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87389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检阅我们的家底(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消遣(qin) 慰藉(j) 戕害(qing) 欣悦不已(xn) B狭隘(i) 靛青(din) 槁暴(go) 依偎(wi) C峥嵘(rng) 遒劲(qi) 磕绊(k) 睫毛(ji) D苌弘(chng) 跬(ku)步 可镂(lu) 锲而不舍(q)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峻峭 虚掷 庸懒 挥霍 葡萄藤B.徜徉 撕守 陋室 姿容 黑魆魆C.山涯 诱惑 恶魔 清澈 独木舟D.污浊 油腻 喧嚣 深邃 水漉漉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毕业

2、时,虽然我们班同学都没有许下海誓山盟,但是我们在心里一直把彼此当做一辈子的朋友!B.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让其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C.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他已是亿万富翁。D.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校推向市场,才能提高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

3、量。B.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C.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D.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麋鹿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6、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

4、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遨游阅读的天空(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至9题。(9分)从李煜词看古典诗词的精神世界李工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以“礼”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曾经造成了中国人缺少个性、没有主体意识的仆从心态,从而在皇权专制社会里,不得不在话语中掩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诉求才得到了真实的表达。 历史的本来面貌很难在官方的史书中得到客观地再现,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有现代史学家陈寅恪“以诗证史”的独辟蹊径的创见。有人指出,唯读古典诗词才能窥见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才能领略中国历史社

5、会的真实风貌。古典诗词的这种精神世界,赋予了它们文学之外的又一层意义。 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观念中,李煜仅是个不足挂齿的亡国之君。不读他的词,你只能知道他是南唐后主,是一位治国乏才软弱无能的小皇帝。你不会想到,他原来是位杰出的词林大家,他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词作,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在人类可见的将来,只要人类的苦难没有历尽,相信李煜的词仍然拥有广泛的读者,因为那是作者在经历天堂到地狱般的落差后,悲至极处才有的超越自我的悲天悯人情怀。当代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认为,李煜的词“与红楼梦都不是国家关怀,是天下关怀,是普世关怀”。这样深得李煜词 思想情感真谛的点拨,为普通读者打开李煜词中的精

6、神世界,提供了一把少走弯路的钥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一种让人愁不起来的愁,一种超越自我、忧患人类的愁,一种将自身的情感和思绪融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才有的愁。这样的愁透着“阅尽人间春色”的凛然大气,直逼人的心灵深处。这样的愁,源自人间永恒的苦难,不仅像江水东流一样无奈,也像江水东流一样恒久。愁这种情绪是一种主动意识,是一种客观的反映,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鲁迅笔下的那些神情麻木、眼光呆滞的“庸众”是不会愁的。李煜的愁,是对人生悲苦的提炼,是洞察人世炎凉的智慧,是探究人类无尽苦难的思索。愁是李煜艺术创作的一条精神主线,是其绝大多数词中的思想感情的本质。这一点,是李煜的词之所

7、以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伟大的作品往往源于崇高的苦难意识。为什么李煜的这首词,特别是词中的这一名句,千百年来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诵不衰?大概不是出自对一个亡国之君的怜悯吧? 中国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内容,是一座博大无尽的宝藏矿山,是“精神成人”、“人文培养”中最理想的精神源头,从那里会汩汩流出滋润心田的泉水。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心灵净化和精神提升,会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西谚云: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会犯罪。在我们这个文明悠久的东方大国里,喜欢古典诗词的人,不会乏味得面目可憎。相信人们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认真阅读,将会发现一个中国古典诗词才有的美的世界、情的长河,会在古典诗词的熏陶和启发中,

8、营造出自己的精神家园。(改编自书屋2011.8)7.下列各项中,对“古典诗词的精神世界”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与官方的史书相比,古典诗词能够更为真实地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与精神诉求。B.我们从古典诗词中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国历史的真实风貌。C.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作品源于崇高的苦难意识,因此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诵不衰。D.中国古典诗词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对青少年的心灵净化与精神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8.下列各项中,与刘再复对李煜词的理解不一致的一项是( )A.李煜词展示了一位治国乏才、软弱无能的亡国之君的痛苦,形成了永恒的艺术魅力。B.李煜词所抒写的愁将自身的情感和思绪

9、融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直逼人的心灵深处。C.李煜的人生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般的巨大落差,其词有着超越自我的悲天悯人情怀。D.李煜词的愁是对人生悲苦的提炼,是洞察人世炎凉的智慧,是探究人类无尽苦难的思索。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以“礼”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的压制下,中国人缺少个性,不敢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B.现代史学家陈寅恪独辟蹊径,提出“以诗证史”的观点,主张从诗歌中窥视古代文人真实的内心世界。C.在作者眼中,李煜词中展现的愁和鲁迅笔下的那些神情麻木、眼光呆滞的“庸众”的愁不可相提并论。D.喜欢并认真阅读古典诗词的人,会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与启发,去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10、不会乏味得面目可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至11题。(8分)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

11、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在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漂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10.联系全文,作者开篇即描述自己在法国的“家”,说说它对全文内容起到怎样的作

12、用。(4分)11.如何理解第2段中画线的句子“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的深层含意?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2至15题。(16分) 故乡的沉沦 于耿立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经风雨曝晒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 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

13、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作原乡,作家钟理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故乡是一种

14、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

15、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萦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

16、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有删改)12.文章首段写到看过的一幅照片以及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4分)13.(1)谈谈你对“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的理解。(2分) (2)“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

17、果?请做简要分析。(3分)14.标题叫作“故乡的沉沦”,联系全文来看“沉沦”一词有着几重含义? (4分)15.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或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3分) 三、感受文言的魅力(25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6至19题。(15分)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8、,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6.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卒莫消长也 卒:突然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C.洗盏更酌 更酌:重新斟酒D.相与枕藉乎舟中 枕藉:枕靠着,躺着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相与枕藉乎舟中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D.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其皆出于此乎1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选文第1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

19、二重性。B.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短暂而引起的恐惧心理的灵丹妙药。由此,主客二人回归到欢快的情境。C.赤壁赋一文,文句追求骈偶,故读来朗朗上口,具有赋文的特点。但苏轼又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赋文形式,如在文中抛弃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D.这两段选文融抒情、议论、记叙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译文:_(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译文:_20、填空题 (10分)(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其声呜呜

20、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4)故木受绳则直,君子,。(5)师说中,概括教师职责的一句是:。四、运用我们的语言(4分)21、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4分)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东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_ _,_ _。 五、直面心灵的写作(4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人生常有惊喜。或无意而来,或有心而得;或得之于人,或起之于己;或即刻而逝,或长留心间。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惊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事件,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角度自选

2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7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C解析:A慰藉ji,B依偎wi,D锲而不舍qi2.答案: D 解析: A项,庸慵;B项,撕厮;C项,涯崖。3. 答案: C 解析: A项,海誓山盟:用在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B项,“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不合语境。C项,一文不名: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极为穷困。D项,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故选C。4.答案: A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加大质量”不搭配。C项,主语残缺,去掉“由于”。D项,成分赘余,“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应改为“国人无不为它骄傲”。5.

22、答案: C 解析: 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向下。6.答案: A二现代文阅读(一)答案:7.C 8.A 9.D(二)10.作者开篇描述自己在法国的“家”,作用是总领全文,为下文作者所写的这个法国的家和自己心里的家埋下伏笔, 让人眼前一亮。11.劳动与奉献会使故乡繁荣,产生物质和精神财富。 解析: 理解“金麦穗”和“赶车谣”的含义是回答本题的重点。前者代表物质生活,后者代表精神生活。 (三)12.1.(1)照应标题,点明田园风貌被毁坏的主题。(2)“故乡的沉沦”是统领全文的线索,引出下文的回忆与乡土中国面貌变换

23、的思考。13.(1)故乡的土承载着童年的记忆、质朴的怀念、与亲人的血脉相连之情,用盐分、色素和实验室的化学方法是配制不出的。(2)手法:比喻,把“树坑”比作“枯干的泪眼”;拟人,赋予了树坑人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效果: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树木被移走后的惨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貌被破坏的强烈悲愤之情,有很强的感染力。14.(1)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田园风光在消逝。(2)背井离乡,远离了童年的记忆和时光。(3)毁容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15.(1)“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或“心灵的归宿”等)。(2)如前方中“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24、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理想的召唤,理想的召唤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人正是有着精神支柱,才一次又一次地开创着未来的人生。三、文言文阅读答案:16.A;卒:最终。 17.A. A项,都是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相当于 “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代词,它;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代词,它的;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18.C; “在文中掀弃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有误,本文正是采用了主客问19.(1)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假如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 (2)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四、

25、填空题20答案:(1)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2)答案: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3)答案: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4)答案: 金就砺则利;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答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1答案: 示例一:成长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外的耀眼的阳光示例二:成长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突来的暴雨拦不住你渐已远去的坚毅的背影示例三:成长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凄冷的北风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稳健的脚步。解析:仿写句子有“四仿”仿句式,仿修辞,仿句意,仿格调。 文中加点句子是一个明喻句,并且两个小分句之间,第二分句的主语是第一分句子的宾语,格调积极向上。 22.作文与高考评分标准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