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十一中2015届高三第17次模拟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CH4、CO2等气体含量上升容易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进而引发灾难性气候
B.大量焚烧田间秸秆会产生雾霾,“雾”和“霾”为不同类别的分散系
C.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气、植物秸秆制沼气、高粱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
D.PbO2具有氧化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铅蓄电池正极材料
8. 只用下表提供的仪器、试剂,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仪器
试剂
相应实验目的
A
托盘天平(带砝码)、胶头滴管、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食盐,蒸馏水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
B
烧杯、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滤纸、导气管
AlCl3溶液(含少量MgCl2),烧碱,CO2,稀盐酸
除去AlCl3溶液中少量的MgCl2
C
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
已知浓度的盐酸,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
D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橡皮塞
稀盐酸,大理石,硅酸钠溶液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9.某芳香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8Cl2O2,其分子结构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它们的数目之比为6︰1︰1,且分子中的Cl原子皆形成C-Cl键,则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与下列那种有机物的相同(不考虑O与O相连)
A.C4H8 B.C2H6O C.C3H6O D.C2H4O2
10.第三周期元素X、Y、Z、W的最高价氧化物溶于水
可得四种溶液,0.010 mol·L-1的这四种溶液的pH
与该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Y
B.简单离子半径:Z<W
C.Y元素存在同素异形体
D.X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
11.工业上,在强碱性条件下用电解法除去废水中的CN-,装置如右图所示,依次发生的反应有:
①CN- —2e- +2OH- ═══CNO- +H2O
②2Cl- 一2e-===Cl2 ↑
③3Cl2+2CNO-+8OH-===N2+6Cl-+2CO3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除去1 mol CN-,外电路至少需转移5 mol电子
B. 通电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
C. 为了使电解池连续工作,需要不断补充NaCl
D. 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Fe一2e一═══Fe2+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均为a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100倍,pH变为b和c,则a、b、c的大小关
系是:a >b>c
B.常温下5.0×10-3mol/LKHA溶液的pH=3.75 ,该溶液中c(A2-)< c(H2A)
C.室温时,M(OH)2(s) M2+(aq)+2OH-(aq) Ksp=a; 当含M(OH)2固体的悬浊液中 c(M2+)=b mol/L时,溶液的pH等于14+
D.右图中a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c(OH-)=c(H+)+c(CH3COO-)+2c(CH3COOH)
13.某溶液可能含有Clˉ、SO42ˉ、CO32ˉ、NH4+、Fe3+、Fe2+、Al3+ 和Na+。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原溶液中c(Fe3+)=0.2 mol·L-1
B.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ˉ一定存在,且c(Clˉ)≥0.2 mol·L-1
C.SO42ˉ、NH4+ 、Na+一定存在,CO32ˉ、Al3+一定不存在
D.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为: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则证明原溶液中有Fe2+
26. (13分)过硫酸钠( Na2S2O8)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 过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右图装置制取Na2S2O8。装置I中:
主反应:(NH4)2S2O8 +2NaOH Na2S2O8+2NH3↑+2H2O
副反应:
①2NH3+3Na2S2O8+6NaOH===6Na2SO4 +6H2O+N2
②3Na2S2O8+3H2O 3Na2SO4+3H2SO4 +O3 ↑
(1)装置I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有_ (填序号)。
a.温度计 b.酒精灯 c.水浴 d.洗气瓶
(2)装置I发生反应的同时需要持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实验二:过硫酸钠的性质实验
(3) 为研究Na2S2O8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实验过程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
(4) Na2S2O8溶液与铜反应时先慢后快,除反应放热这一因素外,有人认为还有一种可能
是反应生成的Cu2+对后续反应起催化作用,能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的实验方案为 。
实验三:过硫酸钠的应用研究
(5)为检验用Na2S2O8溶液吸收NO的可行性,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
实验(已知NO不溶于NaOH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i检查装置气密性,并按右图加人试剂;
ii打开a和d,通人足量N2,关闭d;
iii.往装置中通人适量NO,关闭a;
iv. ....
①步骤iv中,对分液漏斗的操作是 _ 。
②能证明该方案可行的实验现象是 _ 。
27.(14分)铜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1)用新制Cu(OH)2与葡萄糖反应制备Cu2O,该反应中葡萄糖是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用H2O2稀硫酸共同浸泡废印刷电路板可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用NH4NO3氧化海绵铜(含Cu和CuO)生产CuCl的部分流程如下:
①步骤I中,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②步骤I中,0.5 mol NH4NO3参加反应有4mol电子转移,铜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步骤II中,物质X可选用的物质是 。(填序号)。
a. Cu b. C12 c. H2O2 d. (NH4)2SO3
④步骤II中物质X需要过量的原因,其一是加快反应速率,其二是 _。
⑤步骤II中当NH4Cl加到一定的量时,生成CuCl 会部分溶
解生成CuCl2-,在一定温度下建立两个平衡:
Cu Cl(s) Cu+(aq) + Cl-(aq) Ksp=1.4x10-6
Cu Cl(s) + Cl一(aq) CuCl2- (aq) K=0.35
分析c(Cu+)、c(CuCl2-)和Ksp、K的数学关系,在右图中画出c(Cu+)、
c(CuCl2-)的关系曲线(要求至少标出一个坐标点)
28.(16分)近年来对CO2的有效控制及其高效利用的研究正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据中国化工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可将CO2转化为甲醇的高活性催化体系,比目前工业使用的常见催化剂快近90倍。由CO2制备甲醇过程可能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Ⅰ: CO2(g)+3H2(g)CH3OH(g) +H2O(g) △H 1=-49.58 kJ•mol-1
反应Ⅱ: CO2(g)+ H2(g)CO (g)+H2O(g) △H 2
反应Ⅲ: CO(g)+2 H2(g)CH3OH(g) △H 3=-90.77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Ⅱ的△H 2= ,反应Ⅲ自发进行条件是 (填“较低温”、“较高温”或“任何温度”)。
(2)在一定条件下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2仅发生反应Ⅰ,实验测得在不同反应物起始投入量下,反应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温度(K)
的平衡转化率%
反应物起始投入量:
曲线I:n(H2)=3mol,n(CO2)=1.5mol
曲线Ⅱ:n(H2)=3mol,n(CO2)=2mol
①据图可知,若要使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40%,以下条件中最合适的是
A.n(H2)=3mol,n(CO2)=1.5mol; 650K B.n(H2)=3mol,n(CO2)=1.7mol;550K
C.n(H2)=3mol,n(CO2)=1.9mol; 650K D.n(H2)=3mol,n(CO2)=2.5mol;550K
②在温度为500K的条件下,充入3mol H2和1.5mol CO2,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
a.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
b.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K= ;
c.在此条件下,系统中CH3OH的浓度随反应
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当反应时间达到
3min时,迅速将体系温度升至600K,请在图中
画出3~10min内容器中CH3OH浓度的变化趋
势曲线:
(3)某研究小组将一定量的H2和CO2充入恒容密闭
容器中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发生反应I、Ⅱ、
Ⅲ),测得了不同温度下体系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a)及CH3OH的产率(b)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甲醇
的生成量,以下措施一定可行的是 (选
填编号)。
A.改用高效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缩小容器体积
D.分离出甲醇
E.增加CO2的浓度
②据图可知当温度高于260℃后,CO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其原因是 。
36、(略)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卤族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1)卤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区;溴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氢氟酸是以二分子缔合(HF)2形式存在的。使氢氟酸分子缔合的作用力是________。
(3)请根据下表提供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判断,最有可能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阳离子的卤素原子是_________(写出名称)。
氟
氯
溴
碘
第一电离能(kJ/mol)
1681
1251
1140
1008
I II
(4)已知碘酸(HIO3)和高碘酸(H5IO6)的结构分别如图I、II所示:
请比较二者酸性强:HIO3_____ H5IO6(填 “>”、 “<”或“=”)。
(5)已知ClO2-为角型,中心氯原子周围有四对价层电子。ClO2-
中心氯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写出一个ClO2-的
等电子体__________。
(6)右图为碘晶体晶胞结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碘分子的排列有2种不同的取向,2种取向不同的碘分子
以4配位数交替配位形成层结构
B.用均摊法可知平均每个晶胞中有4个碘原子
C.碘晶体为无限延伸的空间结构,是原子晶体
D.碘晶体中存在的相互作用有非极性键和范德华力
(7)已知CaF2晶体(见右图)的密度为ρg/cm3,NA为阿伏
加德罗常数,棱上相邻的两个Ca2+的核间距为a cm,则CaF2
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历史上曾将一类从植物胶中取得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称为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大部分具有“芳香性”,有研究者设计利用其特殊性质合成某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已略):
已知: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A的结构简式为 ;原料B发生反应④所需的条件为 。
(2)D的分子式为 ;F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
(3)反应①、⑥所属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
(4)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②_____________ ;
⑤______________ 。
(5)对苯二甲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②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写出其中一个同分异构体发生银镜反应并酸化以后的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2:2: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7-13.C B B C A D B
26. (13分)
27.(14分)
28.(16分)
(1)△H 2=+41.19 kJ•mol-1 (2分) 较低温(1分)
(2)① B (2分)
② a.0.135 mol•L-1•min-1 (2分)b.200(2分)
c.如右图
(2分,评分要点:起点不变,终点在0.315左右,10min之前达到平衡)
(3)①CE(2分) ②增大(1分),反应I、反应I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更多的CO2转化为CO。综上所述,CO的浓度一定增大。(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37.(15分)
(1)P (1分)4S24P5(1分) (2) 氢键(1分) (3)碘(2分) (4) >(2分)
(5)sp3 (2分) Cl2O (或OF2等合理答案) (2分) (6)AD(2分) (7)a3ρNA/4(2分)
38.(共15分)
(1)(1分) 浓H2SO4、加热(1分)
(2)C9H7O3Cl(1分) 羰基(1分) 酯基(1分)
(3)氧化反应(1分) 取代反应(1分)
(4)
(5)10 (2分) (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