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目标 为了认真落实实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要求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订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职责2.1行政科为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专(兼)职专业人员管理职业卫生,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2.2建立好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留。依法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体验。2.3定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培训。2.4向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具,主动改善工作条件。2.5行政科负责职业病危害原因日常监测计划下达。每十二个月主
2、动联络有相关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原因监测、评价。其结果由行政科向劳动者公布。检验人员负责内部检测,并立即统计上报存档,对查出问题要立即处理。2.6、依法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查认可、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验收认可等程序。2.7依法推行职责,向劳动者提供岗位职业病危害通知。2.8建立事故应抢救援预案,成立应抢救援队伍。3职业危害预防3.1依据关键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汇报中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向当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3.2专员负责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抢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具常常性维护、检修,确保其性能和效果。3
3、.3应在醒目标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相关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抢救援方法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结果,在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汉字警示说明(职业病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抢救治方法)。3.4、行政科应主动联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项目,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专员保管。3.5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该采取对应治理方法;使其达成标准和要求。3.6企业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作业转移给不含有职业病防护条件单位或个人。3.7关键责任人应该接收职业卫生培训,遵
4、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并组织劳动者参与上岗前、在岗期间定时(每十二个月一次)职业卫生培训,学习相关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发觉职业病危害事故立即汇报。3.8、应该采取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3.9、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作业。4职业危害防治4.1为落实实施国家相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提升职业病防治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健康和安全。
5、4.2为确保本制度有效实施,以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要求职责范围,对照落实对应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各部门和人员职责:4.2.1总经理职责认真落实国家相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健康和安全。设置和企业规模相适应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置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每十二个月向职员代表大会汇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员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意见,并责成相关部门立即处理提出合理提议和正当要求。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
6、计划和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方法。依据“三同时”标准,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含有对应资质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汇报送当地安监部门立案。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亲自参与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和分析,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严厉处理。对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方面领导责任。4.2.2企业分管职业卫生副总经理、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在总经理领导下,依据国家相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要求,在企业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组
7、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实施。依据企业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制订企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确保经费落实和使用。直接领导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组织对全厂干部、职员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由贡献进行表彰、奖励、对违章者、不推行指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常常检验全厂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问题立即研究,制订整改方法,落实部门按期处理。常常听取各部门、车间、职员相关职业卫生相关情况汇报,立即采取方法。对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方法,立即汇报,并帮
8、助相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严厉处理。对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4.2.3生产技术部门(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职责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善方案,计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方法等,改善职员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编制生产过程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原因种类、起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对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4.2.4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安全员)职责帮助领导小组推进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落实实施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方法、计划,而且督促相关部门切实按期实施。组织对职员进行
9、职员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优异经验。组织职员进行职业健康检验,并建立健康检验档案。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原因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组织和帮助相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验。定时组织现场检验,对检验中发觉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更正,或立即汇报领导小组研究处理。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汇报,参与事故调查处理。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4.2.5车间主任职责在分管副总经理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法落实到每个具体步骤。组织对本车间职员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具。督促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
10、,确保个人防护用具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定时组织本车间范围检验,对车间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问题立即报领导小组,采取方法,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快速上报,并立即组织抢救。对本车间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5、职业危害通知5.1企业所属各单位应该为职员发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方法保障劳动者取得职业卫生保护。5.2 企业和职员签署职业病危害劳动通知协议(含聘用协议)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方法和待遇等如实通知职员,并在劳动协议中写明。未和在岗职员签署职业病危害劳动通知协议(含聘用协议,),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相关要求
11、和职员进行补签。5.3企业职员在已签订劳动协议期间因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变更,从事和所签订劳动协议中未通知存在职业病危害作业时,企业行政科应向职员如实通知现从事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职业病危害原因,并签署职业病危害原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原因通知补充协议。5.4 应该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相关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抢救援方法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应该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汉字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通知。警示说明应该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抢救治方法等内容。5.5企业还应定时或不定时对各所属单位职业病危害通知
12、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验、指导,确保通知制度落实。5.6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十二个月对职员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培训、考评,使每位职员掌握职业病危害原因预防和控制技能。6 职业危害申报6.1在识别职业危害原因基础上,依据职业病危害原因分类目录要求职业病危害原因种类进行申报,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措施要求填报好多种申报表。6.2按要求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原因进行检测、评价,并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6.3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关键内容是:生产经营单位基础情况;产生职业危害原因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原因种类、浓度和强度情况;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原因人数及分布情
13、况;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具配置情况;对接触职业危害原因从业人员管理情况;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其它资料。6.4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文书两种方法,经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和立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关键责任人签字后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6.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十二个月申报一次,以下列事项发生重大改变时,应按要求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新建、改建、扩建、技改或技术引进在建设项目完工验收之日起30日进行申报。因技术、工艺或材料发生改变造成原申报职业危害原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改变,在技术、工艺或材料改变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14、。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关键责任人发生改变,在发生改变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7、职业健康教育培训7.1 新工人入厂职业健康安全三级教育制度:凡企业新招收工人,分别由企业行政科进行一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车间进行二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班组长进行三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教育内容为:7.2 企业教育:党和国家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劳动、职业健康安全纪律,危险源辨识。“三不伤害”即:遵守操作规程不伤害自己,讲究职业道德不伤害她人,居安思危不被她人伤害。遵章守纪,反对违章指挥,反对违章操作。企业内、外工伤事故教训。7.3 车间教育:职业健康安全、安全防火等规章制
15、度和奖惩制度。岗位生产特点,危险地段,应注意事项及存在危险源,防范方法和方法。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职业健康安全、劳动纪律。7.4 班组教育: 各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职业健康安全、劳动纪律。 生产现场应注意危险源,预防事故发生方法。 使用生产工具(设备性能,用途和结构,使用基础方法)。 劳保用具使用和保管,珍惜和保管生产工具(设备)和施工现场多种防护设施,职业健康安全标志。企业及车间两级教育,对教育内容要进行考评,造册登记。教育人和接收教育人要签字备查。8、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具管理8.1行政科会同人事管理部门统计各工种从业人员数量,依据国家劳动防护用具发放标准编制年度劳动防护用具采购计划
16、,报请主管副经理审批,财务部门依据计划从安全费用中落实资金,后勤供给部门依据计划进行采购。8.2所购置劳动防护用具必需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必需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安全判定证和产品合格证,由安全科验收后方可入库。8.3使用者凭个人劳动防护用具卡到行政科开具出库单,依据出库单发放劳动防护用具。8.4使用者严格根据要求方法使用、佩戴、维护劳动防护用具。使用期满后,到行政科办以旧换新手续。未到期损坏或丢失劳动防护用具者,须写出书面说明,由所在部门责任人核实签字,再到行政科申请补领,并应该按使用期限百分比扣除一定价款,试用期限顺延。8.5行政科负责劳动防护用具综合管理。统一建立管理台帐,实施每人一卡
17、制,具体统计姓名、工种、品名、发放标准、领用时间等事项。发放标准实施国家或行业标准,不得降低标准或降低劳动防护用具种类。8.6从业人员调离原岗位或离职,企业人事部门须开具工种变更证实,报行政科立案。一人从事多工种作业,只实施高标准劳保待遇。离职学习或外借期间,劳保用具停放。8.7劳动防护用具费用由企业负担,统一购置,不得以实物或现金替换劳动防护用具发放。8.8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一经发觉核实,由行政科依据情节轻重给警告或罚款处理:采购劳动防护用具无“三证”,或属伪劣产品;有意损坏劳动防护用具;不按要求使用、佩戴劳动防护用具;弄虚作假骗领劳动防护用具;个人私自购置劳动防护用具;使自己损坏或失效劳动
18、防护用具。9 职业危害原因日常监测管理行政科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原因监测管理,由专员负责作业环境、应急及其它监测联络工作。9.1制订本单位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监测计划,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原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留。包含以下内容:监测点分布图监测职业病危害原因种类监测周期监测结果登记和汇报9.2委托有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评价。检测和评价结果立即上报企业领导。向劳动者公布。9.3 监测中发觉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按时处理标准:立即向所在部门通知职业病危害原因超标情况;在现场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进入职业病危害原因超标场所配置必需个人防护用具;对超标职业病危害原因制订治理计划并加以落实;9.4 实施部门及经费保障每十二个月行政科提出经费计划,确保必需经费来完成职业病危害原因监测和评价。1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10.1 建立本单位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监测档案:监测点分布图;监测职业病危害原因种类;监测周期;监测结果登记和汇报职业健康检验应该依据所接触职业危害原因类别。10.2 建立职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在岗期间每十二个月一次职业健康体检;离开企业职业健康体检。10.3 建立职员职业健康培训档案;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档案;在岗期间职业健康培训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