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78656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2017年莆田哲理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40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

2、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3据报道,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4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

3、而亡也。”唐太宗吸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A发挥三省监督牵制作用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5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C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6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

4、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7.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

5、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9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此可知元初的行省是()A剥夺丞相权力的创新设计B加强君主权力的重要手段C削弱中央集权的有效措施D管辖辽阔地区的正确选择10“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A君主权力被削弱B用人机制较完善C

6、宦官专权已出现D行政规则受干扰11.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1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借鉴了西方民主

7、制度13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D秦汉官僚的等级性14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围政治制度

8、的核心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15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16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

9、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17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18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

10、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19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20 1517年,葡萄牙使团第一次来访中国,武宗实录载:“佛郎机国(葡萄牙)差使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并给勘合。广东镇抚等官以海南诸番无谓佛郎机者,况使者无本国文书,未可信,乃留其使者以请。下礼部议处。得旨:令谕还国,其方物给与之。”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A.明朝政府严格遵循国家间交往礼节B.表明当时明朝政府并未严格执行海禁政策C.表明明朝政府

11、对西方国家自由贸易行为的不了解D.是当时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重要体现2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22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偶游后圃,见一老兵昼卧。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 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3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

12、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 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C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24.易传:“农工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手工业发展不均衡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商人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25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A生产力水

13、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26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27“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8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

14、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29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30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

15、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31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3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

16、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33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34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

17、圣贤。”材料中王阳明的思想()A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理去欲B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C认为经商和做学问是完全一致的D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35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3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宗法血缘思想强烈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家国一体观念普遍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37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

18、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38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A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C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39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

19、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40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日“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A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第43题20分,共计60分。)41(17分)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

20、势。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三个朝代的中枢权力架构。有人认为图示一和二的架构具有民主的色彩,请说明之,概括其实质。(7分)(2)美国的制宪者们所设计的政治制度中“有衡”是如何体现的?(6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催生”共和体

21、制的努力。(4分)42(20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

22、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 材料三 科举制度被外四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宋太宗时在科举考试中开始使用糊名法。(糊名法在当今中国各类考试中仍普遍使用。)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这种方式来写文章,思维缜密,格式严整;但它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止。在科举的存废和利弊上,不同学者观点不一。 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顾炎武 科举虽然不好,但是没有科举,那个时代更坏!疯狂的科举潘剑冰 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钱基博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宋朝经济发展方面各有什么表现?

23、(8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为切人点,简要叙述宋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8分)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请你评价科举制度,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中国历史史实和学术研究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4分)43.(20分)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24、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6

25、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8分)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40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1-10:ABDBC BBDDD 1120:BBADC ACDDC2130:BBCAD CBBDA 3140:BABBB CBBDB41.(20分)(1)架构: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一省两院制(设中书省)(3分)民主:秦朝时,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

26、裁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2分)唐朝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可以集思广益;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为这一制度增添了“民主色彩”(2分,任答两点即可)实质: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2分)(2)有衡:立法权:国会分成参众两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法律。(2分,任答两点即可)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2分,任答两点即可)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

27、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2分)(3)努力:创建革命团体和政党(兴中会、同盟会);提出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发动反清起义(广州起义等);建立民主政权(中华民国);注重制度建设(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民主共和制);实行责任内阁制。(5分,任答四点即可)42(20分)(1)突破性创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商人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地位开始政变。(任意一点得2分) 渐进式创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6分,任意三点得6

28、分) (2)内容: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辉煌;话本出现;北宋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名世。(6分,任意三点得6分) 影响:宋朝的科技成就传到欧洲,推动欧洲由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文明过渡,促进欧洲的近代化。(2分) (3)更注重: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形式主义严重,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期,君主专制走向顶峰,而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只是忠于皇帝的奴才。 更注重: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政府官吏,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尚的形成;

29、从方式上看,追求金平,公正;从选拔标准看,择优录用。 更注重: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格型严整,思维缜密。(任选其一,满分4分)43(20分)(1)观点:君臣相互协作,共同配合。(或君臣是师友关系)(2分)历史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体,但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上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控制人民思想(任答2点可得4分)(2)态度:伏尔泰推崇儒家文化(伦理道德);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4分)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2分)(3)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4分)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4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