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78816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热荐)201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标: ①要求学生了解初中化学中物质检验的几种类型(即鉴别、鉴定、推断、分离、除杂等) ②要求学生会鉴别空气、O2、H2、CO2、CO等几种气体 ③要求学生能鉴定H+、OH-、CO32-、Cl-、SO42-、Cu2+、Fe3+等 ④要求学生会用酸碱指示剂鉴别酸碱溶液   教学重难点:      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 三原则:一“看”(颜色);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   知识归纳: 1、常见物质的色、态、味性质: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3)红色固体:Cu、Fe2O3 、红磷      硫为淡黄色     KMnO4为紫黑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沉淀: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②碱: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6)黄绿色:Cl2 (7)红棕色气体:NO2 (8)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NH3、SO2; (9)有毒气体:CO、NO、NO2、Cl2、SO2 (10)能形成酸雾的气体:HCl、HNO3; (11)红褐色沉淀:Fe(OH)3; 2、常见气体和离子的鉴别: 证明被鉴别物质是 方  法 现  象 酸或H+ ①滴加石蕊试液;②加Zn、Fe等金属;③pH试纸检测pH ①试剂变红;②产生可燃性气体(H2);③pH<7 碱或OH- ①滴加酚酞试液;②铝片(弱碱如氨水不行)③pH试纸检测pH ①试液变红;②产生可燃性气体(H2);③pH>7 含Cl-的物质 滴加AgNO3、HNO3 白色沉淀 含SO42-的物质 滴加BaCl2、HNO3 白色沉淀 含CO32-的物质 滴加盐酸(HNO3)产生气体通入Ca(OH)2 白色沉淀 Cu2+ NaOH溶液 蓝色沉淀 Fe3+ NaOH溶液 红褐色沉淀 H2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燥小烧杯 有水珠出现 CO 点燃、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反应 白色沉淀 CO2 石灰水 变浑浊 O2 带水星木条 复燃 NH3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HCl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 CH4 点燃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产物为CO2、H2O   3.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思路分析 (1)如果待测的物质之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 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例如用一种试剂鉴别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可选用石蕊试剂。 (2)如果待检测物质之间有较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或溶解时温度有明显差异,则用加 水溶解来检验。例如鉴别AgCl、NaCl、NaOH三种物质时,可加水将其溶解,AgCl难溶于水,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NaOH溶于水要放热。 (3)如果待检测物质中含有相同阴离子,可加 强碱溶液检验,例如鉴别NaCl、NH4Cl、MgCl2、CuCl2时,可分别加入NaOH溶液检验。 (4)如果待检测物质中含有相同阳离子,可加 强酸溶液检验,例如鉴别Na2CO3、NaCl、Na2SO4三种溶液时应加稀盐酸或稀硫酸。 4.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思路分析 (1)先从物理性质寻找突破口 ①闻气味: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NH3·H2O、K2SO4溶液、MgCl2溶液、Ba(OH)2溶液。 ②看颜色: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MgSO4溶液、Ba(NO3)2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 (2)两两混合列表分析法 将待测物质编号,分别以一种物质作试剂加其他物质中,将产生的现象列表分析,再分别统计每种物质与其他反应的现象,将此现象与表中被编号对照,鉴定出各编号物质的种类。 例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稀HCl、Na2CO3、Na2SO4、BaCl2,先将四瓶溶液编号为A、B、C、D,进行两两混合。 A B C D A ↓ — — B ↓ ↓ — C — ↓ ↑ D — — ↑ 分析: 稀稀HCl加入其他试剂中的现象应该是↑— — 同理Na2CO3:↑ — ↑ Na2SO4:— — ↓ BaCl2:— ↓ ↓  对照表格得出:A.Na2SO4  B.BaCl2  C.Na2CO3  D.稀HCl 典型例题: 例题1 现有O2、H2、CO2、CO、N2、CH4等六种气体,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分析 应该根据它们具有的可燃性、助燃性及燃烧产物的不同一一加以区别。   例题2 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 一瓶是食盐,一瓶是纯碱。想想看,我们能用哪些方法鉴别它们呢?   例题3 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请回答有关问题: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不同物质类别(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所选试剂 判断方法 方法一(例) 锌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粒反应,有气体产生的原样品是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钠溶液。 方法二     方法三     (2)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 当堂训练 1、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里想用化学方法来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A.观察它们的颜色             B.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C.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         D.分别尝它们的味道 2、现有氢气、甲烷、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如果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除用一盒火柴外,你至少还需要下列试剂中的   (    ) A.浓硫酸       B.蒸馏水           C.酚酞试液    D.澄清的石灰水 3、能将氯化钙、盐酸、氢氧化钾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 氯化钠溶液                      B. 苛性钠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4、某校实验室在搬迁时,不慎把三瓶无色溶液的标签损坏了,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甲、乙、丙三位学生各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都取得了成功。   已知:Na2CO3溶液显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 (1)请你写出下表中三位学生所用试剂的名称: 鉴别溶液 鉴别方法 试剂名称 盐    酸 甲:一种指示剂   BaCl2溶液 乙:一种酸溶液   Na2CO3溶液 丙:一种钾的正盐溶液   (2)丁学生认为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请你简要叙述他的鉴别过程(一种方法即可):                                                                        。 5、某工地的仓库里有三包标签已磨损的白色粉末,分别是生石灰、熟石灰和碳酸钙粉末。请你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进行鉴别,并完成该实验报告。 操作步骤 现象与结论           6、有一包固体A,可能含有Cu(OH)2、CuO、Cu、NaOH、Na2CO3、CaCl2中的几种,取少量的A做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气体D是             (填化学式,下同),沉淀G是                    。   (2)混合物A中的可能组成有              、              、                  。   (3)溶液F中,一定存在溶质是                      (4)写出过程③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5)滤液B中,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若要证明该物质是否存在,应补做实验是(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历年竞赛试题选 1.(94年)下列各组溶液中,需要用其他试剂配合才能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A)NH4Cl、CuSO4、NaOH (B)K2CO3、CaCl2、Ca(OH)2 (C)H2SO4、(NH4)2SO4、Ba(OH)2 (D)HNO3、Na2CO3、AgNO3 2.(95年)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其一一区别出来的是( ) (A)BaCl2、CuSO4、NaOH、NaCl (B)Na2SO4、BaCl2、K2CO3、KNO3 (C)FeCl3、NaOH、H2SO4、Ba(NO3)2 (D)NaCl、Na2CO3、Zn(NO3)2、H2SO4 3.(96年)有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乙与丙混合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甲,乙与丁混合产生的沉淀可溶于甲。则该溶液组是 ( ) 甲 乙 丙 丁 A HCl Na2CO3 CaCl2 MgSO4 B HNO3 AgNO3 KCl K2CO3 C HCl Ba(OH)2 Na2SO4 MgCl2 D HNO3 Ca(OH)2 K2CO3 CuSO4 4.(96年)分别向NaCO2、(NH4)2SO4、NaCl、NH4Cl四种溶液中加入下列一种试剂,便可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 A.盐酸 B.氯化钙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 5.(97年)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只用水就能鉴别的是( ) (A)固体:氯化钾、硫酸钠、硫酸钡   (B)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C)固体:碳酸钙、氯化钠、氢氧化钠   (D)液体:汽油、水、浓硫酸 6.(98年)a、b、c、d可能是Na2CO3、AgNO3、BaCl2、HCl四种溶液中各一种,把它们两两混合后产生如下现象: a b c D a 一 白↓ 一 ↑ b 白↓ 一 白↓ 白↓ c 白↓ 白↓ a、b、c、d依次是( ) (A)Na2CO3、AgNO3、HCl 、BaCl2 (B)AgNO3、Na2CO3、BaCl2 、HCl (C)HCl、AgNO3、BaCl2、Na2CO3 (D)BaCl2、HCl、Na2CO3、AgNO3 7(99年)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2+无Cu2+,可能有Fe2+ B.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2+,没有Cu2+和Fe2+ C.若反应完成后锌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2+,则一定有Fe2+ D.若反应完成后锌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2+,则可能有Zn2+和Fe2+ 8. (99年)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9.(2000年)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向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这说明 (A) 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 Na2CO3+HCl = NaHCO3+NaCl (B) Na2CO3跟盐酸不反应 (C)盐酸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 = 2NaCl+H2O+CO2↑ (D)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10.(2000年)往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再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 11.(2001年)下列选项中都有I、II、III三种溶液,在Na2CO3溶液中加入I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II溶液,沉淀溶解,并有气泡产生,然后再继续加入III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符合上述变化的选项是( )。 I II III (A) CaCl2 HNO3 KCl (B) CaCl2 HNO3 AgNO3 (C) BaCl2 H2SO4 CuCl2 (D) BaCl2 HNO3 Na2SO4 12.(2005年)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下列实验中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能够进行的实验是 ( ) ①检验纯碱中含有CO32- ②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③检验鸡蛋壳能溶于醋酸 ④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 (2007年)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 A. 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 B. 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C. 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D. 该粉末中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 14.(2008年)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Ba2+、Cl-、CO32-、SO42-。现取两份2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 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 g;② 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不存在Ba2+,NH4+可能存在 B.CO32-一定存在  C.Na+一定存在 D.一定不存在Cl- 15.(97年)在分开盛放的A、B两溶液中,共含有Na+、Cu2+、Ba2+、Mg2+、NO3-、OH-、SO7种离子,两溶液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A溶液里含3种阳离子和2种阴离子,其余在B溶液里,则B溶液里所含离子应该是        。Ba2+、OH- 16.(97年)为了验证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1)    ; (2)    ; (3)    。 (1)用蒸馏水将烧碱样品溶解、配成溶液 (2)加入硝酸使溶液的pH<7(用pH试纸试验) (3)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NaCl存在,反之就没有NaCl存在 17.(97年)向混有少量硝酸铜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当反应完成后过滤,得到滤液和金属。(1)若向滤液中加入盐酸即生成氯化银沉淀,则滤出的金属是 ,(2)若将滤出金属放入盐酸溶液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不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1)Ag (2)Fe2+、Cu2+、Ag+ 18.(97年)为了确定三种可燃性气体:CH4、H2和CO(简称试验气),分别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A、B两个洗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液体是   。装置B中的液体是   。 (2)若装置A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不变,则试验气是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装置A的质量不变,B的质量增加,则试验气是 ,B瓶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则试验气是 ;若B的质量增加克,则A的质量增加 克。 (1)浓硫酸 NaOH溶液 (2)H2 2H2+O22H2O    (3)CO CO2+2NaOH=Na2CO3+H2O (4)CH4   9m/11 克 19.(92年)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很旺盛,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可溶的气体。将燃烧的B放入C或D中均可熄灭。C能造成大气污染。A、 B、C、D各是什么物质?从①~⑨中选择答案,将序号填入空格中。 ①空气 ②氮气 ⑨硫黄 ①木炭 ⑤氧气 ⑥二氧化碳 ⑦红磷⑧铁丝⑨二氧化硫. A是 B是 C是 D是 A——⑤,B——③;C——⑨;D——⑥ 。 20.(92年)按图装置做实验时,可看到的现象是:B瓶中的试液变红色;F瓶的溶液变浑浊;E管的粉末变红色;G处放出的气体可燃烧。 据此,请写出A、B、C、D、E、F、G各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处 B处 C处 D处 E处 F处 G处 2HCl+CaCO3=CaCl2+H2O+CO2↑ H2O+CO2==H2CO3; CO2+C2CO; 2NaOH+CO2==Na2CO3+H2O; CO+CuOCu+CO2 CO2+Ca(OH)2==CaCO3↓+H2O 2CO+O22CO2 21. (93年)某同学欲证明盐酸与氯化氢气体性质不同,他向A、B、C、三支洁净试管里各放一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向A试管里加入盐酸,试纸显 色;往B试管中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试纸显 色。这时他认为由此还不能得出满意的结论,于是向C试管中加入一种分子式为 的物质,他之所以加入这种物质的理由是 。 红;蓝;H2O;证明盐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不是水的作用,而是有H+的缘故。 22. (96年)已知硫化铜(CuS)、硫化亚铜(Cu2S)粉末的颜色和氧化铜粉末相似且都不溶于水。在空气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试根据上述性质,设计一个不用任何化学试剂,鉴别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三种粉末的简便化学实验方案,填写于下表中。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论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1) (2) (3) 22. (1)分别称取样品各若干克 (2)在空气中分别煅烧三种样品 ①有一种无明显变化;②有两种产生刺激性气味之气体 ①此为CuO ②此为CuS和Cu2S 2CuS+3O22Cu0+SO2 Cu2S+2O22CuO+SO2 (3)分别称量CuS,Cu2S煅烧后固态产物的质量 ①有一种比原样品轻 ②有一种与原样品质量相等 ①此为CuS,2CuS~2CuO 192 160 ②此为Cu2S,Cu2S~2Cu0 160 160 23.(98年)某同学欲检验NaOH粉末中是否混有Na2CO3,他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 结论 你对实验方法和结论的评价 方案1 样品溶于蒸馏水,把pH试纸投入溶液中,若pH大于7 混有Na2CO3 方案2 取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出现 混有Na2CO3 方案3 取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混有Na2CO3 方案1 不正确,pH试纸使用方法不对,Na2CO3,NaOH溶液都显碱性 方案2 不正确,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方案3 正确,B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原NaOH中混有Na2CO3 24(2000年)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C17H35COONa),它与水中的Ca2+、Mg2+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沉淀而不能起泡。现有肥皂水溶液和四种等体积的待测溶液:①蒸馏水;②0.1% CaCl2溶液;③1% CaCl2溶液;④1% MgCl2溶液。试回答:检验这四种溶液应选用的方法是 。 24.将肥皂水分别逐滴滴入这四种待测溶液并振荡,根据肥皂水滴入后开始产生泡沫时的不同滴数来区分 25.(2000年)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    ,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3)将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的一份,无沉淀产生。气体导出后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里含有 。 (4)向实验(3)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根据实验全过程推断,原混合物中还含有 。 25.(1) BaSO4、CaCO3 , CuSO4 (2) CaCO3 (3) HCl气体             (4) BaCl2 , KOH 26. (2002年)下图是测定植物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D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植物具有      。 吸收空气中的CO2; 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否被吸收完全; 澄清溶液变浊; 呼吸作用。 27.(2004年)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气球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且跟水化合生成亚硫酸:SO2+H2O = H2SO3。亚硫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水:H2SO3 = SO2 + H2O 。 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品 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反应而生成 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⑴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L气球冷却后 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 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 ⑵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 可能是 溶液。 ⑴含有品红和二氧化硫的;溶液中的亚硫酸分解出SO2,品红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⑵含有石蕊和二氧化硫的。 28.(2004年)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⑴【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⑵【猜 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⑶【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 ⑷【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⑸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⑶将气体导出,①点燃,并在火焰上罩一干冷的小烧杯A,②点燃,并在火焰上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B,③将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 ⑷①烧杯A的内壁无小水珠,②烧杯B的内壁石灰水变浑浊,③黑色氧化铜固体不变色; ①烧杯A的内壁有小水珠,②烧杯B的内壁石灰水变浑浊,③黑色氧化铜固体不变色;①烧杯A的内壁有小水珠,②烧杯B的内壁石灰水变浑浊,③黑色氧化铜固体变红 ⑸2CnH2n+2+(3n+1)O2 点燃 2nCO2+(2n+2) H2O 29.(2004年)已知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物质,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请用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与结论 化学方程式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加适量稀硫酸,振荡;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生成了硫酸铜和铜;Cu2O+H2SO4=CuSO4+Cu+H2O 30.(2005年)用木炭还原CuO的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试管中仍然有黑色国体。为确定反应后黑色固体的成分,请你提出确定黑色固体的所有可能猜想,并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 猜想黑色固体是 实验操作 现象 (1) (2) (3) 猜想黑色固体是 实验操作 现象 (1) (1)氧化铜 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试管底部有少量红色固体 (2)木炭 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 无明显现象 (3)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试管底部有少量红色国体 31.(2005年)若从H2SO4、Na2CO3、Na2SO4、NaCl、NaNO3、Cu(NO3)2、HNO3 七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进行混合及有关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表。试根据各步实验及其现象先进行分步推断,再推断所取的两种溶液的可能组合。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或结论) (1) 将取出的两种溶液混合 混合溶液无色、澄清 混合液中肯定不含:Cu(NO3)2 无明显现象 混合溶液肯定不是下列组合: (2) 用pH试纸测定混合溶液的pH 测定结果:pH=2 (3) 向混合溶液中滴入足量Ba(NO3)2溶液 有白色溶液出现 (4) 向上述过滤所得的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混合溶液的可能组合(写出溶质的化学式,有几组写几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或结论) (1) 将取出的两种溶液混合 混合溶液无色、澄清 混合液中肯定不含: Cu(NO3)2 无明显现象 混合溶液肯定不是下列组合:H2SO4与Na2CO3或HNO3与Na2CO3 (2) 用pH试纸测定混合溶液的pH 测定结果:pH=2 溶液呈酸性,所以一定有酸性物质存在。如H2SO4或HNO3 (3) 向混合溶液中滴入足量Ba(NO3)2溶液 有白色溶液出现 H2SO4或Na2SO4或 (H2SO4和Na2SO4同时共存) (4) 向上述过滤所得的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不含NaCl 混合溶液的可能组合(写出溶质的化学式,有几组写几组) ① HNO3 H2SO4 ② HNO3 Na2SO4 ③ H2SO4 Na2SO4 ④ H2SO4 NaNO3 32.(2006年)某单位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貌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 项 目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水溶性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81.5g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 点 271℃ 801℃ 沸 点 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413℃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 无反应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个物理性质: ① ; ② 。 (2)检验亚硝酸钠的方法可以是: 。 .32、(1)易溶于水,熔点271℃;(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2)方法一:取少量待测物质与稀盐酸反应,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 或方法二:取待测物质加热到320℃以上,若有臭味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 33.(2006年)现有碳酸氢铵、硫酸钾两种固体化肥,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法将它们加以区别。 方 法 现 象 结 论 (1) 原化肥是碳酸氢铵 (2) 原化肥是碳酸氢铵 方 法 现 象 (1)将两种化肥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试管壁出现水珠,固体质量减少或消失的 (2)将两种化肥分别放入到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的 H2 34.(2006年)某初级中学学生为了探究该校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 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 ,无色溶液是 。(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_________ ___________ _ __ 收集一试管气体; 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 。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假设 。 假设一:MnO2;H2O2;排水集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O2;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断成立或不成立。 假设二:铁粉;稀硫酸;排水(或向下排空气法);把收集满气体的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或把燃着的木条移近试管口);听到爆鸣声(或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H2;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断成立或不成立。 35.(2006年)向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你认为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_____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中一定都含有 。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实验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刚好完全反应,并将有关内容填写在表中。 验证的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结论 验证的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结论 (1)取样,加BaCl2溶液 (2)另取样,加Na2SO4溶液 无沉淀现象 无沉淀现象 滤液中无Na2SO4 滤液中无BaCl2 证明两者刚好完全反应 36.(2006年)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4) (2) (3) CO2 NaOH溶液 软塑料瓶 NaOH 溶液 CO2 NaOH溶液 CO2 水 气球 Na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