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向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融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朱立宏(上海市第一中学,上海 200040)摘要:上海市第一中学创新性地开启了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融合式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形成了以明亮身心为底色的教养原则、以民族文化为底蕴的教育情怀、以学科课程为基石的教学实践、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教研路径、以行动体验为方向的教化追求的实践特征。基于对校本实践的融合式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展望,提出从筑牢体系、多元融合、师资培养、评价反馈等模块进行扩充与完善,有序推进至全球胜任力教育,引导师生人格向实、向美、向善发展。关键词:全球胜任力;融合式课程;特色高中为了追求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2023 年 8 月教
2、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 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旨在健全我国各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机制,为追求共同富裕远景目标在教育行动上付诸实践;聚焦当前普通高中发展面临的“优质资源普及、多样特色发展、育人方式改革”三大基本任务,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实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重在推动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上海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市一中学)地处国内教育资源与实力雄厚的申城,多年来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一条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全球胜任力的融合式课程教学改革之路。一、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背景、价值与国际经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培养应对未知多变世界的时代
3、新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论述,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出了一系列有关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改革。1.国际社会环境变化与现实需要2018 年 10 月,教育部印发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意在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以“新文科”为例,其要义是将新兴科学技术与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相融合,鼓励大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令其成长为能够适应未来世界的综合性人才,这也为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22 年 4 月教育部印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
4、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过去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架构的“三维目标”整作者简介:朱立宏,上海市第一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载教育部官网:http:/ 年 9 月 2 日。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53卷,2024年3月(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Vol.53,Mar.2024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53卷,2024年3月(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Vol.53,Mar.20241
5、818朱立宏:指向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融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合为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学生发展统一到学科育人轨道上。“新课标”确立了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学生不仅要学会参与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世界,还要学会欣赏和受益于文化差异。因此,教育必须回应时代命题以适应未来国际社会需要。意见 和“新课标”分别面向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共同追求,旨在培养可堪民族复兴大任和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普通高中教育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两端,
6、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独特作用。市一中学作为一所完全中学,如何实现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平稳迈进;面向未来国际化人才需要,探索如何培养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吸纳借鉴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胸怀世界的人才,使之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时代新人,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2.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意蕴与关键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 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教育部国际司负责人解读文件指出,“我国将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Cultural
7、 Organization,简称 UNESCO)等多边机构的合作,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其中在基础教育领域,将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对我国全球胜任力教育提出迫切需求。目前学界尚未就“全球胜任力”的内涵界定达成一致,常见的有以“知识与理解能力、技能和态度”为划分的三要素论,以及从“认识层面、行为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维度来探讨的四要素论。国际性与交流性、跨文化性与包容性、可持续性与和平性是其秉持的共同理念,中国语境下的全球胜任力教育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
8、栾淳钰强调全球胜任力培养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认为全球胜任力的塑造过程应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阶段性特征,从小学至大学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呈现从注重养成观察世界的感知力到培养互动交流的沟通力,再到提升群策群力的创造力以及增强全球治理的行动力的递进式变化。因此,中学阶段为达成全球胜任力教育的实效性,构筑教育共同体既是内在动力也是保障机制。3.借鉴教师素养提升的国际经验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 OECD)发布全球胜任力框架并将其纳入 2018 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
9、nternational StudentAssessment,简称 PISA)测评系统以来,“全球胜任力”引发世界各国关注。当前全球胜任力教育业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使命,国外中小学纷纷开展了旨在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美国为例,1988 年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在 为全球胜任力而教 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全球胜任力”,并将其作为高等教育新使命。为保证涉及多学科参与的全球胜任力教育有效实施,2014 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联合世界智慧组织与亚洲协会推出面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全球胜任力证书项目”(Global Competence Certificate,简称 GCC),通过打破
10、学科界限、加强基地建设、倡导合作学习等路径,从国家层面构建“全球 伍红林,杨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五育融合:回溯、内涵与实施建议,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 年第 1 期,第 26 页。陈如平:实施高中内涵建设行动,释放基础教育基点作用,载教育部官网:http:/ 年 9 月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全面部署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载教育部官网:http:/ 年 9 月 2 日。徐辉,陈琴: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胜任力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比较教育研究 2020 年第 7 期,第 3-4 页。栾淳钰:“时代新人”全球胜任力及其塑造
11、,中国教育学刊 2023 年第 6 期,第 2-3 页。孙成梦雪:面向未来的全球胜任力教育:回顾与反思,重庆高教研究 2021 年第 4 期,第 121-122 页。1919第53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2024年3月胜任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全方位提升在职教师全球胜任力教学素养。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全球胜任力教育在实践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学范式、评价体系和师资培养模式。目前,我国全球胜任力教育的实施主要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跨文化学习与交流体验,缺乏系统深入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全球议题开展的教育培训与教学实践,在师资养成方面尚处于初步
12、探索阶段,且主要依托于学校教师自主探索,缺乏国家层面的系统指导与行动指南。市一中学创新性地开启了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融合式课程教学实践探索。首先明确提出“全球胜任力”的校本定义,是指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主要包括四大素养:文化传承与悦纳,人际沟通与协作,信息加工与批判,审美实践与创造。此外,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市一中学自2019 年起启动以英语为基础学科指向全球胜任力培育的融合式中学课程改革,为学校国际化和全球化教育特色培育先行先试。二、指向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融合式课程教学实践坚持多样特色发展、提升育人能力是高中教育发展的核心;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
13、育方式变革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的路径。“新课标”强调变革育人方式,推进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技术育人。市一中学围绕“居敬致远”校本教育理念,以“五敬”(尊敬国旗、笃敬生命、亲敬人文、崇敬科学、恪敬法则)教育为载体,参照“全球胜任力”指标,着力从“家国情笃”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风物放眼”充实交流研学活动内涵、“事事关心”增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能力、“青春做主”鼓励扶持学生自主社团开展、“咬定青山”持续丰富“市一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入手,关注培育学生的“世界眼光、民族情怀、公民素养”。以坚毅品质培育托底,促进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与外界的比较和交流中全面认识自己,增长见识,开阔胸襟,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14、与跨越,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时代“市一人”。1.以明亮身心为底色的教养原则身心状态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轨迹,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生可以走多远;如果没有健康的身心,就无法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由此可见,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加强体育精神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自觉追求,更是时代的需要,应作为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的首要原则。市一中学始终关心与发展学生的健康身心,并且在 2015 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在形成的心理健康“双全互动”教育模式基础上积极培养中学生的阳光心态,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感受人际美好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向上成长。在身体方面注重加强阳光体育运动
15、,吸引和指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掀起了校园体育锻炼热潮。阳光体育活动不仅在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并且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奋勇拼搏、团结进取、热爱集体等精神方面成效显著。2.以民族文化为底蕴的教育情怀我国中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应坚持中国立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情感。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中国的红色版图上占据独特且重要的地位。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地、革命领袖足迹地、早期中共中央机关聚集地、首部党章诞生地、群众运动策源地”的静安区承载着众多红色记忆。市一中学合理利用静安区红色文脉,定
16、期开展红色寻访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红色革命教育 张沿沿,赵丽,张舒予:美国“全球胜任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 2017 年第 10 期,第 92 页。邓莉,吴月竹:经合组织全球胜任力框架及测评的争议兼论对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反思,比较教育研究 2021 年第 11期,第 124 页。张传燧,左鹏:新时代课程育人:价值、目标及方式对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的理解与思考,课程 教材 教法2022 年第 10 期,第 20 页。上海市第一中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创立了“双全互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双全”指的是教师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全员投入心理健
17、康教育实践活动;“互动”指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双全互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相吻合,因此得到广泛认可,并在上海市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2020朱立宏:指向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融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的同时培养其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学习革命先辈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教导学生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此外,学校德育部门围绕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育人目标,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特色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生命和灵魂,
18、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奠定培育全球胜任力的情感基础。3.以学科课程为基石的教学实践课程是实现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教育的实际载体,随着对全球胜任力教育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对于西方话语体系主导下的全球胜任力渐持审慎态度,为规避其框架和测评带有的鲜明经济导向、精英主义和西方中心属性,市一中学在引入全球胜任力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当前学科教学正在经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市一中学敏锐地把握英语优势学科,在专家指导下编制独具特色的校本课例,意在通过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夯实学生认知基础,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让发展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贯通于学习过程。此外,市一中学通过环境打造凸显文化
19、浸润育人功能,如精心设计教学楼的墙面,分楼层形成不同主题,意在突出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学校教学楼一楼重点展示规则奠基,旨在表明规则是为学与做人的基础;二楼集中展示科学求真,传递科学的方法、态度与精神;三楼着重体现人文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楼整体凸显艺术达美,发挥美学熏陶的育人价值。二至四楼从三个层面呈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对应的科学、人文与美学三大学科蕴藏于中学各学科课程之中,无形之间实现学科的跨界与融合。4.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教研路径相较于小学阶段,中学课堂具有大容量、高输出、强逻辑、快节奏等特征,以及数字时代所呈现出的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互动化等特点,可以更好
20、地服务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赋能学生发展,实现协同创新。学校积极探索数字教育资源,在新技术的助推下学校教育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学科之间、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维融合正逐步走向常态化,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此同时,学生课堂思考时间减少、课堂教学“留白”减少等情况同样引起教师关注。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在各学科教研组长带领下,以身作则发挥敢于探索、责任担当、主动作为等优良品质,自发调动基于数字技术网络媒体的教研探索,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可视化、个性化、趣味化等特点,切实发挥教研共同体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推进学生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前提下,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
21、别辅导,并实现人与技术的融合。5.以行动体验为方向的教化追求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学生,一方面,要发展学生放眼世界,宏观了解世界变化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目光向内,从现实着手探索社会实际,在实践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组织力与领导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市一中学通过设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项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发展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培育学生的文化悦纳素养;通过举办“模拟联合国”系列活动,丰富学生互动性学习经历,在学习和参与国际事务讨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与管理能力,造就学生的研究、写作和演讲辩论能力。此外,学校
22、鼓励学生聚焦“三农问题”,创设以“学农”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学生课题组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进行实地调研,完成考察报告;开展社团“走出去”社会实践活动,在与校外社会团体的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水平;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为提升社区整体面貌贡献力量。三、指向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融合式课程教学展望“将全球胜任力教育融入教育体系,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 徐辉,陈琴: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胜任力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比较教育研究 2020 年第 7 期,第 9 页。徐梦婕:数字时代新文科背景下的美育:内涵、挑战及
23、路径建设,高教探索 2023 年第 4 期,第 114 页。2121第53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2024年3月人才培养体系”,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校的发展定位,也是市一中学的发展愿景。市一中学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教学改革实践已经进入第四年,学校自主构建基于学科的融合式校本课程,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迭代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基于校本实践总结经验用以指导后续研究和行动,既是客观需要也是发展需求。1.体系创设是基础全球胜任力教育涉及国家、社会、学校等不同层面的工作,源于其载体的丰富性、灵活性、可创造性等特征,决
24、定了全球胜任力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不仅涵盖对外的国际教育交流,也内在包含学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师管理、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等内容,是一项全面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活动体系、制度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形成体制机制保障,为全球胜任力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组织制度基础。其中,课程体系作为内容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和教师着力的关键。市一中学将立足实际,在专项特色课程开发方面持续深耕,以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充盈国家课程的实施,在扎实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推动全球胜任力教育实践稳步向前。2.多元融合是核心全球胜任力教育的实现以共享与借鉴为路径,以交流与
25、理解为追求,以跨界与融合为核心。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与多元主体相融合的意识,从关注当下的个人生涯规划到有意识地发展与他者的合作交流,鼓励团体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再到走进社群融个性培养于集体发展之中,通过自我与他者、社会、群体的主动融合发挥多元主体智慧。其次,学校应为学生创设与多彩世界相融合的平台,一方面,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环境创设和学生日常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在与国际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对世界大融合的理解、思考和行动,以实现学生国际领导力与胜任力的自然生成。最后,教育系统应为学生提供多维素养相融合的学习资源,例如,通过整合课
26、程资源将外语的工具属性同社会科学的人文属性与自然科学的科技属性有机结合,立足五育并举,借以 STEM 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落实以劳动为引领,践行知行合一,实现跨界融合。3.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直接传递者,是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自身的全球胜任力水平及其参与的积极性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学校全球胜任力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以全球胜任力教育起步较早的美国为例,其“全球胜任力”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基础的专业教育课程、作为支撑的通识教育课程、视为重心的实践教育课程,三类课程层层递进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全球胜任力教学由知识水平向智慧水平跃迁。此外,自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在联邦政府
27、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美国全球胜任力教育实现学校与其他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多方协作,国家层面设计与开发丰富的教师培训课程并设立相关证书项目,以此保障全球胜任力师资队伍的充盈与完善。相较我国有关师资培养尚处于教师自我探索阶段,由此可见,自上而下地搭建旨在培养我国教师全球胜任力水平的中国化教师研训体系,至为关键。4.评价反馈是保障当前我国不少中小学已开展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学和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一体化”方面存在较大研究和探索空间。在此背景下,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围绕全球胜任力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深入开展研究尤为重要。从学校层面而言,市一中学参照2021 年教育部印发的 普通
28、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坚持正确方向,坚守育人规律,落实深化改革,做到以评促建,争取从多方评价主体出发,栾淳钰:“时代新人”全球胜任力及其塑造,中国教育学刊 2023 年第 6 期,第 3 页。栾淳钰:“时代新人”全球胜任力及其塑造,中国教育学刊 2023 年第 6 期,第 3 页。徐辉,陈琴: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胜任力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比较教育研究 2020 年第 7 期,第 9 页。张沿沿,赵丽,张舒予:美国“全球胜任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 2017 年第 10 期,第 91 页。孙成梦雪:面向未来的全球胜任力教育:回顾与反思,重庆高教研究 2021 年第
29、 4 期,第 123-125 页。2222朱立宏:指向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融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在每学年对六年级和高一年级新生开展全球胜任力水平测试并做精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体到对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评价上,进一步鼓励教师基于当前学校试行的融合诊断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结合学生自评及家长评价,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监督和指导作用;针对教师全球胜任力施教评价,坚持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落实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国际交往与合作的机会,激励教师进行有关全球议题的教学研究,全方位提升学校全球胜任力
30、教育的水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的核心路径,从学校育人目标的确立到校本课程的创设与实践,再到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市一中学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指向全球胜任力培养的体系化、结构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融合式课程教学实践方案,学校在主动变革中融合多方力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求索。Explora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 Cultivation:Design,Implementation,and ReflectionZHU Lihong(Shanghai No.1 High School,Shanghai
31、,200040)Abstract:Shanghai No.1 High School has innovatively started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to cultivatethe talents with global competence.This practice has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nciple of upbringing with healthy bodyand mind as its basis,the sentiment for edu
32、cation with national culture as its foundation,the pedagogical practice with disciplinarycurricula as its cornerstone,the pathwa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as its carrier,and the pursuit of educationwith action experience as its direction.Based on the reflection and outlook of
33、 the school-base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teaching,this study has proposed that more focus should be put on the expans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odules like solid system building,diversified integration,teacher training,evaluation and feedback,to promote global competence education in an orderly man
34、ner,and to off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beautiful personality with more honesty and kindness.Key words:global competence,integrated curriculum,a high school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市一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囊括六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六年级和高一年级作为新学年“新生”共同接受全球胜任力水平测试,以供教师了解学生在全球胜任力不同维度上的发展水平。陈如平:实施高中内涵建设行动,释放基础教育基点作用,载教育部官网:http:/ 年 9 月 2 日。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