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J∕T61-29-200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pdf

上传人:vivi****999 文档编号:28646 上传时间:2020-11-22 格式:PDF 页数:280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J∕T61-29-200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0页
DBJ∕T61-29-200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0页
DBJ∕T61-29-200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0页
DBJ∕T61-29-200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0页
DBJ∕T61-29-200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J/T 61-29-2005 J10692-2006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2005-12-29 发布 2006-03-01 实施 2005-12-29 发布 2006-03-01 实施 I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工艺标准 陕 西 省 建 设 厅 陕 西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联合发布 陕 西 省 建 设 厅 陕 西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联合发布 Construction Craft standard of building foundation 主编部门:陕西省建设厅 西省建设厅 实施日期: Construct

2、ion Craft standard of building foundation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29-2005 J10692-2006 陕 西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陕 西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批准部门: 陕 陕西省技术质量监督局 2006 年 3 月 1 日 II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Conon 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发行 开本:8501168

3、 1/32 印张:8.75 字数:235 千字 统一书号: 85369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回陕西省标办退换 (邮政编码 710032) struction Craft standard of building foundati DBJ/T 61-29-2005 J 10692 -2006 * 西安昭阳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 2006 年 5 月第一版 2006 年 5 月第一次印刷 印 数:15000 册 本册定价: 40.00 本套定价: 590.00 (共 14 册) .07/(陕)002.b969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III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陕西

4、省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陕西省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发布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关于发布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陕知陕知 各设区市城乡建设规划技术监督局,杨 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级各有关部门: 公 办理建立 发行和技术条文解释。 陕 西省 建 设 厅 2005 年 12 月 29 日 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4 项项)的通的通 陕建发 2005 189 号 局(建委、建设局)、质量 根据省建设厅关于组织编制的通知 ,由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陕西建工集团总 司、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 安四联智能技术公司共同主

5、编的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 准 , 共计十四分项标准, 已经省建设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 通过,批准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DBJT61-29-2005 至 DBJT61-42-2005,依据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 理办法 ,现予以发布,自 2006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凡未建立施工工艺企业标准的施工单 位可引用本标准,引用企业应到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备案手续,并对引用标准负责,作为引用企业在工程质量验收的 依据。 本标准由省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负 责出版、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IV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6、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领导小组组长: 领导小组副组长: 高小平 张 蓓 付 涛 姚建强 卢大翁 陕西建 总站 东 薛东智 张树平 贾安乐 明 李淑兰 杨小玉 杨瑞丰 主 审: 副主审: 领导小组和编委会领导小组和编委会 郑建刚 许龙发 薛永武 领导小组成员:茹广生 周思清 蒋 卫 主编单位: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工集团总公司 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主 编:付 涛 高小平 姚建强 周思清 副主编:梁晓农 车群转 王伟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守宽

7、万 林 牛宏伟 田 昊 白素娟 李玉林 闫 锐 李存良 李东 张 琪 金贵实 周少华 庞志哲 周 明 赵长经 赵宗让 侯 钧 高宗祺 高旭鹏 桑吉祥 常 敏 阎 平 黄小恒 程华安 蒋 卫 董晓辉 彭 强 金贵实 李玉林 桑吉祥 张昌叙 杨瑞丰 陈嘉伟 V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目 次 前言 1 人工挖土施工工艺标1 2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标准12 3 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27 准 4机械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36 5 灰(素)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44 6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54 7 土工合成地基施工工艺标准63 8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73 9 振冲地基施工工艺

8、标准86 10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施工工艺标准93 11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03 12 挤密桩施工工艺标准112 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素混凝土桩施工工艺标准123 14 静力压桩施工工艺标准133 15 预应力管桩打桩施工工艺标准141 16 混凝土预制桩打桩施工工艺标准154 17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165 18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188 19 螺旋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200 20 排桩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标准209 21 水泥土桩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标准221 22 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标准230 23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246 附录 A 地基土钎探检查方法

9、 264 附录 B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266 附录 C 基坑支护结构监测项目及要求 268 VI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本标准用词说明 270 VII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前 言 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是根据陕西省建设厅“关 于组织编制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通知”精神,由 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和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组织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四联智能技 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一套指导陕西省建筑工程 施

10、工的技术文件。 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共分十四个专业分册: DBJ/T 61-29-200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30-2005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31-20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32-2005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33-2005木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34-2005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35-2005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36-200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37-200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

11、-38-2005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39-200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40-200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41-2005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42-2005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编制的依据主要有: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国家现行建筑 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技术规范、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 使用指南和 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12、系规范 以及陕西省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规定。 VIII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编制的目的是指导和规范 施工行为,加强施工工艺过程控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 程施工质量实现或达到验收规范的要求。 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供陕西省内从事新建、改 建、扩建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使用。 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侧重于施工工艺、技术要 求和质量控制措施,也涉及了主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控制。在 实际使用中,应结合施工条件和设计要求选用,并根据合同的约 定、国家现行验

13、收规范及本省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 质量验收。 DBJ/T 61-29-200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包括 23 个施工工艺标准, 涵盖了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常见施工工 艺。 本册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土方工程、地基处理、桩基础、基 坑处理工程等常见施工工艺。 本册标准中单项工艺基本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的分项工程相对应,一个分项有多种工艺和材料的,尽 量将其纳入同一标准。 为了提高标准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 工艺标准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修改和 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西安金花北路 32 号; 邮

14、编: 710032; E-Mail:jings615) ,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 陕西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杂志上。 本册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起草人员和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 参编单位: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陕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李存良 李淑兰 IX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起 草 人:刘义平 缑百强 闫爱荣 方 勇 杨岸清 赵福民 候彦武 田 昊 范格平 刘安柱 主 审 人:杨鸿贵 周思清 审查组成员:沈励操 柳宗仁 杨宝山 李玉林 任树华 李三红 朱武卫 金贵实 X 标

15、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1 人工挖土施工工艺标准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开挖基坑(槽)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 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 一般构筑物的基坑 (槽) 和管沟人工挖土施工。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0

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JGJ120 建筑基坑支护规程 1.3 术语 1.3.1 人工挖土 采取人力利用铲、锹、镐等工具对基坑(槽)及管沟土方进 行挖除。 1.3.2 坡度 土方边坡的高宽之比值。 1.3.3 建筑基坑 1 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 地面以下空间。 1.3.4 基坑(槽)侧壁 构成建筑基坑围体某一侧面。 1.4 施工准备 1.4.1 技术准备 1.4.1.1 熟悉图纸,了解地质勘探报告中的工程地质概况,编制 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环保、文 明施工交底。 1.4.1.2 根据给定的永久性坐

17、标、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和建 筑红线要求,引测到现场。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测量控制基线、轴 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的测量和校核。 1.4.2 物资准备 1.4.2.1 定位用的木桩、龙门板,小线或 20 铅丝等。 1.4.2.2 基坑(槽)作简单支护时,支护用材料。 1.4.2.3 雨期施工应准备护坡用材料(如塑料布、钢丝网、水泥 等) 。 1.4.2.4 冬期施工应准备基底保温覆盖材料。 1.4.3 施工设施准备 1.4.3.1 施工机械 翻斗车、运土车辆、水泵等。 1.4.3.2 主要工具用具 尖头、平头铁锹、铁镐、撬棍、手推车等。 1.4.3.3 监测装置 全站仪、水准仪、钢尺、坡度

18、尺、轻型触探仪等。 1.4.4 作业条件准备 1.4.4.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 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或采取有效 保护措施。 1.4.4.2 建(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 ,标准水 2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应经检验合格,并办完验收手续。 1.4.4.3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 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1.4.4.4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 明显标志。 1.4.4.5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 、管沟,采

19、用人工降低地 下水位时,在开挖前一周将水位降低至基底标高 500mm 以下。 1.5 施工工艺 1.5.1 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艺流程见图 1-1。 1.5.2 操作要求 1.5.2.1 测量放线 a)基坑、基槽尺寸应满足结构和施工要求。一般基底尺寸应 比基础模板设计尺寸增宽 0.5m1m。当基底为渗水土质,槽底尺 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当不设模 板时,可按基础尺寸和施工操作工作面、最小回填工作宽度要求 确定基底开挖尺寸。 b)当土质为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且无 地下水时,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可不放坡,采取直立开挖不 加支护,但挖方深度应符合表 1-1

20、 的规定。 c)超过表 1-1 规定的深度,开挖深度在 5m 以内时,应根据 表 1-1 基坑(槽)和管沟不加支撑时的容许深度(m) 项次 土 的 种 类 容许深度 1 2 3 4 5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 硬塑、可塑的粉质黏土及粉土 硬塑、 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黏性土) 坚硬的黏土 硬塑、可塑的黄土 1.00 1.25 1.50 2.00 2.50 3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坡顶截水沟及临时排 水系统、地下水位高 时人工降水 分层开挖 修整边坡 挖至设计深度后清底 验收 转入下道工序 施工方案 技术交底 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 可利用 不可利用 符合 不符合 填方堆

21、方 明沟排、降水 不符合处置 和再验收 弃运 技术准备 物质准备 施工设施准备 作业条件准备 图 1-1 人工挖土施工工艺流程 土质和施工具体情况进行放坡,以保证不坍塌。其临时性挖方的 边坡值可按表 1-2 采用。 1.5.2.2 坡顶截水沟和临时排水系统、地下水位高时人工降水 a) 基槽开挖应在基坑(槽)四侧或两侧围以土堤或截水沟, 安 装接通临时排水管道,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 。 b)地下水位高时采用人工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 500mm,以利挖方进行。 1.5.2.3 土方开挖 4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表 1-2 临时性挖方

22、边坡值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1.2511.50 硬 10.7511.00 硬、塑 11.0011.25 一般性黏土 软 11.50 或更缓 充填坚硬、硬塑黏性土 10.5011.00 碎石类土 充填砂土 11.0011.50 注:1 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 2 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3 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 4m,对硬土不应超过 8m。 a)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 要合理确定开挖顺 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下挖。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应与设计 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不得超 挖

23、”的原则。 b) 开挖各种浅基础, 如不放坡时, 应沿灰线里边切出基槽的 轮廓线。 c) 开挖浅条形基础一般黏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 每层深 度以 600mm 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 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 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d) 开挖浅管沟与浅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 仅基槽侧壁不切 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 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标高上返 500mm 为基准点, 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 e)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 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

24、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 3m 左右做出 一条,以此线为准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基坑侧壁中间留出 宽度 800mm 左右的倒土台。 f)开挖大面积浅基坑时,沿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 5 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 g)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1.5.2.4 明沟降、排水 a)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很大,基坑涌水 量不大时,可采取明沟、集水井方法排水。即在基坑(槽)四周 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 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b)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 高最低处的挖方,以

25、便在该处集中排水。 1.5.2.5 修整边坡 a)边坡应随挖随修整,每 3m 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 统一进行一次修坡。 b)在开挖坑(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基坑侧壁的 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坑(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坑 (槽)边缘 1.0m 以外,高度不宜超过 1.5m。在柱基周围、墙基 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1.5.2.6 清底 在挖至坑槽底设计标高 500mm 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 抄出距槽底 500mm 水平线,自每条槽端部 200mm 处每隔 2m3m, 在基槽侧壁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 或事先量好的 500mm 标准尺杆, 随时

26、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 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 槽宽标准,据此修整基槽侧壁,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1.5.2.7 验收 a)基坑挖完后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 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检查、鉴定验槽,核对 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 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 b)一般用表面检查验槽法,必要时采用钎探(钎探方法见附 录 A)或洛阳铲探检查,经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记录、 6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

27、时办理交接手续。经检查质量不符合要求 时应返修,并重新验收。 1.5.3 季节性施工要求 1.5.3.1 雨期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 层垫层,并在基槽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 基坑(槽) ,同时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 造成塌方。 1.5.3.2 冬期施工时,应采用有效的保温措施防止基底土冻结。 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翻耕深度应根 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 300mm。 1.5.3.3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 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 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

28、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确保地基不 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 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1.6 质量控制标准 1.6.1 主控项目 开挖标高、长度、宽度、边坡的允许偏差值应符合表 1-3 的 规定。 1.6.2 一般项目 土方开挖的表面平整度、基底土性应符合表 1-3 的规定。 1.6.3 其他质量控制要求 1.6.3.1 根据规划红线或建筑物方格网,按设计总平面图复核建 筑物定位桩。可采用经纬仪及标准卷尺检查校对,按设计基础平 面图对基坑(槽)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并检查方 向是否符合图纸的朝向。工程轴线控制桩设置离建筑物的距离一

29、 般应大于两倍的挖土深度;水准点标高可引测在已建成的沉降已 稳定的建(构)筑物上或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设置水准点并加以 妥善保护。挖土过程中要按阶段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和水准 7 表 1-3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允许偏差值 挖方场 地平整 项 序 项目 柱基 基坑 基槽 人工 管沟 地 (路) 面基层 检验方法 1 标高 -5030-5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中 心线向两边量) +200 -50 +300 -100 +100 经纬仪、用 钢尺量 主 控 项 目 3 边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 尺检查 1 表面平整度 2020 20 20 用 2m 靠尺和 楔形塞尺

30、检查 一 般 项 目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观察或土样分析 注:地(路)面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方、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点标高。 1.6.3.2 挖土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地面截水、地面降水, 地下水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 500mm 以下。 1.6.3.3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 方发生超挖,应先将松动部分清除,然后妥善处理。超挖深度小 于 100mm 时采用原状土回填并夯实,超挖深度再大时其处理方案 应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批准。 1.7 产品防护 1.7.1 挖至基底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不得长时间暴露 (否则槽底要预留适当厚度的保护土层) 。 1

31、.7.2 挖土施工中,应注意保护定位桩、水准点、龙门板等,挖 8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运土时不得碰撞,定期检查复核其正确性。 1.7.3 土方开挖较深时, 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 道路、 管线等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 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1.7.4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立即报请 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 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 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 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

32、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 1.8 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控制措施 1.8.1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8.1.1 现场施工对扬尘应有控制措施。 施工道路应设专人洒水, 堆土应覆盖,并应遵守当地防粉尘的有关规定。 1.8.1.2 运土车辆应有人清扫,工地出口应设冲洗池,防止车辆 带泥土污染道路,运土车辆应覆盖,防止遗撒。 1.8.2 危险源控制措施 1.8.2.1 坑(槽)边应有临边防护措施,应设防护栏进行封闭。 危险处,夜间设红色警示灯。在靠近建筑物、电杆及各种脚手架 附近挖土及行人过路处开挖槽、沟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防止人员坠落。 1.8.2.2 坑(槽)沟应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爬

33、梯,不得在坑壁上 掏坑攀登上下。 1.8.2.3 施工时应有基坑(槽)壁坍塌控制措施 1.8.2.3.1 严格按照土质和深度情况放坡,放坡系数按施工方案 执行。 1.8.2.3.2 作业时要随时注意检查基坑侧壁变化,发现有裂纹或 部分塌方,应采取果断措施,将人员撤离,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1.8.2.3.3 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 输工具,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 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 9 1.5m。在垂直的坑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 1.8.2.3.4 挖土作业时应自上而下逐层挖掘,严禁采用挖空底脚 的操作方法。 1.8.2.4 施工时应有预防物体打击控制措

34、施 1.8.2.4.1 挖土作业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 3m, 不得对面用镐挖 土;挖土面积较大时,每人工作面不应小于 6m 2。 1.8.2.4.2 用手推车运土, 应先平整好道路, 并尽量采取单行道, 以免来回碰撞; 用平板车、 翻斗车运土时, 两车间距不得小于 10m, 装土和卸土时,两车间距不得小于 1m。 1.9 质量记录 执行本标准应形成以下质量记录: A1001 土方开挖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C1201 规划部门的定位坐标、高程控制摘录 C1202 施工放线控制网记录 C1203 测量放线记录 04-B1008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批表 04-B1019 技术交底记录 0

35、4-B102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C1106 地基验槽记录 注:以上表式采用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配套表格所规定 的表式。 地基土钎探记录(见表 1-4) 10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质量记录配套表格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资 料 工艺标准分册编号 表 1-4 地基土钎探记录表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施工部位 操 作 人 锤重 (Kg)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序号 施工日期钎探点编号锤 击 数 11 记录员: 日期: 年 月 日 2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标准 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开挖基坑

36、(槽)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 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 、 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JGJ120 建筑基坑支护规程 2.3 术语 2.3.1

37、机械挖土 用合适的挖掘机、运输车辆、推土机等机械对基坑(槽)及 管沟土方进行挖除。 2.3.2 坡度 土方边坡的高宽之比值。 12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2.4 施工准备 2.4.1 技术准备 2.4.1.1 施工技术人员应对土方开挖中具备的资料逐一落实,做 到心中有数。 2.4.1.2 对设计或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 水准点进行闭合复测。 2.4.1.3 测设开挖边线桩、外放控制桩。控制桩应避开机械行驶 路线,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2.4.1.4 根据地质资料还应做好下列工作 a) 若施工区域、 机械行驶道路、 机械停置点地表下较浅处有 墓穴、

38、空洞以及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应在开挖前处理。 b) 若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标高,开挖前还应做好降水工作。 1) 地下水位和基底基本持平时, 可采取开挖到基底后在基底 人工修明渠集水,由明渠将水流引至集水坑再集中用水泵抽水的 方法控制水位,方便下一步工作。 2) 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时采取井点降水。即在基坑(槽)管沟 开挖边线外 2m3m 处四周布置井点。 来水方向可多布置井眼。 布 井数量、井深可根据水位、流量等计算确定。 3) 水位降至基底标高以下不小于 0.5m 后方可开挖。 2.4.1.5 确定机械行驶坡道 a) 分层开挖时应根据现场大小、 地形、 运输车辆的出口位置 确定合理的施工坡道。 b)

39、 坡道有三种位置及形式:见图 2-1 所示。 图 a 外坡道 图 b 内坡道 图 c 内外坡道 图 2-1 坡道位置及形式 13 2.4.1.6 合理安排运输车的行驶路线和弃土场。 2.4.1.7 土方平衡计算: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挖、填的平衡计算, 综合考虑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合理施工程序 等,做好土方调配,减少重复挖运。 2.4.1.8 人员及机械配备:根据工程规模大小、难易程度、运距、 工期、质量等要求配足施工所需的挖土机械、运输车辆、整平机 械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手。形成人员和机械配置的合理 组合。 2.4.1.9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报请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 批

40、。 2.4.1.10 完成图纸会审工作。 2.4.1.11 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4.1.12 填写开工报告并报送监理或建设单位批准, 确定开工日 期。 2.4.2 物资准备 2.4.2.1 定位用木桩、龙门板、线绳、20 #铅丝、白灰等。 2.4.2.2 基坑(槽)作简单支护时所用材料。 2.4.2.3 雨季施工时应准备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 2.4.2.4 冬季施工时应准备基底保温覆盖材料。 2.4.3 施工设施准备 2.4.3.1 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自卸汽 车等。 常用挖掘机型号参数见表 2-1。 常用推土机型号参数见表 2-2。 2.4

41、.3.2 工具用具 主要工具用具: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 20 #铅丝等。 2.3.3.3 监测装置 全站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坡度尺、钎探设施等。 。 14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2.4.4 作业条件准备 表 2-1 推荐几种型号挖掘机性能参数 型号 EX200 PC220-5 EX300 标准斗容量(m 3) 0.8 1.0 1.38 最大挖掘高度(m) 9.179.60 8.99.70 10.22 最大挖掘深度(m) 5.986.67 5.547.73 7.38 最大垂直挖掘深度(m)5.146.05 4.977.07

42、6.48 最小回转半径(m) 3.533.54 3.633.64 4.45 注: 最大挖土高度、最大挖土深度及最大垂直挖掘深度取决于前臂的长度。 表 2-2 推荐几种型号推土机性能参数 型号 T120 T140 T160 功率 kW 88 103 122 铲宽(mm)高(mm)直铲 3776960 直铲 32401075 角铲 3640934 直铲 34161110 推土铲最大提升高度 (mm) 直铲 1010 直铲 913 角铲 960 直铲 1110 最大牵引力(kN) 122.8 135 163 最大切入深度(mm)510 400 545 2.4.4.1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

43、,将施工区域内的 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4.4.2 建(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 、标准水 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自检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4.4.3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 明显标志,并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2.4.4.4 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 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 0.5m 后才能开挖。 2.4.4.5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 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15 2.4.4.6 确定土方机械时,应综合

44、考虑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 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等因素,以能发挥施工机 械的效率为原则。 2.4.4.7 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的大小、机 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2.4.4.8 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 应配备人工进行。 2.5 施工工艺 2.5.1 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艺流程见图 2-2。 2.5.2 操作要求 2.5.2.1 测量放线 a) 基坑(槽)及管沟尺寸应满足结构和施工要求。一般基底 尺寸应比模板设计尺寸增宽 1.5m 左右。 当基底为渗水土质, 槽底 尺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当不设 模

45、板时,可按基础尺寸和施工操作工作面、最小回填工作宽度要 求确定基底开挖尺寸。 根据基底尺寸和坡比换算出上口开挖尺寸。 b) 测设开挖边线桩, 外放控制桩。 控制桩应避开机械行使路 线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用白灰撒出开挖边线, 做好放线记录。 c) 采取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平面布置图放出井点位置。 2.5.2.2 确定坡度 a) 当土质为天然湿度、 构造均匀、 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且无地 下水时,开挖基坑(槽)及管沟时可不放坡,采取直立开挖不加 支护,但挖方深度应按表2-3的规定。 b) 挖方深度超过表2-3规定的且在5m以内,当土具有天然湿 度、 构造均匀、 水文地质条件好、 无地下水, 不加支撑

46、的基坑 (槽) 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2-4的规定。 c)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 应根据工程地质和 边坡高度, 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 如地质条件好, 16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图2-2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流程 表 2-3 基坑(槽)和管沟不加支撑时的容许深度 (m) 项 次 土 的 种 类 容许深度 1 2 3 4 5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 硬塑、可塑的粉质黏土及粉土 硬塑、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 坚硬的黏土 硬塑、可塑的黄土 1.00 1.25 1.50 2.00 2.50 17 表 2-4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 序号 土的类别 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1 中密的砂土 11.00 11.25 11.25 2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3 硬塑的粉质黏土 10.67 10.75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技术交底/工艺/施工标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