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1757.2-2023 健康细胞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健康村(江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8442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7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1757.2-2023 健康细胞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健康村(江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36∕T 1757.2-2023 健康细胞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健康村(江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36∕T 1757.2-2023 健康细胞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健康村(江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36∕T 1757.2-2023 健康细胞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健康村(江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36∕T 1757.2-2023 健康细胞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健康村(江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3.020 C 0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757.22023 健康细胞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健康村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ells Part 2:Healthy village construction 2023-04-07 发布 2023-10-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757.22023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原则.2 5 健康环境.2 6 健康服务.4 7 健康文化.6

2、8 健康生活.7 9 健康产业.7 10 服务支撑建设.8 参考文献.10 DB36/T 1757.2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健康细胞建设规范的第 2 部分。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卫生健康监测评价中心、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景德镇市卫生健康委、九江市健康促进

3、中心、宜春市爱国卫生运动指导中心、浮梁县臧湾乡、武宁县新宁镇。本文件起草人:杜秋红、徐娟、周旭泉、章源、王珮、胡伟、饶钦可、杨承、蒋华军、付建清、严兰兰、谭小红、吴凯琳、童顺燕。DB36/T 1757.22023 III 引 言 健康细胞,包括健康村、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家庭、健康企业等,是构筑健康中国的微观基础。健康细胞建设,旨在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下沉,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等为主要内容,推动全社会健康环境改善、健康服务优化、健康教育普及和健康行为养成,拟由六部分构成。第 1 部分。健康企业建设,目的在于在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有效改善

4、企业环境,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企业健康文化,满足企业员工健康需求,实现企业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第 2 部分:健康村建设。目的在于实现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凸显我省农村“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特点,达到全方位提升村民健康。第 3 部分:健康中小学校建设。目的在于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校园环境设施,提升师生健康素养、心理健康,降低学生近视率和超重肥胖率、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第 4 部分:健康家庭,目的在于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江西建设新格局,以普及健康家庭生活、优化健康家庭服务、建设健康家庭环境为重点,实现打造环境健康、生活健康及文

5、明和谐的健康家庭。第 5 部分:健康机关建设。目的在于有效防范机关健康安全风险,减少、控制机关常见健康危害,更好地保障干部职工身心健康,提升机关干部健康水平,以实现人与健康协调发展。第 6 部分:健康促进医院建设规范。目的在于制定出具有指导性的,可满足各级别医院全院职工、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所辖地区居民健康发展需求的医院建设规则。开展健康村建设工作,是落实“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江西行动的实施意见 精神,推进我省乡村健康建设的重要技术遵循;有利于指导我省健康村建设,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江西新格局。DB36/T 1757.22023 1 健康细胞建设规

6、范 第 2 部分:健康村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健康村建设的术语与定义、基本原则、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生活、健康产业和服务支撑建设。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辖区内健康村的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7051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 316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7、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 GB 3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1260 环境卫生技术规范 GB/T 34281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类配置要求 GB/T 38827 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 GB/T 38836 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 GB/T 38353 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 CJ 94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CJJ 27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HJ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健康村 healthy village 以行政村为单元,以健康促进为建设主题,以村民为

8、主要服务对象,在满足村居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健康要素,具有安全卫生的生活物质和健康环境、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疾病得到较好的预防和控制,具备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健康设施,服务村民健康需求,并能在维护和促进村民健康方面可持续性开展工作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行政村。DB36/T 1757.22023 2 3.2 健康服务 Health services 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障以及相关服务。3.3 健康文化 Health culture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和疾病斗争为核心,在防治疾病、维护和增进健康的实践过

9、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广义的健康文化包括所有的精神和物质成果,泛指从古至今一切涉及健康的文化概念。而狭义的健康文化,主要指通过面对疾病、寿命等健康问题上所取得的广泛的经验和共识,以及含有这些经验共识内容的多种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3.4 健康素养 health literacy 成年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其内涵包括对健康危险因素的认知与评估能力、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管理能力、健康技能等。4 基本原则 4.1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村民健康权益作为健康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措

10、施,不断营造健康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4.2 政府主导、共建共享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乡镇组织、村委落实、社会支持、村民参与”的原则,明确健康村建设和管理责任,实施共建共享,打造“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生活、健康产业”的大创建格局,切实保障村民身心健康。4.3 广泛动员、全民参与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健康村建设工作,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提高村民卫生防病意识、自我保健意识,营造“健康生活,人人参与”的氛围。5 健康环境 5.1 人居环境要求 5.1.1 健康村村域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贴乱

11、画、乱扔乱倒现象。村内道路硬化平整、清洁无积水。村内建设小微公园、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休闲、运动等需求。村内河塘沟渠等水体清洁,无漂浮物,无黑臭现象。村内生活环境无固定噪声源干扰或得到有效治理。DB36/T 1757.22023 3 5.1.2 健康村内消防设施齐全、完好,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通畅。村内电力、通讯等设施安全状况良好,在易发生跌落、触电、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区域设置安全标志和保护设施,安全标志应符合 GB 2894 的规定。5.1.3 开展整洁庭院建设,院落、小区、建筑立面等区域干净清洁,房前屋后整齐有序。应加强健康村内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无障碍设施应符合 GB 50763

12、的规定,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有条件的地方宜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5.1.4 废物箱(垃圾桶)、垃圾收集点的布局、数量和卫生要求宜符合 CJJ 27 的规定;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收集、运输和处理应符合 GB 51260 的规定;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5.1.5 农户卫生厕所全普及,建设和维护运行符合 GB/T 38836、GB/T 38837 或 GB/T 38838 要求。五百户以上的村庄应在村内设置公共厕所,公共区域无人畜粪便暴露,公共厕所的设置、建设和管理应达到 GB/T 38353 的规定,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5.1.6 引导村民实行圈养畜禽,无散放牲畜、家禽

13、。病死畜禽按规定处置,无随意丢弃现象。文明饲养宠物,及时清理粪便,定期体检驱虫、接种疫苗,预防人畜共患病及对村民造成伤害。5.1.7 引导村民科学种植,农业生产中使用环境友好型肥料、高效低风险农药,无使用违禁农药现象。5.1.8 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无秸秆焚烧现象。有收集农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的规定和场所。5.1.9 逐步建立覆盖全村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或户用污水处理设施。鼓励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推进节约用水。5.2 饮水安全要求 5.2.1 健康村应实现自来水或集中式供水全普及,水质定期监测。5.2.2 饮用水水源应设置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保护管理符合 HJ338-2018

14、 的规定。5.2.3 水源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5.2.4 二次供水设施应符合 GB 17051 的规定,给水水池、水箱、水塔等储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少于 1 次,并做好相应记录。5.2.5 直饮水水质检测应符合行业标准 CJ 94 的规定,直饮水设备每半年至少清洗 1 次,并做好相应记录。5.3 食品安全要求 5.3.1 健康村内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依法取得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5.3.2 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定期体检,持证上岗,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作和销售符合食

15、品安全相关要求。5.3.3 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餐饮场所等环境卫生应符合 GB 14881、GB 31621 和 GB 31654 的规定。5.3.4 餐饮场所应推广分餐制和公筷制,大力倡导“光盘行动”。5.3.5 无贩卖、制售、食用野生动物现象。5.4 无烟环境要求 5.4.1 健康村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5.4.2 健康村内主要建筑物入口处、公共厕所、活动室等公共场所及村民集中区域有明显的控烟标识,高度应与人体视线相一致。村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DB36/T 1757.22023 4 5.5 环境治理要求 5.5.1 健康村应定期组织开展集中病媒生物防制

16、活动,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控制为辅的村居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病媒生物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5.5.2 病媒生物孳生地管理规范,病媒生物防制设施完好。5.5.3 在集中居住地病媒生物易出现区域,安装病媒生物诱杀设备。5.5.4 开展村内健康环境监测与管护,提供定期巡查、上门走访、通讯联络等多渠道监督、反馈问题的方式,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和奖惩制度,提高村民主动参与健康环境整治意识。6 健康服务 6.1 公共卫生服务要求 6.1.1 健康村应配置 1 家产权公有的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面积、科室配置等建设要求应符合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求。6.1.2 依托村卫生室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村

17、卫生室应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助建立、维护和管理村民电子健康档案;提供预防保健、疾病管理、健康教育服务,每两个月至少举办 1 次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6.1.3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村卫生室应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宜设置中医阁,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6.1.4 村卫生室应为村民提供以下服务,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定期开展疾病筛查活动;指导村民使用医疗装备进行血压和血糖的自我健康管理;开展健康

18、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服务,达到连续、全程管理要求。6.1.5 村卫生室应收集辖区备孕和孕早期生育妇女信息,确定免费增补叶酸发放对象,做好发放及随访工作。6.1.6 健康村应在村内公共区域配备 1 个及以上村民健康自助检测点(如:健康小屋)。能实现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血糖、体脂等常见指标的自助检测。依托村卫生室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提升村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6.1.7 健康村常住人口的健康建档率、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应分别高于全省上年平均水平 5%。6.1.8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村应组织村内企业、单位及村干部村民等,协助做好以下

19、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传染病防控救治基本知识;按照规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信息收集报送;相关人员的隔离、转运及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管理;协助完成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及周边环境的流行病学调查;封闭管理相关区域,并做好人员的安抚及后勤服务工作,尤其是困难家庭和人员;协助完成辖区内疫点的终末消杀,完成外环境预防性消杀,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其他相关工作。6.2 体育健身服务要求 DB36/T 1757.22023 5 6.2.1 健康村内符合开放条件的室内健身场所、学校体育场地、老年活动室设施应向村民免费开放。6.2.2 应在村内公共区域配置健身、康复器材,设备的种

20、类和数量能满足村落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村民的需求。设备每年至少维护一次,有安全提示和使用指南,免费向村民开放。6.2.3 应建立 1 条及以上健康步道,长度不少于 200m,宽度不少于 1.5m。6.2.4 应建设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设置运行符合 GB/T 34281 的要求。6.2.5 应发挥农村文体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全民健身志愿者作用,每年至少举办 2 次简便易行的群众性健身活动或传统体育项目活动。鼓励健康村组织村民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达标活动。6.3 重点人群服务要求 6.3.1 健康村应为老年人开设健康营养食堂。6.3.2 应为留守、遗弃、特殊儿童等提供学习指导

21、、托育服务和医育结合等服务。6.3.3 发展养老服务,应保障特困或五保老人、困境家庭和优抚对象中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中失能或 70 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等四类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6.3.4 宜设立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为村内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6.3.5 可引进医养结合服务,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6.4 心理健康服务要求 6.4.1 健康村应建立心理辅导和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设置 1 个心理辅导室(可依托现有服务设施融合建设)。可通过志愿者活动、购买服务

22、等形式,引导心理咨询师、法律人士、专业社工、志愿者面向村民开展心理健康、矛盾调解和法律咨询等服务。6.4.2 健康村宜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面对面沟通;专家线上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团队活动。6.4.3 健康村应参与为村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多对一”管理服务工作,村内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分别应高于全省上年平均水平 5%。6.5 健康教育服务要求 6.5.1 健康村应设置 1 个及以上固定的健康教育场所(可依托现有服务设施融合建设),使用面积不少于 20,配有电视、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视频播放设备,提供可供群众免费取阅的健康

23、宣传资料,播放健康教育宣传音像资料,配有血压计、身高体重计、腰围尺、体重指数(BMI)计算尺、膳食宝塔挂图等健康测量与教育工具。6.5.2 应在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场所、村民集中活动场所,提供健康教育的印刷资料和(或)视听传播材料,印刷资料每年不少于 12 种内容,视听传播资料每年不少于 6 种。6.5.3 健康村应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服务,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每年至少开展 2 次,健康教育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开展多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如健康讲座、健康知识展览、健康素养宣传活动、知DB36/T 1757.22023 6 识竞赛等;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专项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和健康促进活动。6

24、.5.4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江西省乡村卫生健康公约;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爱国卫生、疾病预防、疫苗接种、伤害防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常见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基本防治知识;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婚检及优生优育知识;急救、康复知识和技能;合理膳食、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安全相关知识;体育健身、心理平衡、戒烟限酒、禁毒戒毒等知识;与健康有关的生态环境和绿色环保知识;社会适应知识和技能;其他需要宣传普及的健康知识和技能。6.5.5 健康村每年应至少组织 1 次防震减灾和急救培训。7 健康文化 7.1 健康氛围要求 7.

25、1.1 健康村应建设健康文化宣传阵地,应设有 1 个村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可依托现有服务设施融合建设)。配置 1 个及以上健康文化长廊,总长度不少于 10m;配置 4 个及以上宣传栏,每个的面积不少于 2;配置 1 个及以上电子宣传屏幕。7.1.2 发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文化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作用,组织引导村民参与到健康村建设中,形成共建共享健康的良好氛围。7.1.3 健康文化宣传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采取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与政策,宣传中医药健康文化,激发村民的健康意识和维护健康的主动性,引导村民强化健康担当、维护自身健康,实现共建共享。7.2 文明乡风要求 7.2.1

26、倡导文明乡风,大力宣传孝老爱亲、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7.2.2 制定村规民约等行为规范,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等理念和要求纳入其中。7.2.3 改革婚丧习俗,破除封建迷信,开展“讲文明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活动。7.2.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宣扬健康向上的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村内无赌博、吸毒、酗酒、卖淫嫖娼等现象和重大社会治安问题。7.3 文化活动要求 7.3.1 健康村应多渠道、有组织地开展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村内至少组建 1 支业余文化团队,每年至少举办 2 次文化活动。DB36/T 1757.22023 7 7.3.2 引导文化辅导员为村民提供文化活动

27、指导服务。7.3.3 依托“三下乡”活动,引导大专院校学生和相关院团的文艺人才投身农村文化宣传活动。7.4 健康家庭要求 7.4.1 健康村应每年组织 1 次“健康家庭”评选活动,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健康达人”评选,引导村民树立自身健康责任意识。7.4.2 发挥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作用,开展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和亲子教育的宣传指导。7.4.3 引导家庭成员主动签约家庭医生,科学配备使用家庭小药箱,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宜制定家庭健康规范。8 健康生活 8.1 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带头引领全体村民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遵守控烟规定。8.2 村民应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28、,愿意学习保健养生、科学治疗、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和常见慢性病、传染病基本防治知识,提升基本健康素养,共同促进健康家庭建设。8.3 村民应了解婚前体检和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8.4 村民应掌握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知识,烹饪做到限盐控油,倡导家庭使用公勺公筷,不浪费粮食。8.5 村民应具有健康消费理念,不购买、不消费假冒伪劣食品。8.6 村民应了解绿色环保及低碳节能知识,经常采取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出行,自带购物袋、水杯等,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过度包装产品、一次性用品。8.7 村民应控制家庭室内活动噪声,娱乐、健身时合理使用场地、设施、设备,避免高噪声行为干扰他人。8.8 村民积极参加健身锻炼,选择适

29、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负荷达到以下要求:每周体育锻炼频率 3 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时间 30min 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强度中等程度及以上,或每天活动量达到 6000-10000 步等。8.9 村民普遍心态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9 健康产业 9.1 产业发展要求 9.1.1 健康村应科学立足本村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编制本村健康产业中长期的建设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健康产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9.1.2 健康村宜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品”应为当地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加工、特色文化(包括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和新业态(

30、包括休闲旅游、民宿、电子商务等)的具体品类。DB36/T 1757.22023 8 9.1.3 健康村宜打造健康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帮助和扶持返乡村民就业创业,提高村民生活水平。9.1.4 健康村内企业的生产、排放符合环保要求。9.2 产业保障要求 9.2.1 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宣传乡村健康产业项目,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交流,吸引领先的健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参与到乡村健康建设中。9.2.2 打造乡村人才引进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鼓励本地企业推行“团队式引才”模式,支持本

31、地企业建立研发基地,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9.2.3 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逐步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圈,形成对外高效便捷的电子商务流通体系。10 服务支撑建设 10.1 体制机制建设要求 10.1.1 健康村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签署承诺书等形式,承诺支持村委开展健康村建设工作,包括并不限于经费支持。10.1.2 应成立健康村建设委员会,成员可包括但不限于乡镇政府、村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村民及社会热心人士等,负责统筹、协调健康村的建设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提供村内健康服务。健康村建设委员会应加强与村内企业、单位、学校等联

32、动。10.1.3 健康村建设委员会建立完善的工作和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组织领导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健康影响分析制度。10.1.4 应建立健全健康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适用范围;组织机构及职责;事件报告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10.2 人才建设要求 10.2.1 健康村应根据村民的健康需求,联系或聘请医疗卫生、文化辅导、社会体育指导、健康管理、营养健康、心理健康、康复服务、护理服务、急救等领域的志愿人员,协助开展健康村建设工作。10.2.2 上述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取得

33、资质。10.2.3 健康村宜发展、培养本地村民志愿者,组建村民健康带头人队伍。DB36/T 1757.22023 9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4 全民健身条例 5 江西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 6 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7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8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 号)9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国卫基层发201713 号)10 新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规范(2019 年版)11 健康江西行动实施方案(2019-2030 年)(健康江西委发20191 号)12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江西行动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920 号)13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2111 号)14 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2004 年 5 月 20 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 130 号)15 江西省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0-2030 年)(健康江西办发20206 号)16 江西省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赣卫基层发20151 号)17 江西省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试行)(赣文旅公共字20191 号)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