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1∕T 3755-2023 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辽宁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8472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1∕T 3755-2023 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21∕T 3755-2023 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21∕T 3755-2023 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21∕T 3755-2023 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21∕T 3755-2023 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CCS B 64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37552023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Pinus tabulaeformis plantation2023-05-30 发布2023-06-30 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1/T 37552023I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退化程度分级.15 修复技术措施.26 病虫害防治.27 修复设计.38 档案管理.3附录 A(资料性)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小班现状调查表

2、.4附录 B(资料性)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小班作业设计表.5DB21/T 3755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丽杰、蔡静、杨越、李思琪、王占龙、李前、洪新、王云跃、张海旺、龙忠伟、姚秀然、于清娟、丁丽慧、刘丽娜、郑丽红、薛文利、隋丹、叶尚宇、贾殿坤、许建国、高宗林、苏畅、罗在全、姜祛寒。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

3、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8927。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朝阳市龙山街四段235号),联系电话:0421-2924425。DB21/T 375520231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退化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人工林修复退化程度分级、修复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修复设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内容。本文件主要适用于辽西北油松人工林退化林分的修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4、该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LY/T 1646 森林釆伐作业规程LY/T 2971 油松人工林经营技术规程DB21/T 706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B21/T 2606 油松公益林经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退化人工林 Degraded plantation因环境变化、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等因素,导致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稳定性和功能下降的人工起源林分。3.2退化程度分级 Grading of degradatio

5、n degree根据枯死木、濒死木占林分树木的比例,描述退化林分状态的等级。3.3林分修复 Forest restoration通过人工措施,改善退化林分的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恢复生态功能的过程。4退化程度分级DB21/T 3755202324.1重度退化重度退化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a)林木生长衰竭,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40%以上。b)林分出现斑块状或群团状死亡,形成林中空地,郁闭度降至0.3以下,林木分布不均匀。c)发生重大病虫害,且3年内无法通过防治措施根除的林分。4.2中度退化中度退化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a)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10%40%。b)林分出现斑块状或群团状死亡,形成林

6、中空地,郁闭度降至0.30.5,林木分布不均匀。4.3轻度退化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5%10%。5修复技术措施5.1单株择伐适用于重、中和轻度退化的油松人工林。对修复小班内呈零散分布的枯死木、濒死木和受害木进行单株择伐,择伐株数强度40%,因自然灾害受害林木不受择伐强度限制。采伐作业按LY/T 1646 规定执行。5.2群团状择伐适用于重度和中度退化油松人工林。对修复小班内呈群团状分布的枯死木、濒死木和受害木进行群团状采伐。其它技术要求执行本标准5.1规定。5.3补植补造适用于重度和中度退化人工林。采伐后,林木分布不均匀,含有大于25m2林中空地(或林隙)的林分,应进行补植。补植后单位面积林

7、木株数不低于1500株/hm22400株/hm2。补植树种宜选择较为耐阴、抗逆性强的针阔叶树种,乡土树种优先。补植树种选择可参照DB21/T 2606。整地、苗木栽植和未成林抚育按GB/T 15776的规定执行。5.4抚育复壮适用于中度和轻度退化油松人工林。伐除修复小班内枯死木、濒死木和受害木,技术要求执行本标准5.1、5.2的规定。采伐后,如林分密度过大,可进行间伐,间伐技术要求按DB21/T 706规定执行。如需修枝林分,修枝技术要求按DB21/T 706规定执行。利用油松天然落种能力强的特点,可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林分,技术要求按DB21/T 706规定执行。5.5封禁 ax适用于轻

8、度退化油松人工林。伐除修复小班内的死亡木、濒死木和受害木,技术要求执行本标准5.1的规定。对封禁地块,设置围栏、界桩、警示标牌、人工巡护等,技术要求按GB/T 15163规定执行。6病虫害防治DB21/T 375520233参照LY/T 2971规定执行。7修复设计7.1设计调查以小班为调查基本单元。对拟修复林分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森林资源现状、退化等级与成因等情况,详见附录A。林分因子调查,采用样地调查法。样地应选择在修复小班中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布设,样地面积一般不小于600m2。7.2设计内容以小班为基本单元进行编制。主要内容包括:修复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修复区退化程度及原因、修复

9、措施、修复技术、进度安排与组织管理、工程量与投资概算、保障措施等,详见附录B。8档案管理以小班为基本单元,建立专项技术档案,落实专人管理。DB21/T 375520234AA附录A(资料性)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小班现状调查表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小班现状调查见表 A.1。表 A.1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小班现状调查表乡镇或林场林班号(村)小班号/图幅号GPS 坐标小班面积(hm2)立地条件地貌海拔(m)坡向坡度()坡位土层厚度(cm)林分现状林分类型有林地口疏林地口树种组成郁闭度疏透度龄组林木分布情况林中空地面积(m2)退化面积(hm2)优良母树株数/hm2林下幼苗幼树株数/hm2灌木覆盖度/高度(%/

10、cm)树种生长指标平均树高(cm)平均胸径(cm)株数/hm2蓄积/m3总株数其中:总蓄积其中:正常木 濒死木 枯死木 受害木正常木 濒死木 枯死木 受害木合计濒死木株数占比%枯死木株数占比%受害木株数占比%退化状况林相残败口乔木林集中连片死亡口群团状死亡口斑块状死亡口均匀死亡口退化等级核定重度口中度口轻度口退化成因分析自然因素干旱少雨口 立地条件差口环境污染口其它口:生理因素自然老化口 生长不良口 天然更新等级不良口 其它口:人为因素管护不到位口人畜活动频繁口其它口:灾害因素病虫害口火灾口旱灾口其它口:其它因素调查人员:调查日期:年月日DB21/T 375520235B附录B(资料性)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小班作业设计表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小班作业设计见表 B.1。表 B.1退化油松人工林修复小班作业设计表镇或林场林班号(村)小班号图幅号权属小班面积/hm2退化等级修复年月修复面积/hm2修复设计修复措施单株择伐口群团状择伐口补植口抚育复壮口封禁口釆伐对象枯死木口 濒死木口 受害木口其它口:采伐强度株数强度:%蓄积强度:%补植树种规格密度株数混交比例株数合计林地管理措施防灾措施水土保持措施作业道路珍稀物种保护其它措施恢复期间未成林管护其它备注调查人员:调查日期: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人工智能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