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承智班.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78774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承智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承智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承智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承智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承智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承智班历史周练试题(四)一、选择题1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

2、省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官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 “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4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个人

3、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5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宰相专权而实行的“合议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三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A唐朝中书省、明朝的六部、宋朝的通判B唐朝门下省、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宋朝的通判C汉朝的内朝、清朝的南书房、秦朝的御史大夫D明朝的内阁、宋朝的枢密院、元朝的行中书省6“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

4、致的是(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7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A汉代的内外朝官制B唐代的三省制C明代的内阁制D清代的八旗制度8国史新论载:“在当时人心目中,张居正只算一权臣,不算一大臣,因他乃凭借当时政治领袖皇帝的秘书即大学士身份,而实际掌握了领袖之大权。”张居正“实际掌握了领袖之大权”主要得益于( )A三公九卿制 B三

5、省六部制C内阁制 D军机处9粱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0“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 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C 宦官集团 D 胡惟庸集团11根据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记载,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

6、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君权至上产生的问题 B. 中央集权遭到了破坏C. 君主权力受到了制约 D. 内阁的权力至高无上12据记载:“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材料说明了( )A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 B军机处由内阁演变而来C雍正时期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 D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13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

7、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4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15有人发现,中国古代史上的谏官制度有这样一个变化,由原来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转变为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从根本上说明( )A宰相受谏官的制约

8、B谏官地位高于宰相C君主专制程度加深 D宰相地位逐渐下降16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拔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17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18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9、随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但明中后期又出现了严嵩、张居正把持朝政的现象。这表明( )A宰相制度一直都存在 B皇权曾一度削弱C内阁权力失控 D君主集权强化19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高三(25)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了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谈周武王与分封制B浅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拓者一赢政C谈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的历史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20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二、综合题21中华民族作为

10、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实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克商以后,安抚殷商遗民,以为周用,同时进 用各地的才俊,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力量上,还须建立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的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于是周人的世界,是一个“天下”,不是一个“大邑”;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这一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中国从此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

11、此成为华 夏世界求延续和求发展的长篇史诗。摘编自许倬云西周史(1)历史学家认为,在西周时期,中原大地逐渐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政治和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种政治文化认同形成的原因。材料二:我们认为 18 世纪中叶以后,1840 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也就是我们历 史上的中国。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 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清朝的统一,实际 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

12、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摘编自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2)阅读材料二,概括谭其骧的主要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对此所做的贡献。材料三:国籍问题 伴随着近代以主权、国民和领土为标 志的民族国家世界体系而出现。1907 年荷兰国会议定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归化法”,规定自1908 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 ,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此规定引起南洋华侨 的强烈不满。南洋华侨 成立国籍保存会,及时向国内发电请 求声援,国内商界、学界及朝廷迅即回应。清政府参照中外国籍法规,针对 荷兰当局的“出生地主义”,于190

13、9 年颁布了一项基于“血统主义”的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从法律上正式明确了华侨 的身份是中国国民,使保护华侨 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初步完成了官方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摘编自许小青清季国籍问题 与民族国家身份认同(3)简述清政府对于南洋华侨国籍之争所采取的对策。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劾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

14、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材料二 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

15、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7参考答案15CDCCB 610CCCCB 1115ADADC 1620BDDDD21(1)西周分封王族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与商等先代贵族子弟形成政治联盟;确立了超越部族之上的神圣天命权威,形成朝代更替的天命观念。(2)观点:清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重要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清朝的统一经历了

16、三个阶段。贡献: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多伦会盟。(3)对策:荷兰殖民当局强迫华侨加入荷兰国籍。清政府引用国际法原则制订国籍法,用法律保护华侨的中国国民身份。认识:(学生答案需包含“国家主权”或“民族国家”等关键词,并且表述正确,即可得分,2分。其他言之成理可得1分)22(1)唐代之前,谏官隶属于丞相,功能主要是监督皇帝。宋朝以后,谏官被皇帝控制,功能主要是监督大臣。(6分)(2)特点:皇帝赋予更多官员监察权力;地方官取代专职的台谏机构为皇帝提供了最多的全国政治信息;皇帝能更严密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6分)(3)趋势:监察系统对皇帝的制约越来越小;皇帝通过监察系统对政府百官的控制越来越严密。(4分) 新举措:维新变法时期,改革派允许民众上书言事,评论时政;试图扩大民众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