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题精选
姓名 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S—32 C1—35.5 Cu—64 Na—2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 B.百炼方能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 D.玉不琢不成器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4、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正电荷
5、某同学用右图装置研究动物呼吸作用。实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
C、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右移 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左移
6、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2个氧原子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气
7、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不可能是化合物
8、某同学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面向量筒刻度,先俯视读数为4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20mL D、无法判断
9、2007年5月江苏太湖无锡地区发生大面积蓝藻爆发致使太湖发臭,直接影响到无锡地区居民饮水的安全。造成太湖湖水受严重污染的原因是( )
①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②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③滥用农药、化肥;④湖边过量围水养殖;⑤水生植物的生长;⑥暴雨洪水剧增;⑦天然森林的乱砍滥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③④⑥⑦
10、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发现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出泄漏处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火焰 D、面料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二、填空题(共25分)
1、(4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太阳镜的镜脚一般是由塑料(其中含有碳元素 )制成的,玻璃镜片的主要成
分是二氧化硅 ,且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 。
(2)砒霜是砷的氧化物,其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砒霜的化学式为 。
2、(4分)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防止生活中一些不利现象的产生:
(1)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 实验。
(2)为防止彩色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塑料薄膜封闭),目的是隔绝 。
(3)2005年哈尔滨发生严重的松花江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利用大量活性碳使水净化,这是利用了活性碳的 性。
(4)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 。
3、(4分)化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个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北京奥运会对能量的需求很大。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煤、石油和 和等化石燃料。北京市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小芳在街头发现一种不用外接电源的路灯,只要每天有短时间的光照就能使用,这种路灯使用的新能源是 。
(2)为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采用丙烷(C3H8)作火炬燃料。丙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使用丙烷作燃料 避免温室效应。
(3)每场比赛都将有数以万计的观众。针对观看比赛时产生的垃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些垃圾应随身带出赛场,分类回收。②这些垃圾可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③这些垃圾中的塑料制品不要随意丢弃,避免“白色污染”。
4、(4分)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
腐败,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干燥剂和脱
氧剂等。
(1)包装熟食品时,常加防腐剂苯甲酸钠(C7H5O2Na),它含用4种元素,其中一个分
子含原子总数为 。
(2)小包装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请你根据氮气的性
质说明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 。
(3)CaO是常用的干燥剂,它属于 。(填序号)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氧化物
(4)某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来吸收包装袋中 和 (填
化学式),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5、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实验时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烧杯中(烧杯口不能离开水槽中的水面)。可看到烧杯中产生 ,接触烧杯外壁能感觉 。红磷燃烧完毕后烧杯中的水位慢慢上升,当温度降至接近室温时,水面上升至约 处。该实验利用的原理是 。
某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水槽里盛装稀氢氧化钠溶液,燃烧匙内用硫代替红磷,他们发现木炭燃烧完毕后烧杯中的液面也慢慢上升,燃烧时他们观察到 ,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三、实验与探究(共25分)
1、(6分)2007年实验学校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四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分子运动③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④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考试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明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请回答:(1)指出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明抽到的是第 个考题;
他做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以下是小明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
满分10分,实验完毕后小明得了8分。请找出他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
、 ;
(4)仅用上述仪器(药品另选),也能完成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
2、(7分)【提出问题】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
些元素组成的呢?
【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成黑色,因此,小明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收集资料】小明、小强在图书馆查到以下资料:①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②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 ,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
【设计实验】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蔗糖很不容易,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明实验中烟灰可能起
作用。
小强:将蔗糖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强热,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结论:蔗糖是由 三种元素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两个实验方案中你会选择 的方案,另一方案的不足之处是因为 。
3、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下图实验装置的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地操作、准确地称量和细致地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结论是: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
结论是:质量守恒。
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
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对该装置进行改进的方案是 。D 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实验B、D的反应 (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结论是:参加反应的锌和硫酸的质量总和一定
(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总和。
4、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缺陷是 ,
你的改进方法是 。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化碳?
,防止发生 。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 2010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80g碎纸样品。分别在4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加入样品的质量/g
20
20
20
2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50
75
10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1.76
3.52
4.4
X
(1)表中X的值为 ;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