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2018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卷带答案河北辛集中学.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81846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卷带答案河北辛集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卷带答案河北辛集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卷带答案河北辛集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卷带答案河北辛集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卷带答案河北辛集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 A.秦朝丞相 汉朝中书令 B.秦朝太尉 唐朝节度使 C.秦朝御史大夫 宋朝通判 D.宋朝枢密使 明朝殿阁大学士 2秦至汉初,以功勋、能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官越来越注重品行;曹操“唯才是举”;北朝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个人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反映出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A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

2、B以能力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 C以考试作为主要的选拔形式 D不利于建设高素质官吏队伍 3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且一改以前主要以“山川形便”、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较高来划分行政区的做法,采取“犬牙交错”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元代这样做的目的是() A以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集权 C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以利于管理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4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

3、是 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C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D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5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6清朝名臣张廷玉居官五十年,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深受器重,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曾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

4、职。在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期间,他可以() A监察地方各级官员 B协助皇帝上传下达 C独立处理军国大事 D直接掌管中央六部 7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D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8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

5、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一论述() A表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 B表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 C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 D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 9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 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 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1019世纪末

6、,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 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 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11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以上史实说明 A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B革命促进近代报刊

7、兴起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 12 上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31936年,国民政府国防计划大纲将四川定为作战总根据地,将长江以南的南京、南昌、武昌及长江以北的太原、郑州、洛阳、西安定为作战根据地。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加强对国内各要地的控制 B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全力封锁农村革命根据地 D开始筹划对日持久作战战略 1

8、4辛亥革命二十七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在辛亥北伐与抗战中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合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的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共如此解读辛亥革命,旨在() A推动国民大革命 B完成土地革命 C维护国共合作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15以下所示摘选自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的目录。它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第三章 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 第1节 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 第2节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 第四章 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节 国民政府政治上的变动 第2节 国民政府

9、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 A七七事变后政府开始调整与中共政策 B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继续妥协 C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全面应对危机 D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倡导全面抗战 1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他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确保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C为中国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权和树立国际形象 D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17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

10、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侧面的历史地位 181941年12月3日,日本大本营在大陆命第575号中规定,日本中国派遣军的总目标是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迅速处理中国事变”。总任务是在占领区“迅速恢复治安”。日本制定这一任务主要是因为() A国共两党的冲突日益激烈 B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C敌后

11、战场作用越来越突出 D正面战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19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批评了党内那种否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的错误观点,指出现阶段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论断() A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传承与发展 B确立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 C意味着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1942年2月23日,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指出,中国“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顶住了日本的进攻,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一因为这是最后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

12、因素”。材料反映了()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B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进程 C国际局势变化影响中国抗战 D美国支援是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 21商人与共产革命,19191927一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以打倒资产阶级为目标,但是在发展工人运动和T人革命的过程中,却注重和商人建立联合战线。这主要是因为() A商人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一而 B团结商人有利于提高经济实力 C中国共产党和商人的革命目标一致 D商人掌握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 22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

13、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 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 C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 D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 231927年8月,毛泽东在湖南暴动大纲中提出:“要在湖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由此可知,毛泽东() A已预知了秋收起义的失败 B最早提出了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 C意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 D已经萌发“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4192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是中国国民革命将来的发展和最后的成功的唯一保证”。中共中央提出此主张的意图是() A与蒋介

14、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B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C抵制“城市中心论”的主张 D加快国民党改组的步伐 25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地图的标题是其“眼睛”。如果给下图命制一个合适的名字,下列最合适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26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

15、合中国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2719311935年,部分根据地在土地革命中,实行“没收富农土地、从肉体上消灭富农”的政策。延安时期,采取了“切实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的政策。政策的转变是基于() A富农的反抗斗争加剧 B根据地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8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D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29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

16、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 “巴黎和会” “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 A维护政局稳定 B进行革命动员 C建立统一战线 D培育国家认同 30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中表示,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的条约“均认为有效”;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时的就职宣言亦申述了与南京临时政府“告各友邦书”中近乎一致的对外政策。由此得出,民国政府的承诺() A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为新政府的国际承认奠定了基础 C阻碍反封建革命事业的深入发展 D是迫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压力 31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

17、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文中的“分水岭”是指() A由“帝制”转入“民治” B由“器物”转入“制度” C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D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 32如图所示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3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A

18、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D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34如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某一战争的局部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判断,在这次战争的进程中() A歼灭了所有的反动军阀 B国共两党达成亲密合作 C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出现了革命的高潮阶段 35如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的序号“九”应该是() 目录 三 南开学校 八 黄埔军官学校 九 十二 南昌起义 二十六 坚持在重庆(上) A五四风暴 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 C长征路上 D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 36新华网北京2015年1月15日电,中宣部

19、、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贵州省委在遵义举行纪念大会,隆重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八十年前的这次会议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中共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B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7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逼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

20、成熟 38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阶段 作战力量 进攻目标 中共中央军委批示 第一阶段 苏北兵团 淮阴、淮安、宝应、高邮 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 第二阶段 三个纵队 海州、连云港 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9“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21、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4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4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峰,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2年修订)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二百多个重要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

22、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上述高峰均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有法可依”的法制建设方针 B.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强 42图6为周恩来总理手书重要文件。关于此文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基于国家利益的互利合作 B它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C它是“一边倒”政策重要内容 D它改变美苏主宰世界事务局面 图6 431954年4月,中印双方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 A成为解决国与

23、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 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 D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441970年,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为“三个支柱”的“新和平战略”。这说明美国() A放弃了与苏联争霸 B对外战略由亚洲转向全球 C力图维护世界和平 D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 45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己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

24、秩序己经形成 B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和平与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46.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47.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项中体现这一说法

25、的是 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 B. C. D. 48.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49.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在

26、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50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题,共50分)51(24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把中国逐渐卷入

27、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1898年,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又是一个社会窗口。摘编自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回答下列问题:(

28、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演变趋势。(8分)(2)据材料三,指出“条约口岸”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与表现。(4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三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12分)5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央行政监察体系囊括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巡抚总督都御使等,这种严密的中央行政监察网络,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脱离不了为皇权服务、加强封建统治的历史局限。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以及巡抚总督都御使的设置和沿革,虽以监察百官

29、清廉与否为重要任务,但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监察国家官员对皇帝忠诚与否。由于封建社会皇权凌驾于监察权之上,无论是中央监察机构还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均是为了代表皇帝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整个国家行政体制运行的稳定。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10月设立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院中,“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依法行使弹劾权、审计权”,可以弹动总统、副总统,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1932 年6月颁布的修正弹动法规定:“监察委员对于公务员违法或失职之行为提出弹劾案于监察院。”此后又增加了纠举权和建议权。 监察制度建立的宗旨在于有效地控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以确保政府行政系统的廉洁。监

30、察院的设立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在竭力强化各种规范模式和行为模式,致力于把监察制系统纳入到政治制度的框架中。 摘编自王浩宇评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监察体系的特点及作用。(12分)(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14分)历史阶段考试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C B B C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C C C D C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31、D B B C C D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A C D B C C C C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A C D D B C A B B51 (24分)(1)趋势:由一国强迫设立到多国强迫设立;分布格局从东南沿海逐渐扩展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入内地;从被迫设立到主动开放;通商口岸的数量不断增多。(8分) (2)作用: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表现:中国近代接纳西方生活方式。(4分) (3)参考要点:观点:“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 论证:一方面,口岸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成为列强

32、侵华的基地;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通商口岸也是近代中国接纳或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通过接纳近代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的转型。(12分)52(26分)(1)特点:体系严密;服务皇权;承袭传统。(6分) 作用:有助于整饬吏治、惩治贪官;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维护君主专制;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6分)(2)变化:赋予监察院最高监察权;借鉴西方监察制度;监察权具有独立性。(6分) 评价: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公职人员的违法或失职行为,确保廉政;有利于规范行政行为,完善了行政体系;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激化;推动了中国监察机制的近代化;为后来的监察制度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最终沦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工具。(8分)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