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杭、武平、漳平、长汀一中”四校联考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周的棺椁制度明确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
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
反映出西周( )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B.西周宗法色彩浓厚
C.贵族内部等级分明 D.贵族阶层牛活腐化
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困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是谓制度。”该材料丰要反映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3.史料记载:“商朝的王位继承,白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至无弟可传,然后传
子,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这表明商代(
A.封邦建困制度尚未确立 B.宗法制度尚未确立
C.嫡长子继承制尚未形成 D.世袭制度尚不成熟
4.观察右下面知识结构图,你最有nj‘能得到的认识是( )
A.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困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5.“撇丌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
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
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
继任者。”根据所学知识,这套“制度”不包括(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中朝制度
6.中困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止制——科举制”的过程。下
列说法与九品中止制相一致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困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的“三司使”职务,
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8.近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
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
A.御史大大 B.刺史 C.中书门下平章事 D.枢密使
9.下列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力图表达的是( )
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D.大臣地位日渐减弱
10.辽阳行省、汀浙行省等名称最甲^可能出现在( )
A.《辽史》 B.《宋史》 C.《元史》 D.《明史》
1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立即掀起了向中国输出商品的狂潮。为了开辟市场,
英国资产阶级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当时质优价廉的大量洋纱首先涌入中国的哪!
地区( )
A. 东南沿海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汀中游沿岸 D.胶东半岛
13.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
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
发给管事官照办。”这‘条款反映英国获得了下列哪项特权( )
A.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永久居住权
14.纪念碑或碑刻承载着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元素,从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
和广州的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来看,反映的本质相似之处( )
A.反帝反封建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本国封建主义 D.维护封建统治
15.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舆论不绝。下列西方舆论符合
史实的是(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③法国:伙计,
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一场发生在中国的近代战争被描述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
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熠矣。”这场
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
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围人不称职的中困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梁漱溟先生(1893-1988年)曾经同忆:“八岁这一年,英文学不成了……我们只好
将《英文初阶》《英文进阶》(当时的课本)一齐烧毁。”导致其“英文学不成”的事件最可能
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9.1901年梁启超首光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
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20.对下一漫画f向寓意解读错误的是( )
A.日本野心勃勃,妄图控制中国 B.英美等国态度暖昧,按兵不动
C.中国奋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 D.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21.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
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用于研讨游击战;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
这表明( )
A.国民党政府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 B.当时国共两党加强了军事合作
C.国民党政府认识到游击战的价值 D.国民党抗战战绩卓著
22.对《天朝田市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止确的是( )
A、《天朝出由^制度>反映的是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天朝田亩制度》勾勒了“人问天国”的蓝图
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23.范文澜的《太平大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大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
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
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A.金出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 D.天京陷落
24.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了,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
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
疯子。”辛亥革命前后的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
A.清政府被彻底推翻 B.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实现了民主
25.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 B.促进了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
C.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与自由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6.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日.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
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牛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研究五四运动,
从史料价值的角度看,该材料( )
A.是‘面之词,故不可作参考 B.具明显倾向性,故不可作参考
C.是时人之言,故可做参考 D.是爱国青年之词,故可作参考
27.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
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合则对国家有
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请问信中所指(两次合作)“合则对国家有利”指的是( )
A.推翻帝制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抗日战争胜利
C.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D.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28.“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
是指( )
A.中共‘大 B.遵义会议 C. 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29.下面是毛泽东写的‘首七律:“钟…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汀。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成立 B.红军长征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
30.下列这些革命歌曲,反映出中国新民丰主义革命时期跌宕起伏的不同主题,按主题顺
序排列,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大刀进行曲》②《十送红军》③《北伐歌》④《解放区的天》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二、非选择题(31题15分,32题13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5分)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
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是已为官的
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
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与
秦朝时的丞相略有不同。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材料四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
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4
分)
(2)材料_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它的出现有何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央官制和过去相比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
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4)指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法律条文出白哪一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有
何意义?(3分)
32.(13分)日本是中国重要的邻邦,近代以来却屡次打断中国社会前进步伐。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
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
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白卫,抵抗暴力。
……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卜^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
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
人,己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
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_并结合所学,指出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
极举措?(3分)对当时的抗战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
战胜利的历史意义?(4分)
33.(1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众多仁人志士为建立自由、民主、独立的国家而不懈
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
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一《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我认为五四学人的精神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诉求的爱国精神和
对自由民主的不懈追求。但在发扬爱国精神的时候应该谨防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出现。
警惕狄隘的民族主义。中国作为‘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应该具有大国心态,应当具有
宽广发展的眼光。因此我们应当在不忘历史的基础卜爱国,分清哪些是国外对我国的敌视,哪
些是我们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陋习。
——摘自《中国青年杂志,中国人民大学杨风城教授访谈》
材料三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
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困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牛了两什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一 摘自《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材料四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
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
要因素。
一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椐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并概括五四精神的基本内
容。(4分)
(2)根椐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在中国大西北发生的两个“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分别指什么?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如何不断创
新?(2分)
“上杭、武平、漳平、长汀一中”四校联考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C
B
D
A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B
B
C
D
B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C
C
D
C
B
B
C
D
31.(1)不同:先秦时期的宰相执掌国政、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不是一个正式官名。(2分)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百官之长,负责全国行政事务。(2分)
(2)三省六部制(1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减少决策失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3分)。
(3)变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分)
32.(1)原因: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制度优势,大陆政策,蓄谋已久。(4分)
(2)举措: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3分,统一战线1分、会战2分)影响: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也为中共敌后开辟战场创造了条件。(2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任答四点4分)
33.(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分)基本内容:爱国、民主、科学、团结、进步、追求真理、思想解放、勇于牺牲、敢于斗争等(任答三点3分)
(2)事件及影响:红军长征胜利完成(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3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分)
(3)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走上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