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4课《达尔文和小松鼠》(教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知识与技能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会写“衣”、“冠”、“玩”、“松”、“活”、“会”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用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
二、过程与方法
熟读课文,练习量词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达尔文怎样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理解讲达尔文喜欢动物的词语,学习他热爱动物,探索自然奥秘的执着的精神。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呢?(出示动物图片)
2.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叫达尔文的科学家,他也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这篇课文,一起去了解达尔文和小动物之间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达尔文和小松鼠。(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达、尔、松、英、捉、件、跑、往、爬、招、呼、坏、孩、伤。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捉”、“招”、“伤”是翘舌音。)
4.指导书写“衣、观、玩、松、活、会”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到达、偶尔、松鼠、英国、捉弄、一件、跑了、往上、爬山、招呼、呼叫、坏人、孩子、伤害。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课文,了解达尔文和小松鼠之间有趣的故事。
三、精读领悟
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学生边观察边倾听教师范读。
(2)学生自己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达尔文和小松鼠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小松鼠把达尔文当成了树干,顺着达尔文的身体往上爬。)
2. 学习第1、2自然段。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两段,师生评价。
(2)思考: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呢?(达尔文是英国科学家。资料补充: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3)思考:达尔文对小动物怎么样呢?(填空)
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达尔文喜欢小动物?
句子一:天上的鸟,地上的虫,水里的鱼,他都喜欢。
句型:天上的 ______,地上的______,水里的 ______,______都喜欢。
句子二:他不捉弄小动物,而是观察他们怎样生活。
理解词语:不捉弄:指达尔文不吓唬、不玩弄小动物。
观察:仔细地看。
师小结:从这些词语中,让我们感受到达尔文对小动物的喜爱。
3.学习第3、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两段,师生评价。
(2)思考:达尔文发现了什么?(从未见过的小鸟。)
(3)达尔文怎样看小鸟?(仰着头仔细观察,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像一根树干。)
(4)学生做同样的动作一段时间,亲身感受。
达尔文这样的动作累不累呢?说明了什么?(很累。说明了达尔文很喜欢小鸟。)
(5)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只小松鼠跑来了,顺着达尔文的腿往上爬,一直爬到肩膀上,左看看,右看看,还翘着小尾巴,跟树上的妈妈打招呼呢。)
(6)小松鼠有哪些动作呢?(跑——顺着——爬——看——翘——打招呼。)
(7)小松鼠为什么会把达尔文当成了树干?( 因为他穿着一件粗糙的棕色外衣,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像一根树干。)
(8)达尔文又是如何做的呢?(达尔文没有打扰、赶跑小松鼠,而是一动不动地继续站在那里。)从中,你能看出什么?(可以看出达尔文非常爱护小动物。)
(9)齐读最后一句: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怎么会伤害小松鼠呢?
把这句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不会伤害小松鼠。
(10)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拓展延伸: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一位科学家。我们把这里的“位”叫量词。你还能把下列的量词对号入座吗?赶快试试吧!
位 只 件 根 棵 条
一(位)科学家 一(根)树干 一(件)外衣
一(只)松鼠 一(棵)大树 一(条)小鱼
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们明白了什么?对,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不拿动物寻开心,不玩弄动物,与动物做朋友。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感受到了达尔文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产生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保护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衣(衣服)(上衣) 活(活动)(生活) 玩(玩耍)(好玩)
(2)我会填。
达尔文(小时候)爱到(野外)去玩,(天上的鸟),(地上的虫),(水里的鱼),他都(喜欢)。
五、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每词一遍。
【板书设计】
达尔文和小松鼠
喜欢
小松鼠(跑——顺着——爬——看——翘——打招呼)
不捉弄
【教学反思】
《达尔文和小松鼠》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讲达尔文小时候和小松鼠之间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习达尔文认真观察、爱护小动物的品质。
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教学时,关键是要学生明白小松鼠为什么把达尔文当作树干,从而更能反衬出达尔文的认真和对小动物的爱护。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学时,理解关键的几个词句,从而了解达尔文对小动物的热爱,为下文做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