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鄯善段
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公示材料
1.总 论
1.1项目由来
本项目是国家规划的西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红山口,西至鄯善,全长约94km。现有公路形成年代久远,虽然经历了多次改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量的发展,公路整体服务水平仍显不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路线平纵面线形组合不佳,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部分路段穿过绿洲农业区,局部路段街道化、集市化。为此,项目建设单位在沿线地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提出了“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并开展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受新疆公路管理局委托,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承担了“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依据深入的现场调查和监测工作,评价单位编制完成了红山口至鄯善段公路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等级及范围见表1-2-1。
表1-2-1 评价等级、范围一览表
序号
环境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
1
生态环境
二级
拟建公路中轴线两侧各向外延伸500m范围
2
声环境
三级
拟建公路中轴线两侧各向外延伸200m
3
水环境
三级
拟建公路中轴线两侧各向外延伸300m
4
环境空气
三级
公路穿越的地表水体(胜金沟水库、二塘渠等)及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坎儿井。
5
社会环境
拟建公路沿途经过的的七克台镇。
1.3环境保护目标
1.3.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位于天山中段的南麓,沿线主要为荒漠草场、戈壁和农田绿洲地带。因此,农田、葡萄园和荒漠植为本项目的主要生态保护目标。
1.3.2水环境保护目标
农业灌渠和坎儿井是本次评价重点的水环境保护目标。
1.3.3大气和噪声敏感点分布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沿途大气和噪声敏感区较少,公路沿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有代表性的敏感点见表1-3-1。
表1-3-1 公路沿线大气噪声敏感点统计
序号
名称
桩号
房屋结构
朝向
户数
人口
前排房屋距道路红线距离(m)
居民区
1
七克台镇三大队
K3851+750
砖混
面对
20
120
15
2
南湖村
K3857+200
砖混
背对
50
110
95
3
七克台镇四大队
K3858+450
砖混
侧对
23
40
25
序号
名称
桩号
朝向
师生人数
学校
1
南湖学校
K3856+730
砖混
背对
1024(无住宿)
30
1.3.4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1)受拆迁、交叉影响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电力、水利设施等;
(2)受征地、临时占地影响的七克台镇居民;
(3)项目直接和间接影响区域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环境。
1.4评价标准
1.4.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2)声环境
公路两侧红线外35m内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4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35m外执行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评价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点及其它建筑物执行2类标准。
(3)水环境
评价区内的公路穿越的农渠执行Ⅴ类标准;公路沿线坎儿井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
1.4.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
对于施工现场沥青搅拌站沥青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50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收费站燃煤锅炉(<0.7MW〈1t/h〉废气执行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2)水污染物
施工现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及收费站生活污水排放等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3)噪声
施工现场执行GB12523-1990《建设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1.5预测评价时段
选择2007、2010、2020年分别代表营运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评价基准年取2003年。
1.6评价采用的技术方法
1.6.1技术方法
本次评价将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卫星遥感、计算机模拟计算等方法,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以及水土流失等进行评价和分析。
采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评价因子,并对每项因子按环境敏感因子的分布及影响程度分段进行评价。
1.6.2评价工作程序
本次评价的工作程序见图1-6-1。
项目评价委托书
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区环境状况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
确定环境问题及环境因子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影响因子的筛选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方案
调查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环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编制
现场调查与类比预测分析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 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 评 价
生态、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 评 价
水环境现
状调查与
评 价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调 查
工程分析
类比调查
专家咨询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报告书批复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资料收集
图1-6-1 评价工作程序
4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编制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工程概况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1项目基本情况
2.1.1地理位置及主要控制点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鄯善段公路改建项目起点位于哈密市梯子泉G312线K3785+000处,向西北方向在K3827处上跨兰新铁路,经七克台镇、鄯善火车站镇、吐哈油田至K3879+000处结束,全长94.192公里。
沿线主要控制点为:七克台镇、鄯善火车站镇及吐哈油田。
2.1.2项目规模及组成
本项目建设公路总里程94.192km,其中高速公路分离式路段长66.83km,高速公路整体式路段长27.36km。具体的工程数量见表2-1-1。
表2-1-1 改建公路主要工程数量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合计
地形
平原微丘区
路线长度
km
63.05
3.78
27.36
94.192
路基断面形式
分离式单幅
分离式双
整体式路基
征地拆迁
拆迁电力线
m/杆
3160/6
18723/96
21883/102
占地
亩
5350
5350
路基路面
路基填方
m3
1760509
226869
1568547
3555925
路基挖方
m3
212862
30173
212345
455920
不良地质路段
m
1135
17440
18575
路基防护工程
m3
146830
8873
63547
219150
桥涵
中小桥
M/座
835.9/49
67.5/5
67.5/5
516.0/49
涵洞
道
130
12
53
195
交叉工程
互通式立交桥
座
1
1
2
公铁分离式立交桥
座
1
1
通道
座
2
26
28
收费站(K3849)
处
1
1
服务区(K3857+500)
处
1
1
通讯电缆
Km
63.05
3.78
27.36
94.192
造价估算
万元
10308.171
47084.7506
10308.171
每千米造价
万元
1094.413
1511.1124
1094.413
2.1.3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0308.171万元,每公里工程造价1094.413万元。拟建公路资金申请交通部补助44000万元,剩余申请银行贷款。
2.1.4项目实施计划进度
拟建公路拟定于2006年上半年正式开工,2007年建成通车,工期为两年。
2.1.5交通量预测
改建公路未来特征年各区间断面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2-1-2。
表2-1-2 连霍线红山口至鄯善段公路未来特征年交通预测量表(pcu/d)
路段
年份
起点红山口~七克台东互通k3785+000~k3848+740
七克台东互通~鄯善火车站立交k3848+740~k3865+481
鄯善火车站立交~鄯善k3865+481~k3879+000
2007(通车年)
4582
4720
5060
2010
6354
6554
7053
2020
13280
13687
18287
2025
17730
14740
19678
2.2主要筑路材料
本项目沿线设置砂砾石料场两处、石料场两处、土料场两处。
2.3取弃土场
全线采用集中取土,沿线平均约5km设一集中取土场,共设了16处。利用其中7处取土坑作为弃土场。
2.4施工便道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车的方式,保持整个路段全线畅通,只修建7.45km取弃土场便道、2km预制场拌合场便道,占用荒地87.28亩。
2.5工程占地
(1)永久占地
本项目永久占地包括公路用地范围内各类设施占地,工程永久性占地5350亩。其中占戈壁4548亩,耕地218亩,葡萄地225亩,厂房地11亩,宅基地19亩,果园187亩。
(2)临时占地
本项目临时用地情况见表2-5-1。
表2-5-1 公路临时用地表
序号
桩号
工程名称
所属单位
长度(m)
土地类别及数量(亩)
戈壁
1
K3783+940~K3879+000
取弃、土场便道
鄯善
7450
87.28
2
K3783+940~K3879+000
预制场、拌和场
鄯善
394.63
3
K3783+940~K3879+000
取弃土场
鄯善
6867
合计
7348.91
(3)拆迁
路线所经过的区域拆迁砖瓦房741m2,土砖房1733m2,简易房382m2,围墙243m。此外,本项目拆迁高压电杆92根,拆迁电迅杆10根。
(4)林木砍伐
本项目需砍伐各种树木3297棵,由此将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进而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2.6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6.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在对拟建公路沿线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根据公路沿线的环境状况和工程规模,对拟建公路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各阶段环境影响因素筛选见表2-6-1。
由表2-6-1可知,施工期的长期不利影响主要为工程占用土地对农田绿洲段植被和农业的影响(改变了土地的用途),其余大都为短期不利影响,如工程开挖、取弃土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干扰;施工对地表水的污染等。运营期的长期不利影响为汽车噪声、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路面雨水径流对地表水的污染。公路在运营期主要以有利影响为主,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6.2评价对象及评价因子
项目建设评价因子详见表2-6-2。
表2-6-1 工程建设环境影响矩阵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前期
施工期
运营期
占地
拆迁
安置
取弃土(渣)
路基
路面
桥涵
材料运输
机械作业
运输行驶
绿化
复垦
桥涵边沟
社会发展
就业、劳动
☆
○
○
○
○
○
□
□
□
经济
☆
☆
□
□
□
旅游
□
□
农业
☆
□
□
水利
☆
☆
□
□
土地利用
☆
☆
☆
□
□
物质资源
土质
☆
☆
☆
☆
□
□
地面水文
☆
□
□
□
地面水质
☆
☆
☆
☆
☆
□
□
□
水土保持
☆
☆
☆
☆
☆
□
□
□
生态资源
陆地植被
☆
☆
☆
☆
☆
☆
□
□
□
陆栖动物
☆
☆
☆
□
□
生活质量
声学环境
☆
☆
△
□
空气质量
☆
☆
☆
☆
☆
△
□
□
居住
☆
☆
□
美学
☆
☆
□
□
说明:□-长期有利影响:○-短期有利影响:☆-短期不利影响:△-长期不利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
表2-6-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
工程阶段
环境要素
评价因子
施工期
(含前期)
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土地利用、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
景观、水土流失、植被、动物、林地、土壤的影响
环境空气
扬尘(TSP)、沥青烟
声环境
等效声级Leq[dB(A)]
固体废物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水环境
SS、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
运营期
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旅游等
水环境
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
环境空气
NO2、CO
声环境
等效声级Leq[dB(A)]
固体废物
道路垃圾、生活垃圾
生态环境
景观、植被、野生动物
3.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评价结合现状社会环境调查和对公路建设方案的深入剖析,从规划设计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分析项目建设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社会环境影响,提出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3.1规划适应性分析
3.1.1与新疆公路网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国家公路主骨架网络的实现,完善新疆的公路网,加快新疆自治区干线公路网规划形成,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要求,发展区域经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新疆公路网的建设规划。
3.1.2与七克台镇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项目在K3850处改线,不再利用老线,从七克台镇北侧绕过,新建整体式高速公路,符合近城而不进城的布线原则。如果在此路段利用老路进行改建,将对七克台镇现有的城镇布局产生严重的影响,造成城镇分割,阻隔公路两侧人员活动,将极大的制约七克台镇的经济发展。建议经过居民区路段必须做好防噪、防尘等环保措施,不影响公路两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
3.1.3与吐哈油田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项目虽然穿越了吐哈油田规划区,但吐哈油田方面已经同意了项目选线方案,不会对吐哈有点的正常开采造成影响。但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及时与吐哈油田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施工管理规定,爱护油田生产设施,预留项目调整经费。
3.2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3.2.1人口分布及产业结构影响
本项目沿线大部分路段位于戈壁滩上,基本沿老路布设,只在K3850至终点28km路段另辟新线穿越了七克台镇的边缘,老路依然保留,拆迁量较小,拆迁户就地安置,因此沿途人口分布和产业结构近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3.2.2对农业生产影响
(1)占地影响分析
本路段占用耕地和葡萄园共 442.92亩,主要集中在七克台镇南湖村、三大队和四大队等局部地区,将对七克台镇的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2)林木砍伐的影响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砍伐各种树木3297棵,主要为行道树和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为杨树,也有少量沙枣树。农田防护林的砍伐必将对沿线景观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3)对畜牧业的影响
本项目沿线区域草场缺乏,森林植被少,改建公路不占用草场,且沿线牲畜多为圈养而不是放养,因此不会对该区域内的畜牧业生产产生影响。
3.2.3拆迁安置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需拆迁建筑物9989.07m2,主要集中在南湖村、七克台镇三大队等村镇。公路拆迁和安置将给受影响户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拆迁过渡阶段带来的生活干扰,另外新的安置地点也会对拆迁安置户带来生活方式、习惯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3.3阻隔影响
本项目对沿线居民出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七克台镇路段,会给路线两侧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不便。设计单位已考虑了公路阻隔影响,在此路段共设置了2座天桥、11座桥式通道、17座涵式通道、11座小桥,见表4-1-1至表4-1-4。七克台镇路段约28km长,共设置了41处可供人通过的通道,平均680m一个通道,可满足高速公路两侧过往交通和田间耕作。
3.4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3.4.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农田绿洲段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提前做好征地调查工作,适时公布征地范围,并做好征地补偿,落实补偿资金,占用农田应提前制订开发补偿方案;按照有关政策和补偿标准,及时支付各种补偿费用。要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使被征用土地和需拆迁安置居民户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他们的生活至少不低于本工程建设前的水平。
◆提前做好拆迁安置计划,征询安置方案意见,并要得到拆迁人员认可,补偿资金要切实被补偿单位及个人手中,不得挪用;除工程拆迁外,还应考虑环保拆迁,以尽可能一并解决运营期可能存在的严重交通噪声影响问题;拆迁居民新址安置时,在保证建筑安全性前提下,应尽可能选在荒地安置,并应注意二次环境影响问题;公路建设中雇用的民工,应首先雇用拆迁户个人,以解决其短期生活来源;对脱离农业生产的部分居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安排就业。
◆本段将拆迁高压电杆92根,拆迁电迅杆10根,施工前需提前设置临时电线或改接;
◆在穿越吐土哈油田段施工时,建设单位应与吐哈油田及时沟通,遵守油田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保护油田设施,保证吐哈油田地正常运输作业;并预留出线路调整经费,在此路段征地与当地政府和油田管理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2)荒漠戈壁段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本段需跨越兰新铁路,在此处将设立体交叉,在此施工过程中要保持兰新铁路的正常运转,合理设置临时绕行通道,最大限度缩短此处交叉道路的封闭施工期;
3.4.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公路的管理机构应做好交通运输安全预防和宣传工作,加强道路安全管理,尤其是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公路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在施工结束、运行之前,完成各类通道的建设、与相关道路的衔接以及安全标志的设置;
(4)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道路维修清除的废渣等固体废弃物要及时清运,送指定地点填埋处理,使公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消除公路主体工程阻隔及运营对沿线人民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
(5)加强公路主体工程和附属设施的管理工作,确保通道工程畅通,以提供人民的出行方便、工作方便。
4.水环境影响分析
4.1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公路沿线降水少,地表水系来源于北部天山融水,受气候影响地表径流有明显的季节分配规律。整体上该地区水系并不发达,水流量少。
4.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4.2.1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拟建公路施工期流失的水土作为一种污染物排入周围环境,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受影响的对象主要是工程沿线的农田和灌渠等。
(1)沟渠改动影响
拟建公路的改线以及开辟临时便道,都会侵占改动部分沟渠,沟渠改动对当季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跨越渠道时,施工挖方、填方及铺筑路面时产生的扬尘降于水体中,将使水体受到污染。因此,需在施工前安排好工期,先修通桥涵,再进行公路施工,将对沟渠的影响减缓到最低程度。
(2)桥梁涵洞的影响
由于本项目沿线无大型地表水体,因此桥梁涵洞的修建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但桥梁涵洞施工将农田灌溉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在灌溉淡季加紧涵洞的重建,把影响尽可能减小。另外,施工时淤积在洞口两端的泥沙如不能及时清除,不仅会影响农灌,还会影响泄洪。
4.2.2生活污水影响分析
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其中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水(旱厕),主要含动植物油脂、食物残渣、洗涤剂等各种有机物。根据工程设计资料,施工工区人数按200人计算,则每个施工工区生活污水排放量见表4-2-1。
表4-2-1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表
施工人员
每人每天生活污水量(L/人·d)
K
污水排放量(t/d)
200
30
0.9
5.4
在施工营地附近设化粪池,将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统一处理。
4.2.3地下水影响分析
路线所经地段多为荒漠和戈壁,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气候极为干燥。通常施工废水及大气降水会很快蒸发,不会下渗影响地下水水质。且本项目潜水层埋深都比较深,路基挖方不会影响潜水层,也不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向。施工排放的废水会很快蒸发,基本上不会下渗影响地下水水质。
4.3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4.3.1路面排水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气候极为干燥。在降水稀少,蒸发十分强烈的条件下,除非发生强暴雨,否则地面很难形成径流,因此不会对沿线水体造成影响。
4.3.2管理收费区及服务区污水排放影响分析
根据本项目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改建路段设置有鄯善东收费站和七克台东服务区。根据设施功能、人数,估算得到拟建公路交通管理机构产生的污水排放情况见表4-3-1。
表4-3-1 交通管理机构产生的污水预测表
设 施 名 称
功 能
人 员 编 制
污水发生量(t/d)
主线站
收费
50
4.05
七克台服务区
休息、餐饮
15
1.22
养护中心
道路维护
15
1.22
合计
80
6.49
收费站和服务区排放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在收费站和服务区设置沉淀池对其排放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污水经沉淀池进行简单处理后,可作为收费站和服务区场内绿化用水,也可用于周围植被的浇洒。
4.4坎儿井影响分析
4.4.1工程设计中对坎儿井的保护措施
本项目范围内共有30条坎儿井,实际使用25条。井壁为密实的砾石层,井深8~40m。在公路修建时,需封闭公路附近井口54口以及加固井身。
4.4.2施工期坎儿井水质影响分析
本项目沿线跨越的坎儿井数目众多,而目前沿线的坎儿井都可以正常使用,新建公路将要占用部分竖井,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将会对坎儿井的水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1)在井口附近取土将导致大量的泥土落入坎儿井中,污染坎儿井的水质,并有可能造成坎儿井的淤塞,严重的将有可能造成坎儿井的坍塌。
(2)建筑材料随意堆放在井口,在施工过程中落入坎儿井中,影响坎儿的正常使用。
(3)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向坎儿井中乱扔杂物。
(4)施工废水以及工人的生活废水流入坎儿井中。
(5)施工车辆在坎儿井周围碾压,导致井身承压能力降低,导致坍塌。
(6)在给坎儿井加固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建筑材料及泥沙掉入坎儿井中堵塞坎儿井。
4.4.3运营期坎儿井水质影响分析
(1)对井身的影响分析
由于项目占地范围内坎儿井井深均在8~40m之间,不在路基受力范围之内,且在项目初设中已采取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只要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井身进行加固,公路运营期车辆的碾压对坎儿井井身的影响较小。
(2)对检查井的影响
检查井主要是用来对坎儿井进行清於、疏通等维护工作,位于路基边坡的坎儿井在公路运营过程中要重点保护,除进行清淤、维护工作之外,严禁打开井盖,防止路面扬尘、尾气排放物及汽车漏油等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坎儿井。
4.5水污染防治措施
4.5.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保护该段农用渠,防止施工材料及废料进入灌渠,保证灌溉渠系的畅通。
◆施工废料、地表清除物等不得倾倒在水渠附近,应及时清运或按规定处理;
◆施工营地建临时厕所,采用简易的集中干化处理,或集中收集后运到附近荒漠区作肥料。生活垃圾用垃圾桶清运或用垃圾坑填埋处理。
4.5.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定期检查、维护农田段的集排水工程设施(如排水沟),及时清淤,出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加强事故现场管理,运输车辆事故遗落的油品、危险品等需及时清除,并按照规定进行焚烧、填埋等处理,处理方案需报地方环境保护局批准,重大事故应及时上报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直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4.5.3坎儿井保护措施
(1)施工期
①施工期间详细探明坎儿井的位置,划出坎儿井保护范围,严禁在此区域附近进行任何取弃土行为。
②在公路施工前要提前封闭距离公路比较近的井口。
③对于在中心线上的竖井要对井口和井身都做加固防护,井口封闭要严密,抗压性要强。
④坎儿井加固措施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应远离井口堆放,积极倡导工人文明施工,以降低项目建设对沿线坎儿井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
⑤在坎儿井井身加固过程中应及时清除落入井内的建筑材料,防止坎儿井堵塞或影响水质。
⑥坎儿井加固措施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应远离井口堆放,积极倡导工人文明施工,以降低项目建设对沿线坎儿井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
⑦检查井井口加固措施施工完毕、加盖之前应先对其进行清淤处理,防止污泥淤积影响水质。
⑧检查井井口加盖封闭后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开启,防止施工材料、扬尘落入井内,影响水质或发生堵塞。
(2)运营期
位于路基边坡的坎儿井在公路运营过程中要重点保护,除进行清淤、维护工作之外,井盖严禁打开,防止路面扬尘,尾气排放物及汽车漏油等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坎儿井。
5.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5.1环境空气质现量状调查与评价
本次现状评价在南湖学校和七克台镇人民医院设置两个环境空气监测点,监测项目为NO2、TSP和CO。根据监测结果表明,各个监测项目均满足标准要求,整条公路沿线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5.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分析
公路建设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以及在沥青路面施工时由沥青拌和加热而产生的沥青烟和加热炉烟气,可能对公路沿线及施工场地周围地区的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
本项目在穿越七克台镇路段施工时,可能引起扬尘污染扰民问题,需采取较严格的环保措施(如增设防护挡板、定期洒水等),以减轻对人群居住区及活动区的污染。沥青拌和场均位于平原荒漠戈壁上,且远离敏感点,因此沥青拌和场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5.3运营期各功能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敏感点预测
采用CALINE4模式进行预测,本项目全线有4个环境空气敏感点,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敏感点做预测。依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吐鲁番市2003年气象资料,在四季中各选一天作为典型日。预测结果见表5-3-1。
由表5-3-1可知,在三个预测年中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日均浓度在以上三个敏感点均不超标,且远小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所以,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2对上述三个敏感点的影响不大。
(2)收费站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K3849处设置一收费站,在K3857+500处设置一服务区。收费站和服务区周围没有环境空气敏感点,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收费管理区污染比公路沿线重一些,但影响范围比较小,仅限于附近20m左右范围。
表5-3-1 典型日日均浓度值 单位mg/m3
敏感点
年份
项目
春
夏
秋
冬
南湖中学
2007
CO
0.0500
0.0320
0.0436
0.0409
NO2
0.0238
0.0152
0.0208
0.0195
2010
CO
0.0647
0.0414
0.0565
0.0530
NO2
0.0308
0.0197
0.0269
0.0252
2020
CO
0.1354
0.0867
0.1182
0.1160
NO2
0.0644
0.0412
0.0562
0.0552
南湖村
2007
CO
0.0823
0.0840
0.0886
0.1159
NO2
0.0392
0.0400
0.0421
0.0522
2010
CO
0.1066
0.1088
0.1147
0.1520
NO2
0.0507
0.0518
0.0546
0.0714
2020
CO
0.2230
0.2276
0.2400
0.3285
NO2
0.1061
0.1083
0.1144
0.1563
三大队
2007
CO
0.0345
0.0166
0.0292
0.0188
NO2
0.0164
0.0079
0.0139
0.0076
2010
CO
0.0477
0.0215
0.0378
0.0244
NO2
0.0213
0.0102
0.0180
0.0116
2020
CO
0.0936
0.0449
0.0791
0.0452
NO2
0.0455
0.0213
0.0376
0.0254
5.4环境空气污染措施
5.4.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1)汽车运输及施工机械运行废气
①加强汽车维护,保证汽车正常、安全运行。
②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发挥其最大效率。
(2)工程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①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中速行驶。
②科学选择运输路线,利用现有乡镇道路,尽量避开七克台镇居民点。
③施工便道在经过南湖学校、南湖村等敏感点时,应做表面硬化处理,以减少扬尘污染。
④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土、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禁止超载,并盖蓬布。
(3)沥青混凝土搅拌
沥青集中拌合,合理安排沥青搅拌站。采用先进的沥青拌合装置,并配备除尘设备、沥青烟净化和排放设施。
(5)筑路材料的堆放
①筑路材料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在100m以上。
②遇恶劣天气加蓬覆盖。
③注意合理安排粉煤灰堆存地点及保护措施,减少堆存量并及时利用。必要时设围栏,并定时洒水防尘。
5.4.2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1)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破损路面应及时修补,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
(2)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禁止运输渣土、垃圾等的车辆无遮盖上路;
(3)管理收费区采暖锅炉加装脱硫除尘装置,保证废气达标排放;
6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声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本项目设置三个监测点,分别位于七克台镇三大队、南湖学校和南湖村。根据现状监测结果,三处监测点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质量较好。
6.2 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评价
(1) 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处基本达到标准值。
(2)拟建公路的敏感目标2个居民点、1所学校都在40m内,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夜间施工机械噪声等效A声级将严重超标,会对沿线居民点的居民休息造成很大的干扰。
6.3 公路交通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6.3.1公路交通预测模式
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拟根据不同路段不同时段的车流量情况选择模式。当车流量小于20000pcu/日时,采用经过修正后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推荐的FHWA模式,而当车流量大于20000pcu/日时,采用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推荐的模式进行预测。
6.3.2 公路交通噪预测值
本项目沿线敏感点较少,根据各敏感点特征、所在路段的道路特征及敏感点周围的环境状况对沿线敏感点逐个进行噪声预测,预测结果见表6-3-1。
6.3.3 交通噪声影响评价
居民区噪声昼间基本能达标,远期仅南湖村略超标1.9dB;夜间普遍超标较严重,超标量为0.7~7.9dB,学校离公路较近,噪声昼间超标1.9~6.4dB。
51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编制
表6-3-1 红山口至鄯善公路沿线敏感点交通噪声预测值
编号
桩号
地名
人口
朝向
距道路红线(m)
敏感点临路第一排噪声预测值
评价
标准
预测结果评价及分析
2007年
2010年
2020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K3851+750
七克台镇三大队
120
面对
15
64.5
58.4
65.9
59.7
69.2
62.9
4类
昼间均达标;
夜间均超标,超标量为3.4~7.9dB
2
K3857+200
南湖村
110
面对
95
56.2
47.1
57.6
48.6
61.9
51.8
2类
昼间近中期达标,远期略超标1.9dB;
夜间近中期达标,远期略超标1.8dB
3
K3858+450
七克台镇四大队
40
背对
25
62.6
55.7
64.2
57.2
67.2
60.4
4类
昼间均达标;
夜间均超标,超标量0.7~5.4dB
4
K3856+730
南湖学校
1024
背对
30
61.9
54.8
63.4
56.5
66.4
59.6
2类
昼间均超标,超标量1.9~6.4dB;
由于该学校无师生住宿,夜间不作评价
6.4 声污染防治措施
6.4.1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1)在150m内有集中村镇居民区的路段,强噪声施工机械夜间(22:00~8:00)停止高噪声施工作业。
(2)施工部门要合理的安排好施工的时间和施工场所,避免若干强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同时使用。
6.4.2运营期噪声防治措施
(1)注意道路维护,及时修缮破损路段,保持路面平整。
(2)根据对沿线的4个声环境敏感点的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对公路沿线噪声污染较严重的路段采取经济可行的隔声降噪措施;对于南湖中学,可采取加高学校临路一侧的围墙的隔声措施,并在该路段设置禁鸣标志。具体措施及费用估算见表6-4-1。
(3)当地政府在对拟建公路沿线进行远期规划时,建议160m以内不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对声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建筑物。
表6-4-1 拟建公路两侧声环境敏感点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编号
桩号
地名
朝向
距道路红线(m)
中期噪声污染情况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推荐
投资估算
(万元)
比选
投资估算
(万元)
1
K3851+750
七克台镇三大队
面对
15
昼间达标,夜间超标4.7dB
搬迁3户
3
隔声围墙250m
5
2
K3857+231
南湖村
面对
95
昼夜均达标
跟踪监测
1
无措施
0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