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中国期刊利年鉴CHINA PERIODICALYEARBOOK利年鉴农业工程学报王应宽:卓越期刊追求卓越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打造与之相匹配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成为中国科技界面临的重要课题2019年,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共同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2 2 种领军期刊、2 9 种重点期刊和19 9 种梯队期刊,以五年为周期持续资助,同时每年支持创办30 种高起点英文新刊。在卓越计划牵动下,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农业工程学报农业工程技术总编和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主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王应宽博土分
2、享了办刊经验。问:您是什么时候加入农业工程学报的,主要负责期刊的哪些工作?贵刊现在发展如何?王应宽:我19 9 8 年加人农业工程学报。目前担任农业工程学报农业工程技术总编和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主编,负责这三种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农业工程学报创刊于19 8 5年,学报历经38年的发展,成为农业工程领域中文期刊中的前沿品牌,2015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多年连续人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2 0 19 年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梯队期刊)支持;2020年人选中国农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区(T1)。问
3、:贵刊稿件的主要来源有哪些,面对众多的稿件,如何筛查和提高稿件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质量?王应宽:学报稿件主要是自由来稿,也包括部分专题专刊约稿及总编约稿,稿件源自重大项目成果,体现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水平。为加强对期刊发展方向的指导,成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编辑出版指导委员会,汇聚含35位院士的知名学者,指导编委会办刊。学报编辑部实施“三审三校”规程和监督防范措施,通过同行评审把关,突出创新性、科学性,经多次修改完善和专业编辑校对,确保和提升稿件学术水平。与此同时,持续举办科技论文质量提升、写作与编校讲座等系列活动指导作者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编辑业务水平问: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办刊的过程中,采取
4、了哪些具体措施来为科研人员们提供更好的体验?王应宽:学报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推动纸质媒体和新媒体高质量融合发展,建设“刊-网-微”服务平台,扩大新媒体矩阵。通过向作者征集封面图片并评选年度“最美封面”,提升作者参与度;通过官网改版升级,完善学报网站信息,实现了全文即时开放获取,扩大传播速度和广度;开辟稿件快速处理通道,急作者所急,提供贴心服务;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本期导读”推荐和单篇论文推送,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阅读等,改善了用户体验。除此之外,学报还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通过共享专家资源、新媒体资源,举办高端论坛和品牌会议等活动,提升期刊国内外影响力。问:高水平、专业化的编辑人才是实现
5、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您认为作为优秀的期刊编辑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王应宽:新时代的优秀期刊编辑,应是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思维、学习力、决策力、执行力、整合力、持续力、创新力、竞争力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地说,应具备七种能力和七大思维,七种能力即政治引领能力、编辑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国际传播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七大思维即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问:科技期刊取得的成就与办刊人密不可分,您在办刊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王应宽:要办好期刊非常不易,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学报主要面临优质稿件外
6、流,审稿缓慢、发表滞后,313年度访谈新媒体对传统期刊冲击,建设高水平编辑人才队伍难,国内外同行期刊竞争大等问题。为此,学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推介,吸引更多优秀稿件,并适时调整期刊定位,不再是简单的“内容提供商”,而是“体验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出版理念由传统的“内容为王”,转变为“内容+服务+用户体验”为王。通过改进评审流程,补充完善审稿专家库,建立评选表彰杰出审稿人奖等激励措施,调动编委和审稿专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加快评审和出版速度。同时,加强优秀编辑人才培养,建强办刊人才队伍,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办刊能力建设,提高学报影响力。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对于您所
7、在期刊和您个人的发展有哪些具体影响?王应宽:人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后,对期刊和编辑团队影响巨大,连续的项目经费支持,为期刊五年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也吸引了更多优质稿件和编辑人才,通过加强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使期刊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提升了办刊能力,实现了跨越发展。项目的实施,对我个人的影响也很大,使我有机会在更大的平台上与编辑同仁交流,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成长提高。(被访者系农业工程学报总编。本文摘自新华网2 0 2 2 年12 月8 日)转化神经变性病病(英文版)陈生弟:搭建开放学术交流平台助力中国医学走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8、打造与之相匹配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成为中国科技界面临的重要课题2019年,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共同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2 2 种领军期刊、2 9 种重点期刊和19 9 种梯队期刊,以五年为周期持续资助,同时每年支持创办30 种高起点英文新刊。在卓越计划牵动下,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转化神经变性病(英文版)主编陈生弟分享了办刊经验。问:您是什么时候加入转化神经变性病(英文版),主要负责哪些工作?贵刊现在发展状况如何?陈生弟:2 0 12 年,转化神经变性病(英文版)(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N e u r o d e g e
9、 n e r a t i o n,以下简称TN期刊)创刊。作为主编,如何搭建一个开放的、专业的、转化的学术研究成果交流平台,不仅将世界医学的最新成果介绍进来,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医学走向世界,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TN期刊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最新影响因子9.8 8 3,于2 0 19 年人选了中国科技协会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项目问:贵刊稿件的主要来源有哪些,面对众多的稿件,如何提高稿件的学术水平和质量?陈生弟:期刊稿件的主要来源有自由投稿、点对点约稿、专题组稿,以及BMC系统的转投服务(Transferdesk)。我们在编委团队中设置了相关亚专业编委,收到稿件后,会初步对稿件的内容匹配度、研究意义
10、、研究原创性等进行审读,再进行送审。对于不确定的稿件,会推送给相关疾病和亚专业的编委,若合格再送外审。另外,为了规避熟人审稿,我们遵循国内的稿件全部请国际审稿人,国际稿件可以请国内审稿人的原则。对于写作质量,我们有专业的编辑对文章进行把关润色问: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办刊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为科研人员们提供更好的体验?陈生弟:期刊作为学术交流成果的平台,有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推进学术成果的快速交流。为此TN期刊采取开放获取的出版方式,使文章能够免费下载和阅读;二是对来稿的尊重。我们珍视每一篇稿件,对于高质量的稿件快速送审,对于未达到要求的稿件,会尽快发未录用通知;三是尊重作者的反馈。我们鼓励作者来信,编辑部也会定期召开内部会议,对审稿意见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