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单项选择,共25题,每个3分,共75分) 1某西方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说道:“鸦片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包括英国和印度,都是合法的,单单在中国不合法。结果在中国,不但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人与黑帮疯狂地走私鸦片,就连最上层的高官也染指其中。”这一评价() A 掩盖了战争的实质 B 完全脱离了历史事实 C 揭示了战争的根源 D 肯定了战争的正义性 2.1861年11月,法国作家雨果致信法国远征军上尉巴特力尔,指出: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圆明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这表明() A私人信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B信
2、件描述与历史事实完全相悖 C艺术表达限制了其史料价值 D此信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 3.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军事的落后 B中国科学落后 C中国无世界知识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4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一些向西方学习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其中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是() 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 “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 C “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D “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 5.天
3、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6谭嗣同在1896年春写下有感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 A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 英国占香港 C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 日本全面侵华,我国沿海地区基本沦陷 7.下表是有关甲午海战的两段史料,说法准确的是 史料 出处 史料一 上午七点四十五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中)济远航海日志 史料二 上午
4、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清国军舰“济远”号对我将旗(吉野号)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迎战 (日)近代帝国海军史要 A史料一为直接史料,价值更高 B史料二为历史著作,价值更高 C两则史料记载矛盾,均无价值 D历史事实与撰述者的国籍有关 8.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这是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讽刺慈禧太后的脍炙人口的名联,上阕三个“幸”字,下阕三个“割”字,其中“幸古长安”和“割台湾”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中法战争与天津条约 B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9八国联军侵华与马关条约 D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1. 从太平天国
5、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 ( ) 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到封建统治者蒙蔽 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演变为最主要矛盾 D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 10.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的“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指该约法()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
6、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 君主立宪制 B 总统制 C 责任内阁制 D 君主制 12.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xx的制度框架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13.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
7、史作用 B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C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4.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8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根据xx原则,参议院的行为() A变更了政体使社会动荡 B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 C防止了专制维护了共和 D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15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促进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的事件应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五四运动C 维新变法运动 D
8、辛亥革命 16.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原因是( ) A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起领导作用 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17.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民族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国民革命 18.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
9、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C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D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府 19.列宁在论策略书中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而不应该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列宁在其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 A用暴力革命的手段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 B领导召开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成立俄国共产党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发表四月提纲,将俄国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0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
10、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B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 D 中共接受民生主义的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21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 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B 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C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D 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22某文件记载:“6日晚上国民党组织开会庆祝。会场上到处是国民党旗帜和写着无产阶级口号的
11、标语牌,还有很多绘有镰刀和斧头的红旗。”这一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 1919年的北京 B 1926年的广州 C 1931年的瑞金 D1937年延安 2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是创作于1937年的抗战歌曲。不久,歌词中“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这一变化表明() A 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化解 B 全民族抗战已成为社会共识 C 二十九军成为抗战楷模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4罗斯福曾说,“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他们(日军)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丘吉尔也承认,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
12、,“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听任德国人和日本人在印度或中东携手,对盟国的事业必然要引起无法衡量的灾难”。这说明() A 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B 中国的抗战具有战略价值 C 中国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D 中美英在二战中协同行动 25表格梳理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是伤残军人王洪富的相关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王洪富受伤时参加的战役时( ) 姓名 王洪富 籍贯 山东 受伤日期 1949年4月 受伤地点 江苏江阴 残废时所在部队 解放军第27军79师235团 残废情形 头部炸伤,头晕耳聋 残废等级 二等乙级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渡江战役
13、 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 26.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
14、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1)依据
15、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危害?(10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7分) (3)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参考答案 1-5 ADCCA 6-10 AACCB 11-15 CDBBB 16-20 CCBDC 21-25 DBBBD 26.(1)割让香港岛,使其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10分) (2)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7分) (3)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4分) (4)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4分)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