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78410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 集体劳作 B. 铁犁牛耕 C. 男耕女织 D. 刀耕火种 25.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史学家认为,他是在赞美唐代青瓷中的一种叫秘色瓷的精品青瓷。如果史学家要让人信服他的观点,其最好的证据是 A.在《旧唐书》中找到生产秘色瓷的记载 B.诗句出自陆龟蒙的《秘色越器》 C.在后代生产技术书中找到这种技术的记载 D.在唐代遗址中找到出土实物 26.宋代《青箱杂记》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柳宗元)《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该记载表明 A.农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朝 B.宋人曾详细研究村市的名称 C.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D.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 27.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买办”。此词是葡萄牙语(Comprador“康白度”)的意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他的出现 A.瓦解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反映了西方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 D.背离了中国传统文化 28.19世纪70年代,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收入就减少了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万匹。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A.使中国由此走上富强之路 B.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C.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9.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量表(单位:万吨) 时间 总销售量 出口量 内销量 1840年 5.0 1.9 3.1 1860年 13.1 5.51 7.59 1886年 25 13.41 11.59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C.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30.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判断,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矿山开采业 B.机器制造业 C.面粉业 D.航运业 31.有人在“中国民族资木主义发展曲线图”中标注了五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时间点。据你分析,这五个重要发展时间点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变        B.列强侵略客观上发挥了作用 C.主动学习欧美的生产技术       D.民族经济的自身优势得到展现 32.《林枫对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作的指示》写道:“全体职工首先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力争按期完成这一庄严和光荣的建厂任务……有苏联热诚无私的帮助,依靠全体职工自觉的努力和髙度的创造热情,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该指示最有可能发表于 A.大跃进时期             B.“—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3.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34.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1984年前后。这一年想在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 35.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4到图5票证的变化反映       图4 粮票               图5 股票 A.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      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非选择题:(3小题, 共52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从春秋晚期到战国,出现了青铜刀布。铜铸币广泛流通,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汉代时,汉武帝对钱币进行了改革,统一铸币权和全国统一使用五铢钱。621年,唐朝开始铸造新币,名 “开元通宝”。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两宋的货币,仍以铜钱铁钱兼用,白银亦渐受重视,同时产生了纸币。最早的纸币叫“交子”,起初在民间使用,由16位四川富商以信用担保作为货币流通。后因富商经营失败,交子无法兑现,改由官方办理。元代主要流通纸币,政府印行“中统元宝交钞”,纸币的发行权完全属于政府。明初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但受到统治者的限制,正德年间受到官方认可,嘉靖以后普遍流通。清朝光绪年间,从英国买进压钱的机器,开始用机器钢模压钱,从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用范铸钱的历史。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美币l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货币变化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币改革的目的。如何理解“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9分) (3)综上,归纳影响货币变化的因素。(6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探究工业文明因素的发育时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模式,即   该模式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请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探讨。(说明:就结构图中的要素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结构图中的要素进行补充,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达清晰。)(12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2年,清政府在“努项奇细”、“库储一空如洗”的财政困境中,开始注目于“商政”,讲求商务,于翌年7月在中央设立商部,以为“振兴商务”之地。商部之设,由政府出面倡导实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变化。   商部成立后,即着手制订商律,先后颁行了《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这些商法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但为工商业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合法权利提供了某种保护,也为解决商事诉讼提供了若干法律依据,因而多少改变了崇本抑末、重农抑商的古老传统,对于扭转“狂于积习”、“耻言贾易”、卑商贱商的社会风气也还是有些好处的。1906年,清政府对中央各部进行改组,将工部并入商部,成立农工商部,将原由商部管辖的轮船、铁路、邮政事务划归新设立的邮传部,继续推行商部的奖励实业政策。同年颁布了《奖励商勋章程》,第二年又先后颁行了《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和《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这些章程构成了清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基本内容。奖励可分三类:一是有高超技艺的手工艺人和有所发明创造者,二是实业提倡者,三是投资于实业者。章程中规定,办理1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给男爵,办理2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给子爵。“由是国人耳目,崭然一新,凡朝野上下之所以视农工商,与农工商之所以自视,位置较重。曾一度出现“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l)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发展实业政策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政府调整政策的意义。(8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28:CDDCB 29-33:BCABA 34-35:CA 40.(25)参考答案: (1)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任意5点,10分) (2)目的:防止白银外流;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统治。(3分) 理解: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成功集中国内资金,为抗战作了物质准备。(6分) (3)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国内政局、国际环境等。(任意3点,6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古代货币变化的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法币改革 41.(12 分) 示例: 观点: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4分) 探讨: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20世纪初的“新政”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6分)(逻辑分:2分) (说明:考生如能以其它因素加以论述,或者从社会生产力受阻、政策失误、旧制度的约束等角度来论述其对工业化进程的不利影响,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 45.(15分)参考答案: (1)特点:设立专门政府机构推动;立法保障;政府奖励促实业;重视技术及发明。(1点2分,2点4分,3点6分,4点7分) (2)意义:有利于扭转卑商贱商的社会风气,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为工商业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合法权利提供了法律保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8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