准的变化并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弊端。(6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三中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4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
17、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材料二“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材料三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1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18、。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材料四 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 能逮及。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4分)(2)根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提防材料二中的英雄人物的?(4分)(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4分)33、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材料二、美国
19、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一一王希原则与妥协(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6分)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考试参考答案1-10,D
20、BDBD BBBBD 11-20,ADDCC AAADA 21-30,ABDCD BCADC31. (16分)(1)制度:察举制。(2分)标准:道德高尚、学识广博、明法知礼、机智果决。(4分)(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2分)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4分)(3) 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可以消融社会阶级对立;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4分)32. (12分)(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的国情。(2分) 依据:分散的小农经济需要强有力地中央集权政府;领土辽阔,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需要。(2分)(2) 最高权力属于公民大会;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流执政;抽签选举。(4分)(3) 商品经济发展;公民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弊端;罗马领土的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4分)33.(12分)(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6分)(2)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4分)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