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测试卷一、选择题 (35*2=70分)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2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据材料判断,汉代实行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3黄宗羲在某书中曾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在此评述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情形
2、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4.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A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
3、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6.南京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A向中国倾销鸦片,扭转贸易逆差 B向中国输出资本,开矿设厂C掠夺中国原料,打开中国的市场 D把中国变成英国附属殖民地7.“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8.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
4、“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9.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 C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10.梁启超在1915年曾回忆辛亥革命:“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C民众普遍接受民主思想 D社会各界拥护共和制度11.下图为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
5、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12、读下图,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出发点和胜利完成的终点分别是A湘赣边和延安 B井冈山和陕北 C遵义和延安 D赣南和陕北13.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王明博古等人“左”的错误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5.蒋介石在1943年3月出版的中国之命运中说:“民国二十
6、年至二十五年之间,赣南湘东以及皖西豫南鄂西川陕各地,兵连祸结,闾阎为墟”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的赣 、湘、皖、豫、鄂、川、陕等地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 B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在赣、湘、皖、豫、鄂、川、陕等地制造一系列反共摩擦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双方在赣、湘、皖、豫、鄂、川、陕等地发生大规模内战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境内的各派军阀在赣、湘、皖、豫、鄂、川、陕等地混战16.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A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7、B华北事变 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 一二八事变 D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17.“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了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19.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不包括A.规定新中国的性质 B. 规定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C.选举新中国主要的领导人 D. 制
8、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20.右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序幕 B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C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实现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1“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这段文字最早应出自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22201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马英九握手,意味着海峡两岸关系又前进了一步。以下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9、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台湾当局的决定使两岸同胞隔绝状态打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倡两岸通航、通邮、通商江泽民发表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A B C D23“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国民政府的上述宣言发表于哪一事件发生不久?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4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5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A云贵高原、川西及
10、甘南地区 B闽南、两广一带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 D宁夏、陕西一带26.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清雍正设置,由亲信组成 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由皇帝和军机大臣裁决 标志专制皇权发展至顶峰A B C D2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28、下列事件按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香港岛被英国割走外国军队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扎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A.
11、B. C. D. 2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30.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积极同领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1、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
12、以来“独立自主”。(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一条线”主要是指A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B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C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3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 B C D33.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13、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34、中共二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基本上完成了党的创建工作,其主要依据是A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B提出了党的中心工作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35、某出版社发行了一套反映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都有标题,其中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状况的一组标题是A越过惊涛、世纪风采、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抵制逆流、分道扬镳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14、共30分)3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材料三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摘自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个皇帝开始实施的?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2分)(3)1954
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5分)(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2分)3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
17、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请回答:(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什么地方行政管理制度?(3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4分)(3)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1分)38(10分)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
18、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
19、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材料三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接受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邵雍历
20、史记忆与书写请回答:(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甜头”是什么?(2分)列举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2分)(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2分)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答题卷题号一二合计12得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12分,共70分)12345678910ADCBCCACDA11121314151617181920BDCDCDDCDA21222324252627282930BBDAAD
21、ABAB31323334353637383940DACCD二、非选择题(共30分,其中36题12分、37题8分、38题10分)得分阅卷教师 36、(1)(1)明太祖(朱元璋);内阁制度;强化君主专制(或皇权不断加强) 3分(2)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2分(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分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2分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1982年颁行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点任写两点得2分)。(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2分 37、(1)(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共3分) (2)方式:分封制-世袭;郡县制-皇帝任命 2分中央集权形成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2分(3)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1分 38 :(1)原因: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2分态度:义战(新文明战胜旧文明)。(2分) (2)、马关条约(或具体内容2分);史实:1900年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局部侵华 1937年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 (任选两点得2分) (3)孙中山:1924年实现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兴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