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伟大的物理学家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2在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驶,此时甲车上的感觉顺风,乙车上的人感觉逆风,丙车上的人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初步判断三辆汽车中行驶速度最大的是车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处于相对状态;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的3某同学测铅笔长度示意图,铅笔长度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4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
2、传播速度是m/s5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加快了录音机喇叭纸盒振动的,使变高,农民伯伯挑选西瓜时,用手拍拍西瓜的生熟情况,农民伯伯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而我们能从不同高度看清西瓜,是因为光在西瓜表面发生了的缘故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7在春天的花丛中经常看见蝴蝶的身影某种蝴蝶的翅膀在4s内振动了24次,频率是Hz,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8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许多
3、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例如:用铅笔在灯光下写作业,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这是光的现象;吃饭时筷子放入盛水的碗中,看到筷子向上偏折了,这是光的现象9如图所示,光线与镜面呈30角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反射角为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它逐渐靠拢法线,入射角将,当它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为10某人身高1.6m,离平面镜的距离是1.5m,这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m,若将镜子向人移动1m,那么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是m,像高是m11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其它物质中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12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
4、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二、选题题(每题3分,共30分)13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15cm的是()A学习用橡皮的宽度B圆珠笔的长度C文具盒的厚度D课桌的高度1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km/hB50km/hC45km/hD40km/h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做参照物C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不论方向怎样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明声
5、音的音调高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7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部分路段的两侧设有3m高左右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阻止车辆废气外泄C减小车辆噪声污染D增加高架道路美观18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C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19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
6、,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20在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折射成像的是B属于反射成像的是C成实像的是D成虚像的是21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
7、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23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请完成光路图24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在AB和CD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见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第25题4分,第26题6分,第27题8分,共18分)25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c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
8、读数如图丙表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m/s26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的(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
9、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27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1)应选择(选填“平板玻璃”或“平面镜”)来进行实验,其目的是该实验最好在(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应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3)如图所示,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到镜后有蜡烛A的像A接下来的操作及达到的要求是:(4)若在像A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答: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5)下表是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1010通过分析得
10、出了“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对此你的评价是:五、综合应用题(第28题6分,第29题8分,共14分)28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29以下表格是北京到上海D301的列车时刻表 车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D301 1 北京 始发站 21:35 0 D301 2 常州 06:29 06:311298 D301 3
11、 上海 07:39 终点站 1463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D301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用时多少?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km/h?(2)若另一次列车速度为120km/h,如果此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那么从北京到上海坐此列车需要多长时间?2016-2017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考点】物理常识【分析】根据我们对于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和相对论的了解进行解答【解答】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
12、了天上和地下一切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著名的相对论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故答案为:牛顿;爱因斯坦2在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驶,此时甲车上的感觉顺风,乙车上的人感觉逆风,丙车上的人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初步判断三辆汽车中行驶速度最大的是乙车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1)题中描述三人的运动快慢是以风速为参照物的,由顺风、逆风、无风则可判断三人的运动快慢(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
13、:在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驶,甲感到在顺风中行驶,表明甲的速度比风速慢;乙感到在逆风中行驶,表明乙的速度比风速快;丙感到无风,表明丙的速度和风速相同所以他们三人汽车速度最快的是乙,最慢的是甲;因为丙的速度和风速相同,所以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因为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与甲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乙车是运动的故答案为:乙;静止;运动3某同学测铅笔长度示意图,铅笔长度为1.82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
14、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解答】解:(1)铅笔左端对应刻度尺的1.00cm右端对应刻度值为2.82cm,物体长度为2.82cm1.00cm=1.82cm;(2)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故答案为:1.82cm;1mm4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速;声与信息【分析】(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15、,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发出次声波,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2)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解答】解:(1)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2)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3)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答案为:次;超;3405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加快了录音机喇叭纸盒振动的频率,使音调变
16、高,农民伯伯挑选西瓜时,用手拍拍西瓜的生熟情况,农民伯伯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而我们能从不同高度看清西瓜,是因为光在西瓜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色;漫反射【分析】(1)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快音调高,频率慢,音调低(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解答】解:(1)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改变了声音振动的频率,而频率
17、影响到的是声音的音调,振动的频率加快,说明声音的音调变高(2)敲击不同生熟情况的西瓜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否是熟的西瓜;西瓜表面不是很光滑,所以当光照射时会发生漫反射,所以我们可以从多方向看清西瓜;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音色;漫反射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3000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
18、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4s=2s,由v=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7在春天的花丛中经常看见蝴蝶的身影某种蝴蝶的翅膀在4s内振动了24次,频率是6Hz,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
19、00Hz频率是1s振动的次数【解答】解:蝴蝶的翅膀在4s内振动了24次,其振动频率是f=6Hz;因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6Hz不在人类听觉频率范围内故答案为:6;不能8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例如:用铅笔在灯光下写作业,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吃饭时筷子放入盛水的碗中,看到筷子向上偏折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水下的物体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
20、线看去,感觉像变高了依据这两个知识点作答【解答】解:依据影子的形成过程,可知铅笔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向上偏折,是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9如图所示,光线与镜面呈30角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60,反射角为60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它逐渐靠拢法线,入射角将减小,当它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为0【考点】光的反射【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且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解答】解: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9030=60;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
21、也为60;当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它逐渐靠近法线,则入射角减小,由于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反射角将减小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等于0故答案为:60;60;减小;010某人身高1.6m,离平面镜的距离是1.5m,这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3m,若将镜子向人移动1m,那么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是1m,像高是1.6m【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某人身高1.6m,离平面镜的距离是1.5m,这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1.5m+1.5m=3m;若将镜子向人移动1m,那么人离镜子的距离为1
22、.5m1m=0.5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是0.5m+0.5m=1m,像高不变,仍是1.6m故答案为:3; 1; 1.61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其它物质中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去填空【解答】解:光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才会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慢故答案为:同一均匀介质;小于12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
23、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答】解: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声源二、选题题(每题3分,共30分)13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15cm的是()A学习用橡皮的宽度B圆珠笔的长度C文具盒的厚度D课桌的高度【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
24、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橡皮的宽度在3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圆珠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5cm左右故B符合题意;C、文具盒的厚度在2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km/hB50km/hC45
25、km/hD40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20min和后40min走的总路程,知道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平均速度【解答】解:t1=20min=h=h,s1=v1t1=30km/hh=10km,t2=40min=h=h,s2=v2t2=60km/hh=40km,v=50km/h故选B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做参照物C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不论方向怎样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要解决此题,需掌握:(1)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宇宙间的运动是
26、绝对的;(2)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3)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方向和大小均不变的运动【解答】解: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故A正确;B、在选择参照物,除了一般不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外,其他无论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可以选择,故B错误;C、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运动方向可能变化,不一定在作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选项A正确,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A1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
27、】(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正确C、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C正确D、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正确故选A17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部分路段的两侧设有3m高左右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
28、驶安全B阻止车辆废气外泄C减小车辆噪声污染D增加高架道路美观【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解答】解:道路两侧设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使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此是为了减小车辆噪声污染故选C18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C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
29、传播,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解答】解:A、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则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本选项正确;B、小孔所成的像,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故本选项正确;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是像的位置,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19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鼓声
30、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能量人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以及高于20000赫兹的是超声波,低于20赫兹是次声波【解答】解: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耳朵里,这说明声音在人的听频范围内,不是超声或次声故选C20在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折射成像的是B属于反射成像的是C成实像的是
31、D成虚像的是【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首先明确这4种事物的成像规律,哪些是成实像的,哪些是成虚像的,那些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哪些是反射现象,哪些是折射现象,然后方可作出判断【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潭清疑水浅指人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由光的折射产生的虚像;所以属于属于折射成像的是,属于反射成像的是,成实像的是,成虚像的是故选B21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
32、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木棍敲击玻璃瓶时主要是玻璃瓶在振动,水越少,玻璃瓶越容易振动,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选A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容器内加水后,就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33、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后分析光斑的移动情况【解答】解:当容器内加水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线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向左移动如下图,当水加满后,光斑就停止移动(可参考下图)故选A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23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请完成光路图【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这束光通过玻璃砖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会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第二次是光由从玻璃砖内部斜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从玻
34、璃砖射出的折射光线;因为玻璃砖上下表面平行,所以第一次折射的折射角等于第二次折射的入射角,所以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一定等于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这样玻璃砖上下表面外侧的光线一定平行【解答】解:过O点垂直上表面作出法线,第一次折射在玻璃砖内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交玻璃砖下表面于点O;过O垂直下表面作出法线,在玻璃砖表面下侧空气法线的另一侧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特别注意折射光线与上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24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在AB和CD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见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并完
35、成光路图【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通过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故反向延长两反射光线可得到发光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而画出发光点S【解答】解:将AB和CD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平面镜后一点S,这就是发光点的像,再过镜面做这一点的对称点S,这就是发光点从发光点S分别向AB和CD引出光线就完成了光的反射,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第25题4分,第26题6分,第27题8分,共18分)25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
36、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60.00c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表示,他所用的时间是20s(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0.9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读数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分度值后应估读一位,根据图乙所示刻度尺读出其示数(2)秒表分针与秒针示数之和为秒表的示数,由图丙所示秒表读出其示数(3)求出小明的路程,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明步行的速度【解答】解:(1)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由图乙所示刻度尺可知,其示数为60.00cm,则地砖长度L=60.00cm(2)由图丙所示
37、秒表可知,秒表分针示数为0min,秒针示数为20s,则秒表示数为20s,小明的运动时间t=20s(3)小明的路程s=nL=300.6000m=18m,小明的速度v=0.9m/s故答案为:(1)60.00;(2)20;(3);0.926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等于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ON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
38、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实验可以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的可逆性【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3)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
39、置互换进行实验,观察反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关系得出结论【解答】解:(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BON=AON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 ON靠近;如果将光源沿BO射入一条入射光线,会观察到反射光线会沿OA的方向射出,所以光路具有可逆性故答案为:等于;ON;可逆;(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 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不能;同一
40、平面内;(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实验可以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答案为:多次实验可以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7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1)应选择平板玻璃(选填“平板玻璃”或“平面镜”)来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应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如图所示,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到镜后有蜡烛A的像A接下来的操作及达到的要求是:移动蜡烛B,使蜡烛B与A重合(4)若在像A位置放
41、一块光屏,光屏上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答: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选填“虚”或“实”)像(5)下表是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1010通过分析得出了“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对此你的评价是: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
42、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到镜后有蜡烛A的像A,然后移动蜡烛B(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5)用实验来总结实验结论时,要分析多次实验现象和数据,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否则具有偶然性【解答】解:(1)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点燃的蜡烛比较亮,环境比较黑暗,点燃蜡烛和环境对比度比较大,蜡
43、烛成像会更清晰(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到镜后有蜡烛A的像A,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下面的操作是移动蜡烛B,使蜡烛B与A重合(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若在像A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5)只测量了一次数据,结论的得出存在偶然性,小红应该进行多次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故答案为:(1)平板玻璃;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较黑暗;(2)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移动蜡烛B,使蜡烛B与A重合;(4)不能;虚;(5)
44、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五、综合应用题(第28题6分,第29题8分,共14分)28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已知反应的时间和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根据公式v=可求汽车制动前的速度;(2)已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反应距离,加上滑行的距离再与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v=20m/s;答: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m/s;(2)由于反应时间t=4t,所以匀速运动阶段有:s=vt=4vt=4s=415m=60m;s总=s+s减=60m+30m=90m;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